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the Creation of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Economy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常态,标准化管理作为新的发展趋势在旅游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旅游标准化也成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高旅游质量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真的能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吗?本文使用满足准自然实验的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评选创建,并利用2009~2018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DID双重差分法,针对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以及讨论了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城市被评选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后,其旅游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这种效果主要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来实现。此外,相比于东部发达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城市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效果更显著。本文为未来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启示。
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new normal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s a new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ourism normalization has also become a crucial means to facilitate the advance of tourism economy, build up tourism quality and potency and strengthen mundane competitive strength. Can the tourism normalization certification zone really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tourism economy? In this document, the effect of the creation of tourism norma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s on the urban tourism economy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28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from 2009 to 2018 and the DID dual difference method. The study found that after the city was selected as a tourism norma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its tourism econom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urther mechanism testing found that this effect is mainly achieved through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panding the degree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s.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ities in the east, the impact of the creation of standardised tourism display zones in cities not develop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n the urban tourism economy is more significan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sed tourism work.
文章引用:谢秋红. 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J]. 现代管理, 2025, 15(8): 44-55. https://doi.org/10.12677/mm.2025.15821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十三五”以来,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协调一体化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业在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其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龙头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然而,随着旅游业从粗放型向比较集约型的转变,该标准在规范旅游业方面尤为重要。国家旅游局于2010年3月开始实施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示范作用,为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打好基础、探索发展模式和带头示范,《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针对满足旅游标准化试验区根本要求的地区和企业事业单位展开旅游标准化试验区工作,进一步扩大旅游标准化试验区范围,逐步扩大旅游标准化辐射领域和传播力度,并对满足检验成果的试验区或企业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单位)。截止2020年底已有1个省、83个城市(区、县)、114家企业(单位)通过了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单位)的评选,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单位),为引领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示范。但是,该项政策是否真的如其初衷一样,规范并推动了旅游业发展,这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旅游标准化”理念的提出既符合当前旅游发展的潮流,又符合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部署,是国内旅游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对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剖析,为旅游标准化这一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建议,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为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建设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提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的建议。

1.3. 研究创新点

本文可能有以下创新点:(1) 丰富关于旅游标准化的研究,填补关于旅游标准化对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研究空白。(2) 采用2009~2018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样本,较大的统计量可以使文章的论断更令人信服。(3) 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评估可以减少估算误差,从而识别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设立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4) 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具有可信性,并识别其区域异质性。

2. 文献综述

旅游标准化工作作为国家标准化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地政府都积极响应号召参与评选。自开展该项工作以来,国内外对旅游标准化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 相关概念

有关旅游标准化的概念。安应民(2009) [1]将旅游标准界定为为了旅游活动获得最优纪律,由各部门联合使用的和循环使用的一种完备性文件,而旅游标准化则是一项活动。杨彦锋等(2012) [2]在学科范畴上界定了旅游标准化,认为其是标准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肖建勇(2017) [3]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主张旅游标准化是一种将主观观念客观化的理念模型,而标准化的来源和基础是游客需求。

2.2. 研究现状

一是对于旅游标准化应用层面的研究。中国的旅游标准化事业自实施以来迅速成长,其在中国旅游业健康发展中的基础性、完备性和引领性地位明显提升,并较好地起到了支撑和保障作用。从已有文献看,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实际应用和理论分析两个层次,进行了对旅游标准化的深入研究。从实际应用层次看,张凌云和朱莉蓉(2011) [4]认为欧洲的旅游标准化发展得更为先进和迅速,他将中国的旅游标准化工作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并建议中国旅游标准化工作应该主要针对制度创新开展。周建明等(2011) [5]对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定义、成长演变过程和特点进行了全面整理分析,并构建了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旅游标准化也有所体现,de Vries等(2018) [6]探讨了地方美食旅游标准化的必要性,认为不同公司提供的共同服务应统一和标准化,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Pamukcu和Sariisik (2020) [7]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分析酒店客人对他们所住酒店清真标准的期望,并给出改进建议。Rey-Maquieira等(2009) [8]通过对旅游标准化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分析,提出标准化政策产生了有效的税收制度。Petrović等(2016) [9]根据服务质量标准评估了农场住宿旅游的概念。然而旅游标准化在经过长期实践的改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胡滨(2016) [10]针对建设历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黎志锋(2012) [11]以南瑶族自治县为例,对目前我国旅游业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随着政府主导的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政府和企业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以评价成果为核心,同时兼顾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对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基于此,尹正江等(2019) [12]构建了一套评估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效果的指标体系。旅游标准化通过建立统一、规范、可量化的行业准则,从游客体验、产业运营、目的地特色等多个维度系统性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其核心逻辑是“以标准保障品质,以品质沉淀形象”。但是游客对目的地形象主要受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影响(刘力,2013 [13];李萍等,2017 [14]),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决策制定与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许峰和李帅帅,2018) [15],积极情绪是游客行为意愿的诱发动机(涂红伟等,2017 [16];谭红日等,2021 [17])。

二是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基于实践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理论上对旅游标准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张懿玮(2015) [18]在对质量观念变化历程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合规质量和适应性质量分别为标准化和个性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刘传喜等(2009) [19]构建了景区标准化与个性化景点服务平衡的管理模式,提出根据游客容忍度的上下限调整景点服务标准,将对促进景点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Golob和Jakulin (2014) [20]对旅游活动进行分类,并通过质量标准和事件分类来对其提出建议。Needham和Rollins (2005) [21]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了旅游环境质量标准各指标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不同。杨彦锋等(2012) [2]从旅游标准化实践中的标准失效、标准优劣判定难等现象切入,选取旅游标准化作为归纳研究对象,对标准化的一般方法与模型进行理论建构。

2.3. 研究述评

总的来说,针对旅游标准化,学术界无论在实际应用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深度和广度上,特别是在研究旅游标准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上仍需更深一步的拓宽。而在同一时期有多种旅游政策发布,会造成难以评估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能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对旅游业发展有助推作用。布乃鹏等(2020) [22]主张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不仅是一种,而是不同的因素组合,并且分为促进和阻碍;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程度不同的原因多种多样。齐天峰(2020) [23]阐明了旅游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正面影响与缺陷。而创建示范区这一政策是否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呢?徐鲲等(2021) [24]运用双重差分法证明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设立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影响机制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等路径实现。不仅如此,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中西部落后城市受示范区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这样的疑问: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是否能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这种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呢?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基本的生理需求已不能满足人们,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自我满足,旅游也成为大家的不二之选。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其也面对着低质低效的问题。发展动能的结构支撑不足;旅游消费的结构性深化不足;可持续性发展的结构性平衡不足;创新动能不足。这些都需要改变旅游发展模式,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旅游业纵深发展。《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建议围绕提高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旅游标准化领域,持续推进有效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优化标准体系,改进标准,提升旅游标准水平,加快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提升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文件从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旅游标准入手,涵盖了经济、社会各方面,包括许多具体的政策,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推动区域旅游资源配置的标准化,进而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不仅有效地整合了各方面的资源,还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其工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旅游公共服务、景区、企业、绿色环保、信息服务等领域研制并发布了多项重要旅游标准。国际间的旅游标准化合作与交流在不断有效地进行。旅游标准化已经成为提高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说:假说1: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假说2: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可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结构等方面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而在旅游行业中,吸引游客的首要因素是旅游目的地的资源配置的好坏。与落后的中西部城市相比,东部发达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上都要更好,按照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所带来的各种政策扶持及其作用都要更小。并且李彦等(2020) [25]发现相对于东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城市来说,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更大。基于此,提出假说3: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对中西部落后城市而言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对其旅游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3.2. 模型设计

本文借鉴徐鲲等(2021) [24]运用双重差分法对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以下模型:

   Y it = α 0 + β 1 G it +αContro l it + γ t + μ i + ε it (1)

   M it = α 0 + β 2 G it +αContro l it + γ t + μ i + ε it (2)

上述式(1)为基础回归模型,其中, Y it 为被解释变量,代表第i个地级市第t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分别选取人均国内旅游收入、人均旅游总收入等5个变量来度量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Contro l it 为控制变量。 γ t 为时间固定效应, μ i 为城市固定效应, ε it 为误差项。G为核心解释变量,其参数 β 1 表示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上述式(2)为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影响旅游经济的影响路径检验模型。 M it 即被解释变量, β 2 表示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一系列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其他符号与公式(1)相同。

3.3. 数据选取

由于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评定是分批次的,2012~2020年先后审定批准的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累计4批。由于各地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时间上的差异,使得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具有“准自然实验”的性质。基于此,本文选取2009~2018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其中有47个是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将其作为实验组,剩下的作为对照组。但有可能有些地区的数据完整性较差,故将一些地级市从样本中剔除。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以及各省市年鉴、统计年鉴。

3.4. 变量分析

3.4.1. 选取被解释变量

为了衡量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等文件内容,参考以往文献,选取人均国内旅游收入、人均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人均国外旅游接待人数、人均旅游总收入、人均旅游接待人数等5个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并且为了减少通货膨胀的冲击,本文以2009年为基年,以每年CPI指数为基础,计算出其相对于上一年的CPI,然后用每年旅游收入除以当年CPI平减指数得到旅游收入的真实值。进而将包含收入等三项指标的平减结果,转换为不变价格序列数据。

3.4.2. 选取解释变量

由于2012年获批的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数量仅有十个,对结果影响不太大。本文根据各地级市被认定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时间差异性,对时间效应进行相应的赋值,将2014年12月份之前创建的地级市在当年赋值为1,在12月份以后创建的地级市当年赋值为0,从第二年开始记为1。对政策效应进行相应赋值,成立了示范区的城市赋为1,未成立的城市赋为0。最终二者相乘得到虚拟变量G。

3.4.3. 选取控制变量

由于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少遗漏变量的误差,借鉴国内外有关文献,本文将下列变量纳入控制变量。参考刘瑞明等(2018) [26]的做法,分别选取人均实际GDP、人均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来表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对这些变量按上文的做法进行了平减。城市的酒店业、公共运输可以方便游客观光游览,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从而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故以每万人拥有星级酒店数、地均年末实有道路铺装面积、每万人拥有出租车数以及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辆数来表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本地居民的高等教育程度愈高,其愈擅长国际交流,国民素质也愈高,从而使国外游客不畏惧语言交流障碍问题,对其吸引力愈强,故以高等学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作为衡量本地居民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由于城市绿地面积所构成的生态休闲环境能让游客放松身心,体验环保绿色对游客有很强的诱惑力,故以绿化覆盖率作为指标,考察当地生态环境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采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来衡量。具体见表1

Table 1. Meanings of relevant variables and thei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1. 相关变量的含义及其描述性统计

变量类别

变量名称

变量定义

均值

标准差

被解释变量

人均国内旅游收入(tour_pcinc_dom)

国内旅游收入/年末总人口(元/人)

6192

6360

人均国内旅游接待人(tour_pcpop_dom)

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年末总人口(人次/人)

7.255

6.429

人均国外旅游接待人(tour_pcpop_fore)

国外旅游接待人数/年末总人口(人次/人)

0.094

0.230

人均旅游收入(tour_pcinc_total)

旅游总收入/年末总人口(元/人)

6483

6807

人均旅游接待人数(tour_pcpop_total)

旅游接待总人数/年末总人口(人次/人)

2.779

4.112

解释变量

旅游标准化示范区(G)

虚拟变量(0, 1)

0.114

0.318

控制变量

人均GDP (gdp)

实际GDP/年末总人口(元/人)

43,515

36,321

对外开放程度(fdi)

实际利用外资额/年末总人口(元/人)

1084

1765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asset)

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末总人口(元/人)

35,681

26,180

每万人拥有星级酒店数(hotel)

星级酒店数/年末总人口(个/万人)

0.109

0.129

地均年末实有道路铺装面积(paveroad)

年末实有道路铺装面积/土地面积 (平方米/平方公顷)

0.131

0.058

每万人拥有出租车数(taxi)

年末实有出租车数/年末总人口(辆/万人)

7.874

8.918

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pub)

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数/年末总人口 (辆/万人)

3.144

3.548

高等教育普及率(edu)

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年末总人口(人/人)

0.016

0.023

绿化覆盖率(green)

绿化面积/土地面积

0.392

0.067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ptie)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年末总人口

0.520

0.130

4. 基础回归结果与机制检验

4.1. 基础回归结果: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依据基准模型(1),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tata16.0来检验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这一虚拟变量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相应的回归结果见表2

观察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通过对时间固定效应、城市固定效应以及一系列控制变量进行控制后,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对国内旅游经济和入境旅游经济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就国内旅游而言,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设立使得人均国内旅游收入和人均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增加,从统计上看是非常明显的;对于入境旅游来说,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对吸引入境游客人数具有积极作用,但并不明显;从总体上看,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建立在人均收入和人均接待人数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这表明,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我国国内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却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的旅游体系,在该项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在全球旅游标准化活动中越来越活跃,并且其参与能力和水平也显著提高;地方政府将其作为强化旅游宏观管理、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旅游标准化是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是推动旅游产业变革与创新,提升旅游发展质效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再次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Table 2. Baseline regression results

2. 基准回归结果

被解释变量

tour_pcinc_dom

tour_pcpop_dom

tour_pcpop_fore

tour_pcinc_total

tour_pcpop_total

(1)

(2)

(3)

(4)

(5)

解释变量(G)

2.1e + 03***

(8.0878)

1.8266***

(6.7879)

0.0041

(0.3268)

2.2e + 03***

(8.2173)

1.3e + 06***

(10.1712)

Control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个体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N

2553

2553

2553

2553

2553

R2

0.8914

0.8776

0.9260

0.9016

0.9442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同。

4.2. 机制检验结果: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为什么能推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

根据回归结果分析,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这项举措是通过哪些路径取得这种成果的呢?自全国开始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试验城市以来,各省市都将旅游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关部门积极部署,推进28项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和5项地方标准在城市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23个领域推广实施。一方面各地在评选中都更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一直保持着递增的状态,截至目前占总就业人口的47.4%,而旅游标准化的评选要求更高标准的服务质量,使得公共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因此,本文猜想公共服务及其配套设施的改善促进了评选的正向效果。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本文借鉴刘瑞明等(2018) [26]的方法,将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量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作为解释变量,从而识别出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在城市旅游经济中的作用机理。具体回归结果见表3

Table 3. Regression results of establishing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on variables

3. 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变量回归的结果

被解释变量

fdi

asset

pub

ptie

(1)

(2)

(3)

(4)

解释变量(G)

303.9529*

(1.8206)

2.1e + 04*

(1.8283)

0.4613**

(1.9947)

0.0193*

(1.8003)

个体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N

2839

2838

2839

2555

R2

0.8474

0.3781

0.9716

0.8687

表3结果表明,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显著正向影响了这些被解释变量,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可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途径来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5. 稳健性检验与区域异质性检验

5.1. 平行趋势与动态效应检验

Table 4. Regression results of parallel trend and dynamic effects

4. 平行趋势与动态效应回归结果

被解释变量

tour_pcinc_dom

tour_pcpop_dom

tour_pcpop_fore

tour_pcinc_total

tour_ppop_total

(1)

(2)

(3)

(4)

(5)

before4

−3.6e + 02

(−0.7398)

−0.6726

(−1.3417)

−0.0039

(−0.1651)

−3.4e + 02

(−0.6943)

−2.9e + 05

(−1.2381)

before3

−5.4e + 02

(−1.1139)

−0.5839

(−1.1653)

0.0009

(0.0400)

−5.2e + 02

(−1.0548)

−1.8e + 05

(−0.7842)

before2

−1.4e + 02

(−0.2952)

−0.3175

(−0.6337)

−0.0012

(−0.0514)

−1.5e + 02

(−0.2968)

1.6e + 03

(0.0071)

current

300.9861

(0.6218)

0.2152

(0.4299)

−0.0003

(−0.0134)

283.9025

(0.5738)

2.5e + 05

(1.0862)

after1

1.1e + 03**

(2.2836)

0.7419

(1.4804)

0.0081

(0.3477)

1.1e + 03**

(2.2831)

6.3e + 05***

(2.7376)

after2

1.5e + 03***

(3.0316)

1.0001**

(1.9973)

0.0094

(0.4003)

1.5e + 03***

(3.0866)

9.1e + 05***

(3.9525)

after3

2.7e + 03***

(5.6626)

1.8442***

(3.6798)

−0.0171

(−0.7291)

2.8e + 03***

(5.7473)

1.4e + 06***

(6.1689)

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个体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N

2553

2553

2553

2553

2553

R2

0.8922

0.8779

0.9261

0.9023

0.9441

平行趋势假定是使用双重差分法的先决条件,即在政策实施之前,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目标指标变化具有一致性,并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系统的差异。反言之,如果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政策实施前就存在一定的差别,那么采用双重差分法所得到的实证结果将不再能反映政策的净效应,极有可能还存在其他因素会影响到被解释变量的波动。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平行趋势与动态效应的方法,对不同地级市间的系统性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结果见表4

表4的结果表明:其一,在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之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旅游发展水平上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这表明这些数据与平行趋势假设基本吻合。其二,动态效应的检验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最后,在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之后,各指标的回归系数相较于创建当年以及之前的回归系数均有显著提高,并且呈现出显著的正效应,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2. 排除极端值的影响

在一份数据中,难免会有一些与其他样本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极端值。然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来判断哪些样本属于极端值,并且这些极端值的存在可能会对数据分析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一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的非常好,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都远高于其他城市;反之,一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很落后,旅游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都远低于其他城市,这些极端样本都会使得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效应受到影响。因此本文为了排除样本中极端值的存在,进而进一步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本文采取了通常的做法,对样本中5个被解释变量进行了1%的缩尾处理,并对处理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5。仔细观察可以看出,经过1%的缩尾处理的样本与先前的基础回归结果相比,两者仅有系数有微小的差异,但结果仍是显著为正的,这也再次验证了本文的假设。此外,为了排除偶然性,本文还进行了2%和5%的缩尾处理然后进行回归,由于回归结果类似,不再罗列。

Table 5. Regression results of 1% winsorization

5. 1%缩尾处理的回归结果

被解释变量

tour_pcinc_dom

tour_pcpop_dom

tour_pcpop_fore

tour_pcinc_total

tour_ppop_total

(1)

(2)

(3)

(4)

(5)

解释变量G

2.0e + 03***

(3.3376)

1.8203***

(2.7969)

0.0093

(0.6655)

2.1e + 03***

(3.3030)

9.8e + 05***

(2.6323)

Control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个体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N

2553

2553

2553

2553

2553

R2

0.9114

0.8866

0.9435

0.9194

0.9376

5.3. 区域异质性检验

由于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单位涵盖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但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一般而言,具有区位优势条件的城市,往往具有交通便捷、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对外开放程度更高、获取资源便捷等优势,从而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水平。那么,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的作用是否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呢?为此,本文借鉴徐鲲等(2021) [24]对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区域异质性检验。通过查阅资料,将284个地级市划分为108个东部发达城市(East-city)和176个中西部落后城市(Midwest-city)两个层次,从而引入中国城市层次分类指标,对基准模型(1)进行延伸,具体设定如下:

Y it = α 0 + β 1 G it ×citysite+αContro l it + γ t + μ i + ε it (3)

式(3)中,citysite是284个地级市中东部发达城市和中西部落后城市的城市层次变量,参数 β 1 表示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不同城市层次的旅游经济的影响。当研究东部发达城市时,将East-city赋值为1,Midwest-city赋值为0;当研究处于中西部落后城市时,令Midwest-city = 1,East-city = 0,然后进行回归。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6

仔细观察表6可知,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中西部落后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对东部发达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却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东部发达城市与中西部落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差距较大。东部发达城市,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区位和政策优势,其经济增长的速率始终高于中西部地区,并且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则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更大,从而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的发展也较为落后。另一方面,东部发达城市对城市的建设也更为先进,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捷、现代信息化的应用、对外开放程度、城市管理等方面较中西部落后城市都更为先进和有经验。可见,在中西部落后城市,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发展起到了“产生更大促进作用”的作用。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促进旅游业规范的发展,对当地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更大。而对于东部发达城市而言,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仍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该结果也验证了假说3的猜想,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Table 6. Regional heterogeneity test of the impact of establishing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on urban tourism economy

6. 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区域异质性检验

解释变量

tour_ pcinc_ dom

tour_ pcpop_ dom

tour_ pcpop_ fore

tour_ pcinc_ total

tour_ ppop_ total

tour_ pcinc_ dom

tour_ pcpop_ dom

tour_ pcpop_ fore

tour_ pcinc_ total

tour_ ppop_ total

Geast-city

935.5635

(0.9925)

0.9097

(0.8081)

−0.0358

(−1.5483)

969.3084

(0.9640)

1.4e + 06*

(1.9428)

Gmidwest-city

2.5e + 03***

(2.8113)

2.1559**

(2.5413)

0.0220

(1.2195)

2.6e + 03***

(2.8320)

1.1e + 06**

(2.5152)

Control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个体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N

2553

2553

2553

2553

2553

2553

2553

2553

2553

2553

R2

0.8885

0.8753

0.9261

0.8988

0.9427

0.8915

0.8776

0.9261

0.9017

0.9431

6. 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自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以来,旅游标准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使得旅游业呈现出新业态并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旅游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本文首次利用2009~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能显著促进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国外旅游收入上的效果并不显著,总体而言,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有效地推动了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是旅游标准化示范区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同时,我国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旅游标准化示范区能显著促进中西部落后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而对东部发达城市而言,虽然其能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但在效果上不显著。

6.2. 研究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虽然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设立带来了与预期契合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东部发达城市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对入境旅游的吸引力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加强人才引进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完善旅游标准体系,健全旅游标准化体制机制。一是通过多种途径招聘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大力拓宽人才引进机制,通过与高校设立大学生实践基地等途径,使更多的人才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二是要合理地利用人才,根据不同人才的不同优势,在东部发达城市聚焦“高端人才赋能提质”,在中西部欠发达城市侧重“实用人才夯实基础”。三是通过完善工作的物质待遇、工作环境、企业制度等增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2) 适应国情与国际标准的要求。从发达国家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先进经验与实践中汲取教训,结合国内具体情况,以中国特色为基础,创新地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标准化发展道路。加强与国际接轨和对外开放程度,使我国的旅游标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3) 因地制宜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城市与东部发达城市实行不同的旅游标准体系。如对中西部欠发达城市,以“标准兜底”保障基础体验。并且中西部欠发达城市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丰富,各地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发展,创造出属于自己城市的特色名牌。而对于东部发达城市,其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程度、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较为完善,并且其他产业也发展良好,这时就需要旅游业以“标准创新”推动产业融合。

参考文献

[1] 安应民. 关于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 标准科学, 2009(1): 31-34, 46.
[2] 杨彦锋, 蒋艳霞, 李鹏. 标准化的模型与方法——经由旅游标准化实践的理论建构[J]. 旅游学刊, 2012, 27(8): 11-17.
[3] 肖建勇. 论旅游标准化的本质——基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J]. 企业经济, 2017, 36(1): 83-87.
[4] 张凌云, 朱莉蓉. 中外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和趋势比较研究[J]. 旅游学刊, 2011, 26(5): 12-21.
[5] 周建明, 蔡晓霞, 宋涛. 试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J]. 旅游学刊, 2011, 26(2): 58-64.
[6] de Vries, H.J., Go, F.M. and Alpe, S.A. (2018) The Necessity for a Local Level of Gastronomic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The Case of Torino’s City Branding. In: Dias, A., Salmelin, B., Pereira, D. and Dias, M., Eds., Modeling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Technologies, Springer, 205-221.
https://doi.org/10.1007/978-3-319-67101-7_16
[7] Pamukcu, H. and Sariisik, M. (2020) Suggestions for Standardization of Halal Tourism in Hospitality Industry. Journal of Islamic Marketing, 12, 389-407.
https://doi.org/10.1108/jima-04-2019-0078
[8] Rey-Maquieira, J., Lozano, J. and Gómez, C.M. (2009) Quality Standards versus Taxation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al Model of a Tourism Economy.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24, 1483-1490.
https://doi.org/10.1016/j.envsoft.2009.05.012
[9] Petrović, M.D., Terzić, A., Vuković, A.J., Vujko, A. and Brankov, J. (2016)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Services in Farm-Stay Tourism—The Eurogites Method as a Possible Solution. Forum Geografic, XV, 171-179.
https://doi.org/10.5775/fg.2067-4635.2016.185.d
[10] 胡滨. 基于多维复合目标的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研究——以承德市为例[J]. 农业经济, 2016(12): 110-111.
[11] 黎志锋. 区域旅游服务标准化的实践与思考——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8): 88-93.
[12] 尹正江, 陈扬乐, 刘静文, 符峰华. 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37(5): 75-84.
[13] 刘力.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游客旅游意向——基于影视旅游视角的综合研究[J]. 旅游学刊, 2013, 28(9): 61-72.
[14] 李萍, 陈田, 王甫园, 等. 基于文本挖掘的城市旅游社区形象感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6): 1106-1122.
[15] 许峰, 李帅帅. 南疆地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行为意向——感知价值与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J]. 经济管理, 2018, 40(1): 156-171.
[16] 涂红伟, 熊琳英, 黄逸敏, 等. 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基于情绪评价理论[J]. 旅游学刊, 2017, 32(2): 32-41.
[17] 谭红日, 刘沛林, 李伯华.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J]. 经济地理, 2021, 41(3): 231-239.
[18] 张懿玮. 基于服务标准化的个性化探究[J]. 质量与标准化, 2015(7): 43-46.
[19] 刘传喜, 宋保平, 徐英. 基于ZOT理论景区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权衡管理[J]. 旅游论坛, 2009, 2(4): 555-558.
[20] Golob, A. and Jere, J. (2014) Standard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vents in Tourism Based on a Systems Approach. Singidunum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11, 67-73.
https://doi.org/10.5937/sjas11-5741
[21] Needham, M.D. and Rollins, R.B. (2005) Interest Group Standards for Recreation and Tourism Impacts at Ski Areas in the Summer. Tourism Management, 26, 1-13.
https://doi.org/10.1016/j.tourman.2003.08.015
[22] 布乃鹏, 李娅南, 孔海燕. 基于fsQCA方法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路径研究——以山东省17城市为案例[J]. 东岳论丛, 2020, 41(9): 180-190.
[23] 齐天锋. 基于旅游政策经济效应评估模型的空间分异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20(12): 38-42.
[24] 徐鲲, 王英, 唐雲.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旅游经济效应研究——来自地级市准自然实验的数据[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7(4): 216-230.
[25] 李彦, 王鹏, 梁经伟. 生态旅游示范区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视角[J]. 经济问题探索, 2020(2): 21-30.
[26] 刘瑞明, 李林, 亢延锟, 赵勇. 景点评选、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地区旅游经济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2): 11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