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龙祥. 针灸治疗原则的形成及其内涵的演变[J]. 针灸临床杂志, 1994(1): 1-2.
|
[2]
|
刘更生. 灵枢经[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2: 349.
|
[3]
|
梁繁荣, 王华. 针灸学[M]. 第5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137-140.
|
[4]
|
王富春, 岳增辉. 刺法灸法学[M]. 第5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30-34.
|
[5]
|
程红梅, 许辛寅, 彭思可, 等. 浅析“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J]. 江西中医药, 2024, 55(4): 23-26.
|
[6]
|
林来胜. 虚则补之浅析[J]. 陕西中医, 2004(3): 278-280.
|
[7]
|
秦越人, 王小平. 难经[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22.
|
[8]
|
黄龙祥. 中国古典针灸学大纲[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386.
|
[9]
|
张介宾, 李继明. 景岳全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
[10]
|
曹永生. 针灸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C]. 2025年山东针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5: 185-189.
|
[11]
|
张文超, 黄伟. 浅析灸法补泻的理论依据及临床运用[J]. 湖北中医杂志, 2023, 45(8): 53-56.
|
[12]
|
何勇宗, 吴俏, 唐红珍. 针灸补泻手法初探[J]. 大众科技, 2018, 20(2): 26-28.
|
[13]
|
杨继洲, 黄龙祥. 针灸大成[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
[14]
|
高兵, 刘攀, 李澜, 等. 论灸之补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5): 2612-2615.
|
[15]
|
朱震亨, 施仁潮. 格致余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70.
|
[16]
|
李东垣, 文魁, 丁国华. 脾胃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
[17]
|
田代华. 医学入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
[18]
|
蒲炳宇, 高烽笑, 王健. 导气针法的演变及当代应用[J]. 湖南中医杂志, 2024, 40(4): 109-113.
|
[19]
|
孙奇轩, 杜艳军, 杜霖玲. 对“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的思考[J]. 中医学报, 2023, 38(6): 1166-1169.
|
[20]
|
周仲瑜, 卢莎. 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评价[J]. 针灸临床杂志, 2013, 29(5): 15-18.
|
[21]
|
黄小珍, 粟胜勇. “通补法”针灸论治“虚不受补” [J]. 吉林中医药, 2019, 39(7): 953-957.
|
[22]
|
李丹阳, 艾民, 周派, 等. 肾虚证阿尔茨海默病病证结合小鼠模型的构建及评价[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5, 41(5): 102-109.
|
[23]
|
唐娜娜, 李亚君, 李同心, 等. 基于疏肝健脾法探讨抑郁共病失眠的防治[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5, 12(3): 569-571.
|
[24]
|
杨一言, 赵庆华. 神经系统对骨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5, 18(4): 375-380.
|
[25]
|
张雅婷, 苏浩杰, 刘凡露, 等. 外湿因素诱导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J]. 中医杂志, 2025, 66(13): 1369-1377.
|
[26]
|
温佳文, 严世豪, 张金莲, 等. HS-GC-MS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研究土(赤石脂)炒北苍术炮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J]. 中草药, 2025, 56(12): 4250-4261.
|
[27]
|
吕惠楠, 徐丽.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免疫调控机制的关联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
|
[28]
|
陈垿林, 张援, 杨卓. 黄芩及其相关经典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
|
[29]
|
黄秋璇, 胡泽昊, 刘如, 等. 基于“肠道菌群-线粒体自噬”探讨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J]. 中医学报, 2025.
|
[30]
|
颜莹, 曾扬, 刘震, 等. 电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 42(12): 142-145.
|
[31]
|
徐虎军, 王丽平, 欧莉, 等. “有故无陨”法则下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途径的制首乌肝毒性机制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9, 35(3): 82-87.
|
[32]
|
秦亚莉. 老年期痴呆同病异证代谢组学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
[33]
|
郭晛, 任艳玲. 中医药基于阴阳理论干预能量代谢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 24(4): 1701-1706.
|
[34]
|
白月洁, 王子涵, 王辰, 等.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衡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25, 46(4): 517-521.
|
[35]
|
孙雪, 赵宇飞, 马九州, 等. 丹参红花配伍介导线粒体凋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J]. 解剖科学进展, 2025.
|
[36]
|
姜天童, 刘震, 白宇宁, 等. 基于cag致病岛探讨胃“炎-癌”转化的中医核心病机[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4, 32(8): 735-740.
|
[37]
|
左娇娇, 宋瑞平, 豆鹏程, 等. 制萎扶胃丸调控miRNA-21/Bcl-2通路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线粒体凋亡的作用机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5.
|
[38]
|
谈旭, 张永静, 杨宁. GATA1/β2AR信号通路在栀子苷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冠心病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J]. 药物评价研究, 2025, 48(7): 1788-1797.
|
[39]
|
张芝兰, 黄晓萌, 尚文雅, 等. AMPK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调控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5, 50(4): 495-503.
|
[40]
|
油惠娟, 吴姝臻, 荣融, 等. 巨噬细胞自噬与肺部疾病: 作用的两面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30(6):1516-1526.
|
[41]
|
万斌, 韩雨桐, 张耀文, 等. 基于AMPK信号通路探讨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5.
|
[42]
|
雷镇瑜.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
|
[43]
|
顾召, 林权, 夏联恒, 等. 芪参通脉饮I号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气虚血瘀型Wagner0级糖尿病足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杂志, 2025, 44(1): 48-53.
|
[44]
|
汤似韫, 刘璇, 潘金秋, 等. 消瘀散结方联合红外线疗法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 36(7): 1357-1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