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中文 + 职业教育”这一关键领域,全面而深入的学术研究对于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近年来,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众多学者从多维度为该领域的知识体系构建做出了贡献。
部分学者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细致的梳理。例如,李怡(2024)对近五年“中文 + 职业教育”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这一教育模式正逐渐成为重要趋势[1]。实践层面,它受到政策的高度重视,针对三类不同群体开展教育。然而,研究层面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强理论探讨,以期在多个核心领域实现突破,确保高质量发展。苏若涵和央青(2024)则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绘制了十余年来“中文 + 职业技能”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脉络指引[2]。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末世界中文大会的召开,为“中文 + 职业教育”带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资源的大量投入、新理念的不断融入以及各方合作的加强,使得该领域在教育实践、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培养具备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介绍
1、文献计量分析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是一种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3]。它以文献的作者、关键词、发表年份、引用频次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统计与分析,揭示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分布以及发展趋势。这种方法能够将海量的文献信息转化为直观的数据图表,为研究者提供宏观的学术视野,克服传统文献综述的主观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客观、准确地把握学科的整体发展态势和内在规律。
2、CiteSpace软件的应用
CiteSpace是一款专门用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对文献数据的挖掘与处理,绘制出知识图谱,直观呈现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共被引关系以及关键词共现关系等[4]。在本研究中,利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清晰地展示职业教育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及其相互关联网络,精准定位研究热点领域;聚类分析功能可以依据关键词的相似性将文献划分为不同的聚类,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研究的主题结构和层次关系;突现词分析则能够敏锐捕捉到在特定时间段内突然涌现且引用频率快速增长的关键词,这些突现词往往预示着研究领域的新兴前沿方向,为预测未来研究趋势提供关键线索和重要依据。
(二)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作为数据基础,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通过在CNKI平台上运用精准的检索策略,将检索时间段精准限定为2021~2024年,并以“中文 + 职业教育”及其相关扩展词作为检索词,并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296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有效文献,为后续深入、系统的分析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数据支撑。
3. 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一) 高频关键词提取与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筛选后的“中文 + 职业教育”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生成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1所示)清晰地展示了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及其相互关系。在图谱中,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成正比,即节点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连线的粗细反映了共现频次的多少。通过对图谱的直观观察,可以初步了解“中文 + 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中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及其相互关联程度,为进一步识别研究热点提供直观的数据可视化依据。
Figure 1. Co-occurrence graph of keywords in “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literature
图1. “中文 + 职业”教育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职业教育、中文教育、孔子学院在图谱中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网络,表明这三者在研究领域中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在全球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需要中文作为交流工具,而孔子学院在推广中文的同时,也可能会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其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中文教育本身也会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孔子学院的推广实践不断调整和丰富其教学内容和方法。
2、高频关键词分析
在CiteSpace这一分析工具的视域之下,中心性(Centrality)构成了衡量关键词关键程度的核心指标之一。中心性着重于刻画节点在所属领域所发挥的中介效能以及其能够施加影响的程度范畴。依据学界既有研究成果所示,当某一节点的中心性数值达到 ≥ 0.1这一阈值时,便意味着该节点具备较强的中介特性,以其为核心所延展开展的研究活动数量较多,在整个研究领域中彰显出较为强劲的影响力[5]。换言之,中心性数值偏高的节点,往往表征着那些在研究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且能够产生较大辐射影响的关键研究问题。就“中文 + 职业”教育研究领域而言,其文献中位居前8位的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这些高频关键词的中心性特征及其所蕴含的研究价值值得深入探究与剖析。
Table 1. List of the top 8 keywords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literature
表1. “中文 + 职业”教育文献研究文献前8个关键词表
关键词 |
频次 |
中心性 |
职业教育 |
30 |
0.36 |
高职院校 |
21 |
0.08 |
中文教育 |
19 |
0.29 |
孔子学院 |
19 |
0.16 |
人才培养 |
14 |
0.19 |
中文+ |
11 |
0.17 |
东盟 |
7 |
0.12 |
教学资源 |
5 |
0.00 |
对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深入分析,提取出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如“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中文教育”、“孔子学院”、“人才培养”、“中文+”等。这些高频关键词高度概括了2021~2024年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关注点。例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反映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其研究涉及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比例、促进产教融合等多方面内容,以确保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旨在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相关研究聚焦于高职院校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等内容,进而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中文教育”出现频率较高,反映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工具,其地位逐渐凸显。相关研究包括如何将中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中文沟通能力,以适应跨国企业、对外交流等工作场景的需求。“孔子学院”作为中文和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文化交流和语言培训的资源。相关研究涉及孔子学院如何与职业院校合作,通过文化与职业技能的融合教学,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的职业人才。“人才培养”作为贯穿教育始终的核心主题,涉及如何根据不同行业需求制定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如何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等内容,以确保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中文+”理念的逐渐兴起,反映了将中文教育与其他专业技能培训相融合的一种创新思路。如“中文 + 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旨在打破学科界限,通过中文语言能力与特定职业技能的协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种模式的研究包括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环节设计等多个方面。
3、关键词时间线统计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筛选后的“中文 + 职业教育”文献进行关键词时间线分析,生成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如图2所示)清晰地展示了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及其相互关系。
在2021年之前,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一直是较为突出的研究热点。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张,使得与之相关的研究增多。在2021年之后,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职业教育开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可能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有关。职业教育与中文教育的联系在这一时期可能开始加强,反映了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中文教育的需求。
同时中的注意的是,职业教育和中文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可能表明在职业教育中加强中文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明确的趋势。同时,东南亚地区在这些研究中的重要性也在增加,可能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关。
Figure 2. Timeline map of “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literature keywords
图2. “中文 + 职业教育”文献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二) 关键词聚类分析
1、聚类结果与热点归纳
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可以明确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利用CiteSpace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将“中文 + 职业教育”文献中的关键词划分为若干个聚类(如图3所示)。其中,当Q值 > 0.3,S > 0.5时,说明聚类效果显著;当S > 0.7时,说明聚类效果是高效率且具有说服力的。本研究Q值为0.7188,S值为0.8821,说明本研究是非常合理、准确的。
每个聚类代表一个相对独立且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主题领域。例如,聚类#0围绕“建议”展开,涵盖了“人才培养”“国际学生”“东南亚”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相互关联,共同探讨在“中文 + 职业教育”背景下针对国际学生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学生的人才培养策略与相关建议;聚类#1聚焦于“中文教育”,涉及“华文教育”“中文教学”等关键词,反映了在职业教育中中文教育的开展形式与发展方向;聚类#2围绕“职业教育”,包含“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等关键词,体现了职业教育体系在与中文结合过程中的教学实践与课程建设;聚类#3聚焦于“孔子学院”,涉及“文化传播”“对外汉语”等关键词,反映了孔子学院在“中文 + 职业教育”推广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聚类#4以“东南亚”为核心,包括“教育合作”“留学生”等关键词,展现了东南亚地区在“中文 + 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Figure 3. Clustering map of “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literature
图3. “中文 + 职业教育”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2、关键词突现图分析
关键词突现图(如图4所示)展示了在特定时间段内突然出现且引用频率显著增长的关键词,这些突现词反映了“中文 + 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与新兴热点。
对突现词进行细致识别与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往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政策导向以及技术变革紧密相连。例如,“孔子学院”在2021~2022成为突现词,这反映出在这一时期孔子学院在“中文 + 职业教育”的推广和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孔子学院积极开展相关课程或项目,将中文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成为了当时该领域的一个新兴实践方向,也可能意味着孔子学院在国际合作、文化交流方面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平台。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线上教学”在2023年后成为突现词,新冠疫情对全球线下教育产生很大冲击,多国开展线上教学,发展迅速。因此,在疫情结束之后,线上教学任然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突现词。
截至目前,“中文+”、“教材”、“汉语教师”等持续凸显,说明这些方面依旧是当前“中文 + 职业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中文+”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其相关的教学实践、课程设计等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教材”的持续凸显表明在该领域对教材的编写、选用、优化等有着持续的需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汉语教师”的凸显则反映出对专业师资力量的需求,包括教师的培训、能力提升、教学素养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在不断深入。未来,“中文 + 职业技能”教育还须在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师资力量培养及有效发展及推广模式等核心领域加速攻关。
Figure 4. Keyword prominence chart of “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图4. “中文 + 职业教育”文献关键词突现图
4. 职业教育研究趋势分析
(一) 发文量的时间分布与趋势
统计2021~2024年职业教育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如图5所示),可以发现整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部分年份出现发文量的显著增长。其原因可能包括: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国际化和中文的国际推广,
Figure 5. Line chart of the annual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of “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图5. “中文 + 职业教育”文献年度发文量折线图
相关政策推动该领域规范化发展,吸引学者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增加,中资企业与国际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等。
(二) 研究机构与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分析
1、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分析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展示了在“中文 + 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中主要研究力量及其合作关系。
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6所示)可以清晰地展现在“中文 + 职业教育”这一研究领域,有多个重要的研究力量。其中,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处于核心位置,显然在该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可能是研究成果的主要产出地之一。此外,北京语言大学及其多个相关机构,如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学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等,也在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师范类院校及其相关学院,包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等,也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这些师范类院校在中文教育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为“中文 + 职业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有其他高校,如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等,也积极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它们带来了多样化的学术视角和专业知识,丰富了研究的内涵。
这些研究力量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与研究机构有连线,表明它与其他机构有着紧密的合作联系,可能在项目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展开了深度合作。北京语言大学的多个机构之间有相互联系,同时也与其他高校的相关学院进行合作,这体现了校内资源整合和校外学术交流的双重特点。师范类院校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高校之间也存在着连线,反映了它们在“中文 + 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相互协作。此外,行业相关机构如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等也参与到这一研究网络中,表明行业与高校在该领域进行了跨领域合作,有助于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促进“中文 + 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实践应用。这种广泛的合作网络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Figure 6. Cooperation network map of “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6. “中文 + 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2、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7所示)来看,多数是以团队来开展系列研究,通过合作或组建研究团队形成了以核心作者为中心的合作网络。然而,目前的合作网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跨机构、跨地区、跨学科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研究格局,以提升研究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Figure 7. “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map
图7. “中文 + 职业教育”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5. 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2021~2024年“中文 + 职业教育”研究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发文量持续增长,反映该领域受关注度不断提升。研究热点集中在职业教育、中文教育、孔子学院、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形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融合、区域合作(如东南亚)等关键聚类方向。从发展趋势看,“中文+”理念、线上教学、教材与师资建设成为新兴前沿,且研究机构以高职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为主体,但作者合作呈现“小团簇”特征,跨机构协作不足。整体而言,该领域处于政策驱动下的快速发展期,但理论体系与跨域合作仍需完善。
(二) 对未来“中文 + 职业教育”研究的建议
鉴于聚类分析(图3)显示“东南亚”“教育合作”为重要研究主题,建议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开发区域适配的“中文 + 职业技能”课程标准。针对表1中“教学资源”中心性的低关注度特征,建议加大教学资源库建设投入,重点开发模块化教材与数字化教学工具。鉴于作者合作网络(图7)呈现以机构为单位的“小团簇”特征,且跨机构合作稀少,建议设立跨机构专项研究基金与学术共同体,以打破壁垒。依据突现词分析中“汉语教师”的持续凸显,建议构建国家级师资培训体系,强化教师的“语言教学 + 职业技能”双师素养。
(三)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三方面局限:一是研究时段仅为2021~2024年,未能覆盖更长周期的发展规律;二是数据源仅选取CNKI数据库,未纳入CSSCI、外文文献等资源,可能存在文献遗漏;三是296篇样本量相对有限,难以完全反映领域全貌。因此,研究结论仅为阶段性成果,未来需扩大数据范围与延长观测周期以验证趋势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