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就是说”“这/那就是说”功能差异分析
Analysis of Fun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scourse Markers Such as “Namely” and “This Means That/That Is to Say”
DOI: 10.12677/ml.2025.138896, PDF, HTML, XML,   
作者: 吕雪铮: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话语标记就是说这就是说那就是说主观性语体Discourse Markers Namely This Means That That Is to Say Subjectivity Style
摘要: 在现代汉语中,言说类话语标记“就是说”“这就是说”“那就是说”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拟通过语料考察对这三类话语标记进行描写分析,总结对比在两种功能(进一步阐释功能和推测推理功能)之中它们在主观性层面、客观性层面以及语体之间的异同,找出相应的规律。
Abstract: In modern Chinese, the use frequency of discourse markers such as “namely”, “This means that”, and “that is to say” is very high.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conduct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types of discourse markers through corpus examination, summarize and compar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ubjectivity, objectivity, and language style between the two functions (further elaboration function and inference function), and find corresponding rules.
文章引用:吕雪铮. 话语标记“就是说”“这/那就是说”功能差异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8): 760-76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8896

1. 引言

廖秋忠(1992)指出:“这/那就是说”是篇章中的连接成分。“这/那就是说”在现代汉语中,既在叙事语体中分布,又出现在会话语体中[1]。本文聚焦于言说类话语标记“就是说”“这就是说”“那就是说”,旨在通过语料考察,深入分析它们在功能上的差异,尤其关注主观性、客观性层面以及语体层面的不同表现,为汉语话语标记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 功能概述

2.1. 进一步阐释功能

“就是说”“这就是说”“那就是说”都属于言说类话语标记,都可表示进一步阐释的功能。方梅(2000)指出,言说类话语标记在篇章衔接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说话者更清晰地表达观点,使听话者更容易理解话语内容[2]

如下面例句:

(1) 至于演员与戏剧的关系,设若戏剧能达到以艺术表现真实的地步,是最有趣的。那就是说,演员在忠实于剧本之中,而将身心融化在剧旨里去解释它,去表演它。(老舍《文学概论讲义》1934年)

语段前文假设演员与戏剧的关系,为了使这个观点更清晰,用“那就是说”引出下文对观点的进一步具体阐释。

2.2. 推测推理功能

通过之前学者的研究和笔者的语料考察发现,“就是说”“这就是说”“那就是说”部分可表示推测推理的功能,表推测推理时常常伴随表推测揣测的语气词和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李宗江(2009)在研究话语标记时提到,一些话语标记在特定语境下可以表达推测、推理等语义功能,帮助说话者对已知信息进行推断和延伸[3]

请看下面例句:

(2) -“在我见你之前,还是之后呢?”我问加纳马尔。

-“之前。”加纳马尔他说。

-“这就是说,”我对加纳马尔他道,“如果整理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吧……”(村上春树《奇鸟行状录》2014年)

“这就是说”是说话者“我”对前面话轮对话者加纳马尔他话语内容的延伸推理,在话轮中一来一往表示确认真实的话语意图,句中带有揣测语气词“吧”。

2.3. 两类功能的交叉地带

尽管本文将三类标记的功能划分为“进一步阐释”与“推测推理”,但实际语料中存在交叉地带。例如,阐释本身可能包含说话者的主观推断,而推测也可能以解释的方式呈现。如下例:

(3) -“就是一个零件掉下来了……还能骑……我把他就这么还回去了……希望下一位车主保重”,

-“就是说,你其实是在回头看掉落的零件的时候,掉坑里了?”(BCC语料库)

此例中,“就是说”既可视为对前文信息的解释(进一步阐释),也可视为基于前文的推测(推测推理)。所以,功能边界并非绝对清晰,存在交叉与模糊地带,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3. 话语标记功能差异分析

我们在语料考察中发现,虽然言说类话语标记“就是说”“这就是说”“那就是说”都有进一步阐释功能和推理功能,但是它们在主观性、客观性和语体层面上仍然存在着差异,以下进行分析。

3.1. “就是说”的功能表现

3.1.1. 主、客观性层面

(4) “连在同一人种的各国民里,也会不同”。这意思,就是说,“在文明人,这样的感觉,是和各种复杂的观念以及思想的连锁结合着。”(鲁迅《二心集》1932年)

这个例句中“就是说”衔接上下文,表示进一步阐释的功能,这里改为“这就是说”和“那就是说”可能不太适合,因为前面已经有“这意思”来限定了,再加个“这就是说”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加上“那就是说”会与前文的“这意思”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从主客观性角度看,其在此处的使用体现了在特定语境下对主客观平衡的把握。

3.1.2. 语体层面

A. 叙事语体

(5) 他说他其实没走远,就是说,就在附近转了转。(BCC语料库)

此处“就是说”用于对前文内容的解释性补充,意在澄清“没走远”的具体含义。语境为对话中的叙事性描述,说话者试图通过“就是说”来缩小听话者对“没走远”理解的歧义范围,带有说话者的主观认知。

B. 说明语体

(6) 有些现象看似偶然,就是说,它们的发生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此例中“就是说”用于学术解释性语境,引出对“偶然现象”的因果性补充说明。说话者通过“就是说”提供一个逻辑性更强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现象背后的机制,引出了该语段的主线内容。

3.2. “这就是说”的功能表现

3.2.1. 主、客观性层面

(7) 你时常给我很深的痛苦!像你这样的诗人传记家,这就是说,独有你这一类人对于人类的观察,训练,描写,和创作是深一层的。(魏兰《欧洲200年名人情书》1928年)

“这就是说”在这里虽然表示进一步阐释的功能,但是上下文都是说话人自己的看法观点,一定程度上传达了说话人的情感,主观性程度高。“这”整体指代上句话,下文“你这类人”照应上文“像你这样的诗人传记家”。前后联系紧密,所以采用“这就是说”来连接。沈家煊(1999)认为,主观性是指说话者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4]。在此例中,“这就是说”很好地体现了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3.2.2. 语体层面

A. 叙事语体

(8) 要想表现现在中国社会已经有的新的关系,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新的观念,就差不多人人都要做“仓颉”。这就是说,要天天创造新的字眼,新的句法。(鲁迅《二心集》1932年)

这段语料是叙事语体,话语标记表示进一步阐释功能,“这就是说”位于句首,“这就是说”后面解释仓颉的具体含义。“这就是说”相当于一个插入语,后面的内容是叙述者根据自己的看法做出的解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袁毓林(2008)指出,在叙事语体中,插入语常常用来表达说话者的主观评价和看法[5]。此例中的“这就是说”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B. 说明语体

(9) 这不仅是文艺该有的方法,而且只有这样的文艺才配称为生命的解释者。这就是说,以科学研究人生是部分的,有的研究生理,有的研究社会,有的研究心理;只有文艺是整个的表现。(老舍《文学概论讲》1934年)

例句属于说明语体,进一步具体阐释前文“这样的文艺才配称为生命的解释者”,用科学研究进行对比,突出文艺的整体表现,解释文艺是生命的解释者。前面用“这样的”来修饰文艺,所以选择“这就是说”来连接在篇章中更连贯。“这就是说”引出后文对主体部分文艺的说明,而后文中的内容正是语段的主线部分。

3.3. “那就是说”的功能表现

3.3.1. 主、客观性层面

(10) 他的三个问题——厂里的怠工,交易所里的斗争,以及家乡的变乱,总算有一个已经得了眉目:还有六成的残余。那就是说,还有六七万现款可以由他支配。(茅盾《子夜》1933年)

“那”指称距离远的事物,从认知域来看,“那”指称心理距离较远的事物,叙述者以旁观者的第三视角对上文三个问题的结论进行客观的进一步阐释,用“那就是说”更合适一点。Langacker (1987)提出认知域的概念,认为不同的认知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指称和理解[6]。在这个例子中,“那”所体现的认知域使得“那就是说”更适用于客观叙述。

3.3.2. 语体层面

A. 叙事语体

(11) 现在,差不多每天下午,我又得温习或操练两三年前的功课了。这会比从前从容得多了。那就是说,无论如何没有从前那副狼狈相了。(施蛰存《跑警报》1947年)

例句属于叙事语体,语段中有从前和现在的时间线,“那就是说”位于句首,从另一个角度用否定贬义词“没有狼狈相”来进一步解释褒义词“从容”,是从叙述者的社会认知背景出发来进行解释,但相较于“这就是说”在叙事语体中的主观性表现,“那就是说”在这里的主观性相对较弱,更侧重于客观地描述状态变化。

B. 说明语体

(12) 前面已经说过,希腊古代作品本来是以平衡,有秩序,有节制,为美的表现。一旦这些作品被人们发现,那就是说,这埋了千来年的宝物经文艺复兴的运动者所发现。(老舍《文学概论讲义》1934年)

语段是说明语体,“那就是说”处于句中连接前后句,后句是对前句的修饰补充,信息量相等,只是所蕴含的语值不同。“那就是说”引出希腊作品被发现后的情形,而引出的部分正是语段的主线内容。在说明语体中,“那就是说”主要起到客观连接和引出关键信息的作用。

3.4. 主客观性的复杂性与反例讨论

本节从认知和语体角度出发,研究了话语标记“就是说”“这就是说”“那就是说”在主观性、客观性、语体层面的功能差异,对语料进行描写发现了一些倾向性规律。但是三类标记的主客观性和语体差异是概率性倾向,而非绝对规律,存在着反例与边界情况。

例如“这就是说”的客观用法:

在科学说明中,若“这”指代客观定义或公式,“这就是说”可表客观阐释。例:“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是‘光速不变原理’,这就是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源运动无关。”

此处“这就是说”仅为概念澄清,无主观介入。

4. 结语

“就是说”“这就是说”“那就是说”虽然同为言说类话语标记,但在功能上也有不同之处。本文从主观性、客观性、语体层面探究它们之间的功能差异,发现它们主要有两种功能:进一步阐释功能和推测推理功能。其中在主观性、客观性层面的功能差异是:在带有作者主观义情感时,则更多地选择用“这就是说”来连接篇章;心理距离较远,带有客观性叙述时用“那就是说”来衔接。“就是说”则在某些语境下介于二者之间,其选择使用受语境、说话者意图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在语体上的功能差异是:在叙事语体当中,“就是说”“这就是说”“那就是说”大部分表插入语的功能,后面引出的是言者的观点看法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说明语体当中,“就是说”“这就是说”“那就是说”引出的就是文章或语篇的主体部分,后面的多数是主线内容。但语言现象极为复杂,这种区分并非绝对,存在一定反例和特殊语境。语言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话语标记的功能与主客观性、语体需在具体语境中动态分析,绝对化的二分法难以涵盖全部事实。未来可结合更大规模语料,进一步量化分析三类标记的使用频率与语境变量的关联。

参考文献

[1] 廖秋忠. 篇章中的管界问题[J]. 中国语文, 1992(4): 241-250.
[2] 方梅. 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J]. 中国语文, 2000(2): 98-107.
[3] 李宗江. 话语标记“就是说”的来源及其多功能性[J]. 语文研究, 2009(1): 23-28.
[4]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4): 268-275.
[5] 袁毓林. 叙事语体中插入语的性质和功能[J]. 当代语言学, 2008(3): 193-204.
[6] Langacker, R.W. (1987)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