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病痛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肿瘤放化疗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的治疗措施通常包括标准的放疗和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放化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相关指标、生理症状、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放化疗在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展现了显著的综合效果,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理症状,还通过增强社会支持和优化家庭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pain experience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Method: A total of 68 tumor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4 to December 202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measures for the control group usually include standar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regimen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nursing complianc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chemotherapy regimens. Resul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post nursing related indicators, physiological symptoms, social support, and family func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have shown significant comprehensiv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ir physiological symptoms, and pain, but also further enhancing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by enhancing social support and optimizing family functions.
1. 引言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表现得较为突出,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放化疗作为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当中的一种,于控制肿瘤发展进程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不过放化疗尽管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可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以及病痛感受,这些感受会对患者生理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心理以及社会功能产生较为深远的作用[1]。病痛感受是一个有多维度特点的概念,覆盖生理疼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角色改变等方面,对于接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来讲,病痛感受不光源于治疗自身的副作用,还来自对疾病发展的忧虑、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感以及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担当,这些感受在不同利益相关者比如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之间有着不同的呈现和认知[2]。举例来说,患者或许会更加关注自身的生理痛苦与心理负担,而家属可能更多体会到经济压力以及照顾时的疲惫,医护人员则可能更在意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依从性,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深入剖析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的病痛感受,可明白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共同感受,也为优化治疗方案、改进医患沟通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3]。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24年全年我院收治的68例肿瘤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两组年龄区间均为45~70周岁,平均年龄分别为47.05 ± 3.43岁与48.53 ± 3.51岁。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基线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本研究入组标准如下:(1) 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当前正处于放疗或化疗周期,且未合并其他重大系统性疾病;(2) 处于治疗初始阶段(第1~3疗程),具备全程参与护理干预及随访条件;(3) 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4) 具备基础认知能力,能正确理解并实施自我管理方案。
排除标准包含:(1)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或精神类疾病者;(2) 终末期恶病质状态,预期生存期不足研究周期者;(3) 存在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缺陷者。
2.2. 方法
对照组的治疗举措一般覆盖标准的放疗以及化疗方案,放疗或许会采用外照射与内照射相结合的办法,于整个治疗进程里,患者会接受定期的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以此来评估治疗成效并监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观察组采用在利益相关者角度下的放化疗方案,患者会接受详尽的术前评估,包含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明确肿瘤的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医生会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定放疗以及化疗的具体剂量与疗程,放疗一般划分成外照射和内照射两个阶段,外照射运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辐射源,每日进行一次,每周五天,持续数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感觉到疲劳、皮肤出现irritation或者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医护人员会依照患者的反应调整治疗计划,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例如止痛药物以及皮肤护理,化疗一般在放疗期间同步开展,常用药物有顺铂或卡铂,联合其他化疗药物,依靠静脉注射给药,化疗的周期一般是每三周一次,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脱发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整化疗方案,并提供止吐药物以及营养支持,以减轻不适。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要紧密配合医护人员,定期复查和随访,来监测病情变化以及治疗效果,患者可能会经历心理压力以及情绪波动,家属则要给予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同时留意患者的饮食和作息,协助其应对治疗带来的影响,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也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和家属交流,解答疑问,提供心理疏导。借助多学科协作,医护人员可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2.3. 观察指标
相关指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如Sysmex XN-1000、Mindray BC-6800或Abbott Alinity hq)进行检测,包括白细胞(×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
社会支持与家庭功能:选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其核心维度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方面,总分区间10~50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的社会支持状况越好。
生理症状: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PS,包括体力状况、日常生活能力、情绪状态三方面,总分范围0~100分,数值提升表征依从性增强。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类由表达,如年龄等,检验法为t值,不同检查对比以P < 0.05表达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观察组护理后白细胞(×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evant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
例数 |
白细胞(×109/L) |
血红蛋白(g/L) |
血小板(×109/L)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对照组 |
34 |
5.12 ± 1.28 |
4.23 ± 1.52 |
110.9 ± 11.59 |
105.35 ± 14.26 |
188.53 ± 42.32 |
172.13 ± 48.45 |
观察组 |
34 |
5.13 ± 1.35 |
5.83 ± 1.29 |
110.4 ± 10.82 |
125.63 ± 12.18 |
188.72 ± 45.19 |
182.35 ± 40.82 |
t |
|
0.456 |
5.096 |
0.190 |
4.209 |
0.340 |
18.920 |
P |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2. 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家庭功能
观察组护理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family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2.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与家庭功能对比
组别 |
例数 |
主观支持 |
客观支持 |
对支持的利用度 |
对照组 |
34 |
33.57 ± 1.45 |
39.54 ± 2.27 |
32.68 ± 1.21 |
观察组 |
34 |
42.19 ± 1.64 |
41.87 ± 0.68 |
45.21 ± 0.33 |
t |
|
30.312 |
43.480 |
34.729 |
P |
|
<0.05 |
<0.05 |
<0.05 |
3.3.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理症状
观察组护理后体力状况、日常生活能力、情绪状态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symptom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3. 两组患者生理症状对比
组别 |
例数 |
体力状况 |
日常生活能力 |
情绪状态 |
对照组 |
34 |
73.33 ± 1.46 |
72.46 ± 1.67 |
72.25 ± 1.94 |
观察组 |
34 |
91.40 ± 1.37 |
92.06 ± 1.42 |
92.38 ± 1.78 |
t |
|
52.627 |
52.136 |
44.581 |
P |
|
<0.05 |
<0.05 |
<0.05 |
4. 讨论
宫颈癌属于女性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别,在女性癌症里,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处于关键位置,宫颈癌的治疗办法一般涉及手术、放疗以及化疗等,其中放化疗凭借广泛应用以及特有的治疗成效而被大量采用,不过放化疗尽管可对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却也给患者给予了许多痛苦与不适[4]。宫颈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有可能遭遇身体方面的疲劳、恶心、皮肤出现炎症等副作用,还会面临心理层面的压力以及情绪波动情况,这些病痛感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也给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给予了更高要求,深入去了解宫颈癌患者在放化疗进程中的病痛体验,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有着意义。放化疗作为宫颈癌治疗的关键手段,其效果比较突出,但也随着一系列副作用以及病痛体验,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讲,这一治疗过程涉及患者自身,还包含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可能会经历身体上的疼痛,像疲劳、恶心、皮肤反应等,同时也会面临心理上的压力以及焦虑情绪[5]。家属会关注患者的饮食、情绪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给予必要的支持与照顾,医护人员则从专业角度观察患者的生理反应以及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痛苦并提高治疗效果,凭借综合考量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不同体验与观点,可以更全面地明白放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病痛体验的影响,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且个性化的支持与护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视角也可为研究增添更多维度,帮我们全面剖析放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病痛体验的影响,这种多利益相关者的质性研究可揭示病痛体验的多样与复杂,还可以为医护人员和家属提供更好的支持策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1) 观察组护理之后,白细胞(×109/L)、血红蛋白(g/L)以及血小板(×109/L)的情况均比对照组更为良好,P < 0.05,在放化疗进程中,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水平大多时候会因为治疗副作用而受到影响,分别有可能致使感染风险增加、出现贫血以及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基于叙事理论的家庭参与护理借助推动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帮患者更妥善地表达以及处理治疗过程里的情绪困扰,减轻焦虑和抑郁,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的积极投入可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依照治疗计划,按时去进行检查和治疗,这对维持或者改善血液指标的稳定性是有帮助的[6]。尽管这种护理模式或许对血液指标存在积极影响,但其具体的机制依旧需要展开研究来给予明确,(2) 观察组护理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0.05,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放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生理症状的改善呈现出多方面协同作用,患者接受放化疗时,疲劳、放射性皮炎、疼痛等常见生理症状借助标准化评估工具显示有缓解,医护人员凭借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对症支持,又减轻了患者不适,家属给予的支持为患者提供了心理与生理双重保障,帮患者更有效地应对治疗带来的身体负担[7]。这种多维度改善体现了放化疗的治疗成效,也反映出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付出,为宫颈癌患者生理恢复及整体治疗效果给予了有力保障。(3) 观察组护理后体力状况、日常生活能力、情绪状态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放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的影响,放化疗给宫颈癌患者带来的改善,不只是生理症状得以缓解,还和社会支持增多以及家庭功能提高紧密相连,借助放化疗,患者身上如疲劳、疼痛以及放射性皮炎等生理症状有了缓解,患者所感受到的家庭支持与社会关怀较大增多,家庭功能也得到了的优化[8]。这种多方面的改善呈现出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协同作用,为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放化疗用于宫颈癌患者治疗时呈现出综合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症状,还可借助提高社会支持与优化家庭功能,提高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这些改善呈现出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协同作用,为宫颈癌患者给予了更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支持,达成了治疗效果的优化以及患者整体福祉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