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语口语中出现的情景省略现象
On the Phenomenon of Situational Ellipsis in Russian Oral Language
DOI: 10.12677/ml.2025.138889, PDF, HTML, XML,   
作者: 王亚男:吉林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关键词: 口语情景省略经济原则Oral Language Situational Ellipsis Economic Principle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俄语口语句法体系中语境和统觉基础的重要性,然后详细探讨了俄语口语的特点,如非正式性、省略结构和语调变化等,并强调了语境在口语交流中的关键作用。随后,论文全面剖析了情景省略的概念界定、类型划分、特点归纳、成因探讨以及语用功能解析,并对比分析了中俄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最终,论文深入探讨了情景省略在口语交际中的多方面意义,诸如提升交际效率、强化口语表达的连贯流畅、凸显说话者的意图态度、丰富多样的口语表达技巧、促进听话者的积极参与及有效互动,以及展现口语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差异。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text and apperception basis in the syntactic system of Russian spoken language, and then elaborate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ssian spoken language, such as informality, elliptical structures and intonation changes, emphasizing the crucial role of context in oral communication. Subsequently,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concept definition, type classification, feature summary, cause explora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 interpretation of situational ellipsis, 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and Russian scholars in this field. Finally, the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multi-faceted significance of situational ellipsis in oral communication, such as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strengthening the coherence and fluency of oral expression, highlight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s and attitudes, enriching diverse oral expression techniques, promoting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effective interaction of the listener, and showcasing th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spoken language.
文章引用:王亚男. 浅谈俄语口语中出现的情景省略现象[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8): 703-70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8889

1. 引言

俄语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和灵活性的语言,在口语交流中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句法特征。在日常对话中,为了提高交流的效率和流畅性,说话者往往会省略那些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被推断出来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情景省略。情景省略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且揭示了语言使用者如何依赖上下文来传递和理解信息。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俄语口语句法中的情景省略现象,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形式及其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参考了《俄语口语省略语用研究》等文献,揭示了省略现象的类型、特点、语用功能、使用情境以及对语言交际的影响。通过对情景省略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俄语口语的内在规律,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在实际交流中的适应能力和表达效率。

2. 口语特点与情景省略

在俄语口语句法体系中,对语境和统觉基础等口语特点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语境,即контекст,通常意义上指语言的上下文,在语言学中通常指的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包括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语境可能涉及上下文,比如词汇、语法结构等,而外部语境则包括社会文化背景、时间地点、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等[1]。需要区分不同学者对语境的定义,比如语境理论先驱人弗斯认为语境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社会情境,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语言活动的性质、参与者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弗斯认为,词汇的意义深受其所处语境的影响。叶姆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领域提出了语境的概念,他认为语境体现了语言表达意义与特定情境之间的关联,以及语言表达与非语言现实之间的纽带作用。霍尔在研究非言语交流时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的概念。他认为语境包括所有影响信息传递的环境因素,不仅包括语言本身,还包括非言语的交流方式。马里诺夫斯基提出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他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认为语言意义需通过社会规约解码。例如,俄语中ты/вы的选择不仅反映亲疏,还隐含权力关系。还有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境模型,包括语场、语旨、语式。

俄语口语有自身的特点,比如非正式性、省略结构、语调变化大等。“在口语交际中,经济原则与语境有着特殊的关系。正是口语所具有的鲜明的情景性,才使得人们在口头交际时尽可能地使用最经济的表达手段”[2],因为口语交流通常是即时的和互动的,依赖共享的知识和环境。比如,日常对话中经常使用代词而不明确指代,但听者可以通过语境理解。此外,俄语口语中的一些省略结构和语用标记可能也需要依赖语境来正确解读。在口语交际中,语境发挥着多重作用,包括消除歧义、填补省略信息以及传达隐含意义等。比如,在俄语口语中,可能因为语境明确而省略主语或宾语,但听话者仍能理解。此外,语境可能影响说话者的语言选择,如使用俚语或正式用语,这取决于交谈的场合和对象。青年群体使用“клёво”“отстой”等俚语时,语境决定其是否带有戏谑或冒犯意味。

在俄语语言学中,“统觉基础”(основы ассоциативного основания)这一概念通常与心理语言学和语言认知过程相关。口语中的统觉基础是指说话人在口语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心理认知机制,它涉及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将当前的话语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及构建意义的过程。口语中的统觉基础是指说话人在口语交际时,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和认知模式,对语言信息进行感知、解释、关联和产出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感知(Перцепция):说话人通过听觉感知口语中的声音、词汇和句子结构。解释(Интерпретация):说话人将感知到的语言信号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理解其语义和功能。关联(Ассоциация):说话人将当前的语言信息与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经验和情感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认知框架。产出(Производство):说话人基于统觉基础,生成语言表达,以实现交际目的。

情景省略(ситуативное элизион)是口语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指的是在特定情景下,说话人出于某种目的省略了语言结构中的一部分,而听话人能够根据语境补全省略的信息。相较于篇章省略被省信息能够从语篇中获得,情景省略只能从具体情景语境中还原,是由语言的情景来决定到底省略了什么,其语篇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语境进行补给[3]。在特定交际情境中,因语境信息充足而省略部分句法成分,听者需依赖统觉基础补全。在口语交际中,说话人根据特定的交际情景,省略了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如主语、谓语、补语等,而听话人能够根据上下文、共有知识或交际情景推断出省略的信息。情景省略的本质是一种语用驱动的省略现象,其核心是交际效率与情境依赖性。孙夏南老师对情境省略句是这样定义的:“情境省略句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由于交际情境和谈话内容各方清楚、明确,没有必要说出完全的句子结构就可理解,从而省略某一结构成分的句子”[4]

在俄语口语句法中,情景省略是语境和统觉基础共同作用的典型表现。语境提供省略的可行性,统觉基础确保省略的可理解性,二者协同推动口语的简洁性与互动效率。这一机制反映了俄语口语“经济原则”与“合作原则”的统一,也是口语语法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3. 不同学者对口语中情景省略的研究(以中俄学者为主)

3.1. 国内情景省略研究

我国学者对情景省略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者从中国实际出发,探讨情景省略的类型、特点、成因和语用功能,逐渐形成了具有汉语特色的情景省略研究体系。中国学者对口语中情景省略的研究,主要从汉语的语用特征、经济性原则及话题优先性出发,强调省略现象与语境的高度关联性。

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指出,汉语口语的省略现象(如主语、宾语缺失)是“语言经济性”的典型体现。例如,句子“去吗?”无需主语,通过场景(如对话双方正在讨论购物)即可推断动作主体。他认为,汉语的孤立语特性(缺乏形态变化)促使说话者依赖语境填补信息,形成“意合”结构。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明确指出,口语中省略的合理性在于‘已知信息’的共享程度。例如,“(你)吃饭了吗?”中主语省略需满足两个条件:

(1) 情景共现:对话发生在家中或用餐时间;

(2) 社会规约:汉语亲属/熟人交际中,代词常被默认。

王力先生着重强调了省略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其能有效减少冗余信息,从而提升互动效率。例如,在问答场景中:

-问:“什么时候走?”

-答:“明天。”

答句省略主语和动词,仅保留时间状语,依赖问句提供的“行为框架”。沈家煊等学者结合关联理论,分析省略的认知推理机制。例如,在菜市场场景中,当人们说“太贵了!”时,可能省略了“这个西瓜”这一指称,听者需要依靠视觉线索(如指向)或知识脚本(如讨价还价的习惯)来补全这一信息。

3.2. 国外情景省略研究

国外学者对口语句法中的情景省略研究较早,涉及语用学、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研究者关注情景省略的触发因素、认知机制、语用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俄罗斯学者对俄语口语情景省略的研究,侧重形态句法简化、社会文化规约及语言外因素互动,体现俄语高屈折特性与语境补偿的平衡、Земская在《Русская разговорная речь》中指出,俄语口语的省略是“结构压缩”(компрессия)的结果,表现为:

零主语(нулевой субъект):如“Придёшь?”([你]会来吗?)依赖对话者身份(如朋友间约定),作为现象描述词,涵盖pro-drop及其他主语缺失情况(如祈使句、对话片段);

格标记简化:口语中常用第一格替代间接格,如“Дайте стакан воды”→“Дайте стакан вода”(非标准属格省略),通过动作场景(如餐厅点单)消除歧义。

情景省略作为功能主义术语,统摄语用主导的省略现象,其下涵盖句法层面的pro-drop (受形态规则约束)、语用层面的语用省略(受情境推理驱动)、形态层面的格标记简化(音系省力结果)。在省略对象方面,零主语为主语代词,情景省略为任意成分,格标记简化为词尾形态。在俄语口语中,这些现象常共存叠加,需结合动词变位系统、高语境文化及统觉基础综合判断。

Шведова在《Русск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中系统描述省略现象的句法条件:

(1) 动词人称一致性:动词的变位形式隐含了主语的信息,如“Пошёл!”([我/他]走了!)需通过语调或手势确定主体;

(2) 对话结构:相邻话轮中,答句常省略重复成分,如问:“Ты видел книгу?”答:“Видел.”(省略“я”和“книгу”)。

Караулов提出“民族文化脚本”(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культурный скрипт)影响省略模式。例如:

(3) 称呼省略:俄语中直接使用“Можно?”(省略“войти”或“взять”)请求许可,反映文化中对直接性的偏好;

(4) 情感隐含:句子“Ну ты даёшь!”(省略具体批评内容)通过语调传递不满,依赖双方对行为规范的共识。

Прохоров对比俄汉礼貌策略,指出俄语省略更多用于熟人交际(如家庭对话),而汉语省略还受尊卑关系制约(如对长辈需保留敬语)。

Федосюк分析青年俚语中的极端省略现象,如“Чё?”(что的缩略)、“Щас”(сейчас的简化),认为这是群体身份标记,依赖亚文化共享知识。

Крысин关注媒体语言对口语省略的影响,如电视访谈中主持人使用“Как вам?”(省略“это нравится”),需观众通过节目主题(如评价电影)补全意义。

4. 正配价省略和逆配价省略

配价(валентность)这一术语,最初源自化学领域,用以描述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后被语言学领域的语法学家所借用。化学课中讲元素用提出的“价”,它表示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最早把化学中的“价”引入语法研究中的是法国语言学家吕西安·特斯尼耶尔。1934年在《如何建立一门句法学》的文章中特尼斯耶尔提出了“依附语法”的思想。1953年他在发表的《结构句法概要》这本书中首次将配价概念系统地引入语法学,并在《结构句法基础》中做了进一步系统地阐释。起初,特斯尼耶尔引进“价”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动词说的,是为了解释说明一个动词能够支配多少种性质的名词性词汇,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动词所支配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的数目。动词的价指的是动词在句子中要求搭配的论元数量[5]

在语言学领域,配价省略指的是在特定句子结构中,基于语法规则或语境考量,句子中的某些成分(诸如主语、补语等)得以被省略。正配价省略和逆配价省略是配价省略的两种类型,它们在俄语等语言中有所体现。以下是这两种省略形式的定义和特点:

4.1. 正配价省略(нереализация прямой валентности)

正配价省略是指在一个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句子的主导词(通常是动词)保持正配价关系,即省略的成分是主导词的配价成分。在俄语中,正配价省略通常发生在以下情况:

(1) 省略的是句子的主语,尤其是在命令句或条件句中,主语常常可以被省略,因为它们可以从语境中推断出来。例如:( ) не плачь! (别哭!) (省略了主语“你”)

(2) 省略的是补语,尤其是当补语在上下文中已经明确时。例如:Спрячь ( ) подальше, не то дядя Троша заберет—с него станется. (藏起来,否则特罗沙叔叔会拿走的,一定会的。) (省略了补语“что”)

4.2. 逆配价省略(обратной валентности)

逆配价省略是指在一个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句子的主导词保持逆配价关系,即省略的成分不是主导词的配价成分,而是与配价成分有关系的其他成分即省略被支配词的主导词。在俄语中,逆配价省略通常发生在以下情况:

只出现被支配词,省略主导词:

例如:Передай вон ту толстую—о книге;

Ты на верхней поищи—ополке шкафа

例如:С ним был еще какой-то клетчатый ( )。(他们还有某种方格手绢) (省略了主语“клетчатый”的主导词платок)

正配价省略和逆配价省略的区别主要在于省略成分与主导词的配价关系。正配价省略涉及的是直接与主导词有配价关系的成分,而逆配价省略涉及的是与配价成分有关系的其他成分。通俗地讲,正配价省略中省略的是被支配词,逆配价省略中省略的是主导词。

这两种省略形式都是口语交际中常见的现象,它们有助于简化语言表达,提高交际的效率。在研究这些省略现象时,语言学家通常会考虑语境、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和交际目的等多种因素。

5. 常态省略与非常态省略

5.1. 常态省略或固化省略(стационарный эллипсис)

常态省略是指在日常口语交流中频繁发生、被语言使用者广泛接受和预期的省略。这种省略通常是习惯性的,不依赖于特定的语境,而是基于语言的常规用法。常态省略结构在口语中可通过完整句变体形式体现,如:

Два до Пскова. (дайте два билета до Пскова.)

其中,“请给两张去普斯科夫州的票”由于在口语交流中频繁发生,因此对话双方无需点名票就能明白。

5.2. 非常态省略(нестационарный эллипсис)

与常态省略相反,非常态省略是指在特定语境下发生的省略,它不是语言使用的常规现象,而是依赖于特定的交际情景、说话人的意图或特定的语言游戏。非常态省略的结构一般体现为缺少词组中的某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1) 省略动词。其位置由从属词逆配价省略代替,如名词间接格形式或副词。Если чего надо—по коридору направо. (Н. Дубов)

(2) 省略不定式。其位置由动词变位形式的正配价省略代替(通常为表情态的动词或者表阶段时间的动词和无人称副词:хотеть, желать, мочь, начать, кончить,надо,нужно, можно:

例如:Да не могу я, права не имею. (Н. Дубов)

(3) 省略名词、代词

① 1缺少主语:Не мое, —шепнул буфетчик, отпихивая шпагу и быстро надевая шляпу. (В.Г. Короленко)

② 缺少主语且为动词变位形式正配价省略:Никогда не бьет и не кричит на меня. Никогда.

③ 缺少变格形式名词化的逆配价省略:Так, не забудь, Маруся, —в клеточку. (Н. Дубов)

④ 缺一致定语的逆配价省略(形容词,序数词,代词):Большой…—задумчиво произнес мальчик.

6. 情景省略的意义

6.1. 提升交际效率

在口语交流中,情景省略有助于提高交际效率。省略不必要的语言成分使说话者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同时减轻听话者的认知压力。

例如:A:你昨天去哪儿了?B:去了趟超市。

对话中,B省略了主语“我”和谓语“去了”,因为根据语境,A可以轻松推断出省略部分。这种省略使对话更加简洁,提高了交际效率。

6.2. 增强口语表述的连贯性

情景省略有助于增强口语表达的连贯性。在连贯的对话进程中,省略不仅能规避冗余,还能让交流更显自然流畅。

例如:A:你喜欢什么水果?B:苹果。A:我也喜欢苹果,尤其是红富士。

在这个例子中,B在回答时省略了主语“我”和谓语“喜欢”,使对话更加连贯。如果B完整地回答:“我喜欢苹果。”反而显得有些冗余。

6.3. 体现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

情景省略可以体现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通过省略某些成分,说话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情感。

例如:A:你觉得这件衣服怎么样?B:(沉默一会儿)颜色不错。

在这个例子中,B沉默一会儿并省略了对衣服其他方面的评价,只保留颜色这一次要特征来弱化否定。这表明B对衣服的整体评价可能并不高,但又不便直接表达。B以省略之法,巧妙地透露了自己的立场。

6.4. 丰富口语表达手段

情景省略丰富了口语表达手段。说话人可以根据交际情景和听话人的认知状态,灵活运用省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以下对话中:A:你昨晚熬夜看球赛了吗?B:(点头)

B以省略作答,并辅以点头动作,以示赞同。这种表达方式既简洁又富有表现力,使对话更具趣味性。

6.5. 促进听话人的参与和互动

情景省略可以促进听话人的参与和互动。在口语交际中,听话人需要根据语境和共有知识,推断出省略部分的内容。这种互动过程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例如:A:明天一起去爬山吧?B:好啊,几点集合?

在此示例中,B直接回应了A的邀请,未提出关于爬山的额外疑问或具体安排,这种省略方式使得对话更为简洁明了,有效地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互动。

6.6. 体现口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

情景省略可以体现口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在省略的使用上可能存在差异。通过研究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语言特点和交际习惯。例如,在一些方言中,主语省略尤为常见,而在标准普通话中,则相对较少。

总之,情景省略在口语句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显著提升了交际效率,强化了表达的连贯性,还深刻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与态度,极大地丰富了口语表达的方式,促进了听话人的积极参与和有效互动,同时也彰显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研究情景省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口语交际的特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今后的语言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重视情景省略现象,深入探讨其内在规律和语用功能。

7. 结语

通过对俄语口语句法中情景省略现象的探讨,我们不仅揭示了口语交流中的经济性原则,还深入理解了语言使用者如何依赖上下文来传递和理解信息。情景省略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对于俄语学习者来说,掌握其规律对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倪鹏. 语境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1): 121-122.
[2] 崔卫. 俄语口语与语言的经济原则[J]. 中国俄语教学, 1999(4): 40-43.
[3] 朱向明, 魏薇. 汉语中的情景省略研究[J]. 中国培训, 2016(18): 59.
[4] 俄语口语语法[M]. 孙夏南, 编著.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5] 苏敏. “配价”理论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4):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