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叙事策略研究——以“网易数读”为例
Research on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Data Journalism—A Case Study of “NetEase Data Reading”
DOI: 10.12677/ass.2025.148734, PDF, HTML, XML,   
作者: 邱淑露: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关键词: 数据新闻新闻叙事“网易数读”Data Journalism News Storytelling “NetEase Data Reading”
摘要: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信息传播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形态,正深刻改变着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与叙事逻辑。“网易数读”作为国内数据新闻的先驱,其在叙事结构、叙事维度、叙事内容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但同样存在诸多不足。文章以“网易数读”为例,深入分析其数据新闻叙事策略,最后进行批判性反思,以期为“网易数读”乃至整个数据新闻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数据新闻叙事策略的科学运用,对于提升数据新闻的传播效果与受众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In the era when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re reshaping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data journalism, as an emerging form of news reporting, is profoundly changing the production mode and narrative logic of traditional news. As a pioneer of data journalism in China, “NetEase Data Reading” has unique features in terms of narrative structure, narrative dimension, and narrative content, but it also has many shortcomings. This paper takes “NetEase Data Reading” as an example, deeply analyzes its data journalism narrative strategy, and finally makes a critical refle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NetEase Data Reading” and even the entire data journalism industry.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data journalism narrative strate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and audience identity of data journalism.
文章引用:邱淑露. 数据新闻叙事策略研究——以“网易数读”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 14(8): 426-43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5.148734

1. 引言

对于数据新闻,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中国对“数据新闻”的研究始于2013年,“数据新闻”是一个舶来品,对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社会的“数据化”(Datafication)要求越来越多的行业应对数据增长的需求。精确新闻自发展伊始,便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作为数据库的主要应用者,新闻业不满足于传统数据库中冗杂且难以处理的信息,新媒体时代下资源共享数据空间的推动,具有新模式、新体系、同时能够揭示社会层面的关系与意义的数据新闻应运而生[2]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信息传播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形态,正深刻改变着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与叙事逻辑。数据新闻不仅是技术驱动的产物,更是新闻专业精神在数字时代的延伸。数据新闻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将海量数据转化为静态信息图、动态交互、视频动画等多维形态,实现了信息承载量的跃升与叙事方式的创新,显著增强了新闻的深度、广度与可读性。从《卫报》《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的实践探索,到我国“数字中国”战略下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数据新闻正逐步成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网易率先开创了国内数据新闻的先河,即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数读”,用数据来对我国的社会事件新闻热点问题进行宏观分析,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参考数据与新的阅读体验,同时也为我国的数据新闻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本文以“网易数读”栏目的新闻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内容方面分析其特点与当下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相关数据新闻作品和典型案例进行论述,希望能对“网易数读”数据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1. 研究方法

1.1.1. 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新闻传播研究过程中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指的是透过文本从浅层到深层对内容进行探讨。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切入点,对“网易数读”的数据新闻栏目进行叙事学研究分析。在对文章进行深刻的剖析与解读之后,解释其在叙事方面的更深层次的结构和功能。对“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号数据新闻的叙事内容以及呈现形式等进行客观、系统的梳理探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叙事优势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可供参考的优化建议。

1.1.2. 内容分析法

本文以“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选取它从2023年5月到2025年5月之间,所发布的所有数据新闻报道作品,从多个视角,总体把握此类数据新闻的叙事规律与特征,归纳数据新闻叙事中的叙事创新和参考意义,并总结当前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1.2. 研究设计

本文将“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号2023年5月到2025年5月所发布的数据新闻报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剔除调查问卷、招聘信息发布等非数据新闻内容,据统计,“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号2年来,共发布了159篇数据新闻作品。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文研究实际情况,对叙述主题、数据来源、可视化类型,呈现形态等可以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内容进行类目进行建构(见表1)。

Table 1. Category construction of “NetEase data reading” data news narrative research

1. “网易数读”数据新闻叙事研究类目构建

类目建构

叙事主题

(1) 社会民生;(2) 政治经济;(3) 医疗健康;(4) 教育科技;(5) 文娱;(6) 其他

可视化类型

(1) 数据图表(柱状图、饼状图、散点图、折线图等);(2) 图解新闻;(3) 词云;(4) 时间轴;

(5) 条漫;(6) 数据地图

呈现形态

(1) 静态;(2) 动态

数据来源

(1) 企业;(2) 院校;(3) 研究机构及公开报告;(4) 自行统计;(5) 政府部门机构;(6) 其他

2. 多维呈现与结构创新:“网易数读”的新闻叙事特征

2.1. 可视化呈现的创新:多元化与立体化叙事的融合

可视化是数据新闻呈现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化为图表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互动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网易数读”在可视化呈现方面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网易数读”最常用的可视化类型是数据图表,共159篇,占据总可视化类型的56%,数据图表主要以散点图、扇形图、折线图等形式出现。以时间轴为呈现形式占比约为26%。其次为条漫、图解、词云、视频、数据地图、H5,分别占总样本的6%、4%、3%、3%、1%、1% (见图1)。

“网易数读”多元化等可视化呈现形式满足不同类型数据和新闻内容的呈现需求,将数据以高层次的可视化方式展现出来,在有限版面实现信息最大化体现,将事实立体化呈现在读者面前[3]。“网易数读”栏目数据新闻完美解释了互动的要义。数据新闻《AI一下,车由你造》采用新闻游戏形式将汽车知识与受众结合在一起,让受众参与互动,大大提高了数据新闻的趣味性。

“网易数读”数据新闻的叙事维度不仅体现在可视化的多样性上,还在于其立体化叙事的不断深化。立体化叙事强调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挖掘和展现新闻事件和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使新闻报道更具深度和广度,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立体的空间,从各方各面感受新闻的质感。一方面,“网易数读”注重在新闻报道中融入背景信息、历史数据、专家观点、受众反馈等多种元素,为受众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新闻解读。例如,在对一些政策类新闻进行报道时,不仅呈现政策实施后的相关数据变化,还会追溯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引用专家对政策的分析和评价,以及收集普通民众的反馈和意见,使受众能够深入了解政策的影响和意义。另一方面,“网易数读”通过巧妙地运用数据之间的对比、关联和趋势分析等手法,挖掘数据背后的隐藏信息和逻辑关系,揭示新闻事件的深层次本质和内在联系。例如,在《中国式小区衰败:房贷没还完,小区变破烂》中,通过对小区建设初期与衰败现状的数据对比,以及对不同小区衰败原因的深入分析,如物业管理不善、资金不足、规划不合理等,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式小区的衰败过程和问题所在,引发公众对小区治理和城市建设的深入思考。

Figure 1. “NetEase Data Reading” visual presentation statistical chart

1. “网易数读”可视化呈现统计图

2.2. 叙事结构的创新:模块化与多线叙事的探索

2.2.1. 模块化布局:打破传统线性叙事模式

传统新闻报道中,倒金字塔结构凭借其核心信息优先、按重要性递减排列的叙事逻辑占据主导地位。该结构虽不严格遵循事件时序,但通过聚焦核心事件并辅以背景、评论与情节等要素,构建起新闻报道的基本框架。然而,数据新闻的兴起为叙事结构带来了显著的创新与拓展空间[4]

“网易数读”数据新闻的叙事结构呈现出鲜明的模块化、分类化与关键词导向特征。通过对数据新闻要素进行系统性重组与编排,在版面布局中实现各部分的有机整合。这种结构创新突破了传统新闻线性的叙事模式,形成了一种融合非线性、多维度的复合型叙事框架。这种框架不仅极大丰富了数据新闻的表现力,更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全面性。例如,在数据新闻作品《黄金地段、24小时营业,这门生意亏到令人心疼》中,报道通过划分清晰的模块,逐一解析便利店行业普遍亏损的核心动因。借助可视化手段,该报道不仅立体呈现了便利店行业表面“爆冷”的现象,更深入揭示了其背后复杂的经营困境,促使受众对行业繁荣表象与潜在挑战形成全面认知,进而警示投资者需综合考量市场动态、消费者偏好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多重因素。

2.2.2. 多线叙事:全方位呈现复杂新闻事件

“网易数读”还创新性地采用多线叙事结构,以适应复杂新闻事件和多元数据的呈现需求。在面对一些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维度或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新闻事件时,多线叙事能够有效整合不同线索的数据和信息,使报道更加立体、全面,更有利于受众对事件全貌的理解和把握。这种多线叙事结构不仅丰富了数据新闻的表现形式,还能够充分挖掘和展现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关系和逻辑,为受众提供更深入、更有价值的新闻解读。

3. 叙事内容与主题拓展:“网易数读”数据新闻的多元表达

3.1. 叙事主题的多元化:满足受众多样化信息需求

“网易数读”所发布的数据新闻在主题选择上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特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读性高且趣味性强。在选题范围上,涵盖了社会民生、政治经济、文娱、健康、教育、科技等多种主题类型,在159篇样本中,社会民生类占比最大占比为31%,科技教育占比28%,经济和医疗健康占比16%,文娱占比9%。广泛的议题覆盖有效满足了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同时确保了内容的易读性与趣味性(见图2)。

Figure 2. “NetEase Data Reading” narrative theme statistics chart

2. “网易数读”叙事主题统计图

作为综合性的数据新闻栏目,“网易数读”对不同类型议题的处理策略存在差异化特征。政治经济类报道倾向于聚焦核心信息与关键数据,内容呈现追求凝练清晰、重点突出;而社会民生、文娱、教育科技等主题的报道则更注重贴近性与人文关怀,叙事风格更具亲和力[5]。尤其在涉及社会民生议题时,“网易数读”擅长运用丰富的可视化形式,深度剖析社会热点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诸如《1.34亿中国单身青年,把婚姻送进坟墓》《中国式小区衰败:房贷没还完,小区变破烂》《全国最廉价的工作,大学生抢着做》《这可能是中国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但没多少人敢报》等代表性作品,紧扣住房、婚恋、就业等社会痛点话题,通过类型多样的数据图表,为受众提供对相关议题全面、结构化的认知图景。此外,文娱类选题在栏目中也占据重要位置,如兼具科普价值的《中国生存率最低的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及娱乐向的《甄嬛传PK武林外传,谁才是中国人最爱下饭剧》等。此类报道凭借贴近生活、标题生动、可读性强等特点,往往获得较高的用户关注度与传播声量。总体而言,“网易数读”的选题策略具有鲜明特色,其对社会公众利益、热点议题及民生痛点的持续关注与深度挖掘,在社会民生类报道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3.2. 叙事话语的情感化:增强新闻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网易数读”数据新闻不仅在选题上紧贴社会民生与时事热点,在内容呈现与话语表达上也着力强化趣味性与受众贴近性,以有效吸引并维系用户阅读兴趣。例如,数据新闻《中国被误解最深的城市,原来这么有料》创新性地采用H5交互技术作为叙事载体,引导受众通过点击、滑动等交互行为逐步探索深圳的历史沿革与城市文化特质。这种基于“软传播”理念的叙事方式,显著增强了内容的接受度与传播效果。

在话语表达层面,鉴于“网易数读”数据新闻以软性议题为主,其叙事话语呈现出显著的情感化与亲和力特征,注重传递新闻的温度与人文关怀,以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相较于硬新闻强调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简洁性、话语风格相对严肃的特征,“网易数读”在软新闻报道中更倾向于运用更具情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情感化与亲和力的话语表达,不仅能够拉近新闻报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还能够使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3.3. 数据来源的权威性与多样性:确保新闻内容的可信度

数据是组成数据新闻的核心元素,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产生重要影响。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抓取的渠道拓宽,信息平台共享意味着数据来源更加丰富[6]。“网易数读”在数据源的选择上体现出较高的权威性与代表性,其数据来源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类型:其一,依托专业研究机构发布的公开报告,这些机构在其研究领域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其二,引用企业的公开数据,此类数据通常能反映特定行业的真实状况;其三,整合政府部门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政府部门作为公共数据的最大持有者,其数据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在报道一些经济领域的新闻时,“网易数读”会引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行业研究报告等,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在涉及企业经营和市场动态的报道中,则参考相关企业的年报、财报以及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等,从多个角度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网易数读”还积极关注国际组织和跨国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性数据和研究报告,为报道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话题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提升数据新闻的广度和深度。“网易数读”不仅数据来源渠道丰富,且单篇报道往往整合多维度、多组数据进行交叉阐释。这种对多元化、权威性数据源的倚重与整合应用,有效保障了其数据新闻内容的详实度、深度与可信度,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4. 现存问题与挑战:“网易数读”数据新闻的发展困境

4.1. 可视化交互性不足,缺乏受众参与度

数据新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游戏新闻、新闻测试等,它们利用了各种各样的交互式设备和技术来操控新闻,把新闻的数字化与新的叙述方式相结合。它扩大了故事的沉浸性、交互性、多模态和参与性,使故事更容易地能够引起人们的情绪联系和共鸣。在159篇样本中,动态交互设计共有11篇,占11%,静态信息图表占89% (见图3)。“网易数读”在数据呈现上高度依赖静态信息图表,动态交互设计严重不足。这种单向度的传播模式导致受众仅能被动接收信息,无法通过操作探索数据关联性,交互机制的缺位进一步限制了受众参与。用户交互的缺少使数据新闻的沉浸感与情感共鸣效应难以实现。

Figure 3.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presentation form of “NetEase Data Reading”

3. “网易数读”呈现形态统计图

4.2. 公开数据多,自主挖掘数据缺乏

在数据新闻中,数据是其内核所在。“网易数读”数据新闻中,数据采集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失衡,高度依赖政府工作报告、商业机构数据及国际组织数据库,自采数据比例较低。尽管从企业、研究机构、政府、或公开报告直接获得数据更加便捷,商业机构数据常隐含立场倾向,如消费行为分析采用企业白皮书时未充分警示其方法论局限,且数据的源头很难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数据失实的风险。外部数据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便利性,但过度依赖这些数据可能导致“网易数读”在数据新闻的选题和叙事上受到限制,难以挖掘出更具深度、独特性和价值的新闻内容。从源头上把握数据,可以使数据新闻的选题和叙事更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能够在原有的数据新闻报道上有所突破[7]

4.3. 选题视野局限,缺乏全球视野

在“网易数读”159篇样本中社会民生类议题占据绝对主导,占比为31%,科技教育占比28%,经济和医疗健康占比16%,文娱占比9%。“网易数读”栏目的选题分布存在明显本土化地域偏向,缺少全球性议题,过度聚焦本土化议题虽强化了接近性,但国际视野缺失难以回应全球化语境下的信息需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闻和全球性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人们对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和趋势的了解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网易数读”作为国内知名的数据新闻栏目,其选题范围主要集中在本土民生问题,对于国际新闻的报道相对较少,且多为对国内有直接影响或关联的事件,缺乏对全球热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这种选题视野的局限性不仅限制了“网易数读”数据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使其难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全球信息需求,不利于其在国际数据新闻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提升。

5. 优化与前瞻:“网易数读”数据新闻叙事的未来展望

5.1. 专业团队建设:数据素养与协作能力提升

与传统新闻相同,数据新闻的制作也需要具有敏锐的新闻敏感性,以及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积极主动借力数据去寻找数据背后的新闻事实,力求还原真相。传统的采编过程为“记者 + 编辑”的递进过程,其中,“记者”和“编辑”的功能划分清晰,彼此间的干涉很少。但是,由于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是紧密相连的,内容和形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数据新闻的生产需要像记者,编辑,设计师,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需要团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数据信息的生成是一个由所有人共同参与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涉及的每一个人都会对数据新闻的最后呈现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数据新闻团队来说,他们必须要有基本的记者素质,也必须有一定的设计能力。未来国内各大数据新闻媒体或平台应该对专业人才配置进行强化,同时加快和完善自身的数据新闻团队建设[8]

5.2. 深化内容建设机制:平衡易读性与数据深度

数据新闻作品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新闻信息知识化为主要目标,处理好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呈现有助于把作品广泛地传播出去。可视化呈现使客观的数据更具可读性,但要为数据找到一个人性化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传达新闻的含义,3D等视觉效果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视觉信息,还可能会扭曲新闻含义。可视化呈现要符合用户移动端的习惯,将图表与文字内容相结合,避免重复,要把不同形式的数据有效组合起来。

5.3. 技术驱动下的叙事创新:沉浸式交互与多维呈现

交互性数据新闻的进化方向是从“界面操作”走向场景化认知体验。“网易数读”数据新闻作品在当下的呈现形式上多是以静态信息图表为主,交互型数据新闻数量较少,可视化呈现形式也较为单一。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的交互性手段呈现多样性,除文字的组合排列之外,还有互联网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为受众带来更多的阅读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将这些创新技术运用到数据新闻中,提升受众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受众由此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进行个性化体验[9]

“网易数读”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信息图表形式,并且简单的点击链接,手指拖动图表,还不能很好地实现数据新闻的交互性。为突破这种局限,“网易数读”工作人员可以创作出更多新鲜、趣味的数据新闻形式,H5、游戏新闻等形式在“网易数读”尽管有出现,但是数量还很少,采用VR、游戏等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可视化呈现,能够使新闻事件的呈现更加真实,构建出真实的新闻现场,受众更具有现场感,能够获得沉浸式互动体验。此外,“网易数读”可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受众反馈机制,可进一步验证交互设计与情感化叙事在数据新闻中的实际传播效果,在推送后嵌入简短的用户体验调查,收集受众对“信息易读性”“情感认同度”“交互满意度”等维度的评价,通过反馈更好地反哺内容优化。

5.4. 拓展全球传播格局:增强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信息浪潮的视野下,“网易数读”亟待突破本土视野的局限,以提升其在全球数据新闻领域的影响力。《数说命运共同体》作为央视推出的重大数据新闻报道项目,通过跨国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性地呈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民生等领域的互联互通状况。与《数说命运共同体》这类具有鲜明国际视野的数据新闻项目相比,“网易数读”在国际议题的报道广度和深度上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一方面,应开拓国际新闻报道的选题领域,聚焦全球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国际贸易争端、跨国文化交流等,通过深入挖掘相关数据,为受众呈现具有全球视野的新闻解读。例如,借助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气候数据,制作关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影响的数据新闻,使受众能够了解这一全球性议题的全貌。

另一方面,加强与国际数据新闻机构和媒体的合作交流,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路径。通过合作,可以共享数据资源、交流制作经验,从而提升数据新闻的质量和专业性。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数据新闻奖项的评选,也是展示自身实力、提升国际知名度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可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开展国际数据新闻项目,吸引全球受众的参与和关注,进一步扩大其在国际数据新闻领域的影响力。

6. 结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媒体争相实践数据新闻,“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号作为率先尝试微信数据新闻的栏目,作为国内数据新闻领域的先行者,其微信公众号凭借多元的叙事主题,让新闻和知识变得生动可感,为受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全新窗口。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可视化呈现虽形式丰富多样,但与受众的互动性相对不足,多以静态图表呈现数据,受众难以深入参与到数据的探索与解读中。在叙事内容上,对国际议题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未来,“网易数读”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借鉴国内外优秀数据新闻作品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叙事结构,使其更加紧凑合理,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丰富叙事维度,创新可视化技术,增强交互性和用户参与度,让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数据新闻的探索中;拓展叙事内容,加强对全球热点问题和国际趋势的关注与研究,提升数据新闻的全球影响力,讲述更具全球视野的新闻故事。通过这些努力,“网易数读”有望打造成为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数据新闻品牌,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丰富、有价值的新闻产品,在推动数据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程中,助力新闻传播事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创新发展,为全球新闻传播领域贡献来自中国的独特视角和智慧成果,让数据新闻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同时,也能与世界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和更深入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申琦, 赵鹿鸣. 数字新闻可视化生产的权力特质、效果偏倚与共治路径[J]. 传媒观察, 2022(7): 5-12.
[2] 陈力丹, 李熠祺, 娜佳. 大数据与新闻报道[J]. 新闻记者, 2015(2): 49-55.
[3] 许向东. 转向、解构与重构: 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研究[J]. 国际新闻界, 2019, 41(11): 142-155.
[4] 方洁, 颜冬. 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 理念与实践[J]. 国际新闻界, 2013, 35(6): 73-83.
[5] 冯雨阳. 用数据讲故事: 视频类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研究——以澎湃新闻“网易数读”为例[J]. 新闻世界, 2021(11): 7-10.
[6] 周均. 谁在数据新闻中说话——试论数据新闻的叙事主体[J]. 中国出版, 2018(4): 15-21.
[7] 高园好. 交互: 数据新闻的一种典型叙事策略[J]. 视听, 2018(9): 162-163.
[8] 曾庆香.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11): 48-59.
[9] 张彤彤. 我国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发展困境与创新策略[J]. 新闻前哨, 2021(1):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