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韩国影视剧中体现的儒家文化元素研究
Research on Confucian Cultural Elements Reflected in Korean Film and Television Plays from a Multimodal Perspective
摘要: 儒学传入韩国后,经过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中有所体现。本项目在多种文化产品中挑选最有代表性的影视剧为切入点,通过多模态这一新视角,对不同的韩国影视剧所体现出的儒家文化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分析韩国影视剧中具象化、生活化的儒家文化思想,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预期成果,得出中国儒家文化对韩国社会的影响及发展现状。
Abstract: After Confucianism was introduced to Korea, it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loc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and was reflected in a variety of cultural products. This project select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s from various cultural products as the entry point, and through the new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ity, collects and organizes the Confucian culture reflected in different Korean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s. By analyzing the concrete and life oriented Confucian cultural ideas in Korean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s, and studying the expected results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Confucian culture on Korean society can be obtained.
文章引用:耿一嘉, 李丛珊, 王慧慧, 郭宣驿, 张昱宸. 多模态视角下韩国影视剧中体现的儒家文化元素研究[J]. 国学, 2025, 13(4): 677-682.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5.134096

1. 前言

东亚文化圈中向外输出的中流砥柱。韩剧不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吸引着中国的电视观众们的喜爱。20世纪九十年代韩剧《嫉妒》被引进中国,引起中国观众的广泛关注后,韩剧热潮就此开始。再到《请回答1988》《大长今》和《夏娃的诱惑》等等。众多韩剧在中国全国热播,受到了全国各年龄层的观众好评。观摩韩国的历史轨迹和人文底蕴,其文化软实力不敌中国深远,其工业经济发展也不如日本强劲。可为何韩国电视剧可以引起如此多的关注,收获巨大成功呢?其实通过分析韩国经典影视剧不难发现,韩国影视剧中包含着浓重的儒家文化色彩,在内容情节中也体现着明显的儒家文化特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在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对东亚各国带来深远影响,其中韩国吸收的营养尤为深厚。从某种程度上,韩国影视剧中的儒家文化元素是对韩国历史文化以及儒学发展的文化积淀的一种高度提炼。尤其是韩国家庭伦理剧中对忠孝、仁义、家等思想理念的表达符合东亚大多数国家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理念,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触手可及的社会生活及琐碎日常出发,在小人物的互动中发掘情感价值,从小日常中再现伦理道德。儒学的文化光辉在影视剧中被润物无声的强调着,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情感与价值认可。

2. 中国儒学在韩国的传播发展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国本土根深蒂固,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泽被天下。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形成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儒学最先传入的域外地区之一是朝鲜半岛。中国儒学传入朝鲜半岛后,与其本土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禁忌文化渐趋融合,形成了具有本土色彩的韩国儒学,并在朝鲜半岛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使本土化的韩国儒学焕发出勃勃生机[1]。中韩两国枕山臂江,从地理角度来讲两国的文化往来就有极大交通便利。儒家文化在朝鲜半岛的早期传播主要通过留学、外交及民间往外实现。中华儒学在朝鲜半岛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两千余年前。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字和汉字典籍就已流传至朝鲜半岛,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政策,儒教被奉为中国国教,占据思想主流地位。随后便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经典在朝鲜半岛落地生根。

在朝鲜半岛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随着经济差距的险峻增加和跨越阶级的不可实现性愈加增大,阶级矛盾愈加激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维护等级秩序,君主致力于将思想化为统治武器,而主张“忠君思想”的儒学便成为了统治者钟爱的兴国之策。高丽时期虽弘扬佛教,但亦通过推崇儒学教育体系、兴办科举与传颂儒教译文等途径传播儒家文化,这使得儒家经典在朝鲜半岛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传播。高句丽之后,百济开始接触儒教,其在教育制度上借鉴中国,不仅设置了完备的儒学教育机构,还推崇五经博士制度。新罗国虽然接受儒学相对较晚,但其对儒学的教育法和人才培养方式给予了深度重视,创立了用“事君以忠(사군이충),事亲以孝(사친이효),事友以信(교우이신),临战无退(임전무퇴),杀生有择(살생유택)”的习武方式“花朗道”来教育青年[2]。为便于传播儒学,7世纪末儒学家薛聪用汉字的音或意标记新罗语言,以朝鲜语解读儒经,创造“吏读法”,使朝鲜对濡学的学习进人新的发展阶段[3]。二者的推广不仅使朝鲜对儒学的学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更促进了民间对儒家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朝鲜王朝,佛教的地位被儒教取代,儒教逐渐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被推崇为国教和主派思想。儒学的治国之道被推行为唯一的正宗思想。朝鲜为扩张儒教的普及程度积极刊印儒家经典著作。以上政策的实施都是统治者为构建社会的儒学政治系统而对儒家经典的弘扬所做出的努力。

在现代社会中,儒学在韩国依然具有着重要的社会文化地位。韩国对儒家文化依然存在着高度中重视。韩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儒学复兴运动,通过政策立法、影视传媒等途径将儒学精髓渗透到国人的方方面面中。儒学在韩国的传播也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韩国通过举办国际儒学学术会议、建立儒学研究机构等方式,加强与世界各国在儒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儒家思想在韩剧中的具体体现

韩剧借助儒家思想的道德准则和人生哲学,将儒家思想的文化基础完整融入到剧情中,用朴素平实的表现手法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塑造出具有深刻内涵和情感共鸣的故事情节,触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在现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韩国电视剧中对仁义、孝忠、中庸、守信、节俭的思想观念的渲染与传播正是今天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的宝贵财富。

3.1. 韩剧中的仁爱思想

道德伦理的核心和道德规范的纲领就是“仁”,所谓“仁”的思想就是爱人。韩国家庭伦理剧更多地关注从家庭伦常关系的亲情建立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例如,《请回答1988》中以儒学“仁”的思想为纽带,用友爱和关怀,串织起双门洞邻居之间的温馨的邻里故事。同时,韩剧中“仁”的思想也集中体现在主人公天生性善的美好品质以及人物之间以互助、尊重、友善维系社会的和谐关系。从《夏娃的诱惑》里外表美丽,内心坚韧不拔的真善美,到《浪漫满屋》里热情大方、坚强独立、善良本性的韩智恩,再到《大长今》中心地善良、积极乐观、坚韧顽强的长今,这些角色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是她们都被赋予“仁”爱之心。“仁”思想生动地表现在她们善良和淳朴的内心以及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身边的一切的生活态度中。同时,面对挫折不放弃,保持积极勇敢的心也正是“仁”的真正内涵。

3.2. 韩剧中的“孝悌之义”

孔子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由此可见,“孝悌”在儒学思想中占据极高的地位。“孝悌之义”指心里敬重长辈,尽自己所能孝顺父母,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同时,韩国社会中“孝悌”文化的思想力量被运用在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孝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和家庭美德。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和道德风尚养成的基础。“孝悌”的魅力在于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作用,对更广泛的社会教化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因此韩国人对孝道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积极将其传承给下一代。作为“孝“思想的进一步延展,孝于宗族长辈的家族伦理情感,上升到孝于国家的政治高度,完成了家庭伦理到社会伦理的相互转化。所以“孝”思想是维系国家和家庭不可或缺的纽带,在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韩国文化重要传播载体之一的韩剧,在剧情中也经常展现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特别是孝道思想。这些剧集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向观众传递了孝道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中金丰秀作为长子,对父亲金福童非常孝顺,他不仅在生活上照顾父亲,还在精神上给予支持。除此之外金丰秀在整个家庭中有很大的地位,受到其他弟弟妹妹的尊敬。金敏基作为金福童的孙子,虽然在剧中是一个较为年轻的角色,但他尊重爷爷的意见,并在爷爷生病时给予关心和照顾这种行为也体现了对家族长辈的孝顺。《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将“孝悌之义”思想贯穿全剧,各种角色通过他们的行为展现了家庭关系之间的关系和谐,长幼尊卑,让观众沉醉在孝悌的魅力中,从而不自觉的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

3.3. 韩剧中的“礼仪文化”

孔子云:“人无礼无以立。”“礼”在儒学中最初是作为区分社会等级和规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随着历史的演变,礼的内在和外在都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它不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准则逐渐转化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觉醒与自我约束,成为指导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韩剧中的“礼仪文化”丰富多样,深受儒家思想与孝道文明的影响,体现了韩国人对于礼仪的高度重视和独特理解。韩剧中的礼仪文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和传承,也在韩剧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和弘扬。首先,韩剧以社会作为“礼”文化外在表现形式落地生根的场域,在韩剧中主人公恰当的言谈举止和思想德行,体现出韩国社会对于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发扬。例如,韩剧中的角色无论是少男少女还是主妇白领,都注重仪表得体、妆容一丝不苟,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体现。在《请回答1988》中,正焕主动把座位让给老人,老人顺手帮正焕提起包裹,这一简单的镜头,折射出了在20世纪80年代韩国社会的礼仪风尚。其次,“礼”文化的内在表现形式为“敬”,是维持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原则。韩国将儒家中“敬”的思想通过礼仪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点滴,对人们施以春风化雨般的熏陶与感染,启迪其心灵,使之自然而然地认同“礼”之规范,并将其精髓内化为坚定不移的内在信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韩剧通过营造一种以“敬”为灵魂的礼文化“情境域”,让观众置身其间,便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礼文化的滋养与洗礼。比如在韩剧中每个角色都使用敬语与长辈或前辈对话,在《太阳的后裔》中,对尹明珠在与前辈说话时并未使用敬语而被柳大尉认为失礼以及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敏俊对千颂伊胞弟以平语相交之举,含蓄地表达了对其未循礼数的不满,流露出淡淡的责备之意。由此可见,儒学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韩国人的内心。“礼”文化通过外在的礼貌待人和内在的尊敬思想两种方式存在于韩剧中,其故事内核突出着中国儒学礼文化的精髓。

4. 韩国影视剧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中国影视剧未来走向的启发

韩国影视剧中不仅展现了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吸收和弘扬,也体现着对本国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引发世界各国观众的心里共鸣的同时,也体现出自身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韩国影视剧的成功对我国国产影视剧未来的传播发展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4.1. 韩国影视剧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韩国影视剧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观众喜爱,这种成功归根结底是在影视剧中将儒家文化彻底吸收内化,再加以创新为剧情所用。这种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恰恰体现了大韩民族强烈的文化自觉。我国学者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就是在对本民族的文化认识上有自知之明。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所认识,有所反思,有所觉醒。韩国在保护和传承儒学的进程中,也结合本国时代发展变化,向儒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韩国大部分家庭伦理剧中,都体现着“男尊女卑”的传统儒家思想。男性在外工作赚钱养家,女性则是全职主妇在家操劳家务。然而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新时代具有高学识的独立女性对于自身身份认同的呼声越来越高,韩国影视剧中也逐渐出现在社会中寻找平等,在职场发挥自己光芒的女性角色。无论是《与恶魔有约》中女主角都到曦在家族企业中独当一面,还是《醉酒都市女人们》中为自己生活与幸福拼命奋斗和成长的三位女主人公。都体现着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这种思想在剧中的体现并不是为了破坏儒家文化的生态,而是在当今时代中更好的维护社会和平、家庭和谐。以“家文化”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基调仍在韩国人的血液中流淌。正是有着强烈的文化自觉,使得韩国影视剧无论在何种文化氛围都可以灵活应对,受到各国各阶层观众的喜爱。

韩国影视剧不仅体现着强烈的文化自觉,更坚守着本国的价值观念。韩国电视剧注重呈现和挖掘世间百态,把儒家思想与民族主义融合,以小人物、小日常来弘扬民族复兴意识,因此更容易引起观众们的心理共鸣。即使是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韩国影视剧不仅没有丧失儒家文化框架,反而开放吸收西方外来文化,增强了本国价值观念的文化生命力。正是由于这种承载本国道德理论的文化自信和承载,才使得韩剧走出亚洲,成为跨越国界中独特的文化风景。这对于我国影视剧更好的走向国际市场提供良好思路及借鉴。

4.2. 从韩国影视剧对中国影视剧的未来走向的启发

杨希、朱田媛认为:“中国盛行的韩流,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与视觉”[4]。韩国影视剧体现着韩国本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即使韩国影视剧中蕴含的儒家思想源自于中国,我们也不能完全复制他国路线,而是要结合我国自身条件,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文化强国之路。

对比那些在亚洲地区颇受好评的韩国影视剧,我国影视剧缺少了日常化的真实感,而情节又多显得虚浮空洞,存在过度虚构化的严重问题。即使我国有着五千多年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很难在影视剧中品味出属于我国独特的优秀文化特点。我们要借鉴韩国影视剧中对平民小家庭的描写,减少宏大叙事视角,从小人物出发剖析人际关系、道德伦理;从底层的视角出发,真听、真看、真感受老百姓的平凡的生活琐事。透过一句微小的台词或是细小的动作,将我国传统文化更加精细化的展现给观众,创作出贴合大众现实生活、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影视作品。

在全球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韩剧在充分吸收东亚文化底蕴和尊重西方伦理体系的基础上对外传播大韩民族优秀文化,尤其是宣传以儒教为核心的大韩民族文化。韩国的传媒理念为我国影视剧内容的刻画和传播提供了可靠的经验,我们要立足于我国文化根基,兼具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中国故事和世界环境中找到契合点,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朴光海指出“韩流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现代化,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现代化”。在我国文艺创作者要在作品中艺术创作展现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展现出中华民族根植于中华文化厚重的土壤之中的自信自强;在本原镜头下表达出中华民族淳朴的人性真善美;同时我们也要以谦虚、包容的心态向世界先进的影视剧创作方借鉴学习。韩国影视剧的成功也离不开对新媒体的充分利用。传统的传播方式容易受到国家间关系、文化政策的影响而受到限制。相比之下互联网可以更加便捷简单的传播文化。韩国影视剧踏着新媒体发展的浪潮,成功将“韩流”推向世界。我国也应利用新媒体探寻我国影视剧未来发展新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开始加强影视剧支持力度。将我国优秀影视剧向海外流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如我国经典古代宫廷剧《甄嬛传》在日本的影视平台上受到日本观众好评。主动与海外的翻译团队、字幕制作组等开展合作,减小语言壁垒,将我国优秀文学向世界传播。我国影视平台也在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如爱奇艺国际版、芒果TV国际版实现外国用户与国内用户“同步追剧”,利用大众化的社交媒体为中国影视作品做宣传,构建立体化的跨国传播网络。

5. 结语

韩国影视剧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不仅因为演员的优秀外形、浪漫有趣的剧本,更是因为渗透在情节深处的儒家文化思想。其中对仁义、孝忠、中庸、守信、节俭的思想观念,更是成为了韩国影视剧的独特的文化底色,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在朝鲜半岛上经历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已经成为根植于韩国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并体现在韩国人的思维、行动等方方面面中。注重家庭的伦理纲常,与他人友善相处;保持善良淳朴的内心,始终热爱生活;崇尚礼仪,遵守长幼有序的礼仪规范;始终以国家为重,誓死捍卫国土安全等,这些以“仁义礼”为内涵的东方智慧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区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基本的道德准则。

儒家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合理结合也在韩剧中得到充分体现。韩剧将传统儒家思想的内核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将本民族的文化与儒家文化糅合进而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汲取西方先进思想,保持本民族文化不动摇,更是让韩国影视剧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发展方向。韩国影视剧在艺术创作与平民生活中把握平衡,在民族文化与世界话语中找到契合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播之路,这也是韩剧可以成功吸引世界目光的内在原因。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韩国影视剧成功担起了亚洲主流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使命,这也说明了儒家文化在当代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韩国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国文化工作者去借鉴。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多年历史中一颗璀璨明珠,我们要取其思想精华,创造出不愧于时代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影视剧。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电视剧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出带有中国特色的靓丽光彩。

参考文献

[1] 王曰美. 韩国对儒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J]. 孔子研究, 2022(3): 126-133.
[2] 高臻笛. 韩国电视剧中的儒家文化情结[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8.
[3] 中国孔子基金会, 编. 中国儒学百科全书[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4] 张磊, 胡亚楠. 从文化输出观走向文化互惠观: 透过“韩流”思考中国的国际传播[J]. 现代视听, 2020(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