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Large Unit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Based on Core Literacy
摘要: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强调“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对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现状初步分析发现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思维传统、忽视单元衔接以及教学评价不合理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围绕核心素养提出了提炼单元主题、设置学习任务、创设现实情境、开展教学评价等改善策略。
Abstrac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gram (2022 Edition)” emphasizes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promoting integrated learning, and exploring comprehensive teaching activities such as large unit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rge unit teaching, 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his article takes core competenc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big unit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a preliminar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g unit teaching in elementary Chinese,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issues such as vague teaching objectives,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nking, neglect of unit connectivity, and unreasonabl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refining unit themes, set learning tasks, creating realistic scenarios, and conducting teaching evaluations are proposed around core competencies.
文章引用:李可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8): 400-40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81452

1. 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1.1. 大单元教学内涵

大单元教学是指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下,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教材、习题等内容进行整合,将其作为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大单元教学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以教材内容为突破口,以单元教学为核心,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单元教学主题等元素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设计,以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学习活动与任务,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对于提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1.2. 大单元教学意义

首先,大单元教学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是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的综合表现,其发展具有整体性[2]。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单一文本,忽视了单元话题的整合,使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形成整体意识。在大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先学会有关的内容,让他们做一些与生活有关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素质,使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全面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其次,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进阶。大单元教学弥补了传统的“单篇教学”和“单元教学”的不足之处,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依据核心素养设计了适合于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趣味教学情景和任务,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高通路的迁移,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最后,大单元教学有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线教师们,使用大单元教学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们需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并将其渗透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单元教学目标模糊

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大单元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仍然存在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以及设置不合理的目标等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会设置四个教学目标,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与四项核心素养相对应。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定位清晰明确的素养目标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在表述中能体现培养人的内涵,能够在教学目标中看到学生得到了发展。大单元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目标数量与语文核心素养的简单对应,而是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之间的有效融合,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多种核心素养[3]

2.2.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阻碍

新的教学方式受到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对其进一步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给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困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一直采用的都是单篇教学的模式。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材顺序进行教学,虽然教材顺序具有科学性,但部分内容存在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弊端,一味地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就会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局。按照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师们对于大单元教学中应该设置的联系生活的情境与任务比较少,并未将知识与学生们真实的生活情景相结合,容易出现学生理解知识困难、习得知识却难以迁移运用等问题。受到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对于大单元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许多一线教师一时还无法完全适应,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也成为了不小的挑战。

2.3. 忽视各单元的衔接与总结

大单元教学提倡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从单元的层面去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当前许多一线教师在备课时忽视了各个单元的衔接,未将各单元前后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这容易让学生们误以为语文课文是单篇独立的个体,课文与课文之间没有联系,不利于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同时,在大单元教学的结尾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们对所学的大单元进行一个总结,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若教师在课程的结尾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学生们也未建立起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样会使学生不善于总结归纳,遇到问题不懂得灵活解决,出现学习思维混乱。

2.4. 大单元评价与目标不一致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价中也存在评价与目标不适切等问题,但并未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在大单元的教学中,“评”必须与“教”“学”的方向性和维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评价的目的和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要建立“教学–学习–评估”三位一体的立体反馈体系。大部分教师在制定单元评价目标时并未考虑到与单元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性,没有认识到教学目标、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3. 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3.1. 提炼单元主题,确立教学目标

构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从宏观层面统筹和布局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理清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单元主题,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整合单元文章时要注意找到文章之间的内在关联,例如相同的教学主题或同一作者的作品都可以作为大单元教学主题。

大单元教学中学习目标的设置需同时考虑到核心素养、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现实需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页已经明确指出此单元教学需培养的语文要素,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了语文课程需要围绕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同时在设置大单元教学目标时,还需要根据学情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之更贴合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更有利于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结,实现高通路的迁移。

3.2. 整合课内资源,设置学习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要达到教学目标,就必须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置学习任务。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大的、有意义的、真实的、情景化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以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教学目标为中心,与学生所处的环境相联系进行单元的核心任务的设计[4]。通过对教材的梳理和教学内容的研究,确定好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与切入点整合各个单元的知识点,使单元的各知识点得到串联,提高教学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围绕单元主题、各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具有逻辑性与关联性的学习任务。使同学们在每个单元的实践里逐个地完成这些任务,提高学习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推动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3.3. 创设现实情境,联系学生生活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情境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单元教学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和价值观,它需要学生根据情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识程度,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建立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单元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将生活和教学相结合,加强知识的可操作性。

教师要创造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现实情境,这里的“现实”是学生已经体验过、正在体验或将来要体验的情景。把生活和情境相结合,内化学生所熟知的外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在情境中更好地体验生活,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

3.4. 聚焦语文素养,开展教学评价

在大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加强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多种教学评估,以评估的结果为基础,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5]

在大单元教学评估活动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以素养为引领,以既定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评估应聚焦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这一核心脉络,着重考察学生在完成大单元学习后,是否能够达到正确且规范地书写文字的标准,是否能够有效积累并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表达与交流等等。大单元教学强调嵌入式的过程性评估,使教师能够迅速洞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还能有效检验学生对上一次学习活动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是否具备开展下一次学习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大单元教学的角度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目标、学习活动、情境创设等方面进行恰当的处理,最终形成“主题–目标–情景–任务–评价”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并实施,使学生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方面获得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 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2).
[2] 刘徽, 陈丽翠. 以大单元教学推动育人方式转变[J]. 现代教学, 2023(13): 1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出版社, 2022.
[4] 王宁. 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 中学语文教学, 2016(11): 4-8.
[5] 赵岳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