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中医研究生规培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Chinese Medicine Postgraduates Based on the Trinity Teaching Model
摘要: 本论文聚焦中医研究生规培教学改革,阐述了“基础理论–实训–竞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详细介绍新模式的设计、实施过程及实践效果,并对改革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改进方向与建议,旨在为提升中医研究生规培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提供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Chinese medicine postgraduates and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the “Basic Theory-Training-Competition” trinity teaching model. By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this study details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practical effects of the new model. It also conducts an in-depth reflection on the reform, proposing improvement directions and suggestion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enhanc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ostgraduate standardized training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文章引用:陈倩倩, 黄玉莲, 朱凯, 王昭仪, 王亚, 赵子来, 何玉华. 基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中医研究生规培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 教育进展, 2025, 15(8): 891-89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81522

1. 引言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未来中医药将迎来人才需求的巅峰[1],中医研究生规范化培训(规培)作为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关键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关乎中医人才的专业素养与临床能力。故而重视经典、回归经典,是当代培养新型中医药人才的必经之路[2]。然而,传统的规培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难以满足新时代中医教育的需求。规培管理对中医学的重视与落地程度明显不足[3],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路径迫在眉睫。中医思维蕴含于典籍中,尤其是中医经典奠定了中医学基本学术架构和临床体系[4]“基础理论–实训–竞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提出,为中医研究生规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该模式将基础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实训与竞赛激励机制有机融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中医综合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

2. 中医研究生规培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2.1. 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医经典理论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但在传统规培教学中,中医经典课程往往侧重于条文的记忆与理论讲解,与临床实际应用的联系不够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规培系统也在不断得到完善[5],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病例时,却难以将所学经典理论灵活运用,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这导致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缺乏自信,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其临床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医规培应遵循中医知识传承与发展的基本特点,因此中医规培要起到良好的效果,须遵循中医人才的培养规律[6]。如何引导中医教育“回归经典”,是中医药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思考题[7]

2.2. 教学方法单一

中医经典是古籍文献中的精华,是学习、体悟与应用辨证论治诊疗思维的源泉。然辨证论治具有主观性、个体性、差异性等,诊疗信息的完整性易受到医师临床水平、患者表达、体质差异等因素影响[8]。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中医规培医师工作时间紧张,任务繁重,难以抽出足够时间以传统模式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知识[9]。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重视不足。当前培养模式并未体现中医学特点和规律[10]。中医临床研究生在医院临床接触到的大部分是西医内容,接触中医经典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11]。这使得学生更加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训练和临床思维的培养。这种不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难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调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设计

3.1. 设计理念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知识建构。该模式将基础理论学习作为根基,通过实训环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在“做中学”“赛中学”,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协同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让学生在实践和竞赛中深化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临床辨治能力。

3.2. 理论适配性分析

3.2.1. 通过三层递进设计适配辨证论治思维培养

基础理论教学聚焦经典中辨证论治的核心框架(如《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为其提供“理论原型”;实训环节通过真实病案讨论与跟师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练习“理论→病例分析→方案制定”的转化过程,强化动态思维与个体性思维;竞赛环节设置争议性诊疗方案,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多经典理论(如《金匮要略》与《温病条辨》的融合),培养整体性思维与应变能力。

3.2.2. 构建“经典–临床”迁移机制模型

“迁移机制模型”包含三个核心环节:理论锚定、情境转化及迭代强化。理论锚定即通过线上资源(经典条文、微课)让学生掌握辨证论治的“元知识”(如“审证求因”“方证对应”),形成可迁移的认知框架;情境转化即实训中以“病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将经典条文(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映射到具体病例的症状、体征中,完成从文本到临床指征的解码;迭代强化即竞赛中设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场景(如同一咳嗽病例需分别用《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理论分析),推动学生在竞争中优化迁移路径,实现从“机械套用”到“灵活应变”的升级。

3.3. 模式架构

基础理论教学旨在系统传授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核心内容。通过线上资源课程,如经典条文整理成册、教师录制微课视频以及推荐相关阅读图书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拓宽知识面,打牢理论基础。

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的关键环节。采用集中实训和自主实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实训通过临床病案讨论式教学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经典理论和名家学术思想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辨证论治能力。自主实训则让学生自主选择名师跟师学习,获取临床案例,进行中医辨证思维练习,并完成案例分析实训报告,要求引用经典原文或名家学术思想进行分析,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竞赛教学作为一种激励手段,设置条文背诵大赛、临床案例辨治大赛、经典条文辩论大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烘托中医经典氛围,化枯燥为鲜活,寓教于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

4.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4.1. 基础理论教学实施

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中医经典线上教学资源库。将专业相关经典条文进行系统整理,制作成电子文档上传至平台;教师精心录制微课视频,对经典条文进行详细解读,视频内容涵盖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临床应用等方面,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还在平台上推荐相关阅读图书,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学生可以通过抖音短视频、哔哩哔哩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登录学习资源库,在完成限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锻炼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4.2. 实训教学实施

集中实训采用临床病案讨论式教学方法,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中医经典辨证理论临床运用的集中训练。教师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临床病案,提前将病案资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分析和思考。在讨论课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运用所学经典理论和名家学术思想对病案进行辨证论治分析。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评,培养学生自觉运用经典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较为典型的病案讨论中设置“反推练习”,即“给出某名家治疗案例的处方,让学生反向推导其依据的经典理论,训练从临床现象到经典依据的逆向迁移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自主选择名师进行跟师学习。在跟师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临床诊疗活动,跟随老师收集临床案例,并运用所学的中医知识和辨证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进一步深化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掌握名老中医辨证思维与处方用药规律,提高规培医师的临床辨证论治能力[13]。学生需要完成案例分析实训报告,详细记录辨证方法、思维过程及证治特点,并引用经典原文或名家学术思想进行分析,以加深对经典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在完成经典实训课程后的一周内,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辨证思维分析考试。考试内容选取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的临床案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辨证论治分析,包括诊断、辨证、治法、方剂和药物选择等内容。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掌握程度和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同时也检查实训教学的成果。教师根据考试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4.3. 竞赛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定期组织条文背诵大赛、临床案例辨治大赛、经典条文辩论大赛等竞赛活动。在条文背诵大赛中,考查学生对中医经典条文的记忆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临床案例辨治大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临床案例进行辨治分析,重点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辨证论治水平;经典条文辩论大赛则围绕经典条文中的争议点或热点问题展开辩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经典理论的深入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生对记忆的畏难情绪,以“隐性教学”促进“显性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从记忆到理解的提升[14]。竞赛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遵循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如书籍、学习用品等。同时,对获奖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宣传和展示,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活动。

5.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5.1. 学生学习成绩提升

通过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在理论考试中,学生对中医经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明显提高。在实践考核中,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经典理论进行临床辨证论治,操作技能更加规范和熟练,实践考核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5.2.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新模式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线上学习资源的便捷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经典知识;实训环节的临床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中医经典理论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对中医学习的信心;竞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

5.3. 学生中医思维和临床能力提高

中医经典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教学与临床的核心[15]。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竞赛,中医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在临床实践中,学生能够自觉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临床病例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6. 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6.1. 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线上学习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线上学习资源丰富多样,但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此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的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实训和竞赛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突出,而部分学生则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个性化指导,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开展实训和竞赛活动需要一定的教学场地、设备和经费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学场地和设备有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影响了实训和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教学经费的有限也限制了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拓展和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开展。

6.2. 改进方向与建议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相关的学习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建立学习监督机制,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督促,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大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和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库,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安排专门的辅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积极争取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教学场地、设备和经费的投入。合理规划和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场地和设备的配置,确保实训和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如争取企业赞助、开展社会合作等,为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7. 结论

基于“基础理论–实训–竞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中医研究生规培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模式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以及中医思维和临床能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持续优化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加大教学投入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中医研究生规培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医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2年度校级教改基地建设项目课题《探讨中医经典“基础理论–实训–竞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研究生规培教学中的作用》(课题编号:JGJD202206)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石岩, 刘争清, 贾连群. 基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J]. 中医教育, 2020, 39(4): 34-36.
[2] 冀天威, 石岩, 马铁明. “诵、读、研、疑、用”与中医经典学习[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 30(4): 75-76.
[3] 杨燕, 许伟明, 张逸雯, 等.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综述[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20): 25-28.
[4] 李致重. 经典医著奠定中医科学技术体系[N]. 中国中医药报, 2014-12-29(003).
[5] 杨薇薇, 吴薇. 医教协同背景下“三化”培养模式在中医专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1, 5(4): 373-376.
[6] 徐宏伟. 中医规培须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J]. 中国卫生, 2021(12): 27-29.
[7] 梁冰雪, 黄思琴, 樊文彬. 浅谈中医经典与中医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 20(8): 34-36.
[8] 付浩然, 戴国华, 高武霖, 等. 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的选择思路与方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 23(4): 1205-1210.
[9] 米娜, 李桓, 司春婴, 等. “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 7(20): 66-68.
[10] 蔡嫣然, 郭海燕, 胡春宇, 等. 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现状调查[J]. 中医药导报, 2019, 25(17): 49-53.
[11] 田原, 常兴, 颜培正. 中医传统经典文化视阈下的中医研究生教育模式探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35): 165-168.
[12] 刘光华, 赵妍, 刘鑫. 芬芳竞放经典咏传校园文化建设助力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温病学为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 20(15): 181-183.
[13] 张静, 陈崇, 伍文彬, 等. 基于名老中医查房的中医经典临床教学模式构建与示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25(3): 4-6, 30.
[14] 史冰洁, 刘争清, 石岩.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13): 10-12.
[15] 王松, 张曙光, 马裔美. 强化中医经典教学培养中医临床人才[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 34(9):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