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现代汉语中“幽默”源于英文“humor”,最早由林语堂引入,而国外对幽默的研究最早能够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国外对幽默的研究理论主要能够分为三类,分别为:优越/蔑视论、释放论、乖讹论。其中优越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认为“幽默是对逊于一般人的一种模仿”[1]。释放论的代表弗洛伊德认为幽默具有释放作用,能够释放压力,舒缓紧张感,并运用到心理学中[2]。乖讹论的代表Beattie认为“两个或更多不一致、不适合、不协调的部分或情况,在一个复杂的对象或集合中统一起来,或以一种头脑能注意到的方式获得某种相互关系,笑便源出于此”[3]。
而后语言学家格莱斯(Grice)和利奇(leech)分别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与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在会话的层面上对幽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会话中说话人有意或无意的违反相关原则能够带来出意料之外的幽默效果。目前大多数研究从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的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会话含义进行分析,缺少对于脱口秀这类喜剧类型的分析,因此本文从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视角出发,选择脱口秀选手呼兰的文本进行分析,探索其话语幽默的形成机制及隐含的语用规律。
2. 违反合作原则产生幽默
1975年,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格莱斯(Grice)在他的《逻辑与会话》中提到:“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交际话语的产生和理解都要受到这个默契的控制,这个默契就是合作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4]他认为无论语言交际的双方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背景,为了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都会保持着相互配合的态度并且在有意或者无意中坚持一定的原则,即合作原则。而后为了进一步阐释合作原则,格莱斯根据康德所提出的四大范畴提出了四个具体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及方式准则。
在语言交际当中,人们通常会遵守这四大准则,以求信息的准确传递;但同时,研究发现,当人们在一定情况之下违背这些准则的时候会产生喜剧的效果,即会话中的语言幽默。所以,在脱口秀当中违背合作原则也就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技巧。
2.1. 违背量的准则
“量的准则要求会话双方按照会话要求提供适量的信息,以保证会话顺利进行,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其次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当脱口秀演员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语言过于繁杂或缺少信息时,会使得观众感到好笑。
例1:呼兰:这几个月累的……我已经不想大器晚成了,我现在只想喘口大气,而且经常有朋友问说‘你为什么选择做脱口秀啊?’那是我的选择么?那是我没有选择,我也想唱,跳……我也想成团啊!(脱口秀大会20220914)
观众询问呼兰为什么选择做脱口秀,他首先表示是无奈之举,而后在现场有多位偶像嘉宾的情况下表示他也想唱,跳……,却并没有说清楚这句话完整的内容。这句话完整的内容应该是“唱,跳,rap,篮球”出自蔡徐坤,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偶像明星的基本素养。呼兰玩梗却又故意省略了信息,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能力有限,做不了偶像,只能做脱口秀的无奈和委屈,另一方面又引得观众联系到他之前rap表演的尴尬场面,故意不提供足够信息,制造认知期待违背和空白,从而引导观众利用背景知识进行联想和填补空白,这构成了幽默的核心来源。
2.2. 违背质的准则
“质的准则要求会话双方交流的内容尽量是真实的,首先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其次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脱口秀演员的文本,反映生活中的荒诞之处,但如果仅仅白描式的阐述事实,则会显地无趣,亦无法产生幽默的效果。因此,演员常通过夸张叙述或明知故犯地说出与事实明显不符的话来制造笑点。
例2:呼兰:最近一年其实我特别喜欢看直播买东西,我在抵抗了一阵子消费主义之后,我也投降了,打不过就加入嘛,很简单,我看李佳琦,我之前看说,姐妹们,他说‘姐妹们!’我感觉就是,他是不是歧视我,但后来一看,东西这么便宜,我觉得他可能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他再说‘姐妹们!’我说‘我在呢!’(脱口秀大会20220914)
主播李佳琦有着极强的个人直播风格,在他直播带货时经常会用“姐妹们,快冲!”的口头禅促销产品,呼兰在接触他的直播时,首先是对这样的口头禅表示疑惑,自己并不是女生,觉得受到歧视,而后在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被主播魔性的口头禅所吸引,并且在促销的时刻以“我在呢!”回应李家琦的“姐妹们!”呼兰以一个男性的身份回答了询问女性的问题,制造身份与话语的强烈反差和事实矛盾,这种夸张的违背准则的行为,成为揭示消费主义强大吸引力,形成幽默化批判,增强了代入感和喜剧效果。
例3:呼兰:你们知道画糖人那个,我也没吃过,我妈骗我‘这玩意儿不能吃,只能看’所以其他小朋友吃,我也不羡慕,我说‘不能吃,只能看’小朋友说‘行,那你可以看我吃’我还不满足,我还怂恿小朋友说‘你吃个老虎呗,我想看老虎’我说‘吃个龙,我还想再看看龙’看得我是心满意足,小孩儿快吃出糖尿病了。(脱口秀大会20221115)
呼兰讲述小时候母亲骗他糖人不能吃只能看而发生的小故事,因为自己的好奇心,虽然吃不到糖人,但看糖人的样子也是一种满足,于是他不断地怂恿别的小朋友吃不同的糖人,最终自己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但别的小朋友却不知道吃了多少个糖人,以至于“快吃出糖尿病了”从现实来讲,小朋友突然吃很多糖实际并不会得糖尿病,但呼兰以这种极为夸张的方式说出了明显的假话,制造了现实和文本描述的反差,结论完全超出听众对“吃糖后果”的常规预期如牙疼、吃撑等,形成认知颠覆和惊喜感。
2.3. 违背关系准则
“关系准则要求会话双方交流时说相关的话,内容要贴切。”会话双方交流信息总是围绕着同一个话题焦点展开的,所以在会话当中的所出现的信息自然应当是与话题相关的。当脱口秀演员答非所问或是故意岔开话题,巧妙地说出在形式上不相关的话时,也会产生喜剧效果。
例4:呼兰:张爱玲说得对,感情的遗憾在所难免,每个人心中有一个朱砂痣,有一个白月光,和朱砂痣在一起,心里就想着那个白月光,但有的人不止想着白月光,还想着什么,蓝宝石,黑松露,黄浦江,绿巨人……(脱口秀大会20200916)
呼兰首先引用张爱玲,确立严肃、文学性的情感话题框架,如白月光和朱砂痣,而后突然列举一系列风格迥异、语义无关的名词,这产生了强烈的风格断裂和语义断裂,而正是这种极端不相关,讽刺性、夸张化地揭示了文本所讨论的主题“花心”的泛滥程度,故意、系统性地违背关系准则,一方面颠覆听众预期,带来意外的惊喜;另一方面打破了严肃氛围,对经典意象进行了幽默化的解构。
例5:呼兰:我之前看过潜水,我想着说潜水好玩儿,说让我玩儿潜水,我看了一下潜水装备的价格,我觉得人类就应该生活在陆地上。(脱口秀大会20210915)
呼兰想玩潜水运动,于是查了一下潜水装备价格,但转而说了一句在形式上看似不相关的话,实际上是由于省略的部分导致了逻辑链的断裂,于是显得前后句并不相关,而观众听到这两句话时,则会自动补全其中的逻辑,“我看了一下潜水装备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我觉得人类就应该生活在陆地上。”这制造了表面逻辑断裂,迫使观众推理补全,并最终让观众自己领悟到被省略信息(价格极贵)和荒诞结论所表达的自嘲,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
2.4. 违背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会话中应清楚表述出要告诉对方的内容,其中包括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井井有条等方面。”说话者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应尽量地直接清楚,但在面对一些尴尬的会话时,人们为了避免冒犯对方,往往会采用一些委婉的表达方式,甚至有时候显地模棱两可,使人发笑。
例6:呼兰:前段时间我在马路边上喝酒,来了个年轻人,我说你是做什么的呢,他说我是诗人,我就知道没有工作嘛,但咱情商这么高,我说你是那种一毕业就当诗人了吗?他说是,我说诗人稳定对吧,至少,后来他跟我聊,他说他是东北的,我说那也算是个边塞诗人了。(脱口秀大会20210831)
呼兰在喝酒时与一个年轻人搭话,了解到他是一个“诗人”理解到他应该是没有工作,所以在进一步聊天的过程当中,为了避免尴尬和冒犯,所以就顺着他的话询问:“你是那种一毕业就当诗人了吗?”实际想要询问的其实是:“你是一毕业就没找到工作,失业了么?”这违反了方式准则,没有直接地表达观点。但听众知道“当诗人”指代“失业”调侃中附带了喜剧效果。年轻人来自东北,祖国的边疆,职业是“诗人”,而呼兰则又再将年轻人细分为了“边塞诗人”。呼兰煞有介事地运用一个严肃但完全不适用的文学分类,给这位失业的东北年轻人贴上一个伪学术标签。这种强行赋予意义、过度引申的做法,将原本的委婉讽刺进一步提升,彻底暴露了其“礼貌关怀”下的调侃本质,因极度不协调而引爆笑声。
3. 违反礼貌原则产生幽默
格莱斯(Grice)会话合作原则解释了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当中相互配合的行为,但在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及在交际当中为什么人们常常会采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观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于是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语用学原则》一书中进一步提出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5],细分为六条: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看似没有礼貌的话,却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3.1. 违背得体准则
得体准则体现为“让他人少吃亏、多受益。此准则以他人为出发点,尽量减少有损他人的观点。”所以这要求在语言交际当中,说话者要充分考虑受话者的感受,在现实语境当中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进行对话。但如果脱口秀演员完全遵守此准则的话,则难以产生幽默效果,所以在脱口秀表演中常常出现违背得体准则的情况。
例7:呼兰:今年来了那么多人,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脱口秀火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何广智火了,何广智是让徐志胜都看到了进军娱乐圈的希望,徐志胜刚才说难看啥的,很坦诚,真的,我第一次看见徐志胜,我的感受就是,当时我害怕极了,我说这是三体人打过来了么?(脱口秀大会20210810)
呼兰开场表示这一季来了新人,提到徐志胜与何广智二人,二人在节目当中经常被调侃到颜值太低,而呼兰同样也在这一点上丢出了包袱,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到徐志胜的时候,夸张地表示害怕,故意违背得体准则将徐志胜的外貌直接类比为科幻小说《三体》中极具威胁性的外星入侵者形象。这种比喻远远超越了日常对“不好看”的描述尺度,将可能的冒犯性推向荒诞,促成了此处的喜剧效果。
3.2. 违背慷慨准则
慷慨准则指的是:“让说话人少受益、多吃亏。此准则以说话人为出发点,尽量减少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得体准则与它为相呼应的一组。”该准则要求的是在语言交际当中,要尽量慷慨大方,把损让给自己,把益让给别人。但是在脱口秀表演当中,演员常常故意表现得吝啬小气,违背慷慨准则,来增加现场幽默气氛。
例8:呼兰:这一季比赛对我来说特别艰难,因为周奇墨就追着我炒CP,但是我又不想跟周奇墨炒CP,我只想跟王建国炒CP,你知道么?就我们这几个破脱口秀演员炒CP都还有名字,我之前和庞博炒CP叫“兰博基尼”我和王建国叫“建兰春”(脱口秀大会20200826)
呼兰在之前的脱口秀表演当中和其它脱口秀演员产生深刻友谊,获得观众们的喜爱,于是出现了“炒CP”的现象,即观众们喜欢他和别的选手所组成的组合,例如所谓的“兰博基尼”和“建兰春”但到了选手周奇墨这里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呼兰直言自己和建国“炒CP”也不和周奇墨“炒CP”,这里故意违反慷慨准则,话语中故意透露出小气,暗含比较,通过对比贬低周奇墨产生了笑料。
3.3. 违背赞誉准则
赞誉准则指的是:“少贬低他人,多赞誉他人。此准则以听话人或他人为出发点,减少对听话人或他人贬损的观点。”但在一些需要幽默的场合之下,说话人往往会违背赞誉准则,多贬低而少赞誉,由此产生一些幽默的语言,同样在《脱口秀大会》当中,演员也会提及一些折损他人的话,以此达到幽默效果。
例9:呼兰:我给你们讲一小段我爸写的,我不敢全讲,是因为我爸还想拿剩下那部分参加明年的脱口秀大会,听我说,他小时候条件特别差,在农村,家里非常艰苦,偶尔才能吃一顿鸡蛋酱,我奶奶特别节约,做鸡蛋酱不舍得放鸡蛋,吃饭的时候,端上来以后,我爷爷就翻了翻那个鸡蛋酱,就嘲讽她嘛,说你这鸡蛋酱做麻烦了,我奶说,怎么说呢?他说,你就应该往咱家大酱缸里打一个鸡蛋,咱们天天吃鸡蛋酱,这就是我爸的段子,反正也不咋地。(脱口秀大会20190922)
呼兰向观众讲述了他父亲写的脱口秀段子,在讲述的过程当中,“拿剩下那部分参加明年的脱口秀大会”以及“你就应该往咱家大酱缸里打一个鸡蛋,咱们天天吃鸡蛋酱”两段实际上产生了不错的现场效果,引得观众大笑。然而,在故事引人发笑的结尾后,呼兰却紧接着向观众说道:“这就是我爸的段子,反正也不咋地。”这个评价是关键。即使他父亲的段子客观上引起了笑声,他不仅没有给予赞誉,反而明确表达了对段子质量的负面评价,这直接违背了“多赞誉他人”的赞誉准则。并且在极强的反差当中赢得了观众的呼声与笑声。
3.4. 违背谦逊准则
谦逊准则即是:“少赞誉、多贬低说话人。此准则以说话人为出发点,减少对自己表扬的观点。赞誉准则与它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相呼应的一组。”该准则要求的是说话者保持谦逊低调,不吹捧自己,始终以一种稍低于对方的态度来进行对话,但脱口秀演员常常采用自吹自擂,抬高自己的方式来讲话,由此制造笑点
例10:呼兰:规划没有用,你想想看2019年的时候,你要告诉我说,3年后你会因为疫情在青岛录脱口秀大会第五季,然后在总决赛争大王,这句话我是一个词都听不懂啊,什么是疫情?怎么会在青岛?脱口秀大会能办到第五季?我还没拿大王呢?(脱口秀大会20221116)
呼兰首先做出了假设,设想自己在三年前能够知道今天发生的事情,然后再表示三年前的自己肯定不会理解什么叫做“疫情”,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在“青岛”,甚至怀疑《脱口秀大会》能不能办到第五季,对前三个事物的不解,巧妙地铺垫了现实生活的戏剧性和不确定性,但在最后质疑“我还没拿大王呢?”表达的实际上是三年来他一直都有拿大王的目标,并且这个奖早就应该由他收入囊中了。在决赛的最后故意违背谦逊原则,通过夸张的自我肯定与抬高,自然地将“呼兰还没拿大王呢?”的反问在节目提出,回应了观众们认为“节目组欠呼兰一个大王”的期待,引发观众的欢呼。
3.5. 违背一致准则
一致准则表现为:“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此准则以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观点、看法是否一致为关注点,减少自己与他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说话者在交际的过程当中应当尽量地揣摩对话者的观点,态度,情绪,由此求同存异,获得共识,达成一致。但脱口秀演员在一定情况下会违反一致原则,甚至通过“唱反调”的形式来有意制造笑点。
例11:呼兰:而且我真的发现,一到年底,大家就会做很多荒谬的事,去年我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看没看这个节目,去年跨年的时候,最后有个环节,就是我们把烦心的事写下来,放进一个塑料小球里,然后扔在地上,请了一台压路机把那个小球压碎,就纯物理迷信啊,就哪怕你烧呢?我奶奶看了都觉得,你们这个“迷信”的方式是不是不太“科学”啊?(脱口秀跨年20211225)
呼兰在段子中回顾了去年跨年专场的“压碎烦恼”环节——观众将烦心事写在纸上放入塑料小球,再用压路机压碎。他直言不讳地批评这个环节“荒谬”并贴上“纯物理迷信”的标签,这里呼兰找到了迷信与求心理安慰的共通之处,将看似矛盾的概念强行嫁接在一起,带来了贴切的讽刺,并且对着大家都曾参与过的活动“唱反调”,这违反了一致准则,同时也调侃了去年活动的荒谬性,使得观众忍俊不禁。
3.6. 违背同情准则
同情准则是指:“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此准则以说话人及听话人之间的关系为关注点,尤其是心理感受,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一致原则与它为相呼应的一组。”这要求会话的双方在交际的过程当中保持同情心理,理解相互的难处。但在脱口秀表演中,演员有时则会违反同情准则,言语直戳别人痛处,产生笑料。
例12:呼兰:上一场,李诞把我带他炒股和他离婚并列,称为他的两不大幸事,李诞其实是我徒弟,跟我学炒股,法号悟赔,李诞聪明,学东西快,但凡学慢点,都不至于赔这么多,有时候我觉得挺对不住人家的,套得这么深,还学得那么认真,现在我俩人一出去,都说,哎呀,脱口秀套娃,其实现在我已经不用教他了对吧,他现在亏得比我多,诞出于兰而胜于兰。(脱口秀大会20220910)
呼兰提到自己带李诞炒股的事实,他和李诞都赔了很多,实际上二人处于同样的处境当中,应该相互同情。但呼兰却对李诞赔钱了的事实进行嘲讽,首先说李诞的法号叫做“悟赔”,然后再以欲抑先扬的方式调侃李诞“但凡学慢点,都不至于赔这么多”,之后又说李诞“套得这么深,还学得那么认真”嘲笑这种认真“学赔钱”的行为,最后以仿句结尾,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改为“诞出于兰而胜于兰”,十分形象地表达了李诞相比自己亏钱更多,沉迷更深的现实。多次、递进、大胆地违背同情准则,将本应产生同情的事件作为讽刺靶心,将真实的痛点进行戏剧化的包装,“失败”转化为了“笑料”最终引发了观众强烈的笑声。
4. 结语
本研究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与利奇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聚焦于《脱口秀大会》中选手呼兰从第二季至第五季的脱口秀表演文本,深入分析了其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研究表明,呼兰的幽默技巧核心在于对语用原则的创造性违背。通过对合作原则下量、质、关系、方式四大准则,以及礼貌原则下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六大准则的系统性违反,呼兰成功构建了丰富多元的幽默效果。尤为突出的是,其文本常巧妙融合文学化表达、逻辑留白、概念迁移于通俗笑料之中,使得幽默既接地气又耐人寻味。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呼兰独特幽默风格的语用学根源,证实了语用原则的违反是制造喜剧效果的有效策略,也为理解脱口秀这一新兴喜剧形式的语言艺术提供了新视角,对观众欣赏幽默、演员创作实践乃至探讨娱乐语言中的语用规律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