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晓玲, 张婷婷. 中医妇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81.
|
[2]
|
贾钰, 周紫彤, 曹学华, 等. 中国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2): 4080-4088.
|
[3]
|
王继红, 罗纳新, 韦琦丽, 等. 督灸配合右归丸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23, 42(3): 262-267.
|
[4]
|
王继红. 壮医温灸联合右归丸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33): 55+58.
|
[5]
|
洪秀娥. 督脉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 12(24): 1-4.
|
[6]
|
万丹, 夏敏, 吴锦林, 等. 合黄滋阴汤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22, 14(32): 106-108.
|
[7]
|
汤星月. 自拟安更汤对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改善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基层中医药, 2022, 1(3): 34-39.
|
[8]
|
陈凌燕, 胡丽莎. 滋肾安年汤治疗肾阴虚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 28(32): 14-18.
|
[9]
|
周夏, 王铁柱, 王嘉梅. 生脉散合牡蛎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8): 77-79.
|
[10]
|
马葳, 田浩君. 晨清夜寐方联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23): 2552-2554.
|
[11]
|
高雅, 周夏. 补肾平肝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7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5): 52-54.
|
[12]
|
王莉莉. 左归丸联合逍遥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3, 55(10): 11-14.
|
[13]
|
柳金梅, 马旭鸿. 滋肾益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23, 42(4): 44-45.
|
[14]
|
王浩, 程玲, 朱旭华, 等. 自拟“二至更年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18, 35(3): 170-174.
|
[15]
|
金焱, 李兰兰, 孟媛媛, 等. 一贯煎加味治疗对肾虚肝郁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影响[J]. 河北中医, 2023, 45(7): 1132-1135+1139.
|
[16]
|
霍超越, 刘雁峰, 林陶秀, 等. 滋水清肝理冲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肾虚证的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5(10): 1060-1065.
|
[17]
|
陈姣洁, 黄烨, 刘文, 等. 穴位贴敷联合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22, 23(6): 26-29.
|
[18]
|
金志春, 黄佳梅, 蔡紫璨.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23年版)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3, 39(8): 799-808.
|
[19]
|
史曼, 王艳, 沈杨.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3, 32(5): 379-382.
|
[20]
|
杜彩凤, 毛宇楠, 高嘉, 等.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绝经期综合征血清代谢标志物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9): 961-968.
|
[21]
|
徐康, 温银娟. 认知行为干预在绝经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8(25): 174-177.
|
[22]
|
徐静, 周小培. 替勃龙与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连续联合治疗绝经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3, 18(3): 74-77.
|
[23]
|
胡丽芳, 宋继超. 坤泰胶囊联合低剂量雌、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2, 54(24): 116-119.
|
[24]
|
叶芳建, 朱萸. 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芬吗通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1, 53(13): 32-35.
|
[25]
|
周婷婷, 黄颖, 邓丽娟. 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方联合芬吗通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处方药, 2022, 20(5): 123-125.
|
[26]
|
李丹. 三阴交、关元、肾俞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阳虚型的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 42(2): 56-57.
|
[27]
|
王凯萍. 胚宝胶囊联合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阳虚证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19, 51(3): 195-198.
|
[28]
|
黄文伊, 王丽丽, 王玉, 等. 附术解郁汤联合复方醋酸甲羟孕酮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0(17): 1912-1915.
|
[29]
|
曹银萍. 养阴解郁疏肝汤辅助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22, 19(17): 74-78.
|
[30]
|
闫菊芳, 许朝坚, 谭定娟. 固元补肾汤联合克龄蒙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及对生殖内分泌指标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22, 41(1): 50-51.
|
[31]
|
沈喜萍, 杨明丽. 滋水清肝饮加减联合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药, 2021, 40(4): 365-369.
|
[32]
|
诸凯凯. 清心滋肾汤治疗心肾不交证绝经综合征的效果[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 10(15): 77-79.
|
[33]
|
李姣, 易星星, 邱冉冉. 护卵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心肾不交型患者的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0(2): 232-235.
|
[34]
|
蔺玉琴. 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25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1, 13(10): 91-94.
|
[35]
|
赵晓辉, 任琳琳, 袁启霞, 等. 更年安坤汤联合芬吗通治疗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3, 15(6): 131-134.
|
[36]
|
夏添. 二至丸合二仙汤联合雌激素治疗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9): 192.
|
[37]
|
寿滢帅, 钱绿丽, 吴春芳. 中药督脉熏蒸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3(11): 1006-1009.
|
[38]
|
孙晓天, 唐飞, 康莉, 等.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绝经综合征女性生存质量的影响[J]. 安徽医学, 2023, 44(11): 1323-1328.
|
[39]
|
刘湘, 敖凯, 高艺苇, 等. 维生素E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健康的影响[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4, 51(1): 93-98.
|
[40]
|
毛婷, 刘雅倩, 宗云, 等. 绝经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桂仙合剂的干预作用[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 35(8): 1597-1604.
|
[41]
|
马新平, 孟海燕, 谢锦丽, 等. 肠道菌群与绝经综合征的研究前景[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3, 35(3): 361-365.
|
[42]
|
周俞余, 高川, 崔埔安, 等.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绝经激素治疗中医患共同决策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3): 4181-4186.
|
[43]
|
马新平, 孟海燕, 谢锦丽, 等.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碳酸钙D_3改善绝经综合征临床观察[J]. 中国药业, 2022, 31(22): 91-93.
|
[44]
|
吴莹, 李跃, 高永坤, 等. 药乐相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24(5): 178-182.
|
[45]
|
杨娜, 王颖, 武莉莉. 瑜伽训练对绝经综合征妇女身心健康影响的系统评价[J]. 中华护理教育, 2021, 18(11): 1046-1052.
|
[46]
|
宋海莎, 梁婷, 许宁杰. 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阶段性护理对绝经综合征患者康复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 36(10): 1783-1785.
|
[47]
|
粟胜勇, 王琼潇. 基于枢轴运动理论整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24, 51(7): 23-25.
|
[48]
|
范欢欢, 任青玲. 国医大师夏桂成“心不宁则肾不实、心不静则阴不足”理论及应用[J]. 河南中医, 2020, 40(2): 213-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