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字幕翻译作为连接不同文化观众与影视作品的关键纽带,其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播的成效,更深刻影响着观众的观影体验。2024年上映的国产电影《好东西》,凭借其独特的叙事视角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案例。本文基于纽马克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原则,深入探讨《好东西》电影的字幕翻译策略,旨在为字幕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跨文化传播。
2. 纽马克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原则
彼得·纽马克结合德国语言学家布勒与俄罗斯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对语言功能的阐述,在《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提出了文本范畴理论,根据文体的种类,纽马克将文本的语言功能划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美学功能、寒暄功能及元语言功能,把文本类型大致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类。表达型文本强调作者独特的表达风格和语言形式,重点在于表情达意;信息型文本的重点在于传达事实;呼唤型文本的重点在于呼吁读者思考、行动。大多数文本都是其中一种功能为主导,兼具其他文本功能[1]。
纽马克认为,译者应根据翻译目的、翻译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尽可能地在目的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所允许的情况下,贴近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交际翻译试图尽可能对译文读者产生一种接近于阅读原文的阅读效果[2]。
事实上,所有文本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交际的和语义的、社会的和个人的,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2]大多数文本不仅具有单一的文本功能,还具备其他文本功能,需要综合考虑原文本类型、译者主观性、翻译目的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选择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对《好东西》字幕翻译研究的适用性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各有其侧重点,二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往往相辅相成,互为补充[3]。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原文本的文本功能、翻译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尽可能使得目的语读者获得与阅读原文相近的阅读体验。
《好东西》由邵艺辉执导,影片以现代化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以王铁梅为代表的离异个体在工作事业和生活中的种种经历。电影真实细腻地呈现了铁梅与茉莉之间母女关系中的温情,以及铁梅和小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珍贵情谊,传递出对女性群体的温暖激励,倡导女性独立精神,同时也生动勾勒出都市男女的情感百态,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群像,是尝试构建一种女性电影语法的女作者电影[4]。影片对白巧妙融入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当下流行语,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特征与社会风貌。
在字幕翻译领域,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原则具有前瞻性。交际翻译旨在使译文对目标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文对源语读者的效果,注重译文的通顺与自然,强调目标语文化和读者的接受度;语义翻译则侧重于在译文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思,更注重保留原文的形式与内容[5]。这两种翻译原则的结合,为《好东西》的字幕翻译提供了灵活而有效的理论框架。在实际翻译中,译者可以依据具体场景、对话内容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合理地在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之间切换,既能传达原文的语义信息,又能使译文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在跨文化传播中实现电影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的精准传递,让《好东西》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4. 纽马克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原则视域下《好东西》电影字幕翻译分析
为了深入探讨纽马克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本研究选取了电影《好东西》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这些对话涵盖了不同场景与人物关系,充分体现了电影的核心主题与情感张力。通过对这些具体译例的剖析,将揭示交际翻译原则和语义翻译原则在信息传递、文化适应与语用功能实现中的具体表现,彰显其在字幕翻译中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例1
原文:还是咱们以前那环境好,光实习生就二十多个。
追忆过去是油腻的开始啊。
译文:I find myself missing our old office. It had a better vibe, more bustling. Remember the army of interns?
You’re sounding like a nostalgic old timer.
“追忆过去是油腻的开始”译为“You’re sounding like a nostalgic old timer”,巧妙地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转化为目标文化易于理解的词汇,避免文化误解,体现了交际翻译对目标文化语境的适应性。译文通过“missing”“vibe”等词汇,成功传达了人物对过去环境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环境的微妙情感,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符合交际翻译注重语用功能传递的要求。
从语义翻译原则出发,译文在传达原文基本语义的同时,对部分词汇进行了转化。例如,原文中的“油腻”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译文将其转化为“nostalgic old timer”,虽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但未能完全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语义色彩,体现了语义翻译中文化内涵传递的局限性。
例2
原文:她老夸我,我都不信了。
你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啊。
译文:She’s always praising me. I don’t even take it seriously any more.
Sounds like you’re taking it for granted a bit, huh?
译文通过自然流畅的英语表达,成功传达了对话的语用功能。例如,“I don’t even take it seriously any more”表达了王茉莉对母亲夸奖的不以为然,而“Sounds like you’re taking it for granted a bit, huh?”则生动地传达了小叶对王茉莉态度的评价,符合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语用功能的要求[6]。译文使用了“taking it for granted”这一常见英语表达,准确传达了原文中“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意思,同时避免了文化误解,体现了交际翻译对目标文化的适应性。译文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符合电影字幕翻译的简洁性要求。例如,“She’s always praising me”直接表达了原文中“她老夸我”的意思,使译文观众能够迅速理解人物的情感和观点。
译文基本保留了原文的核心语义信息,词汇选择准确,如“praising”对应“夸奖”,“taking it for granted”对应“身在福中不知福”。然而,“huh?”虽然增加了口语化的效果,但与原文的语气稍有差异,原文中的“啊”带有轻微的责备语气,而“huh?”更倾向于疑问或调侃。译文通过补充“Sounds like”等表达,增强了语义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例3
原文:我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天才,没有特长。所以我不再幻想了。
老师说过我好几次,没有团体意识,脱离大众。
译文:I’ve come to realize I’m no genius, I don’t have any particular talent. I’m not born from money. So I don’t dream any more.
I’ve been told many times that I lack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I’m disengaged from the people.
译文通过自然的英语表达,成功传达了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认知。例如,“I’m not born from money”虽然在原文中没有直接提及,但译者通过添加这一内容,使译文更符合英语文化中对“平凡人”的描述,增强了语用功能,使译文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背景和心态。译文将“团体意识”译为“collective consciousness”,这一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哲学和政治内涵,但译者通过加引号的方式,暗示了这是某种特定的、可能不被完全理解的概念,从而避免了文化误解,体现了交际翻译对目标文化的适应性。译文采用了简单直白的语言风格,符合小学生作文的特点。例如,“I don’t dream any more”直接表达了原文中“我不再幻想了”的意思,语言简洁明了,符合交际翻译对译文可读性和流畅性的要求。
译文基本保留了原文的核心语义信息。例如,“我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天才,没有特长”被译为“I’m no genius, I don’t have any particular talent”,准确传达了原文中人物的自我认知。译文在词汇选择上较为准确,但部分词汇的使用可能超出了原文的语义范围。例如,“I’m not born from money”虽然在语用上增强了背景信息,但在语义上与原文“我不再幻想了”并无直接关联,属于译者的补充。译文对“脱离大众”的翻译为“I’m disengaged from the people”较为准确,但“collective consciousness”这一词汇的文化内涵在原文中并未明确体现,译者通过加引号的方式进行了处理,虽然避免了误解,但也弱化了原文中“团体意识”的具体语义。
该译文通过自然流畅的英语表达和适当的补充,使译文观众能够迅速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认知,符合电影字幕翻译的交际需求。在语义信息的保留上,译文基本传达了原文的核心内容,但在部分词汇的使用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上存在细微差异。但总体上较好地平衡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原则。
例4
原文:一点没有遗传我的性格,在外面太软弱了,我怎么教她都没用,就只敢对我凶。
译文:She didn’t inherit any of my toughness. She’s too soft out there, no matter how much I try to teach her. She only gets tough with me.
译文通过自然流畅的英语表达,成功传达了王铁梅对女儿性格的不满和无奈。例如,“She didn’t inherit any of my toughness”直接点明了王铁梅对女儿性格的期望,而“She only gets tough with me”则生动地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反抗,符合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语用功能的要求。译文使用了“toughness”和“soft”等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能够帮助目标观众快速理解王铁梅对女儿性格的评价,体现了交际翻译对目标文化的适应性[6]。译文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符合电影字幕翻译的简洁性要求。例如,“no matter how much I try to teach her”清晰地表达了王铁梅的无奈,使译文观众能够迅速理解人物的情感。
译文基本保留了原文的核心语义信息,语义上与原文相符,词汇选择较为准确,如“toughness”对应“性格强硬”,“soft”对应“软弱”。然而,“就只敢对我凶”被译为“She only gets tough with me”,虽然语义上能够理解,但原文中的“凶”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译成“tough”之后的情感色彩稍显温和。译文通过补充“no matter how much I try to teach her”等表达,增强了语义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该译文通过自然流畅的英语表达和适当的补充,使译文观众能够迅速理解王铁梅对女儿性格的不满和无奈,符合电影字幕翻译的交际需求。在语义信息的保留上,译文基本传达了原文的核心内容,但在部分词汇的情感色彩和语义强度的传递上存在细微差异。
例5
原文:如果我们不上台不发表不暴露自己,别人是不会注意我们。但是我们活在社会里,还要活那么久,一定会暴露的,早点或者晚点。就像你的作文,总会有好评,但也一定会有差评的。你不能因为害怕差评就永远不写作文了。
译文:If we don’t step out, don’t share, don’t put ourselves out there, people won’t notice us. But we live in this world, and we’re going to be here for a long time. At some point, we will be noticed, whether it’s now or later. Just like writing your assignments, some people will like them, and others might not. But you can’t stop writing just because you’re scared of what others might say.
译文通过自然流畅的英语表达,成功传达了王铁梅鼓励女儿敢于面对批评的意图。例如,“If we don’t step out, don’t share, don’t put ourselves out there”清晰地表达了原文中“不上台、不发表、不暴露自己”的意思,同时“you can’t stop writing just because you’re scared of what others might say”生动地传达了原文中“不能因为害怕差评就永远不写作文”的观点,符合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语用功能的要求。
译文使用了“step out”“share”“put ourselves out there”等词汇,这些表达在英语文化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能够帮助目标观众快速理解原文的核心观点,体现了交际翻译对目标文化的适应性。译文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符合电影字幕翻译的简洁性要求。例如,“At some point, we will be noticed, whether it’s now or later”清晰地表达了原文中“一定会暴露的,早点或者晚点”的意思,使译文观众能够迅速理解人物的情感和观点。
译文基本保留了原文的核心语义信息,语义上与原文相符。词汇选择上较为准确,如“step out”对应“上台”,“assignments”对应“作文”。然而,“差评”被译为“others might not”,虽然语义上能够理解,但原文中的“差评”带有更明确的负面评价含义,译文稍显模糊。译文通过补充“we’re going to be here for a long time”等表达,增强了语义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该译文通过自然流畅的英语表达和适当的补充,使译文观众能够迅速理解王铁梅鼓励女儿面对批评的意图,符合电影字幕翻译的交际需求。在语义信息的保留上,译文基本传达了原文的核心内容,部分词汇的语义强度和明确性上存在细微差异,体现了字幕翻译中对交际功能的优先考虑,同时兼顾了语义信息的传递,符合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目标观众的需求。
5. 结语
通过对国产电影《好东西》字幕翻译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充分验证了纽马克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影片《好东西》以其深刻的社会主题和贴近生活的叙事风格,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案例。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合理运用纽马克的两种翻译原则,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传递、文化差异和语言风格等多方面问题。
电影《好东西》的字幕翻译在交际功能与语义信息之间取得了平衡。交际翻译原则的运用使译文在目标文化语境中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理解性,而语义翻译原则的遵循则确保了原文核心语义的忠实传达[7]。这种翻译策略不仅最大程度地呈现了电影原作的艺术魅力和叙事完整性,还提升了跨文化语境下观众对电影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电影字幕翻译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不仅丰富了电影字幕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还为国产电影的海外传播以及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电影翻译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更多电影类型与文化背景下的字幕翻译策略,以推动电影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