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辅导员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中的角色赋能研究
Research on the Role Empowerment of Doctoral Counselor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DOI: 10.12677/ae.2025.1581525, PDF, HTML, XML,   
作者: 房德磊: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张洪哲: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天津
关键词: 博士辅导员思政教育双创教育角色赋能Doctoral Counsel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ole Empowerment
摘要: 面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高等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博士辅导员在两种教育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中独具优势。为更好发挥作用,文章首先分析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中的若干问题,探究博士辅导员的赋能机制,最后针对博士辅导员的作用发挥,提出角色赋能作用方案与创新模式,本文旨在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优化与提质增效。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P) education with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imperative. Doctoral counselor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high-qualit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ypes of education. To better play their role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IP education and the IE education in current university, explores the empowerment mechanism of doctoral counselors, and finally proposes role empowerment plans and innovative models for the role play of doctoral counselors, aiming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he IP education and the I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文章引用:房德磊, 张洪哲. 博士辅导员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中的角色赋能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8): 914-91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81525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呈现新常态发展,创新驱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国家先后发布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见,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高校思政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有利于指引其他各方面教育的正确发展,同时,创新创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有利于高等教育走实走深。因此,促进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较高思想修养、较强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实现高校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

国内外学者关于开展思政教育、双创教育以及二者融合的研究越来越多[3]。姜虹伊基于内涵式教育的发展理念,针对思创教育的融合问题,提出了从构建结构化系统、提升融合要素密度以及加强引导机制等方面的对策[4]。沈梦露分别从目标统一、优势互补、内容互通以及师资融合四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耦合关系,进而从管理机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内外协同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执行方案[5]。在师资组成方面,辅导员在促进高校思创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紧密,易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具有博士学位的辅导员进入高校工作,成为思创融合教育发展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博士辅导员不仅具有高学历背景,还扎根在思政工作的第一线,对于两种教育的融合开展具有独特优势[6]。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博士辅导员在职业精神、科研能力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表现突出,他们在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推动双创项目转化等方面优势明显[7]。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博士辅导员的作用,高质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效果,已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共同讨论的话题[8]。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双创教育以及二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探究博士辅导员的赋能机制,分析博士辅导员的赋能作用与创新模式,为我国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2. 高校思创教育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全面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开创性成果。然而,由于两种教育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相应的教育改革经验仍显不足;同时,鉴于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特殊阶段,新的社会发展需求也不断变化,明显可以看出,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剖析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存在问题,主要从学生主体、教师队伍以及教育体系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多数学生的双创意识不够,很多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双创教育的内涵以及对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相当一部分同学,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主观想法是完成学习任务或争取一些奖励,甚至存在盲目跟风的行为,没有真正领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远意义。同时,对于思政教育,部分学生在潜意识里等同于中小学时代的思想教育,也不能真正理解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因此,也没有促进个人理想、职业发展与社会服务的发展。

其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队伍专业化不足。目前来讲,创新创业教师主要集中在思政辅导员、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师或者企业导师中。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有很大优势,但大多缺乏创新创业、科研实践经历,导致不能够针砭时弊的指导学生;对于企业导师来讲,他们具备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教学方法与双创理论明显不足,导致创新创业效果不如预想;对于经管类教师来讲,他们更擅长商业策划与市场营销,但在专业技术管理与研发方面有所欠缺。

另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不完善。国家只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方向给予指导,具体工作落实到各个高校,开展什么形式的教学体系、开发什么类别的教学内容以及采用什么模式的教学方法等等都在探索阶段,诸多高校所谓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的层面,或者推动高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无法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意义,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创业精神与品格、创造知识与能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效果,但距离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仍存在差距。当然,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双创教育,甚至包括其他类别的教育,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且需要各种类型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本文只针对博士辅导员的独特优势开展作用分析。

3. 博士辅导员角色赋能机制

博士辅导员的角色赋能机制符合角色理论与赋能理论。从角色理论的角度来看,博士辅导员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担当着多元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思想政治的工作者,还是学术创新的引领者;不仅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还是双创教育的指导者。这种多重的角色定位使博士辅导员不同于普通辅导员,他们逐渐突破了单纯的角色定位,形成了更加丰富的“1 + X”的复合型角色模型。从赋能理论的角度来看,个体通过资源整合与能力提升,激发其自身的内在潜能,在高校教育的发展中,博士辅导员能够将学术研究的积累转化为教育创新的动能,使自己从“高学历人才”转变到“高素质育人者”。

对于博士辅导员来说,角色赋能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赋能、能力赋能以及资源赋能。对于知识赋能,即博士辅导员基于系统的学术积累,将专业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大部分博士辅导员可以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大学课程,同时,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通过知识转化为能力,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深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水平。对于能力赋能,博士辅导员在读博期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使其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时更加游刃有余。根据资料调查显示,博士辅导员指导的学生团队具有相对较高的竞赛水平,相比于普通学生团队,其获奖率也更高。资源赋能,博士辅导员通过广泛的学术网络,即在读博期间积累的学科优势与应用平台等,更容易开展校企资源多方合作,推动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资源渠道。

当然,为了更好地发挥博士辅导员的角色赋能机制,也要充分考虑其工作中的局限性与适用性。例如,博士辅导员将会面临复杂的“角色管理”挑战,不仅要忙碌于各项事务性工作,还要保证每年的学术成果产出,因此,博士辅导员要进行新的角色定位,高效完成时间资源配置。另外,在角色赋能方面,博士辅导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院校类型、学生特点以及组织支持程度等方面的因素,熟悉角色赋能的边界条件和制约因素,最大程度地提升赋能效果。

4. 博士辅导员的赋能作用

4.1. 思政教育中的赋能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博士辅导员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学术化思政与科研引领两个方面,其通过发挥学术特长与科研优势,基于实际案例融入课程思政,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在学术化思政方面,博士辅导员更擅长将专业科学研究与思政教育融合,开发具有科研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例如,理工科的博士辅导员,善于把科研报国、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到双创教育中,形成特色明显的思政教育模式;在科研引领方面,博士辅导员通过指导学生思政类、科研类课题,实现从理论认知向实践能力的转变。通过“课题参与”的培养模式,使学生了解科研的申报与执行,培养研究思维与研究能力。

基于这种“学生引领融合实践转化”的模式,博士辅导员不仅能够发挥学术优势,还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这也是将高深的理论研究逐渐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育,让晦涩的思政教学变得栩栩如生,博士辅导员也将成为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双创教育中的赋能作用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博士辅导员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科研项目转化与跨学科指导两个方面,其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与跨领域视野,能够显著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科研项目转化方面,博士辅导员基于深厚的科学研究积累,能够高效地指导研究成果转化为双创项目,并挖掘潜在的市场价值,通过“学生成果–商业计划–创业实践”的发展路径,助力学生精准高效地完成项目落地。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扩大为学生创新思维与商业意识的培养;在跨学科指导方面,博士辅导员的复合背景优势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理工科博士辅导员来说,不仅能够参与双创教育的方向指导,还能够深入融合学生项目的技术攻坚,对于文科博士辅导员来说,还能针对商业计划的雕琢、项目路演的优化等方面深入指导。

这种通过深度技术融合商业指导的双向驱动赋能模式,不仅可以突破传统双创教育中的技术不足,还能弥补市场在商业转化中的短板,让创新创业教育走实走深。

4.3. 两类教育融合的赋能作用

博士辅导员最主要的赋能作用体现在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通过价值引领双创与实践反哺思政两个方面,共同构建出“价值 + 实践”的双向互动教育的创新模式。

在价值引领双创方面,博士辅导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双创教育的全过程,在课程中设置专题模块,通过案例分享提升学生社会担当意识,在项目指导中强化家国情怀,将爱国主义融入商业实践;在实践反哺思政方面,博士辅导员充分发挥学术科研优势,将双创实践升华到理论认知。通过建设“双创案例库”,将学生的项目转化成果转化为教学思政案例,让抽象的理论具象化。

以天津某高校博士辅导员为例,参加工作以来,坚持探索思创教育的高质量融合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自身科研优势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通过科技发明激发学生报国热情与使命担当,通过成果应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团队先后斩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次,团队成员都以优异的成绩读研或者就业;另一方面,优秀的竞赛案例作为示范教学内容,生动地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让更多的学生看到双创的价值和意义,再一次鼓舞和带动低年级学生投入到实践锻炼。

可以看出,思创教育的融合赋能是博士辅导员发挥作用的最高形式,思政引领,指导双创教育协同发展,双创积累实践,丰富思政教育内涵。这种“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模式,不仅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双创教育的延续性。

5. 结语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博士辅导员的作用,高质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效果。文章分析了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专业性不足以及学生意识相对淡薄等;然后,分别基于角色理论与赋能理论剖析了博士辅导员的赋能机制,阐述了知识赋能、能力赋能以及资源赋能的具体内涵;最终,从思政教育中赋能、双创教育中赋能以及思创教育融合赋能三个方面研究了辅导员的角色赋能作用,为新时代背景下思创教育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何依伊.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10): 106-107.
[2] 陈妮. 创新创业教育“思创融合”的价值耦合与实施路径[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4, 37(1): 1-3.
[3] 杨世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 才智, 2023(34): 53-56
[4] 姜虹伊. 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5, 47(S1): 271-273.
[5] 沈梦露.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联耦合与协同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5(19): 91-93.
[6] 晏玉. 博士型高校辅导员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 38(4): 55-59.
[7] 孙毅, 詹紫仪, 程春兰. 路在何方: 博士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难点与应对[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5, 17(2): 34-41.
[8] 崔国强, 毕先进. 高校博士辅导员职业精神评价及培育研究——基于山东省部分省属高校博士辅导员的实证调查[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1): 13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