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阳痿又称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是指男性阴茎不能持续维持和(或)达到足够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病程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者[1],属于中医“阴痿”、“筋痿”等范畴。中国的相关研究团队针对国内30个省区市的5210名40岁及以上非住院男性开展了调查。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在4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男性群体中,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病比例达到40.56% [2]。目前西医治疗常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 [3],但该药价格高,需按需或规律服用,停药易复发,经济负担重,难以满足患者长期需求。而中医药在阳痿的治疗上有巨大的潜力,并发症少,副作用弱,且不易复发,是其独特优势,能够弥补西医的某些不足之处,获得患者的认可。传统中医多从肾、肝、脾等脏腑[4]及气血亏虚、湿热、血瘀等角度论治阳痿。而“少阳为枢”理论是中医经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少阳在人体气机升降、阴阳开合中的枢纽作用[5]。目前,从“少阳为枢”理论探讨阳痿辨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挖掘“少阳为枢”理论与阳痿的内在联系,为阳痿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 “少阳为枢”理论内涵
《黄帝内经》中指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6],少阳包括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胆经为出阴入阳之枢、为阴转阳的起点,胆为中精之府,主决断,内藏清净之液,与肝相表里,调畅气机;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6],三焦主气化,司水道之决渎,主持诸气,游行相火,历经五脏六腑,是全身气机和水液运行的通道。少阳具有生发、疏泄、调和的特点,如春日之阳气初升,充满生机活力,少阳位于太阳和阳明之间,司太阳经与阳明经开阖[7],在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说文解字》载:“枢,户枢也”[8],有调节、控制之意。“少阳为枢”的核心含义是少阳经位于半表半里之间,是人体气机(阳气)升降出入的枢纽,如同门户的转轴,协调内外、沟通上下。在阴阳方面,少阳可调和阴阳之气,使阴平阳秘;在表里之间,少阳能协调营卫,促进表邪外出或里气外达;在上下之际,少阳协助脾胃升降,保障全身气机的流畅运行。若少阳枢机不利,则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3. 基于“少阳为枢”理论的阳痿发病机制
3.1. 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滞
少阳枢机以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为核心,其中胆经为“出阴入阳之枢”,与肝相表里(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二者通过经络相连,共同构成“肝胆系统”,主导全身气机的疏泄与调畅[9]。少阳枢机不利可由多种病因导致,进而引发气机郁滞[10]:长期情志抑郁、焦虑易致肝气郁结,胆气随之不舒,如《灵枢·本神》云“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外感病邪(如风寒、湿热)侵袭少阳经,阻滞经气运行,如《伤寒论》中“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即体现外邪郁遏少阳枢机的病理状态,外邪未解可进一步内传,影响肝胆疏泄,导致气机郁滞;若过食肥甘、嗜酒无度可损伤脾胃,酿生湿热,湿热循经上犯少阳,阻滞枢机,劳倦过度则耗伤正气,少阳枢机失于斡旋,如《景岳全书》所言“劳倦伤脾,脾虚则中气不足,枢机不利”。宗筋为气血汇聚之所,功能的正常发挥高度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和气血的充盈灌注。气机郁滞,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不能濡养宗筋,则宗筋弛纵不收,发为阳痿。正如《素问·痿论》所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其中“所愿不得”所致的情志不畅正是少阳枢机不利的典型诱因,而“宗筋弛纵”则直接体现了气机郁滞对勃起功能的影响。
3.2. 少阳枢机失运,水火不济
在中医藏象理论与六经辨证体系中,少阳经(包括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因其独特的生理位置与功能特性,被喻为“一阳之枢”,是人体表里、上下、阴阳气机转输、出入开阖的关键枢纽[6]。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为水火之宅,主藏精、司二阴、作强[11];心属火居上,主神明。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君火)须得下潜以温煦肾水,助肾阳蒸腾气化;肾水(真阴)则须上济于心,涵养心阴,制约心火,勿使过亢,此即“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泰和状态,为宗筋(外肾)得以温煦、充盈、振奋提供根本保障。然若少阳枢机不利(可由情志抑郁、外邪侵袭、痰饮瘀血阻滞等多因素诱发),其转枢阴阳、疏利气机、协调表里内外的核心功能失司,可打破心肾之间的平衡状态,导致心肾不交[12]。病理状态下,心火独亢于上,肾水寒于下,则肾之阳气不能温煦宗筋,肾之阴精不能滋养宗筋,进而引发阳痿。
3.3. 三焦不利,气血不达
三焦失司、痰瘀阻络可致宗筋失养,其病理机制如下:手少阳三焦经作为少阳枢机的具体体现,乃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道路”。正如《中藏经》所言:“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同时《素问·灵兰秘典论》亦指出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明确其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三焦的通畅与否,根本上依赖于少阳枢机的正常运转[13]。若少阳枢机不利,首当其冲影响手少阳三焦经之功能,导致三焦气机郁遏不畅,水道通调失职[14]。气滞血瘀,水停生痰,痰瘀互结,阻滞经络气血。三焦为气机、水液之总司,亦为气血输布之要道。今三焦因少阳枢机不利而壅滞,气血难以顺利周流,尤其难以充沛、及时地输布濡养于下焦宗筋。宗筋长期失于气血之温煦濡养,加之痰瘀浊邪阻滞其络,则必致痿软不用,发为阳痿。
4. 基于“少阳为枢”理论的阳痿辨治思路
4.1. 和解少阳,调畅气机
针对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滞所致的阳痿,治疗核心在于恢复少阳枢纽功能,使气机运行复常[15]。此证型常见于长期情志抑郁、压力过大致胆气不舒,或外邪侵袭少阳经气受阻者,临床多伴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脉弦等表现。治疗当以和解少阳为基本法则,选用小柴胡汤为基础方。方中柴胡苦辛微寒,入少阳经,透少阳半表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为和解少阳之要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郁热,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清,调畅枢机,共解少阳之邪;人参、甘草配伍大枣,取其甘温之性以补益正气,既助驱邪外出,又能固护机体防止病邪内陷;生姜、半夏和胃降逆,通降阳明之气,助少阳枢机运转。诸药合用,使少阳枢机得转,气机条达,气血方能循经濡养宗筋。若肝郁气滞明显,症见情志抑郁较甚、胁肋胀痛明显,可加香附、郁金增强疏肝解郁之力;若兼痰湿内阻,见舌苔白腻、脘闷纳呆,可加陈皮、茯苓化痰和中;若气郁化热,出现口苦、舌红苔黄,可加栀子、丹皮清泄郁热。临床应用时需注意,柴胡用量宜根据体质调整,体弱者需配伍健脾益气之品,以防耗伤正气[16]。
4.2. 调和阴阳,交通心肾
少阳枢机失运可致阴阳调节失衡,打破心肾相交的生理状态,形成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的病理格局,常见于劳心过度、恣情纵欲或久病伤阴者,症见阳痿不举、心烦失眠、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需从少阳枢纽入手,调和阴阳以交通心肾[17],可在小柴胡汤基础上配合黄连阿胶汤或交泰丸。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恢复枢机转枢阴阳之能[18];黄连阿胶汤中,黄连苦寒直折心火,黄芩清上焦郁热,阿胶甘平滋肾阴,白芍酸敛护阴,鸡子黄滋阴润燥、交通心肾,诸药合用使心火得降、肾水得升,水火既济[19]。交泰丸以黄连清心火,肉桂引火归元,两药寒热并用,直达心肾[20],助少阳枢机协调阴阳。若兼阴虚火旺,可加知母、黄柏增强滋阴降火之力;若心气虚明显,见心悸气短,可加党参、五味子益气养阴;若肾精不足,加熟地、山茱萸填补肾精。临床需注意,黄连苦寒易伤脾胃,中病即止,可配伍少量生姜、大枣顾护胃气。
4.3. 通利三焦,化痰祛瘀
少阳枢机不利可致三焦气化失司,形成气滞、痰凝、血瘀互结的病理状态,常见于嗜食肥甘、饮酒无度或久坐少动者,症见阳痿、形体肥胖、肢体困重、舌苔厚腻、脉滑或涩等。三焦为气机与水液运行之通道,枢机不利则三焦壅滞,气血津液输布受阻,痰瘀浊邪痹阻宗筋脉络,治疗当通利三焦、化痰祛瘀,以柴胡陷胸汤或柴胡达原饮为基础方。柴胡陷胸汤由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组成,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两方合用既解少阳之郁,又化中焦痰热。柴胡达原饮以柴胡疏利少阳,配合厚朴、槟榔、草果宣透膜原湿浊,黄芩清湿热,知母滋阴,诸药共奏宣湿透达、化湿祛痰之效[21]。若瘀血明显,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加丹参、川芎、水蛭活血化瘀;若痰湿较重,见舌苔白厚腻,加苍术、茯苓、陈皮增强化痰祛湿之力;若兼气虚推动无力,加黄芪、党参益气行滞。临床应用时需注意,痰瘀同治需把握药物温燥与滋腻之性,避免伤阴或助湿,可配合健脾之品以固后天之本。
5. 典型案例分析
患者张某,男,38岁,因长期从事高压金融行业,近2年持续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常因项目压力出现情绪抑郁、善太息。近6个月逐渐出现勃起功能减退,初始表现为性生活时阴茎勃起缓慢,继而发展为硬度不足,无法完成插入动作,曾自行服用滋补类保健品(具体不详),症状无改善。刻下症见:阴茎勃起不坚,胸胁胀满连及肩背,情绪抑郁寡欢,时发叹息,口苦咽干,纳食尚可,大便偏干,夜寐欠安,舌淡红,苔薄白,舌边略见齿痕,脉弦细。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滞。治以和解少阳,调畅气机。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2 g,黄芩10 g,党参15 g,法半夏10 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 g,香附10 g,郁金10 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服药14剂后):胸胁胀满明显减轻,口苦咽干消失,情绪较前舒缓,夜寐转安,但勃起硬度仍不足。原方去生姜,加蜈蚣2条(研末冲服)以通络振痿,续服14剂。
三诊(服药28剂后):阴茎勃起硬度显著改善,可完成满意性生活,伴随症状均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渐平。调整处方为柴胡10 g,黄芩6 g,党参12 g,炙甘草5 g,香附8 g,郁金8 g,白芍12 g,继服2周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患者因长期高压工作致情志抑郁,进而引发阳痿,伴胸胁胀满、善太息、口苦咽干等症,舌脉表现亦符合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滞之象。治疗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方中柴胡疏泄郁滞,黄芩清泄郁热,党参、甘草等扶正护中,加香附、郁金增强疏肝解郁之力。二诊时患者气机郁滞之症减轻,但宗筋仍失于濡养,故加蜈蚣通络振痿,以助气血通达宗筋。三诊时患者勃起功能改善,调整处方以巩固疗效,体现了“治痿独取阳明”与“调畅气机”的协同思路。本案印证了少阳枢机不利在阳痿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也表明和解少阳、调畅气机是治疗此类阳痿的有效方法,同时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特色。
6. 总结
“少阳为枢”理论从人体气机升降与阴阳调节的枢纽角度,为阳痿的辨治提供了创新性理论视角。本研究通过剖析少阳枢机在阳痿发病中的核心机制,证实少阳枢机不利可通过气机郁滞、水火不济、三焦壅滞三条路径导致宗筋失养,进而引发阳痿,提出和解少阳、调和阴阳、通利三焦等辨治思路,经临床案例验证(如小柴胡汤加味改善情志抑郁型阳痿等),不仅能有效改善勃起功能,还可同步缓解胸胁胀满、心烦失眠等伴随症状,体现了中医“整体调节”的治疗优势。这不仅丰富了中医阳痿辨治的理论体系,也为拓展阳痿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深入探讨“少阳为枢”理论在阳痿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更多阳痿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