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结构助词是一类特殊的助词,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成分的作用,帮助构成句子的基本框架[1]。结构助词“的”通常与其他词汇协同作用,共同构建起句子的框架结构。作为汉语虚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助词“的”在语法学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的”不仅为句子提供了稳固的结构支撑,而且在表达具体语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深入掌握“的”的使用方法,对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结构助词“的”概述
2.1. 结构助词的定义
结构助词是汉语中的一类虚词,主要功能是标记语法结构关系,连接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体现修饰、补充或领属等关系。其本身无实际词汇意义,但通过语法作用使句子成分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2]。结构助词通过语法化形成分工体系,其作用不仅是标记成分间的关系,还通过扩展句子结构和转化词性,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其历史演变和功能分化体现了汉语语法从简到繁的发展规律,是语言规范化与功能细分的重要成果。
2.2. 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
“的”是现代汉语结构助词中一个典型成员,它表示多种语法关系[3]。在汉语语法体系中,结构助词主要负责标示语法关系,连接句子成分,并清晰地展现其逻辑联系,这一类助词包括“的、地、得”,其中结构助词“的”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虚词之一。“的”是现代汉语中标记修饰关系“的”核心虚词,其本质是通过显性形式实现句法成分的逻辑绑定与语义分化,具体表现为两大功能,分别为关系标记性和范畴转化性。关系标记性是指“的”强制建立定中结构关系,明确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从属层级,从而阻断潜在歧义。例如:“木头房子”,这里可以表示“木制房屋”(定中结构),也可以表示“堆放木头的房子”(动宾结构)。范畴转化性是指“的”能将动词、形容词等非名词性成分名词化,赋予其指称功能。例如:跑步的(人)都来了中的“跑步”从动作转化为行为主体。
2.3. 结构助词“的”的用法及实例
“的”字的用法:结构助词“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它是定语的标志,用于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使偏正结构更加明确[4]。作为定语的标识,连接定语与中心语(名词),构成定中结构。
语法功能解析:体现修饰、领属或限定关系。具体示例如下:
修饰关系:“可爱的猫咪”(形容词 + 的 + 名词)
领属关系:“你的微笑”(代词 + 的 + 名词)
限定关系:“上周的规划”(时间词 + 的 + 名词)
特殊用法:“的”字短语可独立使用,如“发言的是校长”(省略中心语“人”)。
在汉语的语法结构中,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主要用于构成名词性短语[5]。“的”字结构助词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并对语言的表达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们为句子的构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并在表述复杂语义关系时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致力于语言学习的我们来说,掌握结构助词是掌握汉语的必要途径。同时,这一技能对于学习哈萨克语并进行精准翻译同样非常重要。
3. 汉语结构助词“的”在哈萨克语中的对应表达
3.1. 语料来源与采集
为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代表性,本文构建了“汉哈平行语料库”,语料采集包括书面语料和口语语料,书面语料主要以张定京于2006年编写出版的《现代哈萨克语实用语法》为主,口语语料采集自哈萨克族同学的日常对话录音(经受访者同意),内容涵盖学习交流、闲聊等场景。时域上以2010~2025年的当代语料为主,兼顾少量2000~2010年的语料,以反映语言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3.2. 汉语结构助词“的”在哈萨克语中的对应表达
3.2.1. 用名词的格位来表示“的”
哈萨克语没有汉语中的介词,要表达相似的语法任务是需要通过格助词以及格词尾来实现的[6]。“的”在汉语中表示领属关系,在哈萨克语中,领属关系用领有格“niŋ”来表示。“领属关系”是结构助词语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构成定中短语,“的”字前的定语表示人、事物、特征、行为的领有者,在句子中作定语或谓语。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的”时需要用“niŋ”,例如:
例1:我的作业很多。
哈译:meniŋ tapsərmam øte køp.
例2:他的妈妈是老师。
哈译:onəŋ ∫e∫esi muʁaləm.
例3:他们的朋友很多。
哈译:olardəŋ dostarə øte køp.
在这三个例子中,中心语“作业”“妈妈”“朋友”分别与“我”“他”“他们”构成领属关系,表示后面所描述的人、事物、特征或行为从属于定语中的领有者。在哈萨克语中,这种情况下表示“的”的领属关系需使用领属格“niŋ”,并放置于人称代词之后。
此外,“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表示领属关系,但使用与否会导致语义发生变化。例如,“学生的头”和“学生头”这两个短语,前者通过“的”字短语明确表达了二者的领属关系,强调是“学生”的头;而后者则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特指一种具体的短发发型。因此,在现代汉语中,表示领属关系的“的”字通常不能随意省略。然而,在哈萨克语中,表示领属关系的“niŋ”则可以在特定情况下省略,只需在从属的名词后添加相应的人称附加成分即可。例如,“meniŋ tapsərmam”和“tapsərmam”都表示“我的作业”,这时省略表示领属关系的“niŋ”,此短语的语义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引起歧义。
3.2.2. 用领属物词尾来表示“的”
哈萨克语中还有一种表示领属关系的词尾“-niki、-diki、-tiki”,这些词尾可以附加在名词、数词、代词、动名词和过去式形动词后表示领属关系,它常常用来突显领有者,而被领有者一般不出现。例如:
例4:这辆汽车是单位的。(名词)
哈译:məna ma∫əna mekemeniki.
例5:我买的飞机票是两点的。(数词)
哈译:men alʁan ajərplan belet saʁat ekiniki.
例6:这本书是我的。(代词)
哈译:bul kitap meniki.
在以上三个例子中“niki-”形式领属物词尾分别跟在名词、数词、代词后表示“某人或物的”这一含义。
3.2.3. 用形容词来表示“的”
形容词是用于描述事物特征的词类,在句子中主要用来修饰名词,充当句子的定语或谓语。结构助词“的”与其前面的词或短语结合,共同修饰“的”后面的中心语,起到修饰作用。
在以下这几种情况下,“的”通常与形容词搭配使用,例如:
例7:帅气的小伙子
哈译:kelisti dʒigit.
例8:高高的山
哈译:bijik taw.
例9:温暖的手
哈译:dʒələ qol.
在上述三个例子中,“帅气的”“高高的”“温暖的”均为形容词,用于修饰其后的中心语“小伙子”“山”“手”。在汉语中,形容词修饰名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其用法与哈萨克语大致相同。
3.2.4. 用“ʁan-“形式形动词表达
在哈萨克语的语法体系中,形动词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它融合了动词和形容词的双重属性,确切地说,形动词属于具有动词性质的形容词。因此,形动词既展现了动词的属性,又具备了形容词的特质。在句子结构中,形动词能够直接修饰名词,起到定语的作用。当形动词被用作名词时,它能够体现人称、数和格的变化;而当它作为谓语使用时,可以在其后接续动词的第二套人称词尾,并展现出它的支配性和时态变化,从而构成动词的多种时态。
第一,在特定动词与宾语之间插入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以明确该动作的接收对象。在哈萨克语中,这些动作通常属于过去时态,因此需采用形动词的过去式“-ʁan、-gen、-kan、-ken”来表示“的”。例如:
例10:那是你送给她的东西。
哈译:ol seniŋ oʁan sjlaʁan nærsen.
例11:这是我们没学过的词。
哈译:bul biz yjrenbegen søz.
在汉语中,汉语中采用“动词 + 的 + 名词”的结构,通过“的”字连接动词和名词,形成了形容词性短语,用来修饰后面的名词,这种结构在汉语中非常常见,用于描述事物的特征、状态或归属关系[7]。例如,在例10中,“送东西”构成一个动宾短语,当在动词与宾语之间插入人称代词“她”时,清晰地指明“她”为该动作的承受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汉语中跟在人称代词“她”后面的是“的”。然而,哈萨克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那是你送给她的东西”在哈萨克语中应译为“那是你给她送的东西”,并且该动作表达的是完成时态。由此可见,在哈萨克语中,“的”需要与动词结合使用,其中“sjlaʁan”意为“送的”。因此,在处理此类情况时,不能简单地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或语序进行直译。
第二,在谓语动词或动宾结构后接“的”字时,通常涉及的是离合动词,用以突出动作的执行者、发生时间、位置、方法或状态等要素。此时,应采用结构助词“的”来表达。例如:
例12:写小说是我和我朋友创的业。(强调方式和施事者)
哈译:roman dʒazw meniŋ døsimmen birge dʒaratqn kasibim.
例13:这是用颜料画的画。(强调工具)
哈译:bul bøjamen səzəlʁan swret.
在这两个句子中,谓语动词分别是“创业”(dʒaratqn kasibim)和“画画”(səzəlʁn swret),它们起强调作用,强调动作的执行者、时间、地点、方式或状态等。因此,需要使用形动词来表达“的”这一含义。
第三,在汉语中,我们常常运用一种句法结构,即“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 的 + 名词”,通过“的”字连接动词与名词,构成形容词性短语,用来修饰其后的名词。此类结构在汉语中较为普遍,常用于详细描述事物的特性、状况或所有关系。在将之翻译为哈萨克语时,我们应采用“形动词 + 名词”的句法结构来进行表述。例如:
例14:正在跑步的孩子们。
哈译:dʒygirip dʒyrgen balalar.
例15:正在吃草的马群。
哈译:dʒjələp dʒyrgen dʒəlqlar.
例16:这是你给的钱。
哈译:mənaw sen bergen aq∫a.
在上述三个例句中,“正在跑步的孩子们”(dʒygirip dʒyrgen balalar)、“正在吃草的马群”(dʒjələp dʒyrgen dʒəlqlar)以及“给的钱”(bergen aq∫a),采用了“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 的 + 名词”的结构。这种结构用于表达事物的特征、状态或所属关系。
第四,在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结构“是……的”常被用于强调句中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或目的等要素,同时该结构亦可用来凸显动作的执行主体。在哈萨克语的语法框架内,形动词亦具备表达“的”这一语义功能。例如:
例17:我是昨天走的。(时间)
哈译:men ke∫e ketip qalʁan.
例18:他是在乌鲁木齐出生的。(地点)
哈译:ol yrimdʒjide twəlʁan.
例19:她妈妈是开车来的。(方式)
哈译:∫e∫esi ma∫əna ajdap kelgen.
这三句话都是“是……的”的形式,因此,“走的”(qalʁan)、“出生的”(twəlʁan)和“来的”(kelgen)中的“的”字都要用形动词来表达。
综上所述,尽管上述四种情况在哈萨克语中看似都使用形动词的过去式来表示“的”,但它们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表达的语义也有所区别。
3.2.5. 现代哈萨克语形动词与“的”的对应
传统语法将哈萨克语形动词定义为具有动词特征、在句中作定语的动词形式[8],并根据词尾分为“现在时形动词”(-æ/әр)、“过去时形动词”(-ʁan)、“将来时形动词”(-atәn)等。现代哈萨克语语法研究则将形动词纳入体貌系统,认为这种形态变化本质上是体貌特征的体现[9]。
(1) 完成体形动词(-ʁan):表示动作已完成,如“dʒazʁan kitæp”(写过的书),对应汉语“的”字结构中表完成意义的定语(如“写的书”);
(2) 未完成体形动词(-а/ә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习惯性发生,如“dʒazәp kitæp”(正在写的书/常写的书),对应汉语“正在写的书”“常写的书”;
(3) 将来体形动词(-atәn):表示动作尚未发生,如“dʒazatәn kitæp”(要写的书),对应汉语也是“要写的书”。
这种体貌视角突破了传统“时”的限制,更能准确反映形动词与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在语义功能上的对应关系。
3.3. “的”字结构翻译成哈萨克语时无法体现的情况
在汉语中,“的”字结构中的中心语通常可以省略。而在将汉语翻译成哈萨克语时,“的”字往往无法直接体现出来,也没有固定的翻译形式与之对应。
第一,指代某一类人或事物。
例21:我爸爸是卖车的。(指一类人)
哈译:meniŋ ækem ma∫jna satadə.
例22:这个学校的老师都是女的。(指一类人)
哈译:bul mekteptegi muʁalimderdiŋ bæri æjel.
例23:哥哥不喜欢吃甜的。(指某一种事物)
哈译:aʁam tætti dʒegendi unatpajdə.
在这些句子中,汉语中常使用“的”来表达某种语法意义,但在哈萨克语的翻译中,却找不到与“的”完全对应的语法成分或词语。
第二,“的”字置于词或句子的末尾时,能够用于表达某种情况或者原因,并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例24:大过年的,不要哭!(表某种情况)
哈译:∫aʁanda dʒəlama!
例25:今天太阳大大的,我的胳膊都晒伤了。(表解释说明)
哈译:bugin kun ulken,bilegim kunge kujip ketti.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哈萨克语中并未体现出“的”的用法,且在翻译过程中也缺乏固定的对应表达格式。
4. 结束语
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我们深刻理解到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应用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尽管先前的研究者们已经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但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意义和应用方式上,而对其对应表达和使用规律的探讨则相对不足。鉴于汉语结构助词固有的复杂语法功能,汉族学生在学习哈萨克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翻译上的误用和混用现象。本研究致力于对汉语结构助词“的”在哈萨克语中的对应表达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并全面探讨其在句中的正确应用方法。这项研究对于相关语言学习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其翻译能力和语法知识掌握,还能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民族团结,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