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ve.2025.148372, PDF, HTML, XML,   
作者: 孙子涵: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摘要: 文章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研究问题,结合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将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概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相结合,明晰相关基本概念的同时,深入地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在审视所取得的现实成就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存在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同时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对其解决对策进行有效探究,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理论体系研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educ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s the core research question, combines the theoretical concept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with the actu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larifies the relevant basic concepts, and deeply grasp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practical achievements, the article scientifically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nd in order to propose targeted practical path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ffectively explores their solutions, thereby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basic theoretical system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strengthening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文章引用:孙子涵.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职业教育发展, 2025, 14(8): 211-219. 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8372

1. 引言

作为党和国家的思想建设战略任务,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已经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现状与对策值得我们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和探讨。因此,本文在深入探究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时代特点、系统阐释相关概念、掌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旨在审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探讨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具体分析其成因,为其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2.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概述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涵丰富,主要结合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与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对他们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这要求对其进行研究,首先需要理解相关概念,并且通过分析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明确其必要性。

()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概念阐释

1) 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们对于未来目标的依据、值得期待或合乎情理的期待,它是人们的世界观、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浓缩表现,它的重点是朝向将来,标示出人和自己的奋斗目标之间的联系;信念是一种人对于自己所坚守的理想和信念的坚决和执着,它是一种人在内心深处坚信并持有的理念,它主要关注于当前,代表着人对一切事物的观点和关系。而理想信念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确立人生目标的最高准则,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方向引领和动力支撑作用[1]

理想信念教育是指通过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等形式在内的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践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自觉教育活动。它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被视为其“灵魂”。这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性教育概念,涉及个体和社会层面的深层价值和目标设定,在人们的思想、学习、生活以及行为选择中起着引导、激励和凝聚的作用,旨在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深入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和价值,了解国家的前途命运,明确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坚定对特定信念和目标的追求,树立起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这种教育形式,不仅是塑造个人和社会精神风貌的重要基石,为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色彩和社会意义,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也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2)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结构和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正处于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不断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以及由理想信念形成走向实践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理想信念对其成长成才具有方向引导和动力支持作用,而新时代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更是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一条重要道路,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具体实践任务。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方应高度重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持之以恒地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大学生对理想信念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是新时代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承担民族振兴重任的重要人才。而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其对人生价值认识和把握的核心,是其获得发展和升华的文化精神契机。这要求我们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通过高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知行合一,从而引导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终实现大学生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的紧密结合。

()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

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主导和统帅作用,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使得其理想信念也较之以往呈现出了多元化、复杂化的新特点,这要求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导向,紧扣时代主题,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政治信仰、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我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与变革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求大学生既要发扬中国精神,增强“四个自信”,又要增强责任感,具备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最后,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理想信念教育正是培养新时代有用之才的重要途径。把重点放在实践教育上,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创新创业等,能够充分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文化素质,进而引导大学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下,充分考虑到当代的特征和大学生的变化,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这是新时代的一个必然需求,也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2)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大学生群体正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更加坚定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受国内国外、线上线下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速,新时代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和多元价值观挑战,使得新时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的表现良莠不齐,甚至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这就亟需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度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大学生保持理性的头脑,正确辨别各种思潮和观念,有效抵御各种诱惑和干扰[2]

其次,由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适应社会、担负国家建设重任的能力,推动他们自身不断取得进步,以便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最后,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风险和挑战层出不穷,敌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这要求大学生具备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当前形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世界局势,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世界和平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立足当下社会的现实情况,适应和反映实际生活的需求,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3.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时代审视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高校等各教育主体开始逐渐意识到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对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丰富和更新,以及教育实践环节的加强和多样化。然而,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不良价值思想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尽管有所进步,但仍存在包括理想信念的内涵模糊、践行不当、多方合力凝聚不佳在内的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

1)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整合的培养环境明显优化

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显性教育通过直接、外显的方式,旗帜鲜明地向大学生传递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直接引导大学生认同并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确保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性和系统性。隐形教育则更加注重,通过间接、内隐的教育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具体的教育资源和情境,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和认可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最终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补充和有机统一,丰富了教育形式,改善了教学模式,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培养环境得到了明显优化,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了更好的成长氛围,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2) 理想信念与思政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显著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而根据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深入挖掘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和培育,已经成为一项极其重要任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想信念与思政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程度的加强,不仅为大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论支撑,让大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理解,还通过结合时代要求和大学生实际,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政课程的全过程,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内涵,进而提升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实现国家兴盛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线上与线下齐抓共管的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完善

线下教育具有直观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直观体验,有助于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教育活动,在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理想信念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借助网络平台和其他新媒体技术,线上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和互动式教学方式,将更广泛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传播到学生群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所形成的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互补彼此的不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教学体验,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人才。

()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育内容陈旧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下,面对社会中多元思潮的碰撞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一些新时代大学生由于理论修养与社会实践上的欠缺,其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特征,以及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是,许多高校在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资源紧张,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政治思想层面,过多地考虑知识性和技能性、重视典型性与理论性,因而忽视了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使得学生在主观上缺乏理论正确性,存在着认识上的思想困惑,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针对性和真实可感性,无法达到教书育人的理想效果。

2) 教育形式不丰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高校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仅仅停留于理论认知层面上,在教学实践中,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教育手段存在过于抽象僵化、单一枯燥的问题,过分强调理论的说教和知识的传授,既没有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理想信念,没有做到将教书与育人两者结合,也未能与快速发展的新媒体网络相结合,这容易使学生逐渐丧失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热情,产生无奈,甚至是排斥心理,最终导致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淡薄和是非判断能力低下,难以在理想信念形成的过程中自觉地将理想信念内化为其行动准则。

3) 多方合力凝聚不佳

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变革,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仍存在各教育主体配合不当,凝聚力不足的问题。首先,从学校层面来看,尽管学校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在践行过程中出现了脱离多元社会文化背景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的现象,往往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缺乏与其他教育主体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其次,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家长在功利、实用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往往被忽视,无法引导子女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再者,当前社会环境中存在一些消极因素,缺乏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这导致社会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责任担当也存在不足,限制了有效教育合力的发挥。最后,由于个人缺乏对理想信念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缺乏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诱惑,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有待提高。

()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1) 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深度发展,我国也面临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社会环境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国家间界限的日益淡化,在中国加大开放程度、深化对外交往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大力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多方敌对势力全方位地对我国实行意识形态渗透,各种社会舆论相互交融碰撞,思想文化也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这些问题不仅在无形中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其思维方式和是非判断,干扰其价值判断和信仰选择,促使其行为习惯发生重大转变,更是要瓦解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不利于其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二是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在其发展进程中带来的一些突出的矛盾,例如道德缺失、贪污渎职、以权谋私、利己主义、享乐之风等,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更是冲击着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新时代大学生对坚定理想信念的追求。

2)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性和协同性不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校园氛围、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都会对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就教育现状看,高校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第一,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选择尚未和时代发展的现实相联系,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也有待改进完善,这导致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存在一定的脱节;第二,各教育主体存在问题不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包括高校教师本身理论和实践素质出现短板、师资队伍之间研讨提升的途径和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家校社三方合作互助不够紧密、社会文化环境潜移默化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3) 个别大学生忽视自身的理想信念锤炼

随着社会发展中科技更新的日渐加速和市场经济中同行竞争的日益激烈,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的各方面压力与日倍增,且由于其成长环境和精神态度、认知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这导致他们的理想信念过于功利和务实,其形成机制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成长发展与个体化的价值实现[3]。同时,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但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仍具有未成熟性和不稳定性等身心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理想信念的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持有消极、轻视的态度,进而可能带来其理想信念的淡化、缺失甚至倒退,容易出现共产主义理想淡化和人生信仰多样化的现象。

4.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优化对策

虽然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许多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创新研究,这就需要我们从内容、形式、环境等方面对其进行优化改进,探究其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

() 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1) 通过知行合一,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学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是知行合一的重要产物。通过知行合一,坚持实践导向,切合实际需要,将教育由理论研究向实践创新方面拓展[4],有利于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效果,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有机结合,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基础,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其坚定远大人生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因此,这要求大学生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过程中,既要理解其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把握其核心内容和科学方法,又要通过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理论认同,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自觉行动。

2) 利用榜样力量,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榜样人物以其高尚品德、坚定信念和卓越成就,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学习、效仿的楷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凝聚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宣传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认同感,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3) 凝聚三方合力,强化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

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有效协作,形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共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入开展。其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家庭也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力量。而在多元参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应各界应注重协调配合,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创新彼此之间的协同机制,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和经验做法,共同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新人。

()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

1) 围绕日常社会实践,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覆盖了各层次和各专业的大学生,在价值观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工作,要求我们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社会实践之中,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的教育实践体验,从而引导大学生认清全球发展趋势和社会前进规律,感悟科学的理论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提升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学会自觉地将自己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

2) 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拓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载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运用信息媒介技术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素,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挖掘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宣传交流平台,探寻理想信念教育新的网络载体,促进教育载体的深度融合[5],从而使传统教育手段和网络化教育方式相互结合,以充分发挥传统教育载体与网络媒体教育途径的优势,实现新旧载体有效互补、相辅相成,从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发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3)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广泛性、主动性、灵活性等特征,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课堂和有效载体,有助于大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和体验社会的运行机制和本质规律,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为未来的社会适应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启示我们可以结合时代特征和教学要求,采取丰富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通过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力量来涵养和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1)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深化理论学习

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气氛,它既包含了物质文化,也包含了精神文化,可以深刻地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因此,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做到,营造师生互动、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学习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效引导学生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内容,加强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坚持正确的政治态度和学习方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人生目标,在学习中逐步增进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感,从而让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2) 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加强实践锻炼

社会环境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和丰富的实践平台。因此,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我们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加强对教育环境的监管,创造有利其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并且要整合各种优质社会资源,让理想信念教育回归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拓展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方式和锻炼平台,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锻炼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化作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3) 注重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最具有朝气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6]。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同国家命运、时代需求、人民生活紧密联系,把个人价值融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中,能够做到时刻坚持自我要求的标准,培养自律意识和自我批判能力,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理想信念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最终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目的。

5. 结语

通过本文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透彻剖析,可以看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个教育主体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度重视,推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时,我们也应该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向我的指导老师致以最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从论文的选题、框架的构建到论文的撰写、细节的修改,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正是指导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悉心指导、无私关怀,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野和思路,使我在写作过程中明确方向,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同时,我还要感谢全体任课老师。正是因为有了他们高质量的教导,我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汲取专业知识和迅速提升能力,从而为论文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借此机会,我谨向各位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其次,我也要感谢大学期间一同学习与生活的同学们。我们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有利于我们拓展学术视野,完善自身研究水平,提升论文的质量。

再次,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在我论文写作期间给予了我巨大的关心和支持,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提供的优质资源和学习环境、研究条件,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论文的撰写中,为我顺利完成论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学术理想的信念。

展望未来,在不断向前的学术道路上,我将带着这份感激和敬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继续努力,追求卓越,投身于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以回馈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同时,我也将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美娟.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5): 92.
[2] 刘萍.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7): 150-153.
[3] 姜华.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对策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9): 48-50.
[4] 孔祥慧, 李新仓.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9): 134-138.
[5] 张亚兰.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三维路径[J]. 人民论坛, 2019(20): 112-113.
[6] 朱秀芬.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探析——评《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6):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