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写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其写作教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伴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的强调,探索更有效的初中写作教学模式成为研究焦点。面对海量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科学的文献计量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揭示研究热点与趋势,对于把握研究现状、明确未来方向、推动教学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与知识图谱技术,探析国内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其内在关联,为深化该领域研究及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首先,查找资料。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控制条件中对期刊年期不限定,内容检索条件采用主题词为“初中语文”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共查阅到符合要求文献440篇。其次,确定研究资料。在440篇文献中,去除重复发表文献、没有作者或关键词等非研究性文章130篇,共得到有效文献310篇。
2.2. 研究工具
以BICOMB2.0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2.6作为主要研究共工具。其中BICOMB2.0共词分析软件由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系崔雷教授和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BICOMB2.0基本操作步骤为:首先,选取研究材料。研究对象是CNKI所检索出的310篇文献。其次,运行BICOMB2.0软件进行关键词统计。一是在该软件中建立新项目;二是选取该项目格式为CNKI默认格式;三是选取已经整理好的资料所在目录;四是提取该文档;五是进行关键词统计;六是进行关键词词篇矩阵分析,导出关键词词篇矩阵。
2.3. 研究过程
首先,确定高频关键词。采用BICOMB2.0软件对310篇文章进行关键词统计,抽取出词频大于5的32个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其次,建立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对于确定的32个关键词,利用BICOMB2.0软件中共词分析功能,产生出词篇矩阵。再次,进行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将词篇矩阵导入SPSS2.6中,进行样本聚类,得出32个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树图,将生成的相似系数矩阵导出保存。第四,将相似系数矩阵导入SPSS2.6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操作,生成结果。最后,利用画图软件,对聚类图进行分析,并根据此分类,对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进行绘图,形成知识图谱。然后结合聚类树图和知识图谱进行解释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分析
经BICOMB2.0统计,310篇文献共出现关键词1076次。频次 ≥ 5的高频关键词共32个(合并“情景教学”与“情境教学”、“作文”),累计频次760次,占总频次的70.63% (见表1)。
Table 1. Ranking of 32 high-priority keywords
表1. 32个高频关键词排序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1 |
初中语文 |
166 |
12 |
初中语文教学 |
11 |
23 |
教学模式 |
6 |
2 |
写作教学 |
113 |
13 |
语文教学 |
11 |
24 |
情境教学 |
6 |
3 |
作文 |
33 |
14 |
策略 |
10 |
25 |
写作水平 |
5 |
4 |
作文教学 |
20 |
15 |
情景教学 |
9 |
26 |
现状 |
5 |
5 |
初中 |
18 |
16 |
阅读 |
9 |
27 |
阅读与写作 |
5 |
6 |
阅读教学 |
16 |
17 |
问题 |
9 |
28 |
记叙文写作 |
5 |
7 |
教学策略 |
16 |
18 |
读写结合 |
8 |
29 |
自主学习 |
5 |
8 |
教学 |
16 |
19 |
作文 |
8 |
30 |
核心素养 |
5 |
9 |
写作能力 |
14 |
20 |
微写作 |
7 |
31 |
素材积累 |
5 |
10 |
语文 |
12 |
21 |
对策 |
7 |
32 |
初中语文教材 |
5 |
11 |
记叙文 |
11 |
22 |
阅读写作 |
7 |
合计 |
|
760 |
由表1可知,“初中语文”(166次)与“写作教学”(113次)频次显著高于其他关键词,构成核心研究主题。“作文”(41次)、“作文教学”(20次)、“阅读教学”(16次)、“教学策略”(16次)、“写作能力”(14次)等紧随其后。高频词分布初步表明,研究主要关注写作教学本身、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教学策略方法、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以及情境化教学等方向,但是要想进一步揭示高频关键词间隐含的重要信息,还需要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解释。
3.2. 高频关键词的Ochiai系数相似矩阵分析
为了更好的探寻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用BICOMB2.0共词分析软件对32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生成词篇矩阵。将生成的词篇矩阵导入SPSS2.6,生成相似矩阵,结果见表2。
Ochiai系数取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大表明两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概率越高,相似性越强。表2展示了部分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示例)。
Table 2. Similarity matrix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based on Ochiai coefficient (part)
表2.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似矩阵(部分)
|
初中语文 |
写作教学 |
写作 |
作文教学 |
初中 |
阅读教学 |
教学策略 |
初中语文 |
1.000 |
0.054 |
0.230 |
0.208 |
0.000 |
0.175 |
0.252 |
写作教学 |
0.540 |
1.000 |
0.033 |
0.000 |
0.133 |
0.353 |
0.094 |
写作 |
0.230 |
0.033 |
1.000 |
0.000 |
0.164 |
0.000 |
0.044 |
作文教学 |
0.208 |
0.000 |
0.000 |
1.000 |
0.000 |
0.000 |
0.000 |
初中 |
0.000 |
0.133 |
0.164 |
0.000 |
1.000 |
0.000 |
0.000 |
阅读教学 |
0.175 |
0.353 |
0.000 |
0.000 |
0.000 |
1.000 |
0.000 |
教学策略 |
0.252 |
0.094 |
0.044 |
0.000 |
0.000 |
0.000 |
1.000 |
分析表2可见,“写作教学”与“初中语文”的相似系数最高(0.540),表明两者在研究中紧密结合。“教学策略”(0.252)、“写作”(0.230)与“初中语文”的关联度次之。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联度(0.353)高于其与“初中语文”的关联度(0.175),提示阅读教学研究更多直接关联写作教学本身。“阅读教学”与核心词“初中语文”的关联相对较弱,可能反映出在整体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中,阅读教学如何深度支撑写作教学仍需加强探索。
3.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展示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将表2的关键词相似系数矩阵导入SPSS2.6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直观的看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关键词被分为5类,它们的具体分布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教学实践与核心能力培养(种类1)是当前研究的最大热点问题,涵盖核心主题词及教学实践要素(情境、策略、自主)、能力目标(能力、水平)及现状反思(现状、问题、对策)。该方面研究的总体结论是,新课改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学生方法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境教学,创设适合学生写作的教学情境,布置的写作任务要贴合学生生活。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写作教学的观念,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要求制定出合理、正确的教学计划,要指导学生具体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种类2是聚焦于读写结合与特定文体教学,包含记叙文写作、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等4个关键词。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和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师们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不够清楚,他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上,而忽略了写作教学。并且阅读教学的篇目只是集中在书本知识上,很少拓展到课外,这也导致了学生日常的素材积累较少且比较单一,写作的内容也比较匮乏,不能很好的吸引读者。从文章写作类型来看,明显地能够看出教材在编排方面侧重的是记叙文、实用文和创意文的训练。可以看到记叙文主要出现在七年级学段当中,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就一直训练的文体类型,
Figure 1. Clustering results of frequent keywords in research o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图1.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
Table 3. Results of keyword cluster analysis
表3. 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种类1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阅读教学、情景教学、情境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写作能力、写作水平、教学、作文、对策、现状、写作、阅读、初中、语文 |
种类2 |
教学策略、记叙文写作、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 |
种类3 |
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记叙文、微写作 |
种类4 |
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作文教学、素材积累、问题 |
种类5 |
阅读写作、教学模式 |
将记叙文的训练安排在七年级中,能够更好地衔接小学阶段写作到中学写作的转变,这也是编者的别有心意。除了记叙文,可以发现实用文和创意文占的数量最多,这说明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这种科学性的安排,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写作的信心,还能促进写作能力循序渐进的培养。
种类3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写作形式创新的研究,关注核心素养理念在写作教学中的落实,以及新型写作形式(微写作)的应用。该类研究认为我国目前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主要集中在写作文体(记叙文)和写作形式(微写作)以及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等方面。王荣生先生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中将写作课程分为三大类型:任务写作(或实用写作)——有具体的写作对象,明确的写作目的;创意写作(或文学写作)——通过想象进行创作,能够培养想象力和情感,培养对语言的敏感;随笔写作(或散文写作)——传统写作的部分,作为写作教学的辅助部分[1]。三者之间相互配合,构成完整的写作课程体系。叶圣陶先生则根据文本材料和文本目的的不同标准,将文本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体裁[2]。而对于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来说,主要侧重的是记叙文的训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写作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堂写作、随笔记录等微写作形式得到了快速普及,与传统的写作相比,微写作形式不拘束于字数,时间的限制,可以更好地表达写作者的思想和情绪。而且微写作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教师对写作形式的反思,可以更好的推动写作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种类4为写作教学过程中的素材积累以及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关注写作资源的获取(素材积累、教材利用)及教学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教师要在日常的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汲取素材,收集名人事迹和名言警句。在写作过程中使用名人事例,丰富的素材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为文章增色,提升文章的层次。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写作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类型比较单一,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畸形的的写作观念,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种培养情操,表达情感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应对考试。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们大胆地抒发情感,表达见解,不断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3]。
种类5主要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与读写融合。关注教学模式的探讨,强调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融合(阅读写作)作为基本教学模式。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智力发展还不太成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融合,通过对课文的充分解读来提高写作水平。以记叙文为例,在初一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写作中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感,同时文字要能够通顺,题目要能够和内容相符。在初中二年级阶段,则在初中一年级的记叙文要求的基础上,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使学生能够在写作时详略得当,主题鲜明。而到了初三阶段,则要求学生能够在写作时把握全文,构思巧妙,立意新颖,讲究写作的技巧,同时要能够重视写作的文采,做到写作有创新,有新意[4]。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做出合理的、正确的转变。
3.4. 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寻关键词之间隐含的关系,利用SPSS2.6对32个关键词构成的相似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标准化方法选择Z分数。结合多维尺度分析图和聚类分析图(图1),绘制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结果见图2。
多维尺度分析法是将一组个体的相异数据经过多维尺度分析转换成空间构图,且保留数据的相对关系[5]。对关键词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成知识图谱,便于研究者通过分析关键词在坐标位置间的距离,来判断它们之间联系疏密的程度[6]。图2中各个小圆圈代表各个关键词所处的位置,圆圈间距离越近,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反之,则相反。圆圈距离战略坐标的中心点越近,表明其所代表的关键词影响力越大。根据战略坐标图的解读原则[7],从图2可以看出,位于第一象限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对策和写作方法(区域1)具有较高的密度,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这是目前我国学者研究写作教学的热点问题,并且与其他四个研究领域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目前,我国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写作教学的现状对策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展开,新课改以来,写作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启发,教师的
Figure 2. Knowledge map of research hotspo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图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教学方法也开始转变,由传统的教师主导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位于第二象限的写作水平和微写作等关键词比较松散,表明学者们对他们的研究不够稳定和聚焦,很容易受到其他领域研究的干扰,且在研究过程中也未能很好的关注到写作方式的多样化,写作较为单一。处于第三象限的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等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也较为松散,这表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创设写作情景,不注意将写作教学与核心素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较低,未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处于第四象限的“读写结合”、情境教学、素材积累等位于图谱边缘且密度低,表明这些主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处于边缘地带,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素材积累的实践路径和情境教学与读写融合的深度结合有待探索。并且还可以发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围绕写作能力(横轴)和阅读(纵轴)展开,这表明在新课改以来,写作教学更加关注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同时也说明了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具有较大的潜在的重要性,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地研究。
4.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围绕上述五大领域展开,但尚存在三点不足:第一,系统性对策缺失。研究虽然关注到了目前写作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但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强且缺乏基于新课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有效干预策略。第二,教学整合度不足:写作教学研究相对“孤立”,未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综合性、实践性”要求,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其他语文实践活动的深度整合研究薄弱。第三,生活经验关联弱:研究对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体验的紧密联系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考虑初中生(尤其是青春期学生)生活阅历相对有限的特点,情境创设的“生活化”不足。要想突破上述不足,研究者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寻求突破:第一,深化基于课标的实践探索:教师要紧密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并验证聚焦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的写作教学整体方案,强化过程性指导与具体写作策略(如构思、选材、修改)的有效传授。第二,强化生活观察与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社会、积累真实鲜活的素材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基础和突破口。设计多样化的观察任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解决“无米之炊”的困境。第三,教师要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写作教学材料的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开展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还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丰富[8]。通过聚焦上述方向,有望推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为构建科学高效、符合时代要求和新课标理念的写作教学体系提供坚实支撑,最终服务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