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贡献度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tribution of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DOI: 10.12677/ve.2025.148354, PDF, HTML, XML,   
作者: 李嘉琪: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和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综合素质贡献度对策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tribution Countermeasures
摘要: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教学质量和学生态度的集中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研究现状及问题,探讨其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素养、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贡献度,并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以期来促进高职院校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
Abstract: The campus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school’s spirit,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attitudes, which subtly influences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issues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analysing its contributions to improving students’ moral quality, professional skills, cultural literac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iming to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se institutions.
文章引用:李嘉琪.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贡献度研究[J]. 职业教育发展, 2025, 14(8): 82-87. 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8354

1. 引言

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高职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的灵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因素,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道德品质塑造和综合素质提升影响深远,同时又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提升整体文化建设水平。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研究现状及问题

()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层面所创造、积累的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1]。高职校园文化是在高职院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独特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种表现形式,内涵各不相同(见表1),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职院校的发展特色、办学目标、学校理念和历史内涵等[2],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高职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和实践融合性,其内涵建设需紧密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展开。从本质上看,高职校园文化包含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物质文化作为外在载体,精神文化作为价值核心,制度文化作为运行保障,行为文化作为实践表达,四者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Table 1. Four-dimensional connot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1.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四维内涵

文化维度

核心要素

职业特色体现

精神文化

价值理念、办学传统、校风学风

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理想

物质文化

实训设施、文化场馆

实训环境、职业特色标识

制度文化

管理制度、评价体系

管理规范、质量评价标准

行为文化

师生行为、实践活动

企业实习实践、技能竞赛

() 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其视为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载体。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进行指导和规范。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此文件是专门针对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文化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国家也出台一系列政策促发展。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中强调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建设体现产业发展的校园文化”,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环境。

阅读文献发现,我国学者目前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颇多。张顺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图书馆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文中强调了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引领作用[3]。钱涌宁、姚兰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究》中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提高文化建设的意识,通过“三全育人”理念,展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4]。韩佳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策略》中发现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面临发展困境,针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困境,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5]。刘冬洁研究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对学生、高校、校企合作影响深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校企融合和产学研共同发展[6]。贾斌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一文中提出高职院校可以借鉴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用新的校园建设思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高职院校发展质量[7]。杨阳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中提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文化活动缺乏特色和创新、文化传承与发展不足等问题,需推动文化活动的创新[8]。王坤煜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问题与路径》,以“五类问题”为切入口,探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9]。石丽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系统耦合探究》中研究发现二者耦合存在着现实困境,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技艺文化四方面探究了二者耦合的路径[10]。强金国、胡蓉在《基于传统文化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中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11]

近年来学界对高职校园文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三个方向:一是内涵界定方向,强调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二是问题探究方向,普遍指出规划不足、特色缺失、参与度低等共性问题;三是融入研究较多,部分研究把红色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问题及措施。总的来看,内涵与功能研究方面,有的研究肯定了校园文化对校园内涵发展的战略意义,强调校园文化通过隐性育人功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但对高职类型化特征的差异化内涵挖掘不足;问题与路径研究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路径设计多停留在政策倡导层面;特定理念研究方面,文化育人效果评估体系不具体。综上,发现目前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贡献度的实证研究仍显不足,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日趋加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发展中成效显著,但仍面临发展挑战。只有深入分析研究现状与问题症结,才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效果。

1) 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物质与精神文化发展失衡

一些高职院校过度关注硬件设施建设,在教学楼、实训中心、体育场馆等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却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投入不足。这种短期发展表面上美化了校园环境,却因缺乏文化内涵而难以发挥育人功能。同时,部分学校存在文化建设形式化倾向,过度追求活动数量和活动场所布置,忽视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和育人精神。这种形式与内涵的脱节,难以对学生综合素质产生深层次影响。这种注重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美化,而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和传承的方式,导致校园文化缺乏特色和内涵。

2) 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脱节,职业特色弱化

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脱节,没有将专业特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导致校园文化缺乏职业特色。多数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中未能突出“职”的特点,存在两种偏差:一种是定位过低,延续学校转型前中专或技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文化建设层次不高;另一种是盲目攀高,简单模仿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脱离职业教育特征。结果导致校园文化活动虽多,但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从长远来看,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职业技能的锻炼。

3) 系统性缺乏与全员参与不足,文化内涵不够深入

许多高职院校由中专或技校升格而成,在办学理念上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没有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和高度构思,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第二课堂活动,将其视为辅导员和学工部门的专属职责,未能调动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的全员共建积极性。这种片面认知导致文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呈现“碎片化”状态。正如研究指出:“校园文化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总体缺乏系统规划性,脱离了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方向和基本人才培养目标”。

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贡献维度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隐性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熏陶、活动体验、制度规范等途径,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一种文化育人机制,通过多维渗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协同提升,加强高职院校校内文化建设,从而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 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涵育的根基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价值观念的确立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成长成才意义深远。以我所在的皖北高职院校为例,学校会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革命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学校通过与政府公益服务部门签订合作,让学生深入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养老院等场所开展“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在寒暑期由辅导员、专业老师带队深入乡村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韧性、坚韧不拔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的萌芽。

() 专业技能素质:工匠精神的熔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热情,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提升。例如,通过在学校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中职业性突出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能力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的专业特色。

() 人文素养:文化自信的源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通过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迎新晚会、五四晚会、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辩论赛、舞林大赛”等参与度高的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另外,通过举办读书会、大学生艺术社团等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礼仪教育等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些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和宣传,用美育熏陶助力学生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 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保障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通过开展体育运动会比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开学典礼及毕业典礼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每年在心理健康文化艺术节开展心理文化系列活动,如“树洞的心声、最美笑脸征集、阳光彩虹跑”等活动,帮助学生缓解日常学习压力,养成积极阳光的心态。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娱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4.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塑造人、立德树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12]。针对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学校须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与学校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相结合,构建系统性、特色化、可持续的文化建设路径。通过精神引领、行为赋能、物质融合、制度保障四维协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实效。

() 以精神引领为核心,提高校园文化凝聚力

高职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提升校园文化的价值认同感。精神文化层面,注重文化共创,通过校史挖掘、专题研讨等形式,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另外,将精神文化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各环节融入仁爱精神,使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精神文化建设还应注重仪式教育,通过开学典礼、迎新晚会、毕业仪式、入团入党宣誓等庄严仪式,强化学生对职业精神和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以制度保障为基石,加大校园文化引领力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保障是确保文化理念落地、形成持久引领力的关键支撑。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校园文化体系的有序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时,要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具体措施有:第一,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价值导向。通过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核心价值融入学校章程,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第二,建立动态评价机制,推动文化落地。构建“学校–院系–班级”三级文化考评体系,将文化建设纳入考核制度,如教师评优需考察“课程思政”融入情况,学生评奖需参考志愿服务记录、学生社团参与率、学生竞赛获奖次数等。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效果调研活动,通过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渠道优化制度内容。第三,创新制度形式,增强文化感染力。将制度转化为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制度宣传、反馈与更新的闭环管理。总之,通过系统化、可操作的制度设计,高职院校能将文化软约束转化为硬规范,最大化发挥文化引领效果。

() 以行为赋能为引擎,增强校园文化创新力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行为赋能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引擎。通过引导师生主动参与文化创造,可有效提升内容生产和形式迭代能力。第一,搭建师生共创平台。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建立本校特色网络直播工作室,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直播宣传,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打造动态迭代体系。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运用校园APP收集文化活动参与数据,每月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根据反馈数据进行动态调整。第三,创新激励机制。实施“文化创新学分”制度,鼓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将优质创意成果折算为选修学分;设立相应的创新类奖学金,对孵化成功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金与政策支持。通过行为赋能机制,既能激发师生的文化创造主体意识,又能形成“实践–创新–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使校园文化保持生命力。

() 以物质融合为载体,扩大校园文化辐射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物质载体的文化传播功能,通过以下方式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辐射体系:第一,打造产教融合文化景观带。在校内规划建设“文化长廊”,设置杰出校友风采墙和学校特色文化墙,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定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将学生作品展销与乡村振兴结合进行创新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二,开发数字化文化传播矩阵。开发校园文化AR小程序,扫描相应二维码即可了解相关学校内容。第三,创新文化产品转化机制。成立校园文化创意中心,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通过开设工匠精神讲座,举办专业技能创新大赛、强化企业实训、表彰“师生技能创新标兵”“敬业模范”等途径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将校训、专业特色等元素转化为系列文创产品。通过物质载体的创造性转化,能够打破校园文化传播限制,使职业教育文化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5. 结语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促进高职院校整体文化建设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凡. 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 霍兰茹.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 内江科技, 2021, 42(5): 139-140.
[3] 张顺. “三全育人”理念下图书馆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科教论坛, 2023(26): 44-46
[4] 钱涌宁, 姚兰, 等.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究[J]. 公共服务, 2023(23): 76-78.
[5] 韩佳.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1(4): 63-67.
[6] 刘冬洁, 黄琳庆. 广西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J]. 河池学院学报, 2012, 32(1): 115-118.
[7] 贾斌.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N]. 中国文化报, 2024-09-27(007).
[8] 杨阳.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 大学, 2023(S2): 13-15.
[9] 王坤煜.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问题与路径[J]. 教育改革与发展, 2024, 18(2): 71-73.
[10] 石丽.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系统耦合探究[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4(4): 77-80.
[11] 强金国, 胡蓉. 基于传统文化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J]. 今传媒, 2024, 32(9): 136-139.
[12] 刘红. 对弘扬民族艺术之于提升高校文化建设价值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4):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