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更高效的英语课堂中学习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厘清深度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相关案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探索高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推动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促进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优质高效发展。
Abstract: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2020 Edition) proposes that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ls and learning metho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ully utiliz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Therefor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glish teaching, lever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drive teaching development, and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and grow in a more efficient English classroom.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deep integration,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enriching classroom content,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Combined with relevant cases, the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paths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three stages: pre-class, in-class, and after-class, with a view to helping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enhance thei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promote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reform, and facilitate the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subject teaching.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越来越广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1]。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探究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能提升英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丰富性和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2]。基于此,本文将在厘清深度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相关案例,探索高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推动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促进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优质高效发展。
2.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外语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巨大的变革。从外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教学的关系发展已从辅助、支撑、整合再到现阶段的深度融合[3]。然而,深度融合并不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结合在一起。深度融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4]。陈坚林与王静(2016)提出,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整合上,实现外语教学常态的生态化、自主化和个性化[5]。程晓堂(2018)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程度分成较低、偏低、较高三类,提出较高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活动,二是基于智能化网络英语学习平台的英语教学[6]。张运桥(2020)认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意味着从“用技术教”到“用技术做”的转变。要实现深度融合的核心要义有三点,分别是提供更加公平和多样化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打破英语课堂教学惯有模式,创建“以学为中心”的智慧课堂,以及注重充分挖掘和提升信息技术使用效益。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路径上,教师要将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三者有机融合,确保真正实现从过程到结果的全方位“深度融合”[7]。
相比于中国,国外学术界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开始的更早。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展开了较广泛的研究,且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的第三年度(2000)报告中详细描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目标,即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这一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8]。针对教师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问题,Richard W. Riley等美国学者们提出:首先,确定教育目标,并将信息化内容与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标准,并且该标准是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最后,依据第二步所确定的标准对整合程度进行测量与评价,然后按照结果对整合的方式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以便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9]。
结合上述研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指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育资源更好配置与整合,充分深入地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无缝连接和协同作用,最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3.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学好英语,与其学习感受和兴趣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在高考应试的功利性影响下,高中英语学习内容多以知识性为主,教师主要讲解单词、语法和试题等,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存储和处理各种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信息,还可以借助声、光、色、形等形式,将许多内容立体展现出来,赋予许多内容以强大的表现力[10],增加课堂活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为学生直观呈现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内容,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课堂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对课外资源的拓展。如果仅仅依赖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的知识面很难得到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源,如英语新闻、电影、文学作品等。这些资源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思维也不会被局限于课本上,而是能够更加开阔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
3.3.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可实现对大量信息和知识的优化处理,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11]。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电子辞典、语音识别软件等,来帮助他们更便捷地学习和练习英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能够借助教学APP、在线学习平台、网上问卷、点名抽签等工具,在线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活动,记录学生作业和成绩等,实时追踪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察觉学生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工作。这不仅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还能让他们更专注于教学。
4.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4.1. 课前融合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在基础课前阶段,深度融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微课学习、课件学习、在线检测、作品上传等方式实现[12]。教师可以在明确的预习目标引导下,提前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具体的学习任务,如阅读材料、观看视频、完成问卷等。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教学。
以Languages Show Who We Are这篇文章为例,该语篇为说明文,属于“人与社会”语境,涉及“母语保护”的主题,教学重点之一为掌握说明文语篇特征和写作方法。课前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发布两项任务:一是聚焦“家乡方言”,开展在线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家乡方言的了解和使用情况;二是让学生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在微课中,教师介绍本篇文章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讲解会用到的阅读策略,并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1) Please make a sentence with an attributive clause. 2) What writing techniques do the writer use? Underline the answers.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和理解课程内容。教师根据问卷结果和学生观看微课后的回答,了解学生对该话题的熟悉度、学习的难点,然后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必要性的调整。学生在预习中若有疑问或难以理解之处,也可随时利用智慧平台反馈给教师,学生之间也可相互回答、评价,这种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4.2. 课中融合
4.2.1. 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构成,一个有效的导入环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聚焦在在知识内容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元素的融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所学内容更具直观性,激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情境中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
以马瑾辰老师在第四届“江浙沪京粤+”名师英语读写课上的阅读课为例,语篇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Culture and Cuisine,以“食物及其蕴含的文化”为主题。在导入环节,马老师向学生展示川、豫、京、鲁、粤五个省市在地图上的位置轮廓,图上是各种颜色丰富的食材,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所知道的这些地方的典型食物,不仅直观展现食物引出话题,也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讨论,激活相关背景知识。这种导入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食物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引出了文化与美食的话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相关单词、短语来描述这些食物的成分、当地人的口味等等,通过情境中的元素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样,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时The Freshman Challenge这个读思课中,陈静婷老师在导入部分,围绕本课主题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制版关于高中生活的视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对关键词challenge形成一定的感知和注意。
4.2.2. 划分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氛围枯燥、压抑。信息技术的运用可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整合单元学习内容,结合多种途径(如单词、语法、视频、听力),让学生主动与英语知识互动,使教学氛围更活跃,内容更生动,在应用与互动中强化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学会正确的知识应用方式[13]。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字体放大、颜色标注等功能进行重点标注和知识框架的构建,让学生更便捷地理解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完相关知识后,教师还可利用电子表格为学生进行可视化梳理,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Cultural Heritage下的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为例,语篇以“保护文物”为主题。在读中梳理信息环节,教师让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分别属于“the old”和“the new”的表达,并配合交互式屏幕用红色和蓝色画笔圈出,直观呈现“文物保护”和“创新发展”两方的观点,并且实现了师生互动。在探讨文物迁移项目的参与者是谁时,考虑到学生基础较好,没有必要在找基础信息的问题上花费太多时间,于是教师利用蒙版技术将不重要的内容隐去,直接突出各种主体,一目了然,便于对后续表格内容的归纳总结。
4.2.3. 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一个显著优势在于能极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有效扩充教学的知识容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充实课堂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各个环节,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帮助他们超越课本的语篇,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
以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课时Beijing Opera为例,语篇意在介绍、传播京剧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索京剧的一些经典名段如《沙家浜》《四郎探母》等让学生欣赏,让他们辨识剧中的生、旦、净、丑各种角色,领略京剧的动作之美、服饰之美和角色之美。同时,教师分享关于京剧的英文介绍,不仅补充课本内容,而且为学生下一步完成本节课的听力任务提供支架,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阻力和障碍[14]。同样,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Cultural Heritage下的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为例,语篇以“保护文物”为主题,课文内容为古埃及雕像的保护和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阿斯旺大坝博物馆的一些雕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重建这些雕像的困难和内部建造体现出来古埃及人的智慧,实现跨学科的联动,让学生了解课文讲述故事的历史背景,获取一些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滋养。
4.2.4. 开展多元评价,提供实时反馈
教学评价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不仅有利于探索教学评价的新方法,还有利于收集和保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种数据,从而使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始终,有效监控学业质量[15]。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在线评价,使得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更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Travelling Around为例,该节课为读写课,该语篇是关于一位外国学生来西安旅行的计划,文本内容包括旅行的目的、重点景观和旅行安排(出发时间、出行方式等),适合模仿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在读后环节设置写作任务。学生完成初稿后通过拍照上传智慧平台,进行同伴互评打分上传到系统。教师选择不同小组学生的作文,并在屏幕上面与其他同学一起批改和评分,给出建议,让学生对travel plan的结构内容要素和细节都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结果了解自己的课堂重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评价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结构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4.3. 课后融合
在教学活动中,课后环节是巩固学习效果,进行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课堂中,课后环节的学习还存在着学生机械式完成作业、教师督促力度不足,或者课后任务只为应试,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等种种问题[16]。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批改学生的作业,而评价的反馈不够即时和持续,无法形成关于学生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作业和学习情况。教师可通过智慧平台发布作业,让学生进行回答。系统会直接批改客观题统计分数反馈给学生,也会把班级所有学生客观题的情况统计分析反映给教师,使得教师直观了解学生作业情况的正确率,以及作业中体现的知识薄弱点,便于进一步讲解、巩固强化。同时学生在不断上传自己的答案及作业的同时,智慧系统也会为学生生成个人档案,及时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优点和薄弱点,更加方便快捷地让学生和教师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做出评价[14],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身的成长,逐步培养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设置班级内部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质量的排名,将课后作业转化为一种趣味性的“知识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资料库,上传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以及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拓展资源,如电影、纪录片、英文原著作品等等,既能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回顾复习,又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和休闲,潜移默化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内化。
以Languages Show Who We Are这篇文章为例,该语篇为说明文,属于“人与社会”语境,涉及“母语保护”的主题。在课后布置作业环节,教师可呼应课前让学生做的有关“家乡方言”的问卷,结合语篇主题,设计以下作业选项:1) 观看网络视频、公众号推文,补充了解国际母语保护现状和中国各地方言发展情况(教师会在智慧平台资料库中放置相关链接和图文,如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网站和语宝微信公众号等;2) 以“我的家乡方言”为主题设计海报或录制视频,介绍自己家乡方言的发音特点、历史渊源、蕴含人文以及为如何保护创新提出相关建议,可在学校艺术节进行展示或通过网络渠道(公众号、抖音、微信等平台)进行宣传,走出课堂链接现实世界。
5.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融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高中英语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和学习渠道,创造了多样化的互动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课中的导入、划分重难点、拓展内容、实时在线评价,课后作业设计和巩固三个阶段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进师生、生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当然教师要注意相关工具的合理使用,不断提升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课程信息化,更好满足学生需求,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