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简称CSS) 2021年的数据进行研究。CSS2021是CSS开展的第八期调查,其研究主题是“社会质量与现代化”,调查内容涵盖家庭、就业、经济状况、生活状况、社会保障、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评价、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志愿服务等模块,其中包含体制内外就业者和主观满意度等本研究所需的关键信息。CSS2021完成了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592个村居的入户调查工作,收集合格调查问卷10,136份。由于CSS2021数据采用的是AB卷模式,与“工作满意度”相关的问题分布于A卷中,而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的问题分布于B卷中,所以“主观满意度”的两个方面中,可供本文分析的实际样本量各为有效样本量的1/2,在剔除缺失值和异常值后,本研究最终获得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的4011户调查样本,其中A卷1949人,B卷2062人,涉及不同年龄阶段、行业属性和主观评价,具备一定的样本代表性。其中男性2164人,女性1847人;在学历上,调查对象中约16.08%的人拥有小学及以下学历,约31.65%的人拥有初中学历,约21.94%的人拥有高中学历,约30.33%的人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在政治面貌上,约85.69%的调查对象不是共产党员,仅有14.31%的调查对象是共产党员;在户口性质上,约41.8%的调查对象为非农业户口,约58.2%的调查对象为农业户口;在宗教信仰上,仅13.49%的人信仰宗教,其余约86.51%的人不信仰宗教(见表1)。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all sample (Unit: %; N = 4011)
表1. 总体样本特征(单位:%;N = 4011)
变量 |
分类 |
频数 |
百分比 |
性别 |
男 |
2164 |
53.95 |
女 |
1847 |
46.05 |
受教育程度 |
小学及以下 |
644 |
16.08 |
初中 |
1268 |
31.65 |
续表
|
高中 |
879 |
21.94 |
大学及以上 |
1215 |
30.33 |
政治面貌 |
非党员 |
3437 |
85.69 |
党员 |
574 |
14.31 |
户口性质 |
非农业户口 |
1671 |
41.80 |
农业户口 |
2327 |
58.20 |
宗教信仰 |
无信仰 |
3470 |
86.51 |
有信仰 |
541 |
13.49 |
1.2. 变量定义
1.2.1. 因变量:主观满意度
主观满意度。本文将“主观满意度”划分为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两个取值变量。其中,对“工作满意度”解释为员工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态度的反映,它区别于生活、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满意感受等问题[1]。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从工作轻松程度、收入及福利待遇、个人能力的发挥、工作的自由程度四个方面研究体制内外就业者对其工作的满意程度。第二个取值变量,“生活满意度”是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2]。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从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程度、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社交生活以及总体生活满意度共六个方面研究体制内外就业者对其生活的满意程度。
1.2.2. 自变量:就业体制类型
“体制内”与“体制外”就业者。本文研究的“体制内”就业者是指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军队、国企、事业单位以及集体企业就业的在职职工。“体制外”就业者是指在私营企业、三资企业、民办事业单位、自治组织就业的在职职工以及个体工商户和无单位者。
1.2.3. 控制变量:人口变量
据已有文献研究,本文选取居民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5个人口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将居民的性别划分为男性和女性,分别赋值为1和0;在受教育程度上,将选项分为四类,包括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分别赋值为1~4。对其他变量做二分简化处理,如政治面貌分为“党员”和“非党员”,赋值为1和0;将居民的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赋值为1和0;宗教信仰分为“有信仰”和“无信仰”,赋值为1和0。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Stata17软件对CSS2021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有效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受访者的就业体制类型和在工作以及生活各方面的满意程度。进一步将因变量“主观满意度”下的两个方面细化为多个指标,保证该方面测量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并按照调查问卷中的评分(1~2, 3~4, 5, 6~8, 9~10)划分为五个程度等级,分别对应态度:非常不满、比较不满、中立、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属于定序变量;就业体制类型则按照问卷中的不同职业种类划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类型,属二分类变量。故本研究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究受访者的就业体制类型与主观满意度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1.4. 研究假设
假设1:“体制内”就业者的工作满意度普遍高于“体制外”就业者。
假设2:“体制内”就业者的生活满意度普遍高于“体制外”就业者。
假设3:“体制内”就业者与“体制外”就业者在工作各方面的满意程度上的差异性多于相似性。
假设4:“体制内”就业者与“体制外”就业者在生活各方面的满意程度上的差异性多于相似性(图1)。
Figure 1. Path diagram of research hypotheses
图1. 研究假设路径图
2. 统计描述
本文首先对各个变量中存在的缺失值进行了剔除,经过筛选,对能够有效回答研究所需问题的样本的分布进行了统计描述。
2.1. 就业体制类型
Table 2. Sample distribution of employment system types in Volume A (Unit: %)
表2. A卷就业体制类型的样本分布(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频数 |
频率 |
体制内 |
517 |
26.53 |
体制外 |
1432 |
73.47 |
合计 |
1949 |
100.00 |
从表2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自变量中,A卷的体制内就业人数为517,占所有就业人员的26.53%,体制外就业人数为1432,频率占所有就业人员的73.47%。体制外的就业人员数量明显多于体制内的就业人员数量。这也符合目前的“考公考编”热潮。
Table 3. Sample distribution of employment system types in Volume B (Unit: %)
表3. B卷就业体制类型的样本分布(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频数 |
频率 |
体制内 |
454 |
22.02 |
体制外 |
1608 |
77.98 |
合计 |
2062 |
100.00 |
从表3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自变量中,B卷的体制内就业人数为454,占所有就业人员的22.02%,体制外就业人数为1608,频率占所有就业人员的77.98%。体制外的就业人员数量同样明显多于体制内的就业人员数量。
2.2. 工作满意度
Table 4. Sample distribution of ease of work (Unit: %)
表4. 工作轻松程度的样本分布(单位:%)
工作轻松程度 |
频数 |
频率 |
非常不满 |
176 |
9.03 |
比较不满 |
172 |
8.83 |
中立 |
350 |
17.96 |
比较满意 |
792 |
40.64 |
非常满意 |
459 |
23.55 |
合计 |
1949 |
100.00 |
从表4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样本中,体制内外就业者在工作轻松程度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上,占比40.64%,其次是“非常满意”,占比23.55%,保持“中立”态度的有350人,占比17.96%,所有样本中,占比最少的是“比较不满”,为8.83%。
Table 5. Sampl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welfare benefits (Unit: %)
表5. 收入及福利待遇的样本分布(单位:%)
收入及福利待遇 |
频数 |
频率 |
非常不满 |
183 |
9.39 |
比较不满 |
177 |
9.08 |
中立 |
375 |
19.24 |
比较满意 |
844 |
43.30 |
非常满意 |
370 |
18.98 |
合计 |
1949 |
100.00 |
从表5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样本中,体制内外就业者在收入及福利待遇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上,占比43.30%,其次是“中立”,占比19.24%,所有样本中,占比最少的是“比较不满”,为9.08%。
Table 6. Sample distribution of individual abilities (Unit: %)
表6. 个人能力的发挥的样本分布(单位:%)
个人能力的发挥 |
频数 |
频率 |
非常不满 |
93 |
4.77 |
比较不满 |
68 |
3.49 |
中立 |
281 |
14.42 |
比较满意 |
928 |
47.61 |
非常满意 |
579 |
29.71 |
合计 |
1949 |
100.00 |
从表6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样本中,体制内外就业者在个人能力的发挥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上,占比47.61%,其次是“非常满意”,占比29.71%,所有样本中,占比最少的是“比较不满”,为3.49%。
Table 7. Sample distribution of freedom of work (Unit: %)
表7. 工作的自由程度的样本分布(单位:%)
工作的自由程度 |
频数 |
频率 |
非常不满 |
98 |
5.03 |
比较不满 |
84 |
4.31 |
中立 |
248 |
12.72 |
比较满意 |
788 |
40.43 |
非常满意 |
731 |
37.51 |
合计 |
1949 |
100.00 |
从表7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样本中,体制内外就业者在工作的自由程度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上,占比分别为40.43%和37.51%,再次是“中立”,占比12.72%,所有样本中,占比最少的是“比较不满”,为4.31%。
2.3. 生活满意度
Table 8. Sample distribution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Unit: %)
表8. 家庭关系的样本分布(单位:%)
家庭关系 |
频数 |
频率 |
非常不满 |
28 |
1.36 |
比较不满 |
13 |
0.63 |
中立 |
70 |
3.39 |
比较满意 |
477 |
23.13 |
非常满意 |
1474 |
71.48 |
合计 |
2062 |
100.00 |
从表8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样本中,体制内外就业者在家庭关系这一方面的评价大部分都集中在“非常满意”上,占比为71.48%,超过七成,其次是“比较满意”,占比23.13%,所有样本中,占比最少的是“比较不满”,为0.63%,数量非常小,说明调查对象在这一方面的不满程度非常低。
Table 9. Sampl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economic status (Unit: %)
表9. 家庭经济状况的样本分布(单位:%)
家庭经济状况 |
频数 |
频率 |
非常不满 |
134 |
6.50 |
比较不满 |
158 |
7.66 |
中立 |
461 |
22.36 |
比较满意 |
937 |
45.44 |
非常满意 |
372 |
18.04 |
合计 |
2062 |
100.00 |
从表9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样本中,体制内外就业者在家庭经济状况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上,占比为45.44%,接近半数,其次是“中立”和“非常满意”,占比分别为22.36%和18.04%,所有样本中,占比最少的是“非常不满”,为6.50%。
Table 10. Sampl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level (Unit: %)
表10. 教育程度的样本分布(单位:%)
教育程度 |
频数 |
频率 |
非常不满 |
214 |
10.38 |
比较不满 |
184 |
8.92 |
中立 |
461 |
22.36 |
比较满意 |
788 |
38.22 |
非常满意 |
415 |
20.13 |
合计 |
2062 |
100.00 |
从表10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样本中,体制内外就业者在教育程度这一方面的评价仍然大部分集中在“比较满意”上,占比为38.22%,其次是“中立”和“非常满意”,占比分别为22.36%和20.13%,所有样本中,占比最少的是“比较不满”,为10.38%。
Table 11. Sample distribution of leisure/recreational/cultural activities (Unit: %)
表11. 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样本分布(单位:%)
休闲/娱乐/文化活动 |
频数 |
频率 |
非常不满 |
330 |
16.00 |
比较不满 |
201 |
9.75 |
中立 |
463 |
22.45 |
比较满意 |
690 |
33.46 |
非常满意 |
378 |
18.33 |
合计 |
2062 |
100.00 |
从表11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样本中,体制内外就业者在休闲/娱乐/文化活动这一方面的评价大部分集中在“比较满意”上,占比为33.46%,其次仍然是“中立”和“非常满意”,占比分别为22.45%和18.33%,所有样本中,占比最少的是“比较不满”,为9.75%。
Table 12. Sampl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activities (Unit: %)
表12. 社交活动的样本分布(单位:%)
社交活动 |
频数 |
频率 |
非常不满 |
157 |
7.61 |
比较不满 |
139 |
6.74 |
中立 |
395 |
19.16 |
比较满意 |
872 |
42.29 |
非常满意 |
499 |
24.20 |
合计 |
2062 |
100.00 |
从表12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样本中,体制内外就业者在社交活动这一方面的评价倾向于“比较满意”上,占比为42.29%,接近半数,其次是“非常满意”和“中立”,占比分别为24.20%和19.16%,所有样本中,占比最少的是“比较不满”,为6.74%。
Table 13. Sample distribution of overall life satisfaction (Unit: %)
表13. 总体生活满意度的样本分布(单位:%)
总体生活满意度 |
频数 |
频率 |
非常不满 |
59 |
2.86 |
比较不满 |
59 |
2.86 |
中立 |
264 |
12.80 |
比较满意 |
1044 |
50.63 |
非常满意 |
636 |
30.84 |
合计 |
2062 |
100.00 |
从表13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筛选的样本中,体制内外就业者在总体生活满意度这一方面的评价倾向于“比较满意”,占比达到50.63%,说明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都对总体生活满意度呈现这一态度,其次是“非常满意”,占比为30.84%,所有样本中,占比最少的是“比较不满”和“非常不满”,均为2.86%,其数量非常小,进一步说明了大部分调查对象对总体生活满意度持乐观态度。
3. 列联表分析与检验
本文运用列联表分析与检验对“主观满意度”下的各个变量进行处理和说明。
3.1. 分析体制内外就业者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3.1.1. 工作轻松程度
Table 14.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system type and work ease (Unit: %)
表14. 就业体制类型与工作轻松程度的相关关系(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非常不满 |
比较不满 |
中立 |
比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合计 |
体制内 |
6.00 |
9.86 |
17.41 |
38.68 |
28.05 |
100.00 (517) |
体制外 |
10.13 |
8.45 |
18.16 |
41.34 |
21.93 |
100.00 (1432) |
Pearson chi2(4) = 14.8524 Pr = 0.005。
根据表14的数据结果显示,就业体制类型影响就业者工作满意度的情况,p = 0.005,具有相关关系。从工作轻松程度方面的满意度来看,体制内外就业者的占比都集中在“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上,若将“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百分比合并成为“满意程度”,其中体制内就业者的满意程度占比为66.73%,体制内就业者的满意程度占比63.27%,可见体制内就业者满意程度略高于体制外就业者。
而从不满程度来看,显示“非常不满”这一态度的体制内就业者仅占6.00%,而体制外就业者占比达到10.13%,可见体制外就业者的不满程度较高。综合上述分析,在工作轻松程度这一方面,体制内就业者倾向于较高的满意度水平,不满程度也较低,体制外就业者的满意程度略低于体制内就业者,不满程度则较高于体制内就业者。
3.1.2. 收入及福利待遇
Table 15.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system type and income and welfare benefits (Unit: %)
表15. 就业体制类型与收入及福利待遇的相关关系(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非常不满 |
比较不满 |
中立 |
比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合计 |
体制内 |
7.54 |
6.58 |
14.31 |
48.36 |
23.21 |
100.00 (517) |
体制外 |
10.06 |
9.99 |
21.02 |
41.48 |
17.46 |
100.00 (1432) |
Pearson chi2(4) = 27.0635 Pr = 0.000。
根据表15的数据结果显示,就业体制类型影响就业者工作满意度的情况,p = 0.000,具有强相关关系。从收入及福利待遇方面的满意度来看,体制内外就业者的占比都集中在“中立”“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上。
具体分析,在体制内就业者的态度中,“比较满意”占比最大,为48.36%,“非常满意”其次,为21.21%,而体制外就业者的态度中,“比较满意”占比41.48%,“中立”其次,为21.02%,“非常满意”再次,占比仅17.46%。可见体制内就业者满意程度普遍高于体制外就业者。此外,体制内就业者在“非常不满”和“比较不满”的态度上占比也普遍低于体制外就业者。综合上述分析,在收入及福利待遇这一方面,体制内外就业者相比,体制内就业者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不满程度较低。
3.1.3. 个人能力的发挥
Table 16.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system type and individual ability exercise (Unit: %)
表16. 就业体制类型与个人能力的发挥的相关关系(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非常不满 |
比较不满 |
中立 |
比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合计 |
体制内 |
2.32 |
1.93 |
13.54 |
48.36 |
33.85 |
100.00 (517) |
体制外 |
5.66 |
4.05 |
14.73 |
47.35 |
28.21 |
100.00 (1432) |
Pearson chi2(4) = 18.2512 Pr = 0.001。
根据表16的数据结果显示,就业体制类型影响就业者工作满意度的情况,p = 0.001,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从个人能力发挥方面的满意度来看,体制内外就业者的占比仍然主要集中在“中立”“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上。具体分析,体制内外就业者在“中立”态度上的占比分别是13.54%和14.73%,相差甚微。
于是考虑将“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百分比合并成为“满意程度”,则体制内就业者的满意程度占比为82.21%,体制外就业者的满意程度占比为75.56%,可见体制内就业者满意程度占比超过了八成,高于体制外就业者。而从不满程度来看,显示“非常不满”和“比较不满”两种态度的体制内就业者仅占2.32%和1.93%,而体制外就业者在这两种态度上的占比分别为5.66%和4.05%,均高于体制内就业者。综合上述分析,在个人能力发挥这一方面,体制内就业者认为其就业类型能给其能力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不满程度也较低,体制外就业者的满意程度则低于体制内就业者,相较于体制内就业者其不满程度也略高。
3.1.4. 工作的自由程度
Table 17.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system type and degree of freedom of work (Unit: %)
表17. 就业体制类型与工作的自由程度的相关关系(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非常不满 |
比较不满 |
中立 |
比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合计 |
体制内 |
6.19 |
6.38 |
13.73 |
46.03 |
27.66 |
100.00 (517) |
体制外 |
4.61 |
3.56 |
12.36 |
38.41 |
41.06 |
100.00 (1432) |
Pearson chi2(4) = 33.1224 Pr = 0.000。
根据表17的数据结果显示,就业体制类型影响就业者工作满意度的情况,p = 0.000,具有强相关关系。从工作的自由程度方面的满意度来看,体制内外就业者都是在“比较满意”这一态度上的占比最大,分别为46.03%和38.41%,说明两者在这一方面的态度都倾向于“比较满意”。而在“非常满意”这一态度上,体制内就业者的占比为27.66%,体制外就业者在这一态度上的占比为41.66%,接近一半人数,可见体制外就业者在这一方面的满意程度远远高于体制内就业者,接近半数的体制外就业者对其工作自由程度的态度都非常满意。
从不满程度分析,显示“非常不满”和“比较不满”两种态度的体制内就业者分别占6.19%和6.38%,加起来超过一成,而体制外就业者在这两种态度上的占比仅为4.61%和3.56%,均低于体制内就业者。
综合上述分析,在工作的自由程度这一方面,虽然大部分体制内外就业者都表示出“比较满意”态度,但体制外就业者认为其就业类型的自由程度更高,其不满程度与体制内就业者相比也较低。
3.2. 分析体制内外就业者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3.2.1. 家庭关系
Table 18.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system type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Unit: %)
表18. 就业体制类型与家庭关系的相关关系(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非常不满 |
比较不满 |
中立 |
比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合计 |
体制内 |
0.66 |
0.22 |
1.76 |
22.25 |
75.11 |
100.00 (454) |
体制外 |
1.55 |
0.75 |
3.86 |
23.38 |
70.46 |
100.00 (1608) |
Pearson chi2(4) = 9.4770 Pr = 0.050。
根据表18的数据结果显示,就业体制类型影响就业者生活满意度的情况,p = 0.050,具有一定相关关系。从家庭关系方面的满意度来看,体制内外就业者的占比都集中在“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这两类态度上。
具体而言,在体制内外就业者的态度中,“非常满意”占比皆为最大,分别是75.11%和70.46%,体制内就业者略高于体制外就业者,而在“比较满意”这一态度上,体制内就业者占比为22.25%,体制外就业者占比为23.38%,相差甚微。
若将“非常不满”和“比较不满”合并为“不满程度”,则体制内就业者不满程度占比为0.88%,不到百分之一,体制外就业者的占比为2.30%,略微高于体制内就业者,但整体占比也非常低。综合上述分析,说明就业体制类型对家庭关系这一方面的影响比较小。
3.2.2. 家庭经济状况
Table 19.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system type and household economic status (Unit: %)
表19. 就业体制类型与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关系(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非常不满 |
比较不满 |
中立 |
比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合计 |
体制内 |
4.19 |
3.30 |
16.96 |
50.88 |
24.67 |
100.00 (454) |
体制外 |
7.15 |
8.89 |
23.88 |
43.91 |
16.17 |
100.00 (1608) |
Pearson chi2(4) = 44.7833 Pr = 0.000。
根据表19的数据结果显示,就业体制类型影响就业者生活满意度的情况,p = 0.000,具有强相关关系。从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满意度来看,体制内外就业者的占比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这一态度上,其中体制内就业者占比50.88%,超过半数,体制外就业者占比43.91%,略高于四成。
但如果分析体制内外就业者在“非常满意”这一态度上的差异,体制内就业者“非常满意”占比仅次于“比较满意”,为24.67%,而体制外就业者“非常满意”占比仅为16.17%,远低于体制内就业者,并且在整体数据中,占比第二的是“中立”态度,为23.88%。
若将“非常不满”和“比较不满”合并为“不满程度”,则体制内就业者不满程度占比为7.49%,不到一成,体制外就业者的占比为16.04%,超出一成。综合上述分析,说明就业体制类型在家庭经济关系这一方面的差异较大,其中,体制内就业者的满意程度较高,而体制外就业者占“中立”和“比较满意”态度的居多,其不满程度也均高于体制内就业者。
3.2.3. 教育程度
Table 20.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system type and education level (Unit: %)
表20. 就业体制类型与教育程度的相关关系(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非常不满 |
比较不满 |
中立 |
比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合计 |
体制内 |
5.07 |
4.85 |
14.54 |
48.02 |
27.53 |
100.00 (454) |
体制外 |
11.88 |
10.07 |
24.56 |
35.45 |
18.03 |
100.00 (1608) |
Pearson chi2(4) = 73.1076 Pr = 0.000。
根据表20的数据结果显示,就业体制类型影响就业者生活满意度的情况,p = 0.000,具有强相关关系。从教育程度方面的满意度来看,体制内就业者的占比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这两类态度上,将“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百分比合并成为“满意程度”,则其占比为75.55%,超出七成,而体制外就业者的满意程度仅达53.48%,刚过半数,说明体制内外者在这一方面的满意度水平上差异较大,其中体制内就业者远高于体制外就业者。
如果将“非常不满”和“比较不满”合并为“不满程度”,分析体制内外就业者在不满程度上的差异,则体制内就业者占比为9.92%,不到一成,体制外就业者占比为21.95%,远高于体制内就业者,并且在整体数据中,体制外就业者占比第二的是“中立”态度,为24.56%,而体制内就业者“中立”态度的占比仅为14.54%,相比之下,体制外就业者在教育程度方面的满意度持中立态度的更多。
3.2.4. 休闲/娱乐/文化活动
Table 21.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system type and leisure/recreational/cultural activities (Unit: %)
表21. 就业体制类型与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相关关系(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非常不满 |
比较不满 |
中立 |
比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合计 |
体制内 |
8.59 |
5.95 |
22.69 |
40.75 |
22.03 |
100.00 (454) |
体制外 |
18.10 |
10.82 |
22.39 |
31.41 |
17.29 |
100.00 (1608) |
Pearson chi2(4) = 42.2066 Pr = 0.000。
根据表21的数据结果显示,就业体制类型影响就业者生活满意度的情况,p = 0.000,具有强相关关系。从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方面的满意度来看,体制内外就业者的占比都主要集中在“中立”“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上。将“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百分比合并成为“满意程度”,则体制内就业者满意程度占比为62.78%,超过六成,而体制外就业者的满意程度仅达48.7%,未过半数,说明体制内外者在这一方面的满意度水平上差异较大,其中体制内就业者远高于体制外就业者。
如果将“非常不满”和“比较不满”合并为“不满程度”,分析体制内外就业者在不满程度上的差异,则体制内就业者占比为14.54%,体制外就业者占比为28.92%,远高于体制内就业者。综合上述分析,在这三类活动中,体制内就业者的满意度都要高于体制外就业者,相比之下,其不满程度也远低于体制外就业者。
3.2.5. 社交活动
Table 22.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system type and social activities (Unit: %)
表22. 就业体制类型与社交活动的相关关系(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非常不满 |
比较不满 |
中立 |
比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合计 |
体制内 |
4.63 |
4.19 |
18.28 |
47.80 |
25.11 |
100.00 (454) |
体制外 |
8.46 |
7.46 |
19.40 |
40.73 |
23.94 |
100.00 (1608) |
Pearson chi2(4) = 17.0795 Pr = 0.002。
根据表22的数据结果显示,就业体制类型影响就业者生活满意度的情况,p = 0.002,具有较强相关关系。从社交活动方面的满意度来看,体制内外就业者的占比都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上。将“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百分比合并成为“满意程度”,发现体制内就业者的满意程度占比为72.91%,体制外就业者的满意程度占比为64.67%,两者都接近七成,说明体制内外者在这一方面的满意度水平上差异较小,都较为满意。
3.2.6. 总体生活满意度
Table 23.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system type and overall life satisfaction (Unit: %)
表23. 就业体制类型与总体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单位:%)
就业体制类型 |
非常不满 |
比较不满 |
中立 |
比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合计 |
体制内 |
1.76 |
1.10 |
8.15 |
52.64 |
36.34 |
100.00 (454) |
体制外 |
3.17 |
3.36 |
14.12 |
50.06 |
29.29 |
100.00 (1608) |
Pearson chi2(4) = 24.7821 Pr = 0.000。
根据表23的数据结果显示,就业体制类型影响就业者生活满意度的情况,p = 0.000,具有强相关关系。从总体生活满意度方面来看,体制内外就业者在“比较满意”方面的占比分别是52.64%和50.06%,均超过半数,且相差甚微,而在“非常满意”这一态度上,体制内就业者满意程度占比为36.34%,体制外就业者的满意程度占比为29.29%,体制内就业者的满意程度总体上略高于体制外就业者。
如果将“非常不满”和“比较不满”合并为“不满程度”,分析体制内外就业者在不满程度上的差异,则体制内就业者占比为2.86%,体制外就业者占比为6.53%,相比体制内就业者较高。综合上述分析,在总体生活满意度上,体制内外就业者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且体制内就业者的满意度在总体上普遍高于体制外就业者。
4. 均值比较
本文这一部分采用量化分析方法,通过将不同就业体制类型的员工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四个方面(工作轻松程度、收入及福利待遇、个人能力发挥和工作自由程度)和生活满意度的六个方面(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程度、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社交活动、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评分数据求均值后,从而进行比较分析。
Table 24. Mean of job satisfaction by type of employment system
表24. 就业体制类型在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均值
就业体制类型 |
工作轻松程度 |
收入及福利待遇 |
个人能力的发挥 |
工作的自由程度 |
体制内 |
3.729207 |
3.731141 |
4.094778 |
3.825919 |
体制外 |
3.564944 |
3.462989 |
3.884078 |
4.077514 |
根据表24可知,体制内就业者在工作轻松程度(3.729)、收入及福利待遇(3.731)和个人能力发挥(4.095)方面的评分均高于体制外就业者,而在工作自由程度方面低于体制外就业者(3.826 vs 4.078),这体现了体制外就业者在工作自由程度方面的满意度普遍更高,但总体上体制内就业者的工作满意度优于体制外就业者。
Table 25. Mean of life satisfaction by type of employment system
表25. 就业体制类型在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均值
就业体制类型 |
家庭关系 |
家庭经济状况 |
教育程度 |
休闲/娱乐/文化活动 |
社交活动 |
总体生活满意度 |
体制内 |
4.709251 |
3.885463 |
3.881057 |
3.61674 |
3.845815 |
4.207048 |
体制外 |
4.604478 |
3.530473 |
3.376866 |
3.189677 |
3.642413 |
3.989428 |
根据表25可知,体制内就业者在生活满意度各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体制外就业者。具体分析,体制内外就业者在家庭经济状况(3.885 vs 3.53)、教育程度(3.881 vs 3.377)和休闲/娱乐/文化活动(3.617 vs 3.190)三个方面的评分差距较大,说明体制内就业者在这三方面的满意程度远高于体制外就业者,而在家庭关系方面,体制内外就业者的评价相差不大,说明就业体制类型对这方面的满意度影响并不显著。
5. 有序逻辑回归分析
本文采取OLOGIT回归分析模型对数据展开分析。
Table 26. Regression analysis of various aspects of job satisfaction
表26. 工作满意度各方面的回归分析
|
模型一 |
模型二 |
模型三 |
模型四 |
工作轻松程度 |
收入及福利待遇 |
个人能力的发挥 |
工作的自由程度 |
性别 |
−0.187* (0.084) |
−0.141+ (0.084) |
−0.083 (0.087) |
−0.039 (0.086) |
初中 |
0.215 (0.134) |
0.196 (0.133) |
0.536*** (0.137) |
0.244+ (0.136) |
高中 |
0.415** (0.144) |
0.276+ (0.144) |
0.615*** (0.149) |
0.178 (0.146) |
大学及以上 |
0.455** (0.147) |
0.554*** (0.147) |
0.709*** (0.151) |
0.209 (0.148) |
政治面貌 |
−0.114 (0.121) |
0.237+ (0.123) |
0.526*** (0.125) |
0.022 (0.122) |
户口性质 |
−0.120 (0.092) |
−0.193* (0.093) |
−0.133 (0.096) |
−0.062 (0.094) |
宗教信仰 |
0.124 (0.124) |
−0.047 (0.125) |
0.276* (0.127) |
0.234+ (0.128) |
就业体制类型 |
0.142 (0.103) |
0.192+ (0.105) |
0.084 (0.106) |
−0.517*** (0.105) |
cut1 |
−2.164*** |
−2.117*** |
−2.513*** |
−2.962*** |
|
(0.157) |
(0.157) |
(0.174) |
(0.174) |
cut2 |
−1.367*** |
−1.326*** |
−1.913*** |
−2.284*** |
|
(0.149) |
(0.149) |
(0.161) |
(0.159) |
cut3 |
−0.413** |
−0.317* |
−0.700*** |
−1.259*** |
|
(0.145) |
(0.146) |
(0.151) |
(0.149) |
cut4 |
1.372*** |
1.688*** |
1.444*** |
0.535*** |
|
(0.148) |
(0.151) |
(0.154) |
(0.147) |
N |
1940 |
1940 |
1940 |
1940 |
Pseudo R2 |
0.0057 |
0.0117 |
0.0156 |
0.0069 |
注: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参照类;性别中男性赋值为1;政治面貌中党员赋值为1;户口性质中农业户口赋值为1;宗教信仰中有信仰赋值为1;就业体制类型中体制内赋值为1。+p < 0.10,*p < 0.05,**p < 0.01,***p < 0.001。
上表是将多个控制变量加入到OLS回归模型中形成的,分析控制变量以及就业体制类型与各方面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根据表26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对调查对象不同方面的工作满意度都具有显著影响,而户口性质这一控制变量对任一方面的工作满意度都没有显著影响,但也都存在着相关关系。
在工作轻松程度方面,性别与其满意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且具有显著影响(p < 0.05),说明女性在这一方面的满意度高于男性;大学及以上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满意度呈强烈的正相关关系(p < 0.001),说明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就业者在工作轻松程度方面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在收入及福利待遇方面,高中和大学及以上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满意度呈正相关的关系,随着教育程度从高中提升到大学及以上,其影响也更显著(分别为p < 0.05,p < 0.001),说明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就业者的收入及福利待遇也在提高;户口性质与其满意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且存在显著影响(p < 0.05),这说明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在收入及福利待遇方面的满意度低于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
在个人能力的发挥方面,受教育程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都与其满意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其中从初中到大学及以上的受教育程度都存在显著影响(均为p < 0.001),这说明了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就业者能力的发挥水平也在提高;而在政治面貌这一控制变量上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p < 0.001),这说明党员比非党员更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宗教信仰方面也存在显著影响(p < 0.05),这说明有宗教信仰的就业者在能力发挥方面的满意度优于无宗教信仰的就业者。
在工作的自由程度方面,自变量就业体制类型对这一方面的满意度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并且具有显著影响(p < 0.001),回归系数为−0.517,说明体制内就业者在这一方面的满意度更低,而体制外就业者对其工作更感到自由。
Table 27. Regression analysis of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satisfaction
表27. 生活满意度各方面的回归分析
|
模型一 |
模型二 |
模型三 |
模型四 |
模型五 |
模型六 |
家庭关系 |
家庭经济状况 |
教育程度 |
休闲/娱乐/
文化活动 |
社交活动 |
总体生活
满意度 |
性别 |
0.267** (0.098) |
0.097 (0.082) |
−0.040 (0.081) |
0.004 (0.080) |
0.090 (0.081) |
−0.083 (0.085) |
政治面貌 |
0.717*** (0.176) |
0.522*** (0.127) |
1.100*** (0.128) |
0.709*** (0.123) |
0.606*** (0.125) |
0.869*** (0.131) |
户口性质 |
−0.005 (0.104) |
−0.441*** (0.087) |
−0.602*** (0.086) |
−0.598*** (0.085) |
−0.196* (0.086) |
−0.248** (0.089) |
宗教信仰 |
−0.012 (0.139) |
0.138 (0.119) |
−0.068 (0.117) |
−0.006 (0.116) |
0.024 (0.118) |
0.226+ (0.124) |
就业体 制类型 |
0.126 (0.129) |
0.393*** (0.106) |
0.365*** (0.103) |
0.204* (0.101) |
0.064 (0.103) |
0.180+ (0.108) |
cut1 |
−4.055*** |
−2.766*** |
−2.430*** |
−1.937*** |
−2.492*** |
−3.585*** |
|
(0.210) |
(0.120) |
(0.108) |
(0.099) |
(0.114) |
(0.155) |
cut2 |
−3.667*** |
−1.890*** |
−1.685*** |
−1.319*** |
−1.774*** |
−2.867*** |
|
(0.181) |
(0.101) |
(0.097) |
(0.093) |
(0.100) |
(0.125) |
cut3 |
−2.642*** |
−0.608*** |
−0.522*** |
−0.284** |
−0.658*** |
−1.527*** |
|
(0.133) |
(0.091) |
(0.089) |
(0.088) |
(0.090) |
(0.099) |
cut4 |
−0.675*** |
1.534*** |
1.341*** |
1.354*** |
1.198*** |
0.825*** |
|
(0.103) |
(0.097) |
(0.094) |
(0.094) |
(0.093) |
(0.093) |
N |
2056 |
2056 |
2056 |
2056 |
2056 |
2056 |
Pseudo R2 |
0.0102 |
0.0163 |
0.0339 |
0.0199 |
0.0071 |
0.0161 |
注:性别中男性赋值为1;政治面貌中党员赋值为1;户口性质中农业户口赋值为1;宗教信仰中有信仰赋值为1;就业体制类型中体制内赋值为1。+p < 0.10,*p < 0.05,**p < 0.01,***p < 0.001。
上表是将多个控制变量加入到OLS回归模型中形成的,分析控制变量以及就业体制类型与各方面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由于因变量中存在“教育程度”这一方面的满意度,所以在模型中不再加入“受教育程度”这一控制变量。
根据表27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政治面貌和户口性质对调查对象不同方面的工作满意度都具有显著影响,而宗教信仰这一控制变量对任一方面的工作满意度都没有显著影响,但也都存在着相关关系。
在家庭关系方面,性别与其满意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且具有显著影响(p < 0.01),说明女性在这一方面的满意度高于男性;政治面貌与其满意度也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且具有更显著的影响(p < 0.001),说明党员对家庭关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党员。
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政治面貌与其满意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p < 0.001),说明党员对家庭关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党员;而户口性质与其满意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也存在显著影响(p < 0.001),说明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满意度优于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自变量就业体制类型也对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 0.001),这说明体制内就业者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满意度高于体制外就业者。
在教育程度方面,政治面貌与其满意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p < 0.001),说明党员的教育程度显著高于非党员;而户口性质与其满意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也存在显著影响(p < 0.001),说明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的教育程度优于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自变量就业体制类型也对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 0.001),这说明体制内就业者在教育程度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体制外就业者。
在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方面,政治面貌与其满意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p < 0.001),说明党员对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党员;而户口性质与其满意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也存在显著影响(p < 0.001),说明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对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自变量就业体制类型也对其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 0.05),这说明体制内就业者在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体制外就业者。
在社交活动方面,政治面貌与其满意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p < 0.001),说明党员对社交活动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党员;而户口性质与其满意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也存在显著影响(p < 0.05),说明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对社交活动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
在总体生活满意度方面,政治面貌与其满意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p < 0.001),说明党员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显著高于非党员;而户口性质与其满意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也存在显著影响(p < 0.01),说明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也显著高于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就业者。
6. 总结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CSS2021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就业体制类型对主观满意度的影响。
在前文的描述性分析中,分别对体制内外就业者在“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两个方面下的各个测量指标的数据结果(见表2~7)做了详细描述,发现体制内就业者的满意程度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两类态度上,而体制外就业者更多集中在“中立”和“比较满意”这两类态度上,说明体制内外就业者在主观满意度各方面的态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同样地,在“非常不满”和“比较不满”这两类不满程度上,体制外就业者的占比总是超过体制内就业者,也可以进一步反映出与体制外就业者相比,体制内就业者的主观满意度更高。
在卡方检验中,p值均小于0.05,说明就业体制类型与主观满意度各方面的指标均具有相关的关系。二者差异结果支持“权力持续论”的基本结论,即体制内就业者的身份的确给劳动者带来了优于体制外就业者的收益,这些收益不仅包括工资性的,还包括非工资性的,这些收益源于体制内单位拥有资源分配的优先权[3]。根据上述相关变量的卡方检验和对就业体制类型与各个指标相关关系的分析,能够证实假设1:“体制内”就业者的工作满意度普遍高于“体制外”就业者;假设2:“体制内”就业者的生活满意度普遍高于“体制外”就业者;假设3:“体制内”就业者与“体制外”就业者在工作各方面的满意程度上的差异性多于相似性;假设4:“体制内”就业者与“体制外”就业者在生活各方面的满意程度上的差异性多于相似性。
根据OLS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就业体制类型对主观满意度多个方面都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其中还对部分指标(工作的自由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具有显著影响。
综合上述研究与数据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两点启示:
第一,就业体制类型对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都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相比于体制外就业者,体制内就业者在主观满意度各方面的表现更高。这可能与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强、福利待遇好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不仅需要关注薪酬福利等“硬性”因素,还需要关注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员工个人能力是否得到发挥等“软性”因素,具体而言,企业和组织可以在未来工作中多加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为其投入不低于工资总额3%的培训经费,其中至少50%用于岗位技能提升(如互联网企业需开展编程、数据分析等培训);对培训考核通过率超80%的企业,给予培训经费30%的税收返还,同样地,晋升通道也需要更加透明化,才能更有效发挥技能培训的作用,这方面可以通过明确从基层岗位到管理岗的晋升条件(如工作年限、绩效评分、技能认证等)以及每年至少开放30%的管理岗位面向内部竞聘等措施来达成。
第二,不同就业体制类型对主观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根据OLS回归模型的结果,不同就业体制类型对主观满意度多个方面都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在工作的自由程度方面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并且对其存在着显著影响。这说明体制外就业者自由程度高,工作的灵活性更强。所以,需要了解不同就业体制类型下对员工满意度的具体影响因素。而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对于体制内就业者,可以重点关注提高工作的自由程度,比如行政、科研、技术等非一线岗位(占比不低于30%),允许员工在每日9:00~11:00、14:00~16:00的核心工作时段到岗,其余时间自主安排工作,需通过OA系统提前报备当日工作计划;对于体制外就业者,可以有条件、针对性地增加经济补偿或提供办公便利、设计定期反馈员工意见的渠道等,比如允许企业将10%的办公面积改造为“共享办公舱”,员工可预约使用并享受租金减免,政府按改造面积给予500元/m2的一次性补贴。
总而言之,体制内外工作者在主观满意度的不同方面也会呈现出不太一致的态度,这对于我们选择职业体制类型和企业等提升员工主观满意度提供了一定参考因素,但本文所研究的影响主观满意度的各方面因素有限,未来还需要对其他方面的进一步探讨以提高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