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Issue-Based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摘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等特征。新课标提出“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性学科课程”,强调了选择议题、设计议题并应用议题在高中思政课课程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但目前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教学应用中,议题的选择、研究和评价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问题。对高中思政课议题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应用策略,有利于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Abstract: The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 key subject with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mor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enhancing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scientific spirit, legal awarenes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re academic competencies of the discipline, it implements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v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rong theoretical nature and abstracti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roposes “designing activity-based subject courses around topic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role and position of selecting topics, designing topics, and applying topics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activity organiz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owever, in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issue-based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selec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topics.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ssue-based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posing targete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a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文章引用:阿丽米热·艾山.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J]. 职业教育发展, 2025, 14(8): 110-115. 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8358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议题式教学应用的意义

议题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差别,是对传统的讲授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进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法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议题的有效开发和实施有利于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1]。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发并实施教学议题,合理选择和设计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和发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如何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等一系列理论性内容,需要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有趣的灵魂和教学特色,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客观化、丰富学生的真实的感受,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真正觉醒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怀,唤醒学生内在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2)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

议题式教学的应用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更新教学方法,丰富专业知识等。在高中思政课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新课标要求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专业能力,成为学习型教师。当代高中生身心和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的共同特点,但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具有差异性,对于不同的学生更加需要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更加丰富的教学技能,应对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议题式教学通过议题共同探讨问题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3)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议题式教学课堂活动氛围活跃,能充分调动师生互动讨论,与教师共同创设情境进行学习和探讨。使师生沉浸式地体会思想政治课程的魅力。“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2]。议题式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议题式教学法具有开放性、引领性、主体性等特点”[3]。在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在议题式教学的运用当中由于教师,学生和学校改革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议题式教学的选择和设计,组织与研究,评价与反思等阶段具有我们不可忽略的问题,需要我们对此进行研究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4)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议题式教学法具有议题设计的思考性,议题活动的实践性的原”,并具有主体性的特点[4]。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师高度凝练了的“题”中进行“议”,在其过程中学生首先自己进行对议题的思考,对教师所涉及的问题会产生疑问,并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惑点和疑问与同学进行议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助于营造大胆质疑、充分讨论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深度学习”[5]

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第二课教师设计议题“为什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并如何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对此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会提出自己的设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最终会得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在哪些方面,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2.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议题选择脱离学生生活

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对于理论性和抽象性大的课程来说议题选择是十分谨慎,充分考虑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选择中学生对议题式教学的理解不深,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1),对“你对议题式教学的了解程度?”问题,39.94%的学生没听过议题式教学,20.43%的人听过但不了解,11.46%的人听过但了解不深,28.17%的人听过并十分了解。

Figure 1. “How well do you understand problem-based teaching?”

1. 你对议题式教学的了解程度?”

可以得出,对于议题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了解或者了解不深。因此,需要加强对议题式教学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这一教学模式。不难看出学生为什么对议题式教学陌生与教师选择议题脱离学生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思想政治课虽然抽象和理论性强,又加上教师在选择议题同样脱离学生,是根据个人习惯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会慢慢消退。

2) 议题探究缺乏实质性

近几年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了新时代教育的初衷和最终目的。议题式教学也逐渐成了最新颖和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教育有关部门也频频调查教师采用议题式教学的实际情况,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直接把小组进行探究议题的环节缩短或者只是在教案里进行设计而在实际课堂当中不进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2),对“议题式教学中,你的教师是否会设计探究活动环节?”问题,43.34%的填写人认为教师会经常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环节,32.51%的填写人认为教师经常在形式上设计,只是走过程,21.36%的填写人认为教师偶尔在公开课时会设计,只有2.79%的填写人认为教师从来不设计。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教师在议题式教学中会设计探究活动环节,但仍有一部分教师只是在形式上设计,但实际课堂当中直接自己或者指定同学进行阐述,从此可以看出议题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探究活动的实质性。

Figure 2. “In issue-based teaching, does your teacher design inquiry activity sections?”

2. “议题式教学中,你的教师是否会设计探究活动环节?”

3) 教学评价主体单一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评价主体主要由教师、学生、家长、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共同承担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主体。在关于“议题式教学活动结束后一般谁来进行评价?”的回答中(如图3),42.72%的人认为议题式探究活动结束后一般由老师来进行评价,37.77%的人认为是学生来进行评价,19.5%的人认为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可以看出,议题式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于活动效果和活动中所获得的成果一般是教师来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不符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Figure 3. “Who usually makes evaluations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issue-based teaching activities?”

3. “议题式教学活动结束后一般谁来进行评价?”

4) 过于注重结果忽略教学过程

“侧重过程性合计过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面临部分教师对学生索要提升的素养判断不清,是素养培养倾向随意化,偏离课程标准要求”[6]。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4),对“教师议题式教学方法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问题,在议题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常用的评价方式以只看最终的效果为主,占比达到49.23%。注重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占比为39.01%,以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评价的方式占比较低,仅有11.76%。对此问题可以看出,对于学生课后评价包括考试,作业和日常小测等活动,教师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在访谈中,教师对于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大多是选择定量评价法,通过分数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本科课程重难点,是否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提高教学效果,是否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提高成绩,并没有关注学生在议题探究活动中的真实体验,活动中的参与感,从议题探究中获得了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并学到了什么,这些真实的感受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与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的培养有了莫大的帮助。

Figure 4. “What are the commonly used e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teacher's issue-based teaching approach?”

4. “教师议题式教学方法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3.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运用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对于议题式教学选择和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创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并且落实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等具体策略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化,减弱理论性和抽象性来达到教学目标。

1) 议题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7]。议题设置将抽象的话语转化为学生听得进、听得懂的话语[8]。假如教师在设置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导致议题难度过高或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匹配。高中思政教师在议题设计当中从身边的典型案例,“要灵活选取教学素材,将知识点活化”[9]。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可讨论性的适合学生心理和认知年龄的议题。

2) 设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议题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合作探究,共同找出问题答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这环节虽然与讨论式教学与活动教学法有相似,但议题探究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考试为中心的教学中,讲授法是一直在运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精练的语言,有形象地对学生讲授课本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讲授法以省时间和效率高等特点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但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议题探究活动当中以民主形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导的地位,摆正师生地位,师生在课堂当中相互合作才能促进学生进步,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观念的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评价权力,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课堂表现、小测、考试成绩等都是教师来评定,在采访中教师指出日常教学评价主要是教师为主,但当前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和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同时学生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和总体质量,议题式教学对议题探究活动的评价当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活动当中的自我表现和整体活动效果进行评价,提升他们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提高。教师在课堂当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管理者的角色,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在议题教学评价中既要教师评价,又要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活动,才能更加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自我认知。

4) 评价方法多样化和评价重点转移

首先,在议题式教学中评价方法具有定量和定性,定量是指通过分数,纸笔测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表现,当前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发展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难通过分数来进行评定,需要通过定性评价通过文字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指向技能的训练,还要关注习惯和态度的养成”[10]。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只是教师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对学生的最终所获得的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重点在于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新课程标准指出重结论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实现评价中重点的转移,议题式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我探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最终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心得和体验,对此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成长意义,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色、尊重他们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并对每一位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蕊.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开发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三峡学院, 20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3] 牛欣欣. 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23.
[4] 张帅, 杨小斌. 议题式教学初探[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7(9): 28-31.
[5] 陈瑜.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三维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7): 103.
[6] 左圆虹, 尹智慧.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范式[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45): 26-27.
[7]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16.
[8] 曾凌峰. 议题巧设置促素养生成[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4(11): 40-43.
[9] 张丽霞. 五度: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展开逻辑[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35): 72-74.
[10] 李刚, 马瑞婷, 陈希林, 等. 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43(5): 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