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电子支付的法律风险及防控策略
Legal Risk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Electronic Payment in E-Commerce
摘要: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线上交易总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电子支付凭借其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被众多企业和个人所接纳,成为网络交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电子支付虽给人们带来便利,但也存在明显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具备隐蔽性、复杂性和跨国性等特点,其中包含电子支付工具安全风险,如加密算法存在漏洞、网络易受攻击威胁;支付流程合规性风险,比如指令被篡改、备付金被挪用;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如知情权受到限制、个人信息被泄露;跨境支付法律适用风险,如外汇管制、税收政策存在差异等情况。为此,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采用前沿技术加强电子支付工具安全防护,凭借区块链等技术保证支付流程合规操作,制定严格标准维护消费者权益,依靠国际合作解决跨境支付法律适用难题。依靠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子支付的法律风险,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推动电子商务市场稳定而健康地发展,给电子支付行业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otal scale of online transactions in China’s Internet payment market has shown a rapid growth trend, and electronic payment has been accepted by many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with its advantages of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nline transactions. However, although electronic payment brings convenience to people, there are also obvious legal risks, which are hidden, complex, and transnational, including the security risks of electronic payment tools, such as vulnerabilities in encryption algorithms and vulnerable network attacks. Payment process compliance risks, such as tampering with instructions and misappropriation of reserves;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risks, such as restrictions on the right to know and leakag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Risk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ross-border payment laws, such as differences in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and tax policies. Therefore, 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using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payment tools, relying on blockchain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o ensure the compliance of the payment process, formulating strict standards to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d relying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ross-border payment law application. Thes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gal risks of electronic payment, protect the property safety of consumers, promote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mmerce market, and create a good legal environment for the electronic payment industry.
文章引用:王美懿. 电子商务中电子支付的法律风险及防控策略[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8): 899-903.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82598

1. 引言

“支付”作为给付行为的重要形式,是保证交易顺利完成的标志性事实。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技术创新使得现代支付体系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子支付服务正深深地影响着国际商务和个人跨境消费。然而,如何重新界定电子商务中电子支付的法律属性,以及如何对电子支付所衍生的风险进行合理规制,是运用电子支付手段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电子支付的法律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电子支付法律风险概述

2.1. 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者委托旁人经由电子终端发送支付指令,达成货币支付和资金输送这种行为。按照电子支付指令的启动形式,可以把它分成网络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业务、自动柜员机业务和其他电子支付。随着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电子支付的合适范畴愈发普遍,日常的购物开销、企业之间的巨额资金流转,都需要电子支付的支撑[1]

2.2. 法律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电子支付存在法律风险,这体现在开展电子支付时,因为法律法规不完备缺乏监管、技术存在漏洞、犯罪行为等原因致使电子支付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受损,这些风险具备一些特性,比如不容易被察觉、很繁杂还牵涉许多国家,不易被察觉体现在电子支付过程中的风险常常很难及早察觉,等到遭受损失的时候,可能已经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而繁杂则表现在电子支付牵涉到很多参与者,消费者、商家、支付机构、银行等等,各个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分清各自的责任。至于牵涉许多国家,则是因为互联网没有边界,电子支付活动可能牵扯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从而加大了应对法律风险的困难。

3. 电子商务中电子支付的法律风险

3.1. 电子支付工具安全风险

电子支付手段,涉及电子钱包、虚拟信用卡之类,在电子商务领域被广泛采纳,但是这些手段遭遇着严重的安全风险。支付手段的技术不足容易被坏人利用,有些电子钱包软件的加密算法存在短板,黑客借助分析加密过程,可以得到用户存放在钱包中的支付信息、银行卡号、密码这种重要的数据,要是信息泄露出去用户的资金安全马上会受到威胁,有可能引发账户资金被偷取,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支付手段容易遭到网络威胁,经常遇到的就是DDoS损害,大批恶意流量冲向支付手段的服务器,使得系统崩溃,用户不能正常执行支付操作。这影响了用户的购物体验,对商家来说,交易中断也许引发订单流失带来的经济损失。支付工具可能遭遇病毒,如木马等恶意软件进攻,这些恶意软件潜藏在用户下载的某些应用程序或者浏览的恶意网站里,只要用户设备启动,恶意软件就会在后台运行,窃取支付工具中的信息,执行诈骗等犯罪行为。并且,伴随技术不断发展,新型的针对电子支付工具的进攻手段也不断出现,促使支付工具的安全防护越发棘手[2]

3.2. 支付流程合规性风险

电子商务的支付流程包含很多环节和主体,合规性风险也包含在内,在发出和接收支付指令时,也许会出现指令被篡改的危险,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在传递支付指令时,截获并修改指令内容,比如更改支付金额、收款账户等重要信息,这违背了用户的真实意图,而且可能引发资金抵达错误的账户,引起资金争议。在支付清算阶段,如果支付机构没有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实施操作,也会产生风险,一些支付机构也许为了获取最大利益,非法挪用客户备付金,针对自己的投资或者其他商业活动。倘若支付机构的资金链断裂,就不能及时完成支付清算,商家就收不到钱。而且支付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很有必要,有些支付平台给用户供应支付服务时,没说明支付手续费、风险提示这些关键信息,用户不知道就付款,之后可能因为费用跟支付平台出现矛盾,而支付平台这样违规隐瞒信息,将面临监管部门处罚。

3.3. 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

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环节中,知情权层面上,消费者使用电子支付时,也许对支付的详细规则、费用包含、潜在风险等认识不清;某些电商平台和支付机构呈现支付相关信息时,用模糊难懂的说法,或者把关键信息放在不容易看到的地方,一些平台推出新的支付优惠活动时,没有向消费者清楚表明活动的限制条件、后面也许会出现的费用等,消费者参加活动以后才知道实际支付状况。此外就是选择权被约束,有些电商平台把某类电子支付方法设成默认选项,消费者不知道就用了这种支付方法,等到消费者想更换支付方法的时候,也许会碰到操作麻烦,难以顺利改变的现象。消费者在电子支付期间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支付平台采集消费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私人敏感信息之后,如果安全防范举措存在漏洞,这些信息也许会透露给第三方,第三方拿到信息以后,也许会实施精准诈骗、打骚扰电话之类的行为,极大地干扰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可能还会造成消费者承受经济损失。当消费者在电子支付环节碰到支付失误、资金被窃取之类的情况,保持自身权益常常十分艰难,繁杂的申诉程序,长久的解决时间,再加上支付单位与电商平台互相推脱责任,均致使消费者的权益很难收获及时有效的保护[3]

3.4. 跨境支付法律适用风险

电子商务走向全球化之后,跨境支付变得愈发常见,当中的法律风险不容小觑,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电子支付制定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各不相同,有些国家在支付结算上实行非常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跨境支付会在金额、用途等很多方面受限,如果商家和消费者不清楚这些规定,支付交易也许会遭到拒绝或者受到处罚。在税收方面,各国的税收政策差别很大,某些国家对跨境电商交易要收取很高的关税、增值税之类的,商家做跨境销售的时候,如果没有正确掌握并且依照目的国的税收规定就有可能碰上补税、交罚金这样的处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不同国家的法律给予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和范围也是千差万别的。在部分国家,消费者在跨境支付中有比较长的反悔期,一段时间之内可以无前提退货退款,但在别的国家,相关规则就相对严厉,出现跨境支付争议时,如果选定的法律对消费者没有好处,消费者的权益可能得不到充分保护。对于商家来说,要是法律责令其负担较高的责任,也会扩大管理成本和风险。跨境支付还牵涉到司法管辖权的问题,不同国家的法院针对跨境支付纠纷的管辖权判定准则不同,这同样给跨境支付的参加者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4. 电子商务中电子支付法律风险的防控策略

4.1. 加固电子支付工具安全防线策略

要想巩固电子支付工具安全防线,研发团队可以利用前沿的形式化验证技术来克服电子支付工具存在的技术漏洞问题,这种技术借助数学模型精确地验证加密算法等关键代码逻辑,可以深入探寻潜在的漏洞。例如电子钱包,在运用形式化验证技术之后,就能找到之前人工检查没有识别的加密程序风险,形成全面的安全监测体系,把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起来,及时深入分析支付工具的运行数据,如果出现异常的数据波动,比如特定加密算法的计算时间突然大幅扩大,系统马上就会报警,这样技术人员就能及时检查处理。针对网络打击,可以采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灵活分配网络资源。遭到DDoS进攻时,SDN系统可快速引导正常流量流向备用网络链路,保障支付服务不会中断,而且将安全芯片技术融入支付工具应用当中,针对支付信息开展硬件层级的加密储存与应对,极大增强信息安全性。为防范恶意软件,凭借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用户下载应用程序或者浏览网站之际辨别页面要素,快速判定潜在恶意软件假装的链接和下载入口。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定期举行线上安全知识讲座,约请安全专家给用户推广恶意软件防范技能,并和科研机构密切协作,一起实施前瞻性安全技术探究,事先安排应对策略[4]

4.2. 规范支付流程合规操作策略

支付流程的规范化与合规化操作策略在于支付指令阶段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对支付指令开展全程记录,每笔指令的发出传送和接收均由众多节点一同校验并记录,从而保证指令不会被更改。同时形成即时指令观察体系,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读指令内容,要是发觉指令有关金额账户等核心信息出现异常改变,立即停止交易并告知用户核查。在支付清算阶段,监管部门可以凭借物联网的备付金监管平台,在支付机构资金储存装置里安设物联网传感器,随时观察备付金的存入拿出和流动状况。如果察觉到支付组织存在违规动用备用金的偏向,检测体系会自动发出警示并冻结相应款项,至于消息公开方面,支付系统凭借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出一种全方位的支付资讯呈现环境,使用者依靠VR装备可以直观地看到诸如支付手续费产生情况、风险状况模拟等资讯,在打开支付服务以及每一次执行支付行为之前,应当促使使用者浏览VR呈现的内容并参加问答考核,只有当使用者切实体会有关资讯之后才容许进一步操作[5]

4.3. 全面保障消费者权益策略

为真正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监管部门需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量化标准,以此来全方位保障消费者权益,要求电商平台和支付机构用通俗的语言,清楚地规定信息显示的字体大小、颜色对比度、页面位置等,经由视频化信息显示手段,制作逼真有趣的支付规则讲解视频,在平台首页、支付界面等显眼之处反复播放。对于消费者选择权受限制的情况,电商平台应用智能支付方式推荐引擎,依照消费者以前的消费习惯、信用状况等全面的数据,给消费者智能推荐最合适的支付方式,不过还要保留消费者自己做选择的权利,而且要保证切换支付方式操作方便快捷。就个人信息保护而言,支付平台设立起联邦学习隐私保护制度,在不透露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同合作单位共同开展数据分析,以改进服务水平。针对牵涉到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操作,实施全程加密审核,详尽记载每次信息观察、使用状况,从而做到追究溯源。若消费者碰上支付方面的麻烦,则组建跨平台争议化解同盟,整合电商平台、支付组织、消费者协会等众多势力,创建一体化的投诉解决平台,采用智能合约手段,界定各方面的职责与处理步骤。

4.4. 化解跨境支付法律适用难题策略

要解决跨境支付法律适用困难,需针对支付结算和外汇管制状况,促进跨境支付企业和国际金融科技企业共同合作,集合全球各个国家当下的外汇管制方针,凭借人工智能算法按照商家和消费者的买卖行动,自行制作合规的支付计划,踊跃参加国际金融监督交流,促使各国构建外汇管制方针动态传递体系,及时调节方针差别。在税收领域,跨境电商平台与区块链技术企业携手,合成跨境电商税收智能征收控制链条,运用区块链不能更改的特点,记载商品从制造、售卖到消耗的全部过程情况,达成各国税务机关之间准确的税收征收管理配合,给予商家税收危险智能警报服务,当发觉商家税收申报有不正常时,马上通知加以改进。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法律合适性上,跨境电商平台与国际法律数据库合作形成全球法律智能检索体系,消费者付款之前,可以凭借这个体系探寻当前交易适宜的优质法律条文,与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合作,创建跨境支付消费者权益应急援助渠道,给消费者供应及时的法律援助。针对司法管辖权难题,各国借助多边国际条约,制定以消费者经常居住地作为优先管辖权判定准则,创建跨境支付争议国际司法协作网络,依靠云计算技术做到各国法院间的案件信息共享和共同考量,改进争议解决速度[6]

5. 结束语

总体来看,电子支付给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风险既牵涉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又影响电子商务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将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进,电子支付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有关部门要不断健全电子支付的法律制度,为电子支付的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法律环境。

参考文献

[1] 余泽宇, 王威. 普惠金融电子支付风险法律规制探析[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3(3): 53-61.
[2] 李彤. 浅析5G时代电子商务的风险与应对措施——以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为例[J]. 文化产业, 2020(12): 109-112.
[3] 李红兵, 王薇. 我国电子支付存在的风险与防范[J]. 现代企业, 2017(12): 39+42.
[4] 王亚齐. 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 27(1): 94-97.
[5] 樊凯, 韩小军, 汪书. 电子支付风险控制个人可信确认方案研究[J].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2021, 40(1): 10-14.
[6] 徐阳, 王小波. 电子商务移动支付风险分析[J]. 现代商业, 2020(33):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