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翼助:外语专业学生应用AI辅助学习的现状研究
Leverag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A Study on the Current Practices in AI-Assisted Learning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摘要: 大语言模型作为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融合的深度学习模型,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关键路径。当下,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借助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已成必然趋势。本研究选取不同高校的英语、日语、德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收集学生使用AI辅助学习的情况、动机及困难等信息加以分析比较,总结出学生学习现状、行为模式及AI带来的影响。研究显示,外语专业学生使用AI辅助学习工具的频率高、积极性强,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英语、日语、德语专业学生在AI工具选择倾向、使用习惯上存在差异。基于此,该研究探讨了AI助力外语专业学生高效学习的可行性,即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支持,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AI学习外语。
Abstract: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 as deep learning models integrat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provide a critical pathway to the realiz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urrently,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foreign languages, the utiliz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learning assistance has emerged as an irreversible trend. This study selects English, Japanese, and German majors from various universities as research subjects. Through online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t collects and analyzes students’ AI-assisted learning practices, 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 thereby summarizing their learning status, behavioral patterns and the impacts of AI.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demonstrate high frequency and strong motivation in utilizing AI-assisted learning tools, while also encountering certain difficulties.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Japanese, and German exhibit differences in their preferences for AI tools and usage habit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AI-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through providing personalized and targeted learning support to guide them in more effectively utilizing AI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文章引用:魏佳仪, 孙杭, 韩苏皖, 何凌, 刘睿岳. 大语言模型翼助:外语专业学生应用AI辅助学习的现状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8): 372-37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8847

1. 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在外语教育领域,外语专业学生将AI辅助工具融入学习过程,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外语专业的学习不仅涉及语言本身,还包括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王克非提出,外国语言文学的特殊意义在于:“育人心智、开阔视野、沟通中外”[1]。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深度学习模型,是通向高阶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载体,大语言模型拥有强大的上下文理解与内容生成能力和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外语专业的多维度学习需求。机器翻译系统,优化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个性化教学是人工智能辅助外语学习的重要方式。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如ChatGPT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冲击,给外语教育、语言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在当今外语学习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外语专业学生应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以提升学习效能,已成为紧迫的议题。

自然语言处理一直是人工智能迈向通用型的一个瓶颈问题[3],大语言模型作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系统,目标是通过对大量语言数据的学习,实现自然语言的理解、生成和应用。这种技术的出现极大拓展了人类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不仅可以应用于语言理解、文本生成和机器翻译等领域,还能支持对话系统和自然语言推理等更复杂的任务[4]。近几年,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已然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现有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系统能辨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环境,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为差异化与多元化的启发式教学提供保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4]。然而,当前研究对于大语言模型支持下外语专业学生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现状和行为模式的关注仍显不足[5]

基于上述研究,本研究以不同高校的英语、日语、德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的调查方法收集学生运用AI辅助学习的工具类型、频率、获取渠道、动机、存在的问题、影响、效果、感受等信息,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在外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效能,以便能更精准地提升学生外语学习的效果。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对象设为上海市五所高校的外语学院学生,包括英语、日语、德语专业。调研问卷共10题(包括8道单选题和2道多选题)。调研内容包括调查样本的专业背景、AI辅助学习工具的使用情况、使用动机及遇到的困难等方面。问卷调查在2024年7月至8月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最后共获取288份有效问卷。

2.2.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根据三种不同外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来进行访谈:(1) 学生选择AI辅助学习工具的倾向和使用习惯等行为模式。(2) 学生对AI辅助学习的感受。(3) 学生对AI辅助学习工具的建议。

本次访谈采用方便性抽样,选择上海某一所高校英语(8人)、日语(6人)、德语(6人)专业共20名学生,于校内安静的教室开展。每人访谈时间约15分钟。研究者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转写和编码。通过深度访谈,聚焦学生使用AI辅助外语学习的具体场景、行为模式及心理动机,剖析学生工具使用现状与核心需求。

3. 研究结果

3.1. 调查问卷结果的研究分析

3.1.1. AI辅助学习的现状

当前AI辅助工具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外语专业学生常用工具的类型分布中,综合学习类AI使用率为30.56%;翻译与阅读类AI使用率为24.65%;便携趣味类AI使用率为17.01%;口语练习类AI使用率16.67%;其他类型工具共占11.11%。这表明国内AI市场尚未形成垄断格局,各类工具在细分领域均有发展空间。如有道词典的文本翻译功能上手较快,是大众所青睐的一款入门级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6],可实现精准翻译以及词汇学习。便携趣味类AI中的教学类视频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交互动,排解心中孤单寂寞以及利用弹幕实时功能,反馈知识理解程度[7]。在工具使用频率中,98.61%的外语专业学生已形成使用习惯,但仍有1.4%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此类工具,显示出AI学习工具的市场渗透率尚有提升潜力。从信息获取渠道上看,61.11%的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查找,31.25%的学生依赖师生推荐,7.64%的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

从AI辅助学习的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市场上AI辅助工具类型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学生使用AI辅助学习频率高,但仍有学生获取AI工具的信息渠道少且不均等的问题。因此,可以对AI学习辅助工具进行集中推广,扩大其信息获取渠道,进而有效提升使用的学生数量与使用频率。

3.1.2. AI辅助学习的动机与影响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8.06%的学生主要借助AI完成专业课作业。58.33%和53.13%的学生用于其提供写作思路和纠正错误。42.36%和41.67%的学生利用AI便利进行趣味学习以及开展碎片化学习。相比之下,利用AI练习口语和听力的学生占比最少,在调查过程中仅占29.51%。AI学习辅助工具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上,72.22%的学生表示使用人工智能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69.79%的学生表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64.24%的学生表示使用人工智能收获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51.04%的学生表示AI增强了自我学习的动力。

从AI辅助学习的动机与影响来看,AI辅助工具的应用在学生学习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相比传统的授课和学习模式,学生能够获取更多学习资源,简化了学习中查找资料、翻译简化、订正修改等繁杂的步骤[8]。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学习渠道。

3.1.3. AI辅助学习的困境

基于上述研究,虽然AI在外语学习中发挥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学生们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问卷调查数据显示,AI辅助工具缺乏学习反馈机制是最主要的问题,其占比高达27.78%;缺乏语言环境、缺乏个性化定制、缺乏互动性三个因素占比分别为21.18%、20.14%、19.44%;还有一些诸如担忧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数据隐私泄露的因素也在学生的考虑范围之内。这表明AI辅助学习还需要在反馈机制、语言环境、个性化定制内容等方面作进一步优化,以改善学生使用AI辅助学习的困境。

3.2. 访谈结果的研究分析

3.2.1. 学生在AI辅助外语学习中的工具选择倾向和使用习惯等行为模式

(1) 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作为国内高校外语学院的基础学科,学生规模大,英语学习的AI工具类型较多。访谈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在常用工具类型选择上呈现两种路径:一是综合性选择,87.5%的受访者倾向选择综合学习类AI (如豆包、DeepSeek),满足听、说、读、写的学习需求;二是专项性选择,100%的受访者根据自己的薄弱点选用针对性的AI工具(如刺猬英语AI练习听力、英语流利说AI练习口语)。在使用习惯上,学生在课堂时段因专注传统教学,工具使用率为20%;自主学习时段以及备考关键期工具使用率均为100%。

(2) 日语专业

日语作为小语种,国内流通的AI学习工具相对较少。访谈数据显示,日语专业学生在常用工具类型选择上优先选择针对性强的学习工具(如MOJi电子辞書AI、尚岸日语AI)。在使用习惯上,66.6%的受访者在课堂上配合教师讲解,使用AI工具进行实时查询;100%的受访者在JLPT、专四、专八等证书备考前使用AI工具。

(3) 德语专业

德语同作为小语种,国内流通的AI学习工具也相对较少。访谈数据显示,德语专业学生在常用工具类型选择上倾向拥有渐进性学习功能的AI工具(如LearnGerman AI)。在使用习惯上,50%的受访者在课堂上配合教师讲解,使用AI工具进行实时查询;100%的受访者在B2等证书备考前使用AI工具。

3.2.2. 学生对AI辅助学习的感受

(1) 英语专业

在上述访谈数据中得到英语专业学生倾向于两种AI学习工具。其中,87.5%的受访者认为综合性AI的文本分析能力较强,在写作和阅读方面帮助大。然而,其翻译精准性和连贯性有待提升。专门性AI工具中,100%的受访者认为口语练习类AI发音准确,但在反馈和纠正能力方面有待提升。整体而言,100%的英语专业受访者认为AI辅助学习效果好,对日常学习帮助较大。

(2) 日语专业

日语专业学生倾向于使用针对性强的AI学习工具。其中,83.3%的受访者认为使用信息查找类AI能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但存在信息不完善的情况,需要教师进行补充讲解。100%的受访者认为词汇记忆和基础语法学习类AI能够准确解析词汇与语法、分析长难句等,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而写作批改类AI纠错能力有所欠缺,学生的文章质量难以得到提升。整体而言,100%的日语专业受访者认为AI辅助学习效果好,对日常学习帮助较大。

(3) 德语专业

德语专业学生倾向于使用具备渐进性学习功能的AI工具。其中,100%的受访者认为语法学习类AI在语法解释、例题讲解方面较为全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德语语法知识。而66.6%的受访者认为阅读分析类AI所配备的数据库体量小、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深度阅读的需求。整体而言,100%的德语专业受访者认为AI辅助学习效果好,对日常学习帮助较大。

3.2.3. 学生对AI辅助学习工具的建议

(1) 英语专业

强化综合性AI的翻译能力,拓展其数据语料库,纳入更多地道化表达和流行词汇,充分融入欧美国家的文化背景信息,实现英汉语言的灵活性转化;强化口语练习类AI的个性化语音分析能力,构建更加完备的反馈与纠正体系;开发适配于课堂学习的AI辅助工具,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2) 日语专业

强化信息查找类AI的数据语料库,融合更多日本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实时新闻等内容;加大写作批改类AI的开发,强化词汇适配性纠正、语义分析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写作优化建议;开发如敬语学习、时事新闻查找、助词学习等具有日语特色专项功能的AI工具,增强日语学习的针对性。

(3) 德语专业

强化德语语法学习类AI的多样化,专业化以及个性化定制能力;扩充阅读分析类AI的文化背景信息库,多引入丰富的德国优秀文学作品、学术文献及社会新闻等阅读素材,强化文本分析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深度理解能力。

4. 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究人工智能在外语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效能,通过调查外语专业学生应用AI辅助学习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AI辅助外语学习工具类型多样(综合学习类、专项学习类、渐进性学习类等),充分满足了不同外语专业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学生使用工具频率高,使用动机多样,100%的学生都肯定其发挥了积极作用;且在文本分析、词汇与语法解析、口语练习、信息检索、纠错反馈等学习场景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体验。然而,目前AI辅助学习工具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获取AI工具的信息渠道少且不均等、反馈机制不精确、个性化定制功能不完善、部分功能需进行深度开发。

本研究采用了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增强了调查数据的客观性和广泛性,深入了解了学生对工具的主观体验和具体使用的行为模式。但因调查样本规模与地域分布范围有限,研究的普遍性存在局限。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以及地域分布范围。同时,需要进一步针对更多不同的小语种专业,深入开展AI辅助学习工具的调研,以便能更精准地为提升学生外语学习水平提供参考。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克非. 外语学科面向AI时代的转型与发展[J]. 外语电化教学, 2023(6): 3-7+105.
[2] 冯志伟, 张灯柯. GPT与语言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23(2): 3-11+105.
[3] 熊明辉, 池骁. 论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应用的安全性——以ChatGPT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 2023(5): 79-90.
[4] 刘绪, 高媛, 蹇林旎, 等.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如何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 高校教育管理, 2024, 18(5): 64-73.
[5] 尚婷.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背景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 英语广场, 2024(12): 74-77.
[6] 罗启辰, 金恩光, 李亚芬.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以有道词典为例[J]. 计算机时代, 2022(8): 43-45+55.
[7] 杨文琪, 刘爽. 教学类弹幕视频网站学习者的动机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 24(7): 97-100.
[8] 张震宇, 洪化清. ChatGPT支持的外语教学: 赋能、问题与策略[J]. 外语界, 2023(2):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