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湖南”背景下数字赋能健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瓶颈与推进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Actual Bottleneck and Promotion Path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ly Empowered Fitness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Hunan”
DOI: 10.12677/aps.2025.13406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向芳媛: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部,湖南 常德
关键词: 健康湖南数字技术健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Healthy Hunan Digital Technology Fitness Services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摘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访问等方法,聚焦“健康湖南”背景下数字技术对健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基于TOE理论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维度探究数字赋能健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健身服务业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但也面临诸多现实瓶颈,如存在数据安全、算法公平风险、社区健身与健康管理脱节、供需错配、可持续性弱等问题。对此,研究提出推进路径: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与“健康湖南牵引”双轮驱动,优化政策供给;夯实数据基座,促进互联互通;培育创新主体,打造标杆示范;弥合数字鸿沟,保障包容发展。该研究对推动“健康湖南”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This study use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urvey interviews to focus on the empowering effe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fitness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Hunan”. Based on the TO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t explores digital empowerment from the dimensions of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The mechanism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fitness service industry. The study found that digital empowerment has important era value for the fitness service industry, but it also faces many practical bottlenecks, such as data security, algorithm fairness risks, disconnection between community fitness and health management,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weak sustainability. In this regard, the research proposes a promotion path: strengthen the two-wheel drive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ment” and “healthy Hunan traction”, and optimize policy supply; Consolidate the database and promote interconnection; Cultivate innovation subjects and create based demonstrations; 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and ensuring inclusiv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y Hunan” and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向芳媛. “健康湖南”背景下数字赋能健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瓶颈与推进路径研究[J]. 体育科学进展, 2025, 13(4): 451-458.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5.134063

1. 前言

在“健康中国”战略纵深推进与数字技术革命叠加共振的时代背景下,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健康湖南“十四五”建设规划》,创新性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治理理念,并将“互联网 + 医疗健康”的融合创新列为关键突破点。本研究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从技术基础、组织变革和制度环境三个维度,系统考察数字赋能健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该理论由Tornatzky和Fleischer于1990年提出,为分析技术创新在特定组织与环境中的扩散过程提供了经典范式,尤其适用于解释数字化转型中的系统性变革的运用[1]。“健康湖南”建设作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承载着提升三湘儿女健康福祉的时代重任,而全民健身作为其核心支柱,正经历着从传统形态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进程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为解决健身资源分布不均、服务供给单一、运营效率低下等行业痛点提供了全新可能。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核心城市,其智慧健身进社区的探索为全省提供了实践样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TOE理论框架,将数字赋能健身服务业的发展置于技术、组织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分析维度中,旨在系统剖析“政策红利”与“数字技术”双重驱动下的产业变革逻辑。为区域健康战略落地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并探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湖南健身服务业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健康湖南”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前瞻价值。在TOE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分析数字赋能健身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为健身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参考。

2. “健康湖南”背景下数字赋能健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

2.1. 打造技术先发优势,驱动产业数字化飞跃

数字赋能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技术渗透与数据驱动实现社会各领域效能提升、模式创新和竞争力增强的系统性变革过程[2]。从TOE理论视角来看,技术层面,数字技术的深度渗透为健身服务业带来了服务模式创新的技术基础;组织层面,健身服务机构作为产业主体,其数字化转型的意愿、能力与组织架构调整直接影响转型成效;环境层面,“健康湖南”战略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本研究聚焦“健康湖南”战略目标,深入挖掘数字赋能跨越产业范畴的时代价值,正是在这三个维度的交互作用下,探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湖南健身服务业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与健康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时代洪流中,湖南省健身服务业亟需把握机遇,赢得新一轮竞争主动。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正驱动健身服务业以数据为关键新要素,实现组织结构重塑与生产要素变革。立足湖南省情,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健康湖南”及其配套政策对全民健身智能化、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清晰部署并倾斜资源,提供了坚实的顶层设计。随之技术基座日益夯实,省内5G网络加速覆盖、云计算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健身器械加速普及,本土数字健身平台用户规模与活跃度显著增长。根据2023年我国运动健身APP用户区域显示,湖南用户占比6%并列第三[3],后疫情时代湖南居民健康意识空前提升,对便捷化、个性化、科学化、社交化的健身服务需求激增,正强力倒逼产业加速数字化升级。

2.2. 破解发展瓶颈,激活产业经济新动能

“健康湖南”敏锐地把握了数字化浪潮对健康产业的革命性影响,将“数字赋能”置于推动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在整合公共体育场馆、国民体质监测、体育赛事活动等信息资源中,提供健身设施查询预订、体质监测评估、赛事活动报名等一站式服务,破除信息壁垒,提升居民参与度[4]。通过线上平台整合碎片化资源,让居民便捷查询、预约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解决“去哪儿健身”难题。普及科学健身,提升专业性。提供在线健身课程、个性化运动处方、体质监测结果解读与跟踪服务,提升健身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弥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5]。数字赋能是解决湖南健身服务业传统痛点、释放产业经济活力的关键钥匙。其一,驱动产业升级与消费增长,推动传统健身房智能化改造,提升用户留存率;延伸产业链,带动省内智能硬件如运动手环、智能健身镜、健身APP、数字线上课程、VR健身等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形成完整生态链[6]。其二,创造高质量就业与推动技能升级,形成多元化就业结构,服务类智能健身教练、运维专员、课程设计师要求提升数据分析等技能,从中推动从业者转型。“政府出资+社区出地+企业以互联网思维运营”的长沙模式,实现了政府管理科学化、企业运营专业化、市民健身智慧化,正为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落地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7]。2024年,长沙市在24个社区建成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总数达到283个[8],力争今年末覆盖全市60%以上社区,这一系列助力正逐步缓解群众“健身难、健身贵”的问题。“长沙模式”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生动印证了数字经济为湖南健身服务业乃至整体经济注入的新动能。

2.3. 深化体卫融合创新,赋能全民体质提升

数字赋能是实现科学健身指导、体质监测评估与健康干预无缝衔接的核心技术支撑,是湖南省推动卫生健康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要实践抓手,深入践行“健康湖南”的体质健康目标。其一,赋能科学健身与主动健康管理,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用户运动生理数据,为科学健身提供依据。积极探索实践,如联合长沙三甲医院试点“运动处方”,对高血压、糖尿病前期等慢性病人群进行精准运动干预,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呼应了“健康湖南”中“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5%”的目标,将预防关口前移。其二,优化资源配置与提升治理能力,数字平台汇聚实时、全面的健身服务供需大数据。长沙市智慧健身平台接入超30万人运动数据,为各级政府科学规划全民健身设施布局、精准制定政策、动态评估实施效果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极大提升了公共体育服务的治理效能。其三,促进健康公平与普惠服务下沉,数字技术是破解城乡、年龄、收入群体间健康鸿沟的有效工具。通过VR适老化课程、在线康复指导、数字健身课程下乡等方式,来为老年人、乡村居民、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了更便捷的参与方式[9],推动“15分钟健身圈”在基层真正落地生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其四,融入智慧城市与培育健康文化,健身数据接入城市“健康云平台”,可分析区域健康指标与运动设施覆盖的相关性,辅助公共卫生决策。智慧步道、公园智能设施提升了公共空间品质与使用效率,线上健身社区、运动社交功能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全民健身氛围,增强社会凝聚力。

3. “健康湖南”背景下数字赋能健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瓶颈

3.1. 辩证思考:风险规避与挑战应对

数字赋能在推动健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亦伴随潜在风险与结构性矛盾,需以批判性视角审视其技术管理、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健身服务平台采集的用户生理数据、运动轨迹等敏感信息,面临泄露与滥用风险。例如,智能穿戴设备记录的睡眠、心率等健康数据可能被商业机构过度挖掘,甚至用于保险歧视性定价。与此同时,过度依赖数字工具也可能导致健身服务“去身体化”,如AI教练无法替代真人社交激励,部分用户因数据焦虑产生运动强迫行为。此外,算法推荐可能形成偏见,如健身课程推送仅围绕一些瑜伽、跑步等热门项目,忽视小众群体需求。需参照《个人信息保护法》,建立健身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制度,明确企业数据使用边界,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制确保算法透明度。尽管湖南运动APP用户规模居全国前列,但城乡、代际差异显著。部分社区智慧健身中心出现操作复杂,运动数据监测等数字化服务对用户要求门槛过高,阻碍老年群体健身参与的积极性,将部分弱势群体拒之门外。建议推行“技术适老化”的改造,避免技术红利演变为新的社会排斥。“长沙模式”虽实现资源整合,但仍存在三重矛盾:一是政府补贴依赖性强,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低价竞争,导致服务质量下滑;二是社区智慧健身房同质化严重,VR设备使用率低,存在资源闲置;三是数据共享机制缺失,卫健、体育、企业数据尚未打通,制约体卫融合深度。未来需建立动态补贴退出机制,鼓励差异化服务,并搭建跨部门健康数据中台。

3.2. 服务割裂:社区健身与健康管理脱节,数据孤岛现象突出

“健康湖南”作为湖南省健康领域未来五年的行动纲领,其制定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与战略考量。湖南省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加深[10]、慢性病负担加重、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对多层次、个性化、便捷化的健康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健康服务供给也出现多重挑战,传统健身服务存在城乡居民资源分布不均、专业人才短缺、服务模式单一、效率不高、精准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全民健身需求。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要求上,“健康湖南”是“健康中国”战略在省级层面的具体实践。当前,湖南省社区智慧健身驿站、体质监测站点的建设虽初具规模,但其产生的运动数据,如使用频率、强度、体质报告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层医疗机构记录的慢病管理数据基本处于割裂状态。智慧健身设施与“健康湖南”APP、区域健康信息平台之间缺乏有效的接口标准和数据共享机制。例如,社区医生无法及时获知高血压患者的规律运动情况以及优化用药和生活方式指导;健身指导员也无法了解会员潜在健康风险,难以制定真正安全、有效的个性化运动处方。各系统数据自成一体,隐私壁垒与技术标准缺失,健康数据的敏感性导致共享顾虑重重,缺乏统一、权威的数据脱敏、安全传输与使用规范,阻碍了对居民健身行为与健康成效的关联分析、个性化服务推送以及区域健康资源优化配置。健康干预的前期风险筛查、健康评估与后期的科学健身指导、效果追踪之间未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形成闭环,降低了健康管理的整体效能和居民获得感。

3.3. 供需错配:传统场馆利用率低,个性化服务供给不足

传统场馆空置与数字引流失效,部分市县老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在非教学时段开放率不足,其预约管理、人流监控、设施报修等环节数字化程度低,信息不透明,用户体验差,导致“想健身找不到合适场馆/时段”与“场馆部分时段大量闲置”并存。线上预约平台覆盖不全、功能单一、缺乏智能推荐和动态调价机制,未能有效盘活存量资源。我省体育健身场地的总量和人均拥有面积,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健身场地和设施不足的困境得到一定缓解。根据省体育局2024年体育场地统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8平方米,到2025年人均场地要达3.0平方米。按照这个良好势头发展,持续优化的公共体育资源是提高居民参与健身服务业的良好优势。但据走访长沙保利麓谷林语小区发现,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仅有的两家商业健身房也较难满足小区群众的健身需求。社区在架空层建立了两处智慧社区健身中心,业主十分支持,但在每晚6点到10点的高峰时段,都会出现排队等候的情况,居民新增呼声高涨。大部分地区也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大量体育场馆资源来自于学校,体育场地也存在分布不均,场地数量不足,设备更新差距大[11]。传统的公共体育场馆,尤其是大型场馆普遍存在“闲时无人、忙时拥挤”以及“规模小而旧、设施年头久”的情形。更提不上使用线上预约、智能导引、分时定价等数字化应用手段,难以达到便捷的智慧健身服务[12],未能有效盘活公共体育健身资源。

3.4. 可持续性弱:运营依赖政府补贴,市场化造血能力欠缺

当前湖南省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智能化升级等项目,其前期建设投入主要依赖各级财政资金和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后续运营中,尤其是公益性较强的社区智慧健身点,其设备维护更新、网络服务费、平台运维、专业指导员配备等持续性成本压力巨大,而面向居民的服务多为免费或象征性收费,导致项目长期、健康运行高度依赖持续的政府补贴,存在“建得起、养不起”的风险。健身服务业市场主体单纯依赖会员费、课时费的传统模式面临增长瓶颈,而基于数据增值服务的衍生变现模式尚未成熟且规模有限。尤其在湖南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者对数字化健身服务的认知度和付费能力相对有限,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创新投入的风险和成本回收压力,抑制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造血功能。大量公共健身服务项目,尤其是智慧社区健身项目过度依赖政府购买服务或一次性投入补贴,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设计。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市场活力未能充分激发。部分项目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服务和持续运营。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智慧社区”都只是打着“智慧”的招牌,只是通过安装一些人脸识别系统、简单的APP、几个监控摄像头和一块“高大上”的数据大屏幕,就自称“智慧社区”,这些“智能”设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社区的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且场馆能耗管理、设备维护、人员调度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智能效果不明显。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数字技术与健身服务融合不够深入的问题;在组织运营上,部分健身服务机构缺乏数字化转型的专业人才和资金支持[13];在外部环境中,可能存在相关标准不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情况。这一系列现象,将进一步加剧对政府补贴的依赖,致使数字化健身服务业发展迟滞。

4. “健康湖南”背景下数字赋能健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4.1. 强化双轮驱动,优化政策供给

制定专门支持数字健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设立省级智慧健身创新引导基金。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改造升级。人工智能和数智融合技术为湖南的基层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此同时,需要在政策支持、设施保障、技术创新、人才培养[14]等方面共同努力,以应对挑战。“双轮”明晰化与协同,明确“数字技术赋能”与“健康湖南牵引”为双轮核心驱动力。制定《湖南省数字健身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发改、卫健、体育、工信、财政等部门职责,打破政策壁垒。推广“湖南健身一卡通/一码通”,整合公共场馆、商业健身房、社区设施资源,提供预约、支付、积分兑换,如关联医保个人账户、商业健康险、消费券等便捷服务,激励居民使用。可以借助手机APP、小程序等方式打造智能体育服务与信息传输平台[15],让数字技术为充分打造智慧社区体育中心提供帮助。如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湖南体重管理门诊地图”[16],公众只需要关注“湖南省居民健康卡”微信公众号或“新湖南”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身边提供体重管理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快速实现“指尖查、就近治、专业减”。还可以在“湘易办”APP的特色专区栏目,增加智慧健康平台,整合多家公共体育场馆和商业健身房资源,对接电子健康码数据接口,提高健身管理查询效率。还可以增设健身服务模块,整合“体重管理门诊地图”功能,基于湖南省三甲医院运动康复科临床数据开发运动处方推荐算法,来让湘居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

4.2. 夯实数据基座,促进互联互通

探索建立省级健身健康大数据中心以及各区域分中心,制定数据标准与安全规范,推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数据有序共享。依托湖南省政务云平台或湘江新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安全、开放的省级平台。制定权威的数据采集、脱敏、存储、交换标准,推动卫健部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体育部门场馆设施及赛事活动数据、医保部分脱敏数据、社区人口及治理数据、商业健身平台数据的有条件、分权限共享。优先实现社区健身数据与基层卫生服务系统的双向互通。依据TOE理论,可以实施“1 + 3 + 5”数据工程:1个中心指依托湘江新区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建设省级健身健康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3类标准则制定《健身数据采集规范》《健康数据脱敏规则》《跨部门数据交换协议》,来强化组织管理;五大接口指通过连接卫健系统、医保系统、社区治理、商业平台、物联设备这五个平台,对接电子健康档案开放核心指标、开通健身消费数据校验接口、接入智慧社区平台人房数据、制定健身APP数据上报标准、统一智能健身器材数据格式,来促进综合环境的优化[17]。基于融合数据,开发省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场馆查询预订、结合健康档案个性化健身计划推荐,科学健身指导视频、健康风险预警、社区健身活动报名等功能,强化数据赋能应用。

4.3. 培育创新主体,打造标杆示范

重点扶持本土数字健身平台与智能硬件企业,在长沙等重点城市打造国家级智慧健身社区示范项目。依托本土“数字健身服务商”孵化,依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平台,设立数字体育健康孵化器,吸引技术、体育、医疗健康跨界人才创业。鼓励湖南本地IT企业、体育企业、医疗机构联合成立创新联合体。创建“智慧健身社区”示范工程,在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选取代表性社区,深度整合社区健身设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养老托育等资源,运用智能设备、AI助手、远程健康监测等技术,打造“体卫融合”的社区健康生活圈样板。与此同时,选取1~2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进行全方位智慧化改造,如利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省游泳中心,实现智能导览、无感入场、智慧安防、环境调控、能耗管理、观赛体验提升、商业运营数字化等,提升效能与体验,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培育“湖湘特色数字健身IP”,支持开发基于湖南民族传统体育、利用环洞庭湖骑行、张家界山地运动等特色地理环境的沉浸式VR/AR健身课程、线上赛事活动,形成独特竞争力。推广复制与经验交流,建立标杆项目评估总结机制,编制最佳实践案例集,召开全省现场推广会,促进成功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

4.4. 弥合数字鸿沟,保障包容发展

实施社区数字健身指导员计划,推广适老化和无障碍数字健身应用,确保服务普惠性。

在政府主导的健身公共服务平台、社区智慧健身设施中,制定界面简洁、字体放大、语音播报、一键求助等适老化和无障碍功能。在社区配备“数字健身辅导员”。推动“智慧健身驿站”下乡,在乡镇、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部署简易、耐用、低维护成本的智能健身设施,提供基础健身指导和数据记录。农村地区实施“三个一”计划:一村一屏计划,在村级服务中心部署健身教学智慧屏,可以帮助居民进行健身操、广场舞的学习;一月一巡计划,组织省体育职业学院师生开展巡回培训;一人一档计划,为农村留守老人建立简易数字健康档案。利用“村村响”广播、有线电视、县级融媒体中心等传统渠道,推送通俗易懂的科学健身知识、在线课程。鼓励高校、体育社会组织、企业开展“数字健身下乡”志愿服务。还可以开展“银龄健身”专项行动,在社区配置语音导览健身器材,培训社区数字健身指导员,推出超低月费的“银龄健身包”,开办普惠性数字健身服务包,探索为低收入群体、特殊人群等共创新范式。通过整合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商业服务以及个人健康管理的创新模式,使之成为“健康湖南”普惠于民的重要载体,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普适性和包容性。

5. 结语

“健康湖南”战略的实施与数字技术的有效赋能为湖南健身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数字赋能不仅深刻重构了健身服务的场景、流程与模式,更赋予其支撑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驱动区域数字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包容与治理现代化的宏大时代价值。把握数字技术革命机遇,将健身服务业置于“健康湖南”和“数字湖南”建设的核心交汇点,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夯实数据基础、培育创新生态、保障普惠包容,湖南能更好地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健身服务高地,使其成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活力名片与健康基石。“全民健身信息化”与“健康产业数字化”构成的战略,不仅深刻回应了当前全民健身多元化、便捷化、科学化的迫切需求,更是湖南省把握数字化革命机遇、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健康湖南的关键路径。需要把握契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效应,湖南健身服务业有望突破传统发展桎梏,实现服务模式、产业生态和核心价值的全面跃升,为全省人民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具获得感的健身服务,并为全国健康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贡献“湖南智慧”。其成功实践,必将深刻诠释数字时代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基金项目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2024HYZD12);202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4B1093);2025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5YBC148)。

参考文献

[1] 李若洋, 钟亚平, 张立, 等. TOE框架下我国数字体育建设路径的组态研究: 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 2024, 60(4): 91-97.
[2] 柴王军, 李杨帆, 李国, 等.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困境及纾解路径[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2, 39(3): 292-300.
[3] 观研报告网. 我国运动健身APP行业: 男性用户占比高于女性广东省用户数量占比相对较大[EB/OL].
https://www.chinabaogao.com/jingzheng/202501/738916.html, 2025-01-02.
[4] 王倩, 董欣, 王富强. 智慧社区体育康养服务: 开展现状、现实困境、优化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 2025(5): 81-89.
[5] 蒋宏宇, 王一琳, 李理. 数字技术赋能县域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价值意蕴与推进策略[J]. 浙江体育科学, 2025, 47(4): 1-7, 25.
[6] 罗恒, 王家宏, 钟丽萍, 等. 数字技术赋能健身服务业: 内在机理、应用实例与推进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 2022(9): 89-96.
[7] 长沙晚报. 长沙已建成283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EB/OL].
http://www.changsha.gov.cn/bmrl/bmrlzwdt/202406/t20240617_11472772.html, 2024-06-17.
[8] 唐李晗, 罗帅. 湖南长沙大力打造智慧社区健身中心[N]. 人民日报. 2024-06-18(15).
[9] 彭响, 刘如, 戴俭慧. 数字弱势群体共享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的理论机制与策略选择[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5, 44(4): 4-7.
[10] 李琼, 董梁, 夏涛, 等. 湖南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5, 24(2): 51-52.
[11] 夏树花, 杨易坤. 体卫融合背景下体育助推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 2024(12): 75-78.
[12] 陈丛刊, 陈宁. “十五五”时期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现实基础、面临挑战与前景展望[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5, 40(3): 257-260.
[13] 刘建武, 钟丽萍, 张凤彪. 健身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机遇、机理与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 2021(9): 86-92+104.
[14] 陈叙, 王占坤, 刘露, 等. 智慧治理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运行模式与生成逻辑——基于多案例比较研究[J]. 体育学研究, 2025, 39(2): 92-94.
[15] 查金, 翟依丰, 张大超. 智慧社区体育中心韧性治理的逻辑进路、现实审视与纾解路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4, 58(1): 22-29.
[16]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减重去哪里? 湖南省发布体重管理门诊地图[EB/OL].
https://wjw.hunan.gov.cn/wjw/xxgk/gzdt/mtjj/202505/t20250519_33675558.html, 2025-05-19.
[17] 胡若晨, 朱菊芳, 刘雨欣. 体育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理、阻滞障碍与对策建议——基于TOE理论视角[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4, 58(2): 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