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识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DOI: 10.12677/ae.2025.1581494, PDF, HTML, XML,   
作者: 窦 潋: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文化意识阅读教学初中英语Cultural Awareness Reading Instructio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摘要: 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实困境,通过典型课例分析,提出阅读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的融合策略:首先,通过激活教材文化内容和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构建学生的多元文化认知框架;其次,借助情境化教学设计和沉浸式文化体验,深化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最后,实施梯度化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经历从文化知识积累到文化品格塑造,最终达成文化行为养成的渐进式发展过程,系统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
Abstract: Cultural awareness, serving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the English discipline, is a pivotal pathway to achiev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virtues and nurturing peopl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actical dilemmas of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in current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proposes integration strategies for reading teaching and cultural awareness cultiv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lesson examples. Firstly, by activating cultural content within the textbook and expanding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it constructs a diverse cultural cognitive framework for students. Secondly, through contextualized teaching design and immersive cultural experiences, it deepens students’ cultural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Finally, by implementing staged teaching activity designs, it guides students through a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cultural knowledge accumulation to cultural character shaping,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behavior, systematically nurturing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文章引用:窦潋. 文化意识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J]. 教育进展, 2025, 15(8): 708-71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81494

1.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变得越来越明显。英语,作为国际交流和沟通的主要语言之一,其教学不仅仅需要关注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加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英语背后文化的理解与意识[1]。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在英语课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将文化意识融入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认同感,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 研究问题与目标

2.1. 研究问题

1) 如何有效地将文化意识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材的选取?

2) 如何在具体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2. 研究目标

1) 分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2) 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批判性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

3) 构建清晰的理论框架,提出文化意识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策略。

3. 理论框架

3.1. 文化意识和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

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与英语阅读教学密切相关[2]。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从而增强对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同时,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2. 文化意识培养的机制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文化知识的积累、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文化行为的养成。首先,通过激活教材文化内容和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构建学生的多元文化认知框架[3]。其次,借助情境化教学设计和沉浸式文化体验,深化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最后,实施梯度化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经历从文化知识积累到文化品格塑造,最终达成文化行为养成的渐进式发展过程。

3.3. 理论框架构建

本研究选择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作为理论框架。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逐步构建起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跨文化交际理论则关注文化差异对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通过这两个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解释文化意识培养的机制以及其与英语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

4. 国外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4.1. 文化意识国外研究综述

美国语言学家弗里斯(Fries)首先提出要有系统地进行文化教学。同时,他也强调了“文化”和“语言教学”的密切关系。到了20世纪70年代,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可。从国外的研究背景出发,并结合本研究的需要,本文将从文化意识教学的内容与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Hanvey认为文化意识不仅涉及对特定文化现象的理解,还包含了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他将文化意识分为四个阶段:识别文化的明显特征、意识到文化冲突、思考并理解差异、从内部文化沉浸的角度了解文化。从交际学角度,胡文仲提出跨文化意识是理解和感知其他文化的能力,同时对这些文化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和同理心。

Byram (1997)指出教育中的文化渗透不能简单地把母语和目标语的文化移植到英语中去。例如,当面对一道探讨西方家庭理念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不自觉地运用本国文化的思维模式进行回答,从而导致对问题的理解产生偏差。为了消除这种母语对目标语学习的潜在干扰,学者强调建立与目标语学习相适应的思维模式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目标语的文化内涵,提升学习效果。他认为,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解前因后果,做出解释,亲身体验,这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要加强对语言的批判,使学生对语言的批判反省,从而加深对语言的认识。

4.2. 国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在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上,Nuttal (1996)为教师挑选阅读文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并归纳了挑选文本的关键标准:可读性、适用性和真实性。其中,可读性强调文本需便于学生理解,避免因语言难度过高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遭遇障碍;适用性要求文本内容要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目标相契合;真实性则表明文本内容应贴近真实生活场景,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联系。Nunan (2010)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学习者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Xu (2011)也提出,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对其思维产生挑战。

在阅读教学策略方面,Choo (2011)提出了互惠教学策略。该策略是一种教学活动,通过运用四种理解策略(预测、提问、总结和澄清),教师与学生就文本片段展开对话。Choo对马来西亚低水平学生进行研究后发现,互惠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和监控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Ahmadi (2012)则提出了互动式教学,涉及四种主要的元认知阅读策略:预测、质疑、澄清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在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方面起步较早,早期便受到语言学的深刻影响。其研究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在不断发展、进步和成熟,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

4.3. 批判性分析

国外在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方面起步较早,早期便受到语言学的深刻影响。其研究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在不断发展、进步和成熟,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然而,国外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部分研究过于注重理论构建,缺乏对实际教学情境的深入考察,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其次,研究多集中于高中和大学阶段,对初中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难以直接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此外,研究方法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基于大量数据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难以准确评估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

5. 国内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

5.1. 文化意识国内研究概述

在中国,文化意识的内涵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罗常培在其著作《语言与文化》中,就着重强调了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进入20世纪80年代,许国璋、胡文仲等学者的著作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文化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步入21世纪,随着中国外交的日益强大,英语教育愈发受到重视,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也逐渐加深。

张安德、张翔(2002)深入研究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核心地位,并据此提出了四项文化导入原则,以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学者们进一步设计了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引导学生探讨价值观与对事物的看法,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生活方式,理解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行为,探讨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以及讨论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实践应用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

王奇(2002)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论述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作用,主要包括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超越语象境界、实现语言的实际功能。康淑敏(2010)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出发,指出:文化成分是外语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的必备素养。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能够顺利地进行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潘洞庭(2007)认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对外国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外语的同时,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

李群燕(2008)则认为文化意识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教授学生相关的文化知识,可以加强受教育者对于自身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意识,减小不同文化间带来的文化差异性。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文化意识在英语学科中培养的重要性看法一致,认为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具备有关目的语的基本文化素养,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增强文化间差异的对比能力。

5.2. 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学者李明远(2016)认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有意识地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核心素养的融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者王继宏(2018)强调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有效阅读,加深理解文本;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要进行分层阅读设计;

学者丁惜真(2013)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指出了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行灌输词汇语法等知识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单一枯燥,而对学生而言缺乏具体的阅读技巧,词汇量掌握较少。学者贾晓娜(2014)认为在当前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未得到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授课内容及上课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此外,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未能与时俱进。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存在明显不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严重制约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对国内相关英语阅读教学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我发现国内学者们主要从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策略这四个维度展开了深入研究。这表明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的分析和研究领域正在逐步拓宽,并且学者们积极将各种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实践。然而,尽管学者们致力于探索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知识学习的效率和方法,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材内容中文化元素的深入开发,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文化教育的不足。因此,注重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应成为未来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和关注的重要方向。

5.3. 批判性分析

国内学者们主要从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策略这四个维度展开了深入研究。这表明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的分析和研究领域正在逐步拓宽,并且学者们积极将各种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实践。然而,尽管学者们致力于探索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知识学习的效率和方法,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材内容中文化元素的深入开发,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文化教育的不足。此外,国内研究多为定性研究,缺乏基于大量数据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难以准确评估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也无法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6. 述评

6.1. 存在的问题

6.1.1.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不足

对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研究文献主要针对高中和大学,初中相对较少[4]。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的研究却未能充分关注这一阶段的教学需求,导致初中英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6.1.2. 实证研究不足

目前,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虽然受到教师认同,研究层出不穷,但在实践中,文化教学面临缺乏系统计划、全凭教师个人理解随机介绍等问题。从研究程度看,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缺乏基于大量数据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这使得我们难以准确评估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也无法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从而影响了文化意识培养工作的有效推进。

7. 研究展望

7.1.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未来的研究中,构建科学、系统且全面的文化意识培养效果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一体系应涵盖多个维度,以确保对文化意识培养情况的全面评估[5]。首先,可以设计文化知识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俗习惯、历史事件、社会制度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文化理解能力评估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方式,考察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观念的文章,然后分析其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能力模拟测试也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如国际商务谈判、文化交流活动等,观察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文化态度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尊重程度以及开放性,通过定期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变化,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在评价方法上,应综合运用量化和定性的方法。量化方法可以通过测试分数、问卷调查结果等具体数据来呈现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情况;定性方法则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教学日志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的表现和体验。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准确评估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情况,还能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反馈和改进依据,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7.2. 加强跨学科研究

文化意识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语言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研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深入探讨文化意识的内涵、培养机制和教学策略[5]。例如,从语言学的角度,可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语言教学来传递文化内涵;从文化学的角度,可以借鉴文化结构和文化传承的理论,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分析文化在不同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教育学理论可以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设计提供指导,帮助教师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心理学理论则可以关注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动机,为教学提供更人性化的设计思路。通过跨学科研究,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形成综合的研究视角,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化意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为教学实践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理论支持。

7.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文化意识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文化意识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生动、高效的教学手段。

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制作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的教学课件,使文化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生动,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学习兴趣。在线学习平台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建立文化知识资源库,让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种文化资料,包括不同国家的文化纪录片、文化讲座视频、文化背景介绍文章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例如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场景,如参观外国博物馆、参加外国节日庆典等,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8.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研究发现,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存在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构建清晰的理论框架,提出融合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建议

1) 教材编写:教材编写应注重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和真实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跨文化交际价值的文本。

同时,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内涵。

2)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情境化教学设计和沉浸式文化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实施梯度化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从文化知识积累到文化品格塑造,最终达成文化行为养成。

3)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专业培训、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4) 学生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化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莉, 杜小燕.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处理实践与探究[J]. 英语教师, 2023(13): 106-110.
[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 王颖婷.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9(7): 45-49.
[4] 李爱霞.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探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11): 193-195.
[5] 黎佳安.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3(13): 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