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Lakoff & Johnson (1980: pp. 3-13)认为,“我们发现,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思维和行为中。我们用以思考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概念可以从普通字面思维和话语的范围延伸到所谓比喻性、诗意性、生动性或想象性思维和语言的范围。”当隐喻使用一个符号单位(一种音义关系)来表达或激活另一个符号单位时,更符合上述定义。李弘[1]认为:1) 隐喻具有普遍性;它代表语言的常态而非特定的语言表达。2) 隐喻表现出系统性;它不是随机创造的,而是遵循模式的。3) 隐喻是概念性的;它超越语言并塑造我们的思维。我们用于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手段构建和定义的。这一理论显著改变了传统的隐喻观念,影响了包括隐喻研究在内的各个人文学科。在过去近40年里,研究已从分析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转向探索其生成、理解、识别机制,将其与转喻区分开来,并考察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方法已从内省法发展为定量和基于语料库方法的结合。概念隐喻已引起诗学、哲学、符号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翻译学、外语教学和词典学等领域的关注,形成了多学科研究格局[2]。目前,学者们继续扩大概念隐喻的研究范围。虽然仅基于语言的证据可能导致偏颇的结论,该领域正日益转向隐喻的多模态研究。通过分析隐喻在非语言和多模态语境中的表征和机制,研究者旨在增强和完善概念隐喻理论,验证和调整某些观点[3]。
2. 网络语言与十大网络流行语
互联网技术和媒体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激增,进一步促进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所谓“网络语言”主要是指由网民创造、在网络上流行并被约定俗成地接受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网络语言发展迅速、传播面广,它已经成为人们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4]。网络词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许多网络用语运用了隐喻这一修辞手法,这正是网络词汇变得如此多样化、生动活泼和受欢迎的原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新的网络用语不断涌现。作为年度“汉语盘点”活动的一部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自2012年以来几乎每年都会发布十大网络流行语1,其发布的2018~2023年的“十大网络用语”见下表1:
Table 1. “Top Ten Internet Buzzwords” from 2018 to 2023
表1. 2018~2023年“十大网络用语”
年份 |
十大网络用语 |
2018 |
锦鲤、杠精、skr、佛系、确认过眼神、官宣、C位、土味情话、皮一下、燃烧我的卡路里 |
2019 |
不忘初心、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柠檬精、好嗨哟、是个狼人、雨女无瓜、硬核、996、14亿护旗手、断舍离 |
2020 |
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货、云监工、光盘行动、奥利给、好家伙、夺冠、不约而同、集美 |
2021 |
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 |
2023 |
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 |
本文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央视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活动中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是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建立的数据中心。2012年,“汉语盘点”增加了“十大网络流行语”调查。“十大网络流行语”是通过网民推荐、专家评议、网络投票选出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词汇,体现了广大网民和汉语研究专家对网络流行语的认可[5]。本文共收集了2018年至2023年的70个“十大网络流行语”词汇作为“网络热词”的研究对象。
3. 网络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分类
根据Lakoff和Johnson (1980)的观点,概念隐喻可以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此外,根据李弘对隐喻的定义,语音隐喻也被认为是概念隐喻的类型之一。武莱蒂奇认为,语音隐喻是通过能指的相似性或接近性来联系不同意义的[6]。实际上,通感是用一种感官体验来描述或表达另一种感官体验的方式。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的通感都是隐喻性的。在我们的概念系统中,通感的意义建构和阐释过程必须受到一些普遍认知规则的制约[7]。上述网络热词可以根据上述隐喻类型进行如下分类:
表2显示了2018年至2023年部分网络语言按隐喻类型的分类。隐喻类型包括语音隐喻、结构隐喻、通感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表格最后一行还给出了每种隐喻类型的网络语言总数。本分析的目的是总结表格中网络语言的主要特征和趋势,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释和含义。
从表2中可以观察到的第一个特征是,本体隐喻是最常见和最多样化的网络语言类型,共有16个例子,其次是语音隐喻,有5个例子。其他类型的隐喻只有一个或没有例子,表明它们在创造网络语言方面不太流行或能产性不高。本体隐喻是一种使用具体或熟悉的概念来描述抽象或不熟悉概念的隐喻类型,例如用“招人烦的包”来形容引人注意的人,或用“机器”来形容命运。这种类型的隐喻可以丰富网络语言使用者的表达和想象力,也反映了他们对某些现象或事件的价值观和态度。此外,结构隐喻没有典型例子。
从表2中观察到的第二个特征是,用于产生网络语言的隐喻表达随时间而变化,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社会和文化变化。例如,2018年,网络语言“锦鲤”因一些网络名人和事件而流行,被用来表达好运或兴奋。2019年,网络语言“不关你事”和“硬核”受到一些病毒式视频和梗的影响,被用来表现冷漠或强硬。2020年,网络语言“逆行者”和“云监工”与新冠疫情相关,被用来赞扬一线工作者或嘲讽网络批评者。2021年,网络语言“躺平”和“元宇宙”与一些社会和技术趋势相关,被用来表达对压力的抵制或对虚拟现实的期待。2023年,网络语言“@未来”和“数字化智慧生活”受到一些科技创新的启发,被用来表达对未来的好奇或热情。
Table 2.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op ten internet terms from 2018 to 2023
表2. 2018年至2023年十大网络用语分类
年份 |
语音隐喻 |
结构隐喻 |
通感隐喻 |
方位隐喻 |
本体隐喻 |
2018 |
锦鲤(Koi fish/Fancy carp) |
|
土味情话(Cheesy
pick-up lines) |
C位(Center position) |
官宣(Officially announce)、杠精(Contrarian/Naysayer)、佛系(Buddha-like) |
2019 |
雨女无瓜(None of your business) |
|
|
|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On countless roads ahead, safety comes first)、14亿护旗手(1.4 billion flag guards)、柠檬精(lemon elf)、硬核(hardcore) |
2020 |
集美(Sister/Bestie) |
|
|
|
奥里给(Cone on/Cheer up)、逆行者(Heroes in harm’s way)、云监工(Online overseers/Online supervisors) |
2021 |
|
|
|
躺平(Lie Flat/Be a Couch Potato) |
YYDS (Greatest of All Time)、破防(Overwhelmed/emotional damage)、元宇宙(Metaverse) |
2023 |
爱达未来(@ future)、数智生活(Smart living with digital devices) |
|
|
|
显眼包(Eye-catching bag/person)、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The gears of fate start turning)、村BA (Villag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
从表2推断出的第三个特征是,隐喻表达对网络用户的交流和互动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一些网络语言可以增强用户的情感表达和交流,如“土味情话”和“小姐姐”。一些网络语言可以在用户中创造认同感和归属感,如“14亿护旗手”和“村BA”。一些网络语言可以挑战或颠覆社会的主导话语或意识形态,如“杠精”和“躺平”。一些网络语言可以促进或批评文化的消费或生产,如“官宣”和“GOAT”。
总之,该表格按隐喻类型对2018年至2023年的一些网络语言提供了有用且有趣的概述。网络语言是一种动态和创造性的现象,既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变化,也影响了网络用户的交流和互动。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值得更多关注和研究的文化现象。
Table 3. Conceptual metaphor frequencies in the Top Ten Internet Buzzwords
表3. 十大网络流行语概念隐喻频数
年份 |
隐喻数量 |
非隐喻数量 |
2018 |
6 |
4 |
2019 |
5 |
5 |
2020 |
4 |
6 |
2021 |
4 |
6 |
2023 |
5 |
5 |
总计 |
24 |
26 |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隐喻性术语的数量在4到6个之间波动,而非隐喻性术语的数量在4到6个之间变化。隐喻性术语最多的年份是2018年,10个术语中有6个是隐喻性的。隐喻性术语最少的年份是2020年和2021年,10个术语中只有4个是隐喻性的。非隐喻性术语最多的年份是2020年和2021年,10个术语中有6个是非隐喻性的。非隐喻性术语最少的年份是2018年,10个术语中只有4个是非隐喻性的。隐喻性术语的总数为24个,略少于非隐喻性术语的总数26个。隐喻性术语与非隐喻性术语的比例几乎为50%,表明隐喻性表达在网络术语中非常流行和普遍,这也证明了体现我们思维的语言或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是隐喻性的。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18年到2023年每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几乎有50%是隐喻性表达。而从这些年发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总数来看,隐喻性表达也占48%,接近50%。从这样的数据中,我们得出结论:体现我们思维的语言或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是隐喻性的。
4. 从概念隐喻视角分析网络语言
锦鲤原指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饲养价值的鱼类,现已成为流行的网络术语。人们现在通过分享锦鲤图片来表达好运。例如:锦鲤图片在微博上被广泛转发。它表达好运含义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成语“年年有余”,意思是年年都有盈余。“余”代表“盈余”,与“鱼”同音,所以锦鲤这一好运象征与语音隐喻相关。此外,由于中国民间传说“鲤鱼跃龙门”意指某人通过考试或获得升职,锦鲤或鲤鱼被视为好运的象征。因此,锦鲤或鲤鱼代表好运也是一种转喻。词语的新含义与原始含义之间存在直接的理据关系。多义词含义之间之所以存在理据关系,是因为意义的扩展主要通过人们主观的转喻和隐喻思维来完成[8]。
土味情话指俗气、土气且幽默的爱意表达。例如:“这20句土味情话太俗了。”“土”意指俗气。这个短语字面意思是当我们说一些俗气的话来表达爱意时,就像品尝泥土一样。这种用“听觉或感觉表示味觉”体现了通感隐喻。
C位最初是英文单词“center”的缩写,指舞台上或宣传海报中的中心位置。后来扩展为代表各种语境中最重要和最引人注目的位置。根据Lakoff和Johnson [9]的观点,“中心–边缘”也是方位隐喻,这个短语源自隐喻“中心是最重要的地方”。
官宣指个人或组织发布的正式公告。例如:“尽管中国尚未正式宣布会议,但他们确实期望会议按计划进行。”后来,该术语具有了“正式宣布”的含义。这种词义扩展源于概念隐喻“官方宣布即正式宣布”。
杠精:这个术语描述那些习惯性为了争论而争论的人。他们仅仅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人,往往强调自己的优越性。例如:“杠精是指故意与周围人行为不同的人。”对于这个短语,“精”代表精灵,而“杠精”指的是人。由于隐喻“精灵是人”,“精”指代人类。此外,根据杨的研究,“杠”指的是反抗或挑衅他人的言语行为,其含义源于中国用来闩门的杆子[10]。因此,“杠精”中“杠”的含义源于本体隐喻“用杆子闩门就是反抗他人”。这个隐喻基于人们的日常经验,有助于理解或传达一些抽象或复杂的事物。
佛系:源于一篇题为《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描述一种对生活无忧无虑和接受的态度。例如:“今天中国的许多年轻人称自己为‘佛系’一代。”这个术语类似于“杠精”,因为它基于另一个隐喻“人是佛”。
雨女无瓜:源于一部电视剧,用来回避爱管闲事的问题。例如:“你为什么还单身?”——“雨女无瓜”“与你无关”和“雨女无瓜”在中文中是同音词。它们的意思是“与你无关”,所以“雨女无瓜”被视为语音隐喻。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最初用于交通安全宣传,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例如:“通往健康的道路有很多,但睡眠第一。”这里安全原则被视为道路,所以它基于本体隐喻“安全原则是道路”。
14亿护旗手:这个短语是运用概念转喻衍生而来的网络热词。例如:“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这个短语源于另一个隐喻“爱国者是国家的护旗手”。此外,在这样的隐喻中,旗帜代表国家,这被视为转喻。
柠檬精:字面意思是“绿柠檬”,描述嫉妒他人的人。例如:“他们之间的爱情让我变成了柠檬精。”对于这个短语,“精”代表精灵,而“柠檬精”指的是人。由于隐喻“精灵是人”,“精”指代人类这一实体。所以,这是一个本体隐喻。此外,“柠檬”不是指柠檬,而是嫉妒的象征或转喻,因为它太酸了。
硬核:借用英语,最初指说唱音乐的一种形式。现在指有力量或激烈的东西。例如:“迈克一年跑了20场马拉松。他真的很硬核”。这里该术语暗示“核心是实体最强大的部分”,被归类为本体隐喻。该词汇展现了网络语言跨语言借用和语义重构的特征,通过将物理概念的“硬核”映射到抽象的品质评价上,使描述更加生动直观。
集美:源于一位网络主播对“姐妹”的错误发音,现在被亲切地用来称呼亲密的女性朋友。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分析,“集美”的形成体现了复杂的认知机制。首先,它通过语音相似性映射实现了从“姐妹”到“集美”的语音隐喻,保持了原词的语义内核;其次,在概念层面,“集美”将传统的血缘关系拓展为社交关系,增加了亲昵、活泼的情感色彩,消解了等级性;最后,该词承载着网络社群身份认同功能,通过共同的语言符号强化群体凝聚力,体现了网络语言创新的认知规律和社会建构功能。
奥利给:源于“给力噢”(意思是“强大”或“了不起”)的反向发音。这是一个用来表达赞扬或鼓励的感叹词。这个词源于“给力”一词,意思是“发力”。当人们在事件或活动中“发力”时,他们可以说“给力”。所以基于本体隐喻“把事情做好就是发力”,“给力”一词的含义被创造出来。
逆行者:指勇敢面对危险的人,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这些无名英雄体现了我们时代的精神。这是一个复杂的隐喻,涉及推理。逃离疫区是遵循人们正常的感情和道德,这是一种规范;逃离疫区是按照这种规范的方向行动;因为与这种规范相反的方向被称为“逆行”,所以进入疫区的人被称为“逆行者”。这里是本体隐喻“遵循正常感情和道德就是按照规范方向行动”。
YYDS:“永远的神”的缩写,表达对某人的深深钦佩。在英语中,它类似于“GOAT”(史上最伟大)。当我们说这个词时,前提是本体隐喻“神是人”。这一表达体现了网络语言通过字母缩写简化表达的特征,同时运用神性隐喻将普通人物神圣化,突出其卓越品质。“YYDS”的隐喻机制将抽象的崇敬情感具象化为宗教性的膜拜,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强度和感染力。
破防:最初与在游戏中突破对手防御有关,现在描述情感脆弱或被某些事件或信息深深影响。其意义扩展源于本体隐喻“人是堡垒”。当它被突破时,就像一个人的防御被粉碎了。这一隐喻映射体现了网络语言从具体游戏场景向抽象情感表达的语义扩展特征。
元宇宙:一个结合XR (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概念。它代表了互联网应用和生活方式中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它与本体隐喻“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有关。
爱达未来:一个结合“爱”和“未来”的有趣术语。表达对未来的乐观和兴奋。在中文中,@可以发音为“爱特”,类似于“爱达”,所以这是一个语音隐喻。
数智生活:描述一种整合技术、数据和智能以提高便利性和效率的生活方式。“数智”和“数字”在中文中有相似的发音,但前者包含智慧的含义。所以这是一个语音隐喻,也是一个双关语。这一词汇体现了网络语言通过语音相似性创造新概念的特征,将“数字”与“智慧”巧妙融合,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表达。
显眼包:最初指太过招摇、爱炫耀的人,但现在在网络平台上被戏谑地用来指那些个性鲜明、敢于表达自己、能够营造欢乐氛围的人。这个词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个性化事物和多元化现象的包容。这个短语可以分析为xx包,其中xx是形容词,如显眼、淘气、爱哭、受气等。当“包”附加到这些形容词上时,它指的是具有该形容词所描述特征的人。因此,这是一个本体隐喻。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唤起命运感或重大变化的感觉。它暗示事件被启动,导致重要的结果。这个句子是隐喻性的,因为它暗示“命运是机器”。显然,机器是一个物体,所以这是一个本体隐喻。
村BA:一个幽默的术语,结合了“村”和“BA”(篮球协会)。2022年7月和8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举办了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当地村民的这场年度篮球赛通过短视频在网上走红,网民仿照“NBA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和“CBA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将其昵称为“村BA”。因此,当人们听到这个短语时,很容易理解“村BA是NBA”,这被视为本体隐喻。
这些网络术语从声音模仿、通感、方位、经验和事物本质等方面反映了人们所依赖的概念隐喻。一方面,它们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它们显示了人类思维的复杂性。此外,同样的网络语言不仅反映了隐喻表达,还体现了转喻表达,展示了思维的复杂性。
5. 结论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词汇在网络社交传播中发挥着动态作用。受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和变化欲望的影响,网民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和转喻,通过语言独特地表达自己。他们每天都用键盘创造生动、富有想象力和活泼的网络术语。这些术语将他们的现实世界经验(源域)映射到社交媒体的虚拟领域(目标域),既反映了他们的创造力,也体现了社会责任感。许多这些新创造的网络词汇都表现出隐喻特征。通过分析这些隐喻表达,本研究发现隐喻表达在网络术语中非常流行和普遍。本体隐喻是最常见和最多样化的网络语言类型,但结构隐喻没有典型例子,表明它们在创造网络语言方面不太流行或不太有产出性;用于产生网络语言的隐喻表达随时间而变化,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社会和文化变化。此外,隐喻表达对网络用户的交流和互动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另外,同样的网络语言不仅反映了隐喻表达,还体现了转喻表达,展示了思维的复杂性。换句话说,隐喻思维并不是感知世界的唯一方式。其他植根于我们思维的认知过程,如转喻,与隐喻思维交织在一起,共同帮助人类进行语言创造和世界理解。
NOTES
1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未发布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