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越来越关注新能源企业的变革与发展,而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市场对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A企业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和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逐渐成为世界领先者。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准确评估A企业的企业价值,发现其经营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加值(EVA)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与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工具,其核心思想是: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在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1],才是为股东创造的真实价值。与传统的只考虑负债资金成本的会计盈余相比,EVA将股权投资成本加入到企业的收益中,使得企业的收益核算更具全面性、真实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EVA模型对A企业开展企业价值评估,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精准计算与调整,深入剖析A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状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通过对A企业历史EVA的计算和未来EVA值的预测,不仅评估了企业当前的价值创造水平,还预测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A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及自身特征,本文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助力A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巩固行业领先地位。经市场实际价值对比实证,本文EVA估值模型的可靠性得以验证,为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2. EVA价值评估模型理论
2.1. EVA模型概述
经济增加值(EVA)是一种全面衡量企业经营绩效与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指标,其核心理念在于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后的余额才是真正为股东创造的价值[2]。与传统会计利润仅考虑债务资本成本不同,EVA通过纳入权益资本成本,使利润计算更加全面和真实,准确反映了企业的真实经济利润和价值创造能力。当EVA为正时,表明企业创造的收益超过了其全部资本成本,真正为股东带来了价值增加;反之,若EVA为负,则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活动未能弥补全部资本成本,实际上是在损害股东的利益。
EVA的计算涉及对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及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等指标的精确调整,包括研发费用、利息费用、递延所得税等项目的会计调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EVA评估,企业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状况,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发现经营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EVA评估方法还强调企业的长期发展,鼓励企业进行长期价值创造的投资,如研发支出和市场开拓费用等,这些虽在短期内可能降低会计利润,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企业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提升,进而增加EVA,提升企业价值。因此,EVA不仅是一个财务指标,更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和价值导向工具,有助于引导企业关注长期价值创造,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EVA计算方法
2.2.1. EVA计算公式
EVA = NOPAT − TC × WACC (1)
其中:NOPAT为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TC为企业投入资本总额,WACC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3]。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又称息前税后利润,表示的是在公司收入实现制的核算原则下扣减所得税之后的营业利润,是税后净利润。这一利润不涉及资本结构,可以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
资本总额(TC)指公司初创时实际收到的股东出资总额,包括投资者投入(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投入(企业负债)。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是依据各类资本(如普通股、债券及长期债务等)占总资本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的公司资本成本[3]。
2.2.2. 会计调整的科目
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型,而且由于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其核算的项目也不尽相同。文章以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为参照,结合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企业对EVA的研究,在利息支出和研究开发费用等方面进行统一调整,另综合考虑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及自身特征和结合A企业自身经营活动,自主选择在建工程、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等列为计算税后营业利润和资本总额的调整项。
(1) 研发费用
由A企业历年年报可知,A企业为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又因为企业的净利润会受到研发费用的影响,因此,研究与开发支出不能计入利润,应该把研究开发支出计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中。
(2) 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由会计准则与税法计税基础差异形成,包含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二者属未来资产或负债,不影响当期损益。故需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调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以修正资本总额。
(3)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是企业为筹措运营资本而支出的利息成本,该费用已在编制企业利润表时进行了相应扣除。为确保计算准确性,防止利息费用的重复计提,需将已扣除的利息费用重新计入,据此对税后净营业利润进行向上调整。
(4) 营业外收支
营业外收支源于企业非日常活动,具有偶发性特征,无法体现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EVA聚焦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故而针对不常发生的营业外收支,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时应进行调整,具体为加回营业外支出、扣减营业外收入。
(5) 在建工程
当企业发生新建固定资产、改扩建固定资产或者对设备进行更新等情况时,会产生在建工程。所以在建工程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投资,能够为企业长期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建设期内的固定资产等是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因此,需要将在建工程予以扣除[4]。
(6) 资产减值准备调整
EVA会计调整中,资产减值准备是关键部分。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虽未实际发生,但会影响利润计算。因此,在EVA评估过程中,需将该部分减值准备加回至利润计算,从而更真实地体现企业的盈利水平。
3. 基于EVA模型的A企业价值评估
3.1. A企业概述
A企业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其主营业务覆盖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全产业链研发制造,产品矩阵包括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及智能储能解决方案。核心客户涵盖特斯拉、宝马等全球TOP10车企中的8家,在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占据38%市场份额,显著超越LG新能源(14.2%)与松下(10.1%)等国际竞争对手。
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构建核心壁垒:研发人员占比超25%,累计专利申请量达1.4万项,覆盖从正极材料到电池回收的全技术链条。在国际标准领域,主导修订IEC 62660等12项关键规范,重塑行业技术准入门槛。依托纵向整合战略,形成锂矿资源(江西宜春矿场)、智能制造(全球13个生产基地)、循环经济(金属回收率99.3%)的产业闭环。
在碳中和背景下,A企业结合国家双碳战略,加速推进储能业务(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占率36.5%)与零碳城市建设项目。其德国图林根、匈牙利德布勒森等海外基地的投产,标志着全球化布局进入新阶段,预计2026年海外产能占比将提升至30%。
3.2. A企业2020~2024年EVA的计算
(1) 调整后的税后净利润计算
Table 1. Calculation Table of Enterprise A’s net profit after tax
表1. A企业税后净利润计算表1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净利润 |
61.04 |
178.6 |
334.6 |
467.6 |
540.1 |
所得税费用 |
8.786 |
20.26 |
32.16 |
71.53 |
91.75 |
利息费用 |
6.404 |
11.61 |
21.32 |
34.47 |
38.79 |
息税前利润 |
76.23 |
210.47 |
388.08 |
573.6 |
670.64 |
所得税税率 |
0.85 |
0.85 |
0.85 |
0.85 |
0.85 |
息税后利润 |
64.7955 |
178.8995 |
329.868 |
487.56 |
570.044 |
研发费用 |
35.69 |
76.91 |
155.1 |
183.6 |
186.1 |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
0.86 |
10.39 |
18.08 |
13.65 |
12.31 |
营业外支出 |
0.7125 |
1.196 |
3.086 |
3.079 |
10.05 |
资产减值准备 |
−8.275 |
−20.34 |
−28.27 |
−58.54 |
−84.23 |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
31.67 |
55.43 |
94.84 |
174 |
241.2 |
营业外收入 |
0.9432 |
1.83 |
1.594 |
5.037 |
1.354 |
税后净利润 |
61.1698 |
189.7955 |
381.43 |
450.312 |
451.72 |
税后净利润 = (净利润 + 利息费用 + 所得税费用) × (1 − 所得税税率) + 营业外所得 + 递延所得税变化值 + 研究费用 + 当期资产减值准备。
A企业调整后的税后经营净利润见表1。
(2) 资本总额(调整后)的计算:
资本总额 = 债务资本 + 权益资本 + 资本调整额 = 短期借款 + 应付债券 + 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 长期借款 + 普通股权益+少数股东权益 + 研究支出 + 营业外所得 −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 + 资产减值准备金−在建工程[5]。
A企业历史资本总额计算见表2。
Table 2. Calculation table of total capital of Enterprise A
表2. A企业资本总额计算表2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短期借款 |
63.35 |
121.2 |
144.2 |
151.8 |
197 |
应付债券 |
143.8 |
158.6 |
191.8 |
192.4 |
119.2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13.49 |
35.49 |
72.32 |
70.09 |
228.8 |
长期借款 |
60.68 |
221.2 |
591 |
834.5 |
812.4 |
债务资本 |
281.32 |
536.49 |
999.32 |
1248.79 |
1357.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总计 |
642.1 |
845.1 |
1645 |
1977 |
2469 |
少数股东权益 |
49.87 |
81.09 |
124.3 |
221.8 |
265.3 |
加:资产减值准备当期值 |
−8.275 |
−20.34 |
−28.27 |
−58.54 |
−84.23 |
研发费用 |
35.69 |
76.91 |
155.1 |
183.6 |
186.1 |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
0.8552 |
10.39 |
18.08 |
13.65 |
12.31 |
营业外支出 |
0.7125 |
1.196 |
3.086 |
3.079 |
10.05 |
减: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
31.67 |
55.43 |
94.84 |
174 |
241.2 |
营业外收入 |
0.9432 |
1.83 |
1.594 |
5.037 |
1.354 |
在建工程 |
57.5 |
310 |
354 |
250.1 |
297.5 |
资本总额 |
912.6209 |
1164.844 |
2463.198 |
3164.158 |
3658.484 |
(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根据学术惯例,五年期国债利率常被视作无风险报酬率的代理指标,本研究据此采用2024年12月31日发行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68%作为无风险利率的替代值。市场风险溢价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进行衡量[6],而债务资本成本则采用2024年12月31日沪深300收益率14.68%。此外,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运用最近250个交易日的数据估计出来的贝塔系数(数据源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 [7]。
公式如下:
(3)
其中:E是权益资本;Ke是权益资本成本;D是债务资本;Kd是债务资本成本;T是平均所得税率。
Ke可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得出,公式如下:
Ke = Rf + β × (Rm − Rf) (4)
其中,Rf是无风险收益率;β是市场系统性风险;Rm是市场中投资者的期望回报率;Rm − Rf为投资者因承担风险所需的溢价。
2020~2024年A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见表3。
Table 3. Analysis table of Enterprise A capital structure
表3. A企业资本结构分析表3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债务资本 |
281.32 |
536.49 |
999.32 |
1248.79 |
1357.4 |
权益资本 |
631.30 |
628.35 |
1,463.88 |
1,915.37 |
2,301.08 |
资本总额 |
912.6209 |
1164.844 |
2463.198 |
3164.158 |
3,658.48 |
债务资本比重(%) |
30.83% |
46.06% |
40.57% |
39.47% |
37.10% |
权益资本比重(%) |
69.17% |
53.94% |
59.43% |
60.53% |
62.90% |
2020~2024年A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见表4,可以发现2020~2024年A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呈现异常变动,2021年大幅攀升至15.38%,主要源于权益资本成本异动。2021年权益资本成本高达19.45%,受β系数、无风险利率与市场风险溢价联动影响:β系数从2020年1.378828升至2.066269,反映企业系统性风险提升;无风险利率虽稳定在1.68%,但市场风险溢价从2.30%跃至8.60%,放大权益资本成本测算值。2022年后,随着市场风险溢价回落、β系数调整,权益资本成本回归合理区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逐步趋于平稳,体现企业风险与资本市场环境的动态关联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Table 4. Calculation table of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for Enterprise A
表4. A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表4
指标分析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权益资本比例(%) |
69.17% |
53.94% |
59.43% |
60.53% |
62.90% |
负债资本比例(%) |
30.83% |
46.06% |
40.57% |
39.47% |
37.10% |
无风险利率(%) |
1.68% |
1.68% |
1.68% |
1.68% |
1.68% |
市场风险溢价(%) |
2.30% |
8.60% |
3.10% |
5.40% |
5% |
β |
1.378828 |
2.066269 |
1.530038 |
1.127205 |
1.368057 |
权益资本成本(%) |
4.85% |
19.45% |
6.42% |
7.77% |
8.52% |
税后债务资本成本(%) |
12.48% |
12.48% |
12.48% |
12.48% |
12.48%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6.63% |
15.38% |
8.12% |
8.89% |
9.29% |
(4) EVA计算
代入公式(1)计算可得A企业2020~2024年的EVA值。结果见表5。
Table 5. EVA values of Enterprise A from 2020 to 2024 (Unit: 100 million yuan)
表5. 2020~2024年A企业的EVA值(单位:亿元)5
指标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税后经营净利润 |
61.1698 |
189.7955 |
381.43 |
450.312 |
451.72 |
资本总额 |
912.62 |
1164.84 |
2463.20 |
3164.16 |
3658.48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6.63% |
15.38% |
8.12% |
8.89% |
9.29% |
EVA |
0.7058 |
10.6795 |
181.4125 |
169.0967 |
111.6912 |
3.3. A企业未来EVA值预测
经济增加值(EVA)估值模型根据企业发展周期特性划分为单阶段、两阶段和三阶段增长模式。两阶段模型尤其适用于兼具高成长潜力与稳定盈利能力的生命周期交叉期企业,这一特性与A企业的发展轨迹高度契合。本研究结合其雄厚的产业基础与技术储备,叠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政策红利驱动的新能源行业系统性机遇,通过量化分析A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与市场渗透力,基于供需两端协同效应测算,确定2025~2029年为其高速增长窗口期。预计至2030年将实现规模效应向边际收益优化的稳态过渡。研究采用的两阶段模型计算体系如下表达式所示,分阶段测算高速期与稳态期的经济增加值。
EVAt指高速增长期第t年的值,EVAn+1指稳定增长期第一年的值,g指永续增长率,I0指期初投资成本[8] [9]。
可以通过税后净营业利润与资本总额的平均增长率,预测A企业2025年至2029年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及资本总额。A企业2020~2024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为83%,2021~2024年为45%,故采用36%作为税后净营业利润的预估增长率。资本总额历史平均增长率为45%,未来年度亦按此增长率估算。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GDP增长率将低于5%的预测,本文设定3%作为A企业稳定发展阶段的增长率。预测期折现率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平均值9.66%。本文按照A企业2024年数据为基础进行预测。具体预测结果见表6。
Table 6. Forecast results of EVA value for Enterprise A from 2025 to 2029 (Amount unit: billion yuan)
表6. A企业2025~2029年EVA值的预测结果(金额单位:亿元)6
指标 |
2025 |
2026 |
2027 |
2028 |
2029 |
税后经营净利润 |
645.96 |
923.72 |
1320.92 |
1888.92 |
2701.16 |
资本总额 |
5304.80 |
7691.96 |
11153.35 |
16172.35 |
23449.91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9.60% |
9.60% |
9.60% |
9.60% |
9.60% |
EVA |
136.6986 |
185.2938 |
250.2016 |
336.3739 |
449.9637 |
基于前述框架,设定A企业2030年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其EVA值为409.31亿元。本文采用两阶段增长模型:期初投资资本价值为2024年底投资资本总额3955.98亿元,2030年为稳定增长期起始年(EVA 639.5718亿元)。2024年企业价值 = 期初资本总额 + 预测期EVA现值 = 10410亿元。
3.4. 预测结果与分析
通过将市场价值与计算出的企业价值进行对比,验证EVA模型对A企业评估的有效性,历史案例表明,EVA评估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合理偏差在20%以内是合理的[10]。截至2024年12月31日,A企业总股本44.0346646亿股7,基于EVA值测算每股收益236.4万元。据东方财富网数据,2024年A企业收盘价区间为140.4~301.5元/股,均价220.95元/股8。该结果与预测值对比误差率为13%,低于20,证明调整后EVA模型评估可靠。但偏差仍需重视,企业应结合可靠估值模型、实时经营状况与市场波动,以提升未来价值预测精度,优化利润创造能力。
4. 关于A企业价值的建议
从EVA (经济增加值)企业价值评估的视角出发,通过对A企业的相关分析,以下是对提高A企业价值的建议的总结。这些建议旨在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创新能力、拓展市场空间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增强A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4.1. 优化资本结构
4.1.1. 合理安排债务与股权比例
A企业应动态优化债务与股权资本配置,在合理范围内提升资产负债率,充分发挥债务税盾效应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建议把握市场利率低位窗口期,适时发行长期债券,为技术研发、产能扩张等长期战略项目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同时严格匹配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防范财务风险。在债务结构管理上,通过长短债合理配比保障资金流动性,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低成本融资资源,形成多元、稳健的融资体系,实现资本结构优化与企业价值提升的协同发展。
4.1.2. 引入战略投资者
A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来提高企业的资金支持,也可以通过整合战略投资者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A企业应与拥有先进技术或丰富市场资源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股权稀释程度,确保现有股东的权益不受过度损害。同时,通过设立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灵活多样的融资工具,既满足资金需求,又保持股权结构的稳定性。
4.2. 全链条成本管控与供应链优化
针对动力电池行业高成本特性,A企业需从采购、生产、供应链三环节协同优化成本与保障供应稳定。在原材料采购端,通过深化供应商战略合作、签订长期协议增强议价能力,并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提升材料性价比,同步拓展多元供应渠道降低单一依赖风险;生产环节则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引入自动化设备与精益管理方法,优化生产布局、精简流程,建立精细化质量管控体系,降低损耗并提升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上,依托长期协议与战略投资保障原材料供应,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库存管理,同时构建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全方位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最终实现全链条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的双重提升。
4.3. 提升创新能力
A企业需从技术研发与产学研协同两方面提升创新能力以巩固竞争优势。一方面,持续加大电池技术、材料科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增设研发中心、引进顶尖科研人才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同时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与激励体系,为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借助其科研资源与人才优势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合作,跟踪国际技术变革趋势,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新技术研发落地,通过“自主研发 + 开放合作”双轮驱动,持续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4.4. 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
A企业应统筹国内国际市场,通过差异化策略优化市场布局。在国内市场,深化与主流车企的合作层次,从传统的产品供应向联合研发延伸,针对客户需求定制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协同开发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聚焦新能源物流车、特种车辆等新兴领域,开发适配不同场景的动力电池,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加快全球化布局,通过深化与国际车企合作、拓展海外销售网络,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通过设立境外生产基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步布局海外研发中心,实时跟踪国际技术趋势,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快速响应本土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驱动国际竞争力提升,实现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
4.5. 推动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与环保意识强化背景下,绿色制造及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核心方向。A企业需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生产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提升能效等措施减少碳排放与污染;同步加强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构建闭环产业链。此举既可降低生产成本,亦能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与品牌形象,吸引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者及客户。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经济增加值(EVA)模型对A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企业价值评估。通过计算2020至2024年的历史EVA值及预测未来EVA值,研究发现A企业展现出强大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状况。A企业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完善的市场服务,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A企业需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创新能力、拓展市场空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如引入战略投资者、全链条成本管控、强化产学研合作、优化市场布局及推动绿色制造等,旨在助力A企业巩固行业地位,提升企业价值。经市场实际价值对比验证,本文EVA估值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NOTES
1数据来源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东方财富网(https://www.eastmoney.com/)。
2数据来源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东方财富网(https://www.eastmoney.com/)。
3数据来源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东方财富网(https://www.eastmoney.com/)。
4数据来源于自行计算整理所得。
5数据来源于自行计算整理所得。
6数据来源于自行计算整理所得。
7数据来源源于新浪财经网(https://finance.sina.com.cn/)。
8数据来源源于东方财富网(https://www.eastmo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