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探讨了游戏化教学与全脑协同学习在幼儿英语学习中的融合应用,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及综合多维能力的发展。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趣味性游戏元素(如角色扮演、互动任务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全脑协同学习则强调多感官参与和多元能力培养,结合认知、情感、动作等层面提升学习效果。研究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例如在英语课程中嵌入记忆卡片游戏、音乐活动及角色扮演等,并以“Animal”一课为例展示了全脑协同学习象限下的游戏化教学设计。实践表明,这种融合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技能(如听力、口语)及非语言能力(如逻辑思维、音乐能力)。未来,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引入及家校协作的深化,游戏化与全脑协同学习的结合将进一步优化幼儿英语学习体验。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gamified teaching and whole-bra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English learning, aiming to promote children’s language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through diversified teaching strategies. Gamified teaching employs fun game elements (e.g., role-playing, interactive tasks) to stimulate children’s learning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while whole-bra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mphasizes multisensory particip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enhancing learning outcomes by integrating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kinesthetic dimensions. The study proposes specific integr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embedding memory card games, music activities, and role-playing into English lessons, and demonstrates a gamified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whole-bra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using the “Animal” lesson as an exampl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integrated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s children’s language skills (e.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non-linguistic abilities (e.g., logical thinking, musical intelligence). In the futur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ies like virtual reality and the deepening of home-school collabor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gamification and whole-bra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ill further optimize the early childhood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
1. 引言
游戏能激发孩子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欲望,这种参与过程有助于培养初学者所需的认知灵活性和高阶思维能力。有研究表明游戏式教学增强了关键识字能力,如理解单词的结构和含义。在以游戏为基础的课堂上,孩子们的词汇量和讲故事的能力高于传统标准课堂[1]。全脑协同学习(whole brain learning)强调通过多感官(视觉、听觉、动觉等)和多认知维度(如逻辑、情感、创造)的整合,优化学习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游戏化教学与全脑协同学习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融合应用。当前幼儿英语教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游戏化教学往往停留在表面趣味性,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二是全脑教育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缺少可操作的具体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和开发教学案例,为幼儿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理论层面,研究系统分析了游戏机制与全脑发展象限的内在联系;在实践层面,设计了可直接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并通过真实课堂情境验证了其有效性。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幼儿英语教育的理论体系,也为实际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 游戏化教学原理与方法
1) 游戏元素设计:在幼儿英语教育中,游戏元素设计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投入。首先,游戏情节的设计应当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例如,可以设计有趣的故事情节,将英语学习融入到有趣的故事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此外,角色扮演也是一个有效的游戏元素[3]。通过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他们可以在语境中体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互动性和学习动力:游戏化教学通过提供互动性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容易投入到学习活动中[4]。例如,可以设计多人在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小伙伴互动,共同完成任务。这种互动性可以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社交性。同时,游戏化教学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个性化地设置学习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游戏中学到知识。在游戏化教学中,学习动力的增强是至关重要的。
3) 争议与局限:尽管游戏化教学能提升参与度,但有学者指出其可能分散幼儿对核心语言目标的注意力。因此,本文强调游戏设计需与语言教学目标精准匹配(如表1中的“Flashcard抢答游戏”),避免娱乐性压倒教育性。
3. 全脑协同学习与幼儿多维能力发展
全脑协同学习与幼儿多维能力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方面。全脑协同学习强调整体性学习,涵盖认知、情感、动作、创造等多个层面,旨在促进幼儿在语言能力(如词汇记忆、口语表达)及非语言能力(如音乐感知、逻辑推理)等可观测维度上的综合发展[5]。与此同时,多元智能理论由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6]提出,多维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学术成绩上,还包括了多种领域的能力,例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能力、音乐智能、身体动觉能力等,尤其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 语言能力培养:多感官学习体验,包括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方式,引导幼儿接触英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角色扮演与戏剧表演,如通过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帮助幼儿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逻辑数学能力发展:英语游戏与解决问题,包括设计英语游戏,促使幼儿进行逻辑推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数学概念引入,如结合英语学习,引入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颜色、形状等,拓展幼儿的数学能力。
3) 音乐能力培养:英语歌曲和旋律,如利用英语歌曲和音乐,帮助幼儿感知英语的节奏和语调,培养音乐能力;音乐游戏与动作,包括设计音乐游戏,结合动作,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培养身体动觉能力。
4) 身体动觉能力拓展:英语舞蹈和体操,包括利用英语舞蹈和体操活动,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和空间感知能力,拓展身体动觉能力;手工制作与创意活动,如鼓励幼儿进行英语相关的手工制作和创意活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创造性多维能力。
4. 游戏化教学与全脑协同学习的融合策略
本文的融合模型基于以下逻辑链:
游戏化元素(如角色扮演)→激活多元智能(语言、身体动觉)→对应全脑象限(感统、情绪);
全脑协同设计(如多感官任务)→强化神经可塑性→提升语言与非语言能力。
1) 教学设计与游戏元素融合:在将游戏元素融入英语教学课程中时,教学设计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在教授英语词汇时,可以设计记忆卡片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记忆单词,提高记忆效果。在句子构造教学中,可以设计成语法游戏,让幼儿通过拼凑句子的游戏,学会正确的句子结构。
2) 多维能力培养策略:在全脑协同学习的理念下,结合游戏化教学,可以采用多元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幼儿多维能力的综合发展。例如,在音乐能力方面,可以设计英语歌曲,搭配动作,让幼儿在音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这样既培养了音乐智能,又提高了英语听力和发音能力。表1为以Animal一课为例的全脑协同学习下的游戏化教学。
Table 1. Whole-bra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whole-bra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An example of the lesson “Animal”
表1. 全脑协同学习理念下的游戏化教学——以“Animal”一课为例
全脑象限 |
实际教案 |
逻辑;分析;客观;量性 |
探寻黄油中的“Butterfly”: 游戏规则:通过图片向孩子展示黄油和蝴蝶之间的关系,强调古代人们的幻想,即认为蝴蝶是从黄油中飞出来的小精灵;给孩子展示黄油饼干,然后问孩子:“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cookie?”当孩子们回答“butterfly”时,给予奖励并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用英语描述所找到的蝴蝶形状,加深对“Butterfly”这个单词的理解。 |
互动;主观;感统;情绪 |
Flashcard抢答游戏: 游戏规则:Flashcard展示在屏幕上展示一张兔子的Flashcard (图卡),并发出“Rabbit”的读音;随机提问幼儿关于兔子的问题,例如:“What color is the rabbit?”(兔子是什么颜色的?)等问题,鼓励幼儿用英语回答;教师示范如何模仿兔子的动作(跳跃),然后鼓励幼儿模仿并用英语表达“jump”。 |
组织;顺序;计划;细节 |
游戏名称:动物涂色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将一些动物简笔画发给幼儿,每个幼儿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涂色;老师提问问题,如:“What animal is it?”(这是什么动物?),“What color are the eyes of the little rabbit?”(小兔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回答正确的幼儿可以从老师手中获得相应颜色的涂色笔;幼儿根据问题回答选择相应的颜色,用涂色笔为动物简笔画涂色。老师可以指导他们注意涂色的顺序和细节,例如眼睛、耳朵等部位。 |
整体;直觉;整合;综合 |
游戏名称:小动物角色扮演游戏 游戏规则:每个孩子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老师扮演卖饲料的商人;孩子们模仿小动物的习性,比如兔子可以跳,狗可以摇尾巴。老师询问每个小动物:“What kind of animal are you?”(你是什么动物?)根据回答提问:“What food do you need to buy?”(你需要买什么食物?)孩子们根据所扮演的动物选择相应的食物,比如兔子可以选择草料,狗可以选择肉骨头;孩子们带着所选的食物,来到老师(商人)那里购买。老师提醒他们在交互中用英语进行问答和表达,鼓励他们用直觉判断和整合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食物。 |
5. 融合应用的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的语言测评,如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测试,来量化幼儿的语言技能提高情况。此外,幼儿的积极反应也是评估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如果幼儿在学习英语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积极参与游戏、乐于学习新知识,这表明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较好。
1) 语言能力的显著提升 在日常教学中,幼儿的语言输出从最初的单词模仿逐步发展为完整句子的运用。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部分幼儿能够生动演绎《疯狂动物城》中朱迪(Judy)和尼克(Nick)的经典对话,并加入自己的创意表达。
2) 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的增强 课堂观察显示,融合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在记忆卡片游戏中,幼儿主动竞争回答词汇问题;幼儿课后仍会重复课堂游戏内容,表明学习动机得到持续激发。
3) 多维度能力表现 通过音乐游戏(如英语儿歌跟唱)、体育游戏(掷骰子选主题)等活动,幼儿展现出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发展。这些活动不仅巩固了语言技能,更培养了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4) 竞赛成果与社会认可 本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进一步体现在幼儿的竞赛表现中。多名参与实验的幼儿在省市级英语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幼儿凭借流利的自我介绍、情景对话和才艺展示(如英文歌曲演唱)脱颖而出。这些成绩不仅验证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也反映了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6. 真实课堂情境分析与反思
在实施游戏化与全脑协同融合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并解决了若干典型问题。幼儿英语输出意愿低是首要挑战,部分孩子因词汇量有限而拒绝英语对话,转而使用中文。我们通过调整任务难度、引入简单句型模仿和肢体动作来降低焦虑,课后反思认为需要加强目标句型的预先输入。课堂秩序维护是另一难点,多感官活动容易引发过度兴奋。我们通过设立明确规则、分段计时和游戏目标可视化来重建秩序。
基于这些实践经验,我们确定了三个主要迭代方向:实施分层任务设计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运用即时反馈工具强化目标行为,以及加强家校协同将课堂游戏延伸至家庭。这些调整显著提升了幼儿的参与度和语言输出率,使教学更贴合实际需求。每次问题的解决都伴随着教学设计的反思与优化,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7. 结语
游戏化教学和全脑协同学习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VR)等技术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幼儿英语教育中。另外,家庭参与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家庭将成为孩子英语学习的延伸场所,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将促使幼儿的英语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