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深化以及各国经贸往来日益紧密,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业态”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当前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前景广阔,但在基础实施建设、跨境支付与结算及制度规则协同等方面存在困囿格局。通过加强基础实施建设和一体化物流体系、推动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工程建设及制度规则整合等纾解路径。以“共商共建共享”理论为指引,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双方崇高理想的目标。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opening-up process and the increasingly close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mong countries, cross-border e-commerce, as a “new business form”, has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and a new channel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t present, the prospect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are broad, but there are still constraints in areas such a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ross-border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institutional rules. By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ed logistics system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border RMB payment system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stitutional rules, and other solutions, the “co-deliberation, co-construction and co-sharing” theory can be used as a guid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which is conducive to achieving the lofty goals of both sides.
1. 引言
中国在对外开放上始终秉持高透明、高水平、高效率的政策。中国与东盟是邻友之邦,双方求同存异合作发展均符合国家利益。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从对话伙伴建立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自贸区建设期等历经几个关键期为后续的合作奠定基础。同时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发展、人文交流、制度创新、区域安全以及全球治理等进行多维深度合作。并且中国连续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是区域性合作发展的“新标杆”。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加强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当前中国–东盟在跨境电商合作处于探索阶段,基础合作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需要亟待探寻有效突破路径。中国与东盟如果能够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不仅可以深化双边贸易合作关系,也有利于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中存在的难题。
2. 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现状发展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是越来愈频繁,双方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彰显了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2.1. 协同推进:政策与机制建设助力跨境电商发展
中国–东盟自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在电子商务合作领域日益密切。2019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东盟电子商务协定》对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交易、发展、安全等相关领域做出规定,这也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关于电子商务的协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21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关于合作支持东盟全面经济复苏框架的联合声明》各方领导人指出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特别是电子商务合作领域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2022年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可以在电子商务合作领域提供法律保障[1]。2023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中国–东盟加强电子商务合作倡议》中要加强推动更密切的企业合作和共同开展能力建设。合作倡议可以保障贸易畅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落实“东盟电子商务协议”“斯里巴加湾路线图:东盟数字转型议程”。截至目前,中国与泰国等六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将通过电子商务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在改善物流、配送、支付手段等领域进行合作。可以说,中国–东盟相应政策与机制建设,协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东盟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机制平台[2]。
2.2. 实践增效: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进入稳定发展周期
中国与东盟等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都处于中下游的水平,双方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困难的诉求,但这种劣势恰好是构成双方在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坚实基础。中国与东盟作为市场新兴经济体,双方在产业、供应、价值链等方面存在高度的互补。根据数据统计,当前我国的跨境电商市场的规模高达16万亿元之多,其中出口占比高达一半以上[3]。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成为中国跨境出口首选之地,证明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拉动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作用[4]。特别是在跨境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程不断加快,是推动中国与东盟在电子商务领域合作的新契机。2018年《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双方在信息共享与大数据等尖端技术领域合作不断加快,通过“互联互通”助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新能源、现代农业以及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5]。中国–东盟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挤跨境产业链的合作充分发挥机制潜能。中国与东盟等国家高度重视区域经济稳定发展,通过政策出台与实施,加强双边对话与交流,增强互信机制等措施使得中国与东盟在跨境电子商务合作领域走向稳健增长期,迈向未来中国–东盟应该继续深化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融合与发展。
2.3. 外部影响: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存在的风险与挑战
中国–东盟之间文化底蕴多元显著,其价值理念独树一帜,源于经济、历史与社会治理结构的深厚积淀。当前东盟基于外部影响和内需发展的要求,成为各方合作与发展的重要目标。跨境电商合作中,外部影响带来不少实际挑战。物流上,跨境配送时效不稳定,仓储中转成本居高不下;支付环节,各国结算体系差异导致流程繁琐,汇率波动增加财务风险。此外,不同国家电商法规、数据安全标准不一,合规成本攀升,售后维权跨地域难题也削弱消费信任,给合作推进带来阻碍。现实表明,双方应当通过加强各方对话合作、友好协商解决问题,其形象与地位备受关注。同时,中国与东盟在构建合作机制上存在挑战,因此,双方需要增进对话与交流,建立互信机制,在复杂环境下共同应对难题。中国与东盟建立新型对话合作关系,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应有选项,也符合双方发展的重大需要。
3. 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困囿格局
中国–东盟在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虽然快速发展,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支付体系标准不一、制度规则、人才缺乏等方面存在挑战,限制了双方进一步发展。
3.1. 设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基础设施未全面得到夯实
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缺失,严重妨碍了跨境电商的合作与发展。跨境电商合作要求,各国在基础设施上形成完备运输体系。但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参差不齐,是阻碍双方在跨境电商合作的原因。东盟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在物流、网络、运输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马来西亚作为发达国家,在相关的交通运输、物流行业以及自动化、现代化水平发达,能够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快速发展。由此导致东盟各国在物流运输速度不匹配、运输周期长,不仅阻碍各国企业的投资,增长运输成本,严重限制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稳定发展[6]。中国与东盟在网路通信设施不匹配是源于双方经济发展的客观差距,也是导致电子商务合作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网络覆盖呈现阶梯化,技术标准与设备兼容性也存在隐患使得东盟国家无法跟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步伐。
3.2. 支付体系: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在支付形式上存在壁垒
支付方式,是决定双方能否顺利开展贸易合作的关键。尤其是货币兑换与汇率波动存在风险,东盟国家使用不同的货币交易,使得货币的兑换成本高不利于正常跨境支付结算。近些年来,美元通货膨胀高涨导致东盟国家的货币汇率受到波及,给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东盟财政部长直言要加强东盟各国本地货币使用,减少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国际主要货币的依赖[7]。中国与东盟各国主流的支付工具不相同。当前中国跨境支付主要使用的是支付宝、微信、信用卡等手段。而新加坡使用信用卡支付;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是倾向使用银行转账;菲律宾使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并且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电子支付方式的活跃程度也不高。中国与东盟在监督管理等方面也存有差异。中国跨境支付的监管法规较为严格,出台相关的“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监督管理条例”“管理办法”等规定。跨境支付行业的合规风险与金融犯罪等存在监管挑战,尤其是东盟部分国家在金融监管不完善都严重阻碍了中国与东盟的发展[8]。
3.3. 制度规则:协同建设存在壁垒致使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存在困难
内在需求而建设的制度规则是对社会现象的回应,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制度规则安排与考虑存在失衡困局。当前跨境电商领域合作深化,不同法系规则制定存有差异,导致在法律适用与解释上存在一定的法律歧义。东盟各国在产品准入标准不一,印尼强制SNI认证,但越南要求CR认证标准是基于不同的规定。知识产权最明显的特点,就在于它本身具有地域性特质[9]。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执法、实施等方面的水平差距持续扩大,区域治理更是呈现分散态势。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争端解决方式也有差异,在仲裁协议、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标准不统一、对公共秩序的内涵与外延不同标准也影响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稳定发展[10]。当前西方的法律价值体系仍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中国与东盟等新兴发展国家不断加强合作与交流,摆脱对西方价值体系的依赖,建立区域性合作机制是重构西方话语体系的表现。当前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制度规则协同的瓶颈,需要双方共同协商与制定才能打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法律体系多样性的桎梏。
4. 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纾解之道
当前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解决路径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跨境支付体系、制度规则区域协同等方面为出发点解决问题。
4.1. 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建设在跨境电商的发展
第一,应当构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对等局面是阻碍双方贸易的发展的最大问题。实证分析来看,倡议发展的提出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得到快速发展[11]。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例如,新加坡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领先地位,而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体系化建设相对落后。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在工程技术、产业齐全以及资金储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国积极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帮扶部分东盟国家进行基础运输交通建设以及加大资金投资,为区域“互联互通”与经济发展提高强有力的支持。第二,加强物流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在跨境电商商务合作上,中国物流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技术支持以及成型的运营模式构成全产业链的物流体系。中国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带动东盟部分国家的物流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的缩小中国与东盟在物流体系建设上不对等的差距。可以在东盟建设产品、孵化、运营、销售为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物流项目,加强东盟部分国家在运输、配送、集运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缩小东盟国家在物体体系发展上的不充分弊端,打造中国–东盟一体化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局面。
4.2. 改革创新: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工程建设的应用与发展
当前美元指数的波动幅度较大,导致东盟国家货币汇率疲软,直接给东盟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损失,部分企业面临破产风险与挑战。2023年批准建立东盟国家范围内本土货币的交易框架。东盟积极加强本土货币的结算方式,不仅可以改善本国在跨境贸易交易中过渡依赖国际主要的货币,还可以加强防范与较少国际主要货币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本国跨境支付的安全与保障[12]。中国人民币不仅是成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也是全球第三大支付的国际货币。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加强的原因在于,具有降低汇率风险、资金成本、结算效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显著优势。当前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不断加强,跨境支付越来越便利,东南亚是最早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与结算的试验地区,对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的方式具有高度认可与支持[13]。中国也积极的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的建设,可以说人民币在东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使用。东盟国家也积极响应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工程建设的应用与发展,不仅在跨境支付中降低自身存在的风险与挑战,还可以带动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符合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的理念。
4.3. 规则整合: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中制度规则治理的区域协同
当前中国与东盟在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困囿局面在于双方分属不同的法系,在制度规则设计与安排上本身就存在法律制度的不统一,如何解决现有制度规则的协调是当下中国与东盟需要共同应对的难题。第一,中国与东盟可以从推动国内立法为出发点。中国与东盟应当积极推动相关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条文的修改与解释,统一协调制度规定减少中国与东盟在制度规则适用上的法律冲突问题。第二,中国与东盟应当积极推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中国积极推动相关国家在涉外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双方应当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为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提供法律保障[14]。第三,中国–东盟应当加强仲裁领域合作与建设。通过统一建立协作机构整合区域内相关的仲裁规则与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对话与合作构建一个具有凝聚力、适应性强的国际仲裁机制,也是确保区域经济稳定与繁荣[15]。中国–东盟在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还需要以RCEP框架作为法律基础,从国内立法修改、标准互认、仲裁规则制定等方面协调推动区域制度治理整合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标杆。
5. 结语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联动与发展,使得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往来之中的新局面与新现象。中国与东盟自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经贸合作越来越频繁这取决于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毗邻,历史文化交融成为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中国与东盟应当共同把握发展的机遇,不过中国与东盟在跨境电商合作领域也存在诸多困难,尤其在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物流运输体系、跨境支付系统以及制度规则区域协同等方面存在困囿格局。制定的纾解路径应当从构建中国与东盟现代型综合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一体化的物流体系、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支付体系建设、协同推动规则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与交流,可以推动跨境电商合作走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发展,为中国与东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