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s
摘要: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重构业务模式与管理流程,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然而,转型过程中的技术投入、组织变革与业务调整,可能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缓解财务困境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提升信息透明度,显著改善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吸引金融机构授信,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保障资金链稳定等多维度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导致前期投入的硬件与软件快速贬值,形成资产减值风险,和数据安全隐患突出等多种因素也加剧了财务风险。企业需辩证看待数字化转型的利弊,通过科学规划转型路径、强化风险管控体系,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平衡。
Abstract: In the wave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which restructures business models and management processes through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loud computing, has become a crucial path to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s, organizational changes, and business adjustments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may have a dual impact on corporate financial risks. On the one h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ffectively controls financial risks by reducing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alleviating financial distress. It improves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significantly mitigates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ttracts credit fro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roadens corporat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ensures the stability of the capital chain, thereby reducing financial risk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technological iteration leads to the rapid depreciation of previously invested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ulting in asset impairment risks. Additionally, prominent data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pose significant threats. Enterprises need to view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ialectically. By scientifically planning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and strengthening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they can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文章引用:杨云华.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J]. 现代管理, 2025, 15(8): 56-62. https://doi.org/10.12677/mm.2025.158211

1. 引言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然而,这一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却呈现双面性。一方面,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财务困境;自动化流程与智能决策系统也助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盈利能力。但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数据安全隐患及高额前期投入等问题,可能引发资产减值、现金流紧张等风险。现有研究对二者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企业在转型中也面临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决策困境。因此,系统探究数字化转型降低与增加财务风险的双重机制,对企业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研究现状

2.1.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杭慧芹和许苏兰(2023)指出,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和信用评级。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公开自身的经营数据和财务信息,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愿意为企业提供更优惠的融资条件,如更低的贷款利率、更高的授信额度等[1]。吕静(2024)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降低其财务风险,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价值、提高信息透明度、抑制管理层真实盈余管理,有效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进而提升了企业的融资能力[2]。钟艳梅(2023)认为:(1)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2)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营运风险;(3)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3]

2.2.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

黄波涛(2024)等人指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其财务困境,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成本管理效率及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并且制造业企业若成立年限更久、规模更大或地处南方、具备民营性质时,数字化转型则能够更加显著缓释企业财务困境[4]。王丙楠(2022)等人指出,机构持股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财务困境,机构投资者缓解企业财务困境的途径主要是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了机构持股缓解企业财务困境的作用效果,即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调节效应[5]

2.3.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稳定性的影响

谢雨璇(2025)等人以互联网龙头企业360公司为例从市场、经营、投资、筹资及成本结构5个方面,分析其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财务风险,研究表明,企业应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结构,健全财务风险数字化管控机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降低成本结构风险[6]。何建佳(2022)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以及财务柔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该作用路径下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财务柔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正向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7]。王晓翌(2023)等人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且注册地为京津冀的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降低企业违约风险[8]

3. 理论基础与机制创新

3.1. 理论基础

3.1.1.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RBV)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其独特的资源与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技术、数字化人才等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例如,大数据分析能力可帮助企业更精准地识别市场机会,优化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但如果企业缺乏适配的数字化资源或资源整合能力不足,高额的技术投入可能无法转化为收益,进而引发现金流与资产减值等财务风险。该理论解释了数字化资源的获取、配置和利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影响[9]

3.1.2.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企业通过组织内部协调来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谈判与监督成本。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数字化供应链、财务共享平台等,减少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传递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降低了营运资金占用风险和合规风险。然而,转型过程中企业需投入资金用于建立和维护数字化系统,若交易成本的降低无法覆盖投入成本,反而会加重企业财务负担,增加财务风险。

3.1.3.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风险会在企业内部各环节以及外部环境之间进行传递扩散。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术投入风险可能传导至现金流风险,例如前期过度投入导致资金链紧张;数据安全风险可能通过法律诉讼、声誉受损等途径传导至财务风险,引发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融资成本上升。该理论揭示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动态演变与相互关联机制。

3.2. 作用机制创新

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多重创新机制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财务困境,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首先,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状况。企业通过数字化系统整合经营、财务、供应链等多维度数据,形成实时、精准的企业画像。金融机构可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快速评估企业信用水平与还款能力,降低信贷审批成本与风险,更愿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减少企业因资金短缺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其次,数字化转型催生新的融资模式与渠道。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让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数据共享,金融机构基于真实贸易数据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等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融资领域,确保交易数据不可篡改,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降低因融资渠道单一引发的财务困境风险。再者,数字化转型优化企业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通过智能生产、精准营销等数字化手段,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市场份额,改善财务状况。良好的经营业绩与稳定现金流向金融机构传递积极信号,提升企业信用评级,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与难度,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降低企业陷入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见图1)。

Figure 1. Mechanism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s

1.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机制

3.3. 理论框架

如下图2呈现了金融科技理论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Figure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s

2.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框架

从金融科技理论看,数字化转型借助技术赋能,重塑企业价值创造与信息交互模式。一方面,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业务流程、沉淀数据资产,精准刻画自身运营与市场价值,提升企业价值展现度,吸引金融资源关注;另一方面,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拓宽信息采集维度并保障数据真实性,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打破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壁垒。同时,基于多源数据的智能信用评级模型,能更全面、动态评估企业信用,为金融机构授信决策提供依据,从企业价值挖掘、信息传递优化、信用评估升级三个维度,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资金获取难题。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则聚焦企业内部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治理模式升级,借助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对财务、业务风险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提升治理水平,从源头减少因管理漏洞引发的财务风险。且智能财务管理系统、自动化风控流程,能高效识别、处置信用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坏账损失。治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的双提升,帮助企业缓解财务困境,增强应对风险韧性。

综上,金融科技理论主导外部融资环境优化,通过降低融资约束为企业“输血”;信用风险管理理论聚焦内部风险管控,通过缓解财务困境为企业“造血”,内外协同构建数字化转型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逻辑,为后续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奠定基础(见图2)。

4.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效应分析

4.1. 数字化转型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4.1.1. 融资约束缓解与资本结构优化

依据金融科技理论中的交易成本理论,数字化转型显著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通过ERP系统、财务共享中心整合生产、销售、库存等多维度数据,形成实时、精准的经营画像。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快速评估企业信用水平与还款能力,降低信贷审批成本与风险。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催生新型融资渠道。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的数字化确权与流转,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融资。

4.1.2. 运营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风险管理理论强调流程标准化对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数字化转型推动财务流程自动化,RPA机器人处理发票识别、报销审核等重复性工作,减少人为操作失误。自动化流程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提高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成本动因的精准识别。企业通过对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数据挖掘,优化资源配置。

4.1.3. 投资决策优化与风险规避

金融科技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数据整合能力是决策准确性的关键。数字化转型使企业能够获取市场趋势、客户需求等外部数据,结合内部财务数据构建智能决策模型。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构建的风险预警系统,可实时监测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风险因素。

4.2. 数字化转型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4.2.1. 高额投入与现金流压力

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支持,如服务器、云计算平台、ERP系统等。这些设备和系统的采购、安装、调试费用高昂,且部分软件还需定期支付维护和升级费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可能导致现金流紧张,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无论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还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然而,研发项目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失败,前期投入将付诸东流。数字化转型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这类人才,往往需要提供高额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同时,对现有员工的培训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某互联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为了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开出了百万年薪,并且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员工培训,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负担。

4.2.2. 技术迭代加速带来资产减值风险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前期投入的设备和系统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面临淘汰,导致资产价值快速贬值。由于技术迭代加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投入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其预期的回报周期可能被延长。当新技术出现时,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再次投入资金进行升级,这使得前期投入的成本回收变得更加困难。长期来看,这种持续的技术投入可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增加。

4.2.3. 数据安全问题引发的财务损失风险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财务数据、客户信息和商业机密。这些数据一旦泄露或被盗取,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损害企业的声誉,影响客户信任。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网络攻击和系统故障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系统崩溃等问题,可能导致企业业务中断、数据丢失,从而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例如,某电商平台因遭受黑客攻击,导致系统瘫痪数小时,同时还面临大量客户投诉和索赔。

4.2.4. 转型失败导致的战略风险

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如果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未能把握市场趋势,开发出的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将导致投资失败,前期投入的资金无法收回。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如果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将导致转型失败。例如,某企业在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后,由于员工对新系统不熟悉,管理层缺乏有效的推动和支持,系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政府应制定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对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且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给予补贴。如对成功实施财务流程自动化、降低财务风险的企业,按其项目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奖励。同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用于数字化转型的设备采购、软件研发等费用,允许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加计扣除,减轻企业负担。借鉴部分地区经验,制定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评选标准,对入选的示范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如优先保障其用地、用电需求等,发挥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5.2. 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金融产品,如基于企业数字化资产的质押贷款。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设立专项信贷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降低贷款利率。构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风险共担机制,对于因数字化转型项目失败导致贷款违约的企业,政府与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分担损失,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的信心,提高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

5.3. 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教育部门应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在计算机科学、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中,增加数字化转型相关课程,如大数据财务分析、数字化风险管理等,培养既懂财务又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字化转型经验。政府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对企业引进的数字化转型高端人才,给予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惠等政策支持。此外,组织开展针对企业在职人员的数字化转型培训活动,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题培训课程,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水平。

6. 结论

在融资约束层面,数字化转型依托技术赋能,显著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依据金融科技理论,企业借助大数据整合经营数据,构建精准的企业画像,提升信息透明度,降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金融机构授信意愿;同时,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催生供应链金融、智能投顾等新型融资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以某制造业企业为例,通过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将上下游交易数据上链,金融机构基于真实贸易背景为其提供灵活的应收账款融资,成功解决了长期面临的资金周转难题,有效降低了流动性风险。在财务困境缓解方面,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企业运营与管理,提升财务健康水平。自动化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失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大数据分析助力企业精准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盈利能力。

从财务风险降低的逻辑来看,融资约束的缓解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保障业务持续运转;财务困境的改善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二者协同作用,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需注重数据安全与合规管理,避免因技术投入过度引发新的风险。所以,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风险降低过程,而是需要企业辩证看待、科学管理的复杂变革。企业需在转型过程中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优化融资环境、提升运营效率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针对技术迭代、数据安全等新型风险,制定专项防控策略,强化数据安全治理与成本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 杭慧芹, 许苏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管控探讨[J]. 财会通讯, 2022(24): 131-134, 170.
[2] 吕静.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财务风险缓释——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金融发展研究, 2024(7): 77-86.
[3] 钟艳梅. 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J]. 财会学习, 2023(16): 43-45.
[4] 黄波涛, 黄启成, 李婕. 数字化转型助力制造业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研究——来自我国沪深A股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证据[J]. 经济问题探索, 2024(8): 166-190.
[5] 王丙楠, 郭景先, 鲁营, 等. 机构持股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节作用[J]. 管理现代化, 2022, 42(6): 22-29.
[6] 谢雨璇, 骆公志. F分数模型下的360公司数字化转型财务风险研究[J]. 经营与管理, 2025(3): 76-81.
[7] 何建佳, 王丹媛.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财务柔性和数字化转型的作用[J]. 经济论坛, 2022(9): 115-125.
[8] 王晓翌, 王素超.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3, 25(2): 82-90.
[9] 姜海鸣, 孙晓琳. 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J]. 现代管理, 2025, 15(2): 1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