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Course
DOI: 10.12677/ae.2025.158156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尹艳琼, 杨正源, 席武俊, 陈 跃: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楚雄
关键词: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创新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摘要: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的目的旨在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设计实践水平及学科综合能力。本文以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实践中在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理念确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活动开展、课程考评及成绩评定、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以期能为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is a major core cours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e purpose of course teaching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mature, complete, and accur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then improve students’ theoretical literacy, design practice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disciplinary abilit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in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course, which including reconstruct teaching objectives, integrated teaching content, establish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choose teach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course assess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tc. that purpos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other courses.
文章引用:尹艳琼, 杨正源, 席武俊, 陈跃.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8): 1187-119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81562

1. 引言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但是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庞杂、知识点零散,对于缺乏城市规划实地调研和项目实践经历的在校生来说,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且随着城乡规划行业的发展,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词汇、新的理念、新的标准,这又加大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研究,目的是顺应城市规划教学发展方向,厘清课程知识脉络体系,不断探索能有效提升学生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教学途径策略,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基于课程基本情况,分析了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改革创新的一些思路和主要做法,以期能为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2. 课程基本情况

2.1. 课程性质及特点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作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1],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担负着夯实专业基础、搭建专业知识构架、树立专业思想、串联专业知识体系、让学生形成城乡规划工作素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的重要功能[2]-[4]。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系统讲授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相关专业课程、考研及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内容多且较为抽象等突出特点[5]-[7]

2.2. 课程学情分析

在楚雄师范学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72学时、4学分、在第三学期开设,针对的对象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这个群体的学生充满青春活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接收知识能力强,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强,需提升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城市地理学、规划CAD等课程,对城市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对城市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但还需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最基础的绘图软件CAD,能用CAD软件绘制基础的规划图件,但是实践能力不强,需提升实践技能。最核心的专业课程才刚刚涉足,专业基础还相对偏弱,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需着力夯实专业基础(见表1)。

Table 1. Preface and subsequent courses on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1.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前、后续课程

前期学习课程

课程名称

学期

后续学习课程

课程名称

学期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

第一学期

区域规划

第五学期

地图学

第一学期

景观规划与设计

第五学期

人文地理学

第一学期

城市设计

第六学期

城市地理学

第一学期

城乡住区规划

第六学期

规划CAD

第二学期

城市规划表现技法

第六学期

绘画基础(素描、水彩)

第二学期

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

第七、八学期

2.3. 课程教学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课程本身的独特特点,又因为面对的授课对象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起点等方面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接行业发展需求,精选、凝练、整合教学内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密切关注专业行业发展动态,对接行业发展需求。根据专业行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凝练、整合,为学生提供应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胜任未来职业发展所需。

二是加强实验环节,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城市中出现的现象及问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能对给出的城市规划专题项目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因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环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提升课程趣味性。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涉及大量的城市规划标准、规范,需要识记的知识点较多,相比文科性质的课程来说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升课程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学、爱学这门课。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在教学中应积极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联系、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贴近实际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3.1. 重构课程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因此,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团队结合楚雄师范学院“应用为基础”的办学定位,根据需要着力加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情况,按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分别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维度重新构建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目标(见表2)。

3.2. 精选、凝练、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通过组织师生调研校企合作单位,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专家参与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科研项目及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了解专业行业发展动态,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专业行业发展动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办学定位及学生特点,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糅合吴志强等人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何杰等主编的《城乡规划原理》这两本教材的精华,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凝练、整合。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内容整合为4大模块、13章。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实践技能为主要目的,共设置4个实验(见图1)。

Table 2. The teaching objective for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2.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目标

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目标

了解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基础理论、编制体系、基本价值观和发展方向;理解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掌握城市用地分类、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能对城市中出现的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能对给出的城市规划专题项目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

素养目标

热爱祖国,遵守社会公德和公民日常行为规范,遵守行业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形成从事城市规划所必须的法治意识、大局意识、公共政策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工匠精神;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多元包容、共建共享的城市规划职业价值观。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eaching content for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1.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示意图

3.3. 确立课程教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3.3.1. 课程教学理念

课程教学理念是指导课程教学实践的思想基础,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动力,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注重将“四新”建设要求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一直注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直注重着力加强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直秉承“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课程教学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还注重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遵守社会公德、确立科学的城市规划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规划工作者职业道德。如在教授“以《周礼》为基准的礼制规划思想”时,讲到《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就组织学生讨论在《周礼·考工记》中什么样的人称为“匠人”,在现代什么样的人称为“匠人”。通过播放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国用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的短视频,再结合火神山医院规划设计人员及团队的事迹,点明在《周礼·考工记》中“匠人”是指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在现代像火神山医院的规划者和建设者可称之为“匠人”。引导学生明确要成为优秀的城乡规划工作者必须具有“匠人”的职业技能、专业素养及精神品质。

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如在进行旧居住区改造规划这个实验时,教师先亲自带学生到旧居住区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亲自体会、认识、感知旧居住区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调研提出改造规划方案并绘制规划图件,再组织学生汇报、展示改造规划方案及图纸,师生共同点评改造规划方案及图纸。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门课,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除了认真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还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或大学生科研项目、撰写研究论文、备战考研,促使学生达成更高层次的发展。

3.3.2. 课程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问题引领为导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超星平台为支撑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见图2)。课程在教学实施中,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等环节都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促学生学习。在课程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学生应用课程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身边的城市规划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在课程教学中不仅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利用超星平台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管理、课后测试等,利用线下实体课堂开展知识讲解、解惑答疑、案例分析、热点问题讨论、手把手指导等。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eaching mode for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2.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示意图

3.3.3. 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注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灵活采用“启发式”、“问题研讨式”、“案例式”、“实地观摩式”、“规划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授城镇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法,通过江苏武进淹城、埃及卡洪城、三国时期操魏邺城三个案例来分析古代城市的布局特征;在讲三国时期操魏邺城布局时巧妙的引用唐朝诗人杜牧的诗“铜雀春深锁二乔”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采用“启发式”、“问题研讨式”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楚雄黑井古镇的发展加深对城镇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再如课前预习,以前主要以发放文字资料的形式开展,文字资料学生阅读起来相对枯燥,现在主要以发放短视频的形式开展,短视频形象直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4. 合理规划课程各个环节教学活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等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见图3)。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发放课程导学、微视频、学习资料等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抓课前预习;课中知识讲解、解惑答疑、案例分析、热点问题讨论、手把手指导进行课中强化,促学习效果提升;课后以书面作业、章节测试、实地调研、规划实践等方式巩固复习;课外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申报、研究论文写作、学科专业竞赛等方式促知识拓展。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Figure 3. Schematic diagram of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3.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活动示意图

3.5. 改革课程考评及成绩评定方式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同时担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因此在课程考核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考评,采用多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多方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多主体(教学工具、学生、教师、行业专家)的多元考核评定方式。考核内容涉及基础知识、综合能力、素养认知。课程总成绩100分,包括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见表3)。期末考试采用教考分离、闭卷笔试的形式开展;期中考试采用撰写调研报告或开卷笔试的形式开展;平时成绩按照学生课堂表现、出勤情况、课前预习、平时作业、课后讨论、章节测试给出;实验成绩根据每个实验学生的临场表现、出勤情况、上交的实验报告及图纸效果评定。

Table 3.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3.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评主体

超星网络教学工具评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行业专家评

教师非期末考评

教师期末考评

考评方式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阶段性、过程性、结果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考评内容

基础知识50%、综合能力40%、素养认知10%

实现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

成绩评定

总成绩100

期末成绩60%

期中成绩10%

平时成绩15%

课堂表现3%

课堂出勤2%

课前预习、平时作业、课后讨论7%

章节测试3%

实验成绩15%

3.6.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城乡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

Figure 4. Schematic diagra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for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4.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思政设计示意图

子必须具备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要成为合格的城乡规划工作者首先必须要成为合格公民,其次要树立科学的城市规划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8]-[9]。因此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中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分别从家国情怀、社会公德、城市规划价值观、职业道德四个维度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资源,并将思政教育元素与资源通过启发、讨论、引导、思考等方式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地调研及规划设计实践中(见图4)。

3.7. 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在楚雄师范学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分别在2013年、2016年、2022年、2024年立项为校级主干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一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自2013年以来,课程教学团队一直不断的加强该课程的建设,在整个教学的开展和课程的建设中,在学校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学院网站、超星平台均建设了该课程。师生可以很方便的查阅、下载课程教学文档(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课件、授课录像、试题库、习题集、各章节学习指导与要求等)及教学参考资料(考研真题、城市规划标准规范、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典型城市规划项目文本及图纸资料等)。2020年起,该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辅助日常教学,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利用超星学习通以发放课程导学、微视频、学习资料等形式开展课前预习,以签到、抢答、在线讨论等形式进行课中管理,以平时作业、课后讨论、章节测试等形式进行课后巩固。此外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监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学情、成绩统计分析。

4. 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成效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本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见图5)、项目申报、学科专业竞赛情况来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核心素养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并能较好地应用课程所学对实际城乡规划现象及问题开展分析研究,同时课程教学获得了学生的好评(见图6)。2020年至2024年该门课程授课班级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7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得校级大学生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0余项。

Figure 5. Final grades of students in the past three classes

5. 近三届学生课程期末成绩

Figure 6. Cours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past three classes

6. 近三届学生课程教学评价

5. 结语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在把握其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活动开展、课程考评及成绩评定、课程思政实施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更好地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日趋科学合理,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

基金项目

楚雄师范学院第二批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楚雄师范学院2024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原理课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 汪洋, 祁鹏卫, 宋秋明, 乔柳, 李林芝, 吴勇. 基于任务链驱动的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 高师理科学刊, 2018, 38(4): 107-110.
[3] 陈丽. 基于课程思政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改革探讨[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9, 29(6): 113-116.
[4] 张媛媛. PBL教学模式下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 高教学刊, 2020(8): 134-137.
[5] 尹艳琼, 王学良, 席武俊, 杨正源. 城市规划原理主干课程建设研究[J]. 山西建筑, 2015, 41(14): 225-227.
[6] 贾卓, 马振邦, 陈兴鹏, 杨永春.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任务完成型实践教学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 2019, 39(5): 103-106.
[7] 任丹丹, 米娟. 面向城市管理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创新探索[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 27(17): 218-221.
[8] 胡俊辉, 刘丹凤.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 山西建筑, 2024, 50(6): 192-195.
[9] 朱孟珏, 梁嘉莉.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及优化设计——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 高教学刊, 2024, 10(34): 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