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哪里是A,分明是B”分析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Where Is A, Clearly Is B”
DOI: 10.12677/ml.2025.138875, PDF, HTML, XML,   
作者: 吴飞燕: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构式哪里分明Construction Where Clearly
摘要: 本文运用构式理论,使用Sketch Engine在线语料,分析“哪里是A,分明是B”构式的句法特征,包括对不变项“哪里”和“分明”的语义分析,变项“A”“B”的构成成分分析,发现A、B为体词性成分,A、B为谓词性成分,A或B中,一者为谓词性成分,一者为体词性成分,“哪里是A,分明是B” 的否定构式语义,分为“真值否定”和“假性否定”。
Abstract: This paper employs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utilizes Sketch Engine online corpus to analyze the syntactic feat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where is A, clearly is B”, including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invariant items “where” and “clearly”, and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variable items “A” and “B”. It is found that both A and B are nominal components, both A and B are verbal components, and one of A or B is a verbal component while the other is a nominal component. The negation construction of “where is A, clearly is B” is analyzed into “truth value negation” and “pseudo-negation”.
文章引用:吴飞燕. 构式“哪里是A,分明是B”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8): 595-59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8875

1. 引言

“构式”的经典定义可以追溯到Goldberg在1995年出版的书籍,书籍名为《构式:题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Goldberg定义构式为:“假如说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 Si>,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推测。”[1]。Goldberg后期修正了“构式”的定义为:“任何语言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已经存在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就应该被看作构式。此外,即使有些语言格式已经得到完全预测,只要它们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格式仍然会被语言使用者存储为构式”[2]

因此,构式可以看作形式和意义只要一方具有不可预测,即可认为是构式;并且即使有些语言格式被完全预测,只要出现频率高也可以认为是构式。Croft主张构式才是句法表征的基本单位[3]。Langacker沿用索绪尔的“符号”术语,在构式中划分典型范畴和非典型范畴概念。以下主要是从Sketch Engine在线语料检索工具找到的“哪里是A,分明是B”语料:

1) 这哪里是画啊!分明是在实景的战场!

2) 他们哪是来找工作?分明是在逛超市!

3) 韩艺笑着点点头,心里暗骂,这家伙哪是在骂下人,分明就是在骂我啊!

“哪里是A,分明是B”在形式上明确,由不变成分“哪里是”“分明是”以及可变成分“A”“B”组成;在意义上,“哪里”作为疑问代词但却在这构式中不表“询问”以及“疑惑”义,并不能明显预测构式整体语义,因此构式具有不可预测性。

在出现频率上,使用Sketch Engine在线语料检索工具检索到的语料在500条以上,在人民网以及其他的语料库如CCL语料库上出现频率也很高,体现这一构式高频的特点。

2. 文献综述

陈满华、贾莹把西方构式语法分为四个流派:Fillmore和Kay等的构式语法、Goldberg的构式语法、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和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并指出Fillmore和Kay等的构式语法是建立在形式语法的基础上,通过把构式划分成小单位,再从这些小单位的语义信息和语法信息推导出整个构式义[4]。Goldberg基于题元结构的研究强调构式作为形式–功能配对体的不可预测性[1];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则从象征单位视角将构式视为概念化方式的编码系统;而Croft & Cruse则更为激进地抛弃了语素和词作为句法中基本要素的说法,仅对构式关系从语义角度进行分析[5]。Bybe指出高频使用会促使构式产生语义漂移和形式固化,这对解释“哪里是A,分明是B”的规约化过程具有重要启示[6]

在关于构式“哪里是A,分明是B”的变项构成上,黄佩文认为A和B在词性上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7]。易正中则把A和B的构成分为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8]。汪娟则指出以上两者都具有片面性,她通过分析语料发现,A、B还可以是四字格成语和小句等成分[9]。然而上述研究对构式义形成机制的解释仍未形成系统性的框架,且上述研究较少用Sketch Engine语料库中的“哪里是A,分明是B”句子去描述,因此本文从Sketch Engine语料库的句子去补充验证。在构式“哪里是A,分明是B”句法位置上,易正中认为该构式是一个并列复句,后汪娟补充了该构式不仅仅可以连接两个成分构成复句,还可以在单句中充当句法成分。关于构式“哪里是A,分明是B”的构式义,大多数研究认可该构式义带有反预期的否定义,其中易正中认为该构式在语义上具体可划分为3种语义。第一种表示不是A,是B。A为预期情况,B为实际情况;第二种意思则是形为A,实为B。A为预期情况,实际情况形式上是A,但实质上是B;最后一类意义为A为现象,B为A的象征意义或延伸意义。汪娟则在她的研究解释了这3种构式义划分的依据。本文主要借助邵敬敏的否定类型划分去描述区分“真值否定”和“假性否定”[10]

3. “哪里是A,分明是B”的变体

“哪里是A,分明是B”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变体。“哪里”的变式有“哪儿”和“哪”,“分明”又常常可以变换为“简直”。因此“哪里是A,分明是B”的变式有“哪儿是A,分明是B”,“哪是A,分明是B”,“哪里是A,简直是B”等。

4) 这考题哪是考人才,分明是考社会,考行政主管部门,同时,也通过考题向外界传达出“去行政化”的迫切诉求。

5) 这更让骄傲的美国人发出统一的感叹,这货哪儿是铲子啊,分明是万能的神器,瑞士军刀瞬间被秒成渣。

6) 走进去才知道这哪里是个园,简直是一座小小的城市,人如蚁:排队、乘车、行船、几天内纵览世界,在极具创意的建筑间,有些虚幻。

4. 变项“A”“B”的构成成分分析

4.1. A和B均为体词性成分

7) 这哪里是旅游?分明是身体的耐受性测试,破坏性试验,旅游的乐趣荡然无存。

8) 那么多房间,李连杰造的哪是别墅,分明就是酒店。

9) 这哪是村道,分明是城际快速路!

10) 这哪是烤鱼店,分明是一家特色咖啡馆。

11) 如今看来,他索要的哪是金钱,分明是几年官司。

例7)中的A、B分别是名词和定中短语。例8)~11)中的A、B都是名词。名词和定中短语都是体词性成分。

4.2. A和B均为谓词性成分

12) 如此,哪里是修,分明是毁呀!

13) 然而,修复还未完成,两位受邀前来参与此项任务的法国顶级艺术家就辞职不干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项目哪里是在修复,分明就是在破坏。

14) 西安城管部门中的某些人,一面拿作为公共资源的人行道私下做交易,一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违法,这哪里还是执法,分明就是收“保护费”!

15) 只是,10来分钟就花去了118万,让许多公众越看越心疼——这哪里是烧香,分明是烧钱嘛。

16) 半夏一眼,似笑非笑的讽刺道;“你哪是愚笨?分明是聪明至极。

17) 道路意外损毁、“敌”方频繁袭扰、通信遭遇干扰等情况不断。“硝烟弥漫,枪声四起,这哪是在考核,分明就是在打仗!

18) 这哪是在面试,分明是在玩命啊!

19) 眼下正值暑期,京城各大公园十分火爆,这哪是游玩呀,分明是看人海。

例12)中的A、B都是动词;例13)中的A、B都是动词性短语;例14)、15)中的A、B分别是动词和动词性短语;例16)中的A、B分别是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例17)、18)中的A、B都是动词性短语;例15)中的A、B分别是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都是谓词性成分。

4.3. A或B中,一者为谓词性成分,一者为体词性成分

20) 她忽然就明白了,眼前的王哪是人畜无害,分明就是一只满怀算计的老狐狸。

21) 这哪像在上课,分明就是菜市场,不管老师怎么讲就是不听。

例20)中的A、B分别是主谓短语和定中短语;例20)中的A、B分别是动词性短语和名词。

5. “哪里是A,分明是B”否定构式义分析

沈家煊把否定划分称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前者是否定句子的真值条件,后者是否定句子的适宜条件[11]。在邵敬敏、王宜广的划分研究,他们把否定分为“真值否定”和“假性否定”,并且探讨出可以从命题的分解结果,A和B的语义关系,语用效果3个方面来区分这两类否定。本研究拟主要根据命题分解后的矛盾性来区分这两种否定。

5.1. “真值否定”

根据邵敬敏、王宜广的命题分解划分,将构式分解成两个命题,两命题之间不矛盾或者命题与事实、语境不矛盾即为“真值否定”,同时观察A和B间的语义关系来辅助证明。

22)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官员出事了,借着问责的机会逃避指责,这哪是什么处分,分明是一种保护。

23) 劣币斥良币,哪里是皆大欢喜,分明是满盘皆输。

例句可以拆解成两个命题,分别为:“这不是处分”和“这是一种保护”,命题,两者不矛盾;例句的两个命题为:“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和“这是满盘皆输”,两者可以包容,不矛盾。同时,从和B间的语义关系来看,两者间是属于同一个属概念。

5.2. “假性否定”

与“真值否定”相反,“假性否定”的两个命题相互矛盾或者命题与事实、语境矛盾。

24) 走近一瞧,这哪是土壤,分明是樟子松落下的松针,历经30年累积,化作一层腐殖土锁住了脚下的沙丘。

25) 一有空就是给车加油,检查车况,到镇卫生院最短也要40分钟至1个小时,路上千万不能出状况。我们手里握的哪是方向盘,分明是他们的生命。

26) 这哪是咖啡馆,分明是一个遍地鲜花的美丽家园,一个充满爱、充满温馨的世外桃园。

例句中“这哪是土壤”与命题2“已化作腐殖土”相矛盾;“握的不是方向盘”与语境中“开车到镇卫生院”明显相悖。“这不是咖啡馆”与“这是一个世外桃园”矛盾。从语义关系上看,土壤与腐殖土是上下级关系,不同一个属概念。类似地,“方向盘”与“生命”“咖啡馆”与“世外桃园”也不是同一属概念,而是递进关系或者可以认为是从表层到深层,现象到本质的关系。

6. 结语

本文用构式理论,验证了“哪里是A,分明是B”具有构式特点,并根据前人的研究进一步用Sketch Engine语料库去分析“哪里是A,分明是B”构式的变体,变项的构成成分和否定构式义的两种类型。“哪里是A,分明是B”具备了构式在形式上清晰,在意义上不能被完全预测,使用上高频的特点。该构式变体多样,A、B变项构成主要为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否定构式包括“真值否定”和“假性否定”。

参考文献

[1] Goldberg Adele, E. (1995)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2] Goldberg, A. (2006)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93/acprof:oso/9780199268511.001.0001
[3] Croft, W. (2001) 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 Syntactic Theory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93/acprof:oso/9780198299554.001.0001
[4] 陈满华, 贾莹. 西方构式语法理论的起源和发展[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1): 127-135.
[5] Croft, W. and Cruse, D.A. (2006) Cognitive Linguistics.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6] Bybee, J. (2010) Language, Usage and Cogn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750526
[7] 黄佩文. 句式“哪里是A, 简直是B” [J]. 汉语学习, 2003(3): 69.
[8] 易正中. 反预期构式“哪里是A, 而是B” [J]. 云梦学刊, 2013, 34(2): 138-141.
[9] 汪娟. 反预期构式“哪里是A, 而是B”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22.
[10] 邵敬敏, 王宜广. “不A, 而是B”句式假性否定的功能价值[J]. 世界汉语教学, 2010, 24(3): 325-333.
[11] 沈家煊. “语用否定”考察[J]. 中国语文, 1993(5): 32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