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乌鲁木齐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其天山区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这些店铺的名称不仅是商业标识,更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店铺名的命名与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与当地的文化、商业环境以及消费者心理紧密相连。因此,深入研究乌鲁木齐天山区店铺名的命名及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于2024年10月至11月对乌鲁木齐天山区延安路、胜利路、大湾南路、解放路、团结路、大湾北路、跃进街、珠江路、后巷街道路两旁的店铺名以及领馆巷、国际大巴扎店铺名实地调查和收集,通过手机拍照进行样本采集,记录了大量店铺的维语名称、汉语意义等信息,并将其整理成表格形式,形成了一个包含985个店铺样本的数据集。
2. 店铺分类
本文所收集到的985个名称样本中,选择店铺主名作为研究对象,不考虑副名等其他类型的名称。通过分析与归类,将985个店铺名按照经营行业的性质不同分为五类,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娱乐业,所占比例见表1:
Table 1. Store classification
表1. 店铺分类
行业分类 |
批发和零售业 |
房地产业 |
服务业 |
住宿和餐饮业 |
娱乐业 |
总计 |
数量/个 |
483 |
61 |
163 |
273 |
5 |
985 |
占比 |
49.04% |
6.19% |
16.55% |
27.72% |
0.51% |
100.00%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以下两点:第一,在这五类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高达49.04%,住宿和餐饮业27.72%,两者合计占76.76%,形成绝对主导地位。这说明当地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商贸 + 餐饮”双支柱特征。虽然服务业整体占比16.55%,但其中的住宿和餐饮业被单独列出且占比较高,说明传统服务行业(如美容美发、房地产等)与民生消费类服务发展不均衡。第二,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在当地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这种结构常见于区域性商业中心或旅游城市,反映出乌鲁木齐以实体商业为主、休闲娱乐为辅的消费结构。
3. 店铺名的名称类型
一般的店名的内部结构包括3部分:属名、业名和通名[1]。其中属名是店铺名称中最核心的部分,属名不仅可以传递店铺信息,而且也可以展示店铺个性;业名则表明店铺经营内容和所属行业的名称,它直接反映了店铺的主要业务和行业属性;通名是店铺的通用名称,一般为店铺名称中的后缀部分,进一步明确店铺的类型和性质。
通过对这985个样本分析发现,在汉维双语的店铺名中,大都以汉字处于店铺名的正中间,或者汉字的字号大于维吾尔文,也有部分汉字与维吾尔文的字号同样大,侧面说明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广泛的交流功能和认知基础,体现了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尊重,以及两种语言在当地商业环境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以便共同服务于不同语言背景的消费者。通过对所获取样本的分析,店铺名的内部结构主要有六种构成方式,分别见表2和表3:
Table 2. Types of Uyghur signboard names
表2. 维吾尔文招牌名称类型
维吾尔语名
名称类型 |
属名 + 业名
+ 通名 |
属名 + 业名 |
属名 + 通名 |
业名 + 通名 |
业名 |
属名 |
特殊 |
合计 |
数量/个 |
366 |
493 |
21 |
10 |
68 |
25 |
2 |
985 |
占比 |
37.16% |
50.05% |
2.13% |
1.02% |
6.90% |
2.54% |
0.20% |
1 |
Table 3. Types of translated signboard names
表3. 翻译后招牌名称类型
名内部结构(汉意) |
属名 + 业名 + 通名 |
属名 + 业名 |
属名 + 通名 |
业名 + 通名 |
业名 |
属名 |
合计 |
数量/个 |
475 |
385 |
62 |
25 |
24 |
14 |
985 |
占比 |
48.22% |
39.09% |
6.29% |
2.54% |
2.44% |
1.42% |
1 |
1) 属名 + 业名 + 通名
① tillɑ + kijim tikiʃ lɑjihɛlɛʃ + orni 提拉 + 服装设计服装裁缝 + 店
② ɛnʤyr + qolɑjliq + dukini 岸聚尔 + 便利 + 店
③ piristɑn + qolɑjliq + dukini 皮热斯滩 + 便利 + 店
④ sɛrkɛ + kɑlɑ gøʃi ygri + χɑnisi 萨尔喀 + 牛肉面 + 馆
2) 属名 + 业名
① miŋ jil + øj mylykʧiliki 阡陌 + 房产
② sɛrwi + gylʧiliri 赛尔唯 + 花艺
③ nɑwɑt + polo quwwɛt sujuqɑʃliri 纳哇提 + 抓饭
④ dɑŋliq mɑrkliq + bɑllɑr kijimliri 沙伊玛宝贝名牌 + 童装
3) 属名 + 通名
① ipɑrɛ + tɑɑmliri 伊法热 + 餐厅
② sɛhɛrʧi + tɑɑmliri 赛海尔其 + 美食
③ illiq bɑhɑr + tɑɑmliri 巴哈尔 + 美食
④ rizɑ + sɑlon 瑞扎 + 沙龙
4) 业名 + 通名
① bɑʃ kijim + mɛχsus setiʃ dukini 帽子 + 专卖店
② biljɑrt + χɑnɑ 台球 + 厅
③ bɛʃ χil mitɑl + dukini 五金 + 店
④ beljɑrt + kulubi 台球 + 俱乐部
5) 属名
① sewrɑ 斯维拉
② χillɑn 舍丽兰
③ tɑrɑnʧi 新塔兰奇
④ ɑrsu 阿尔苏
6) 业名
① toj filim 婚影
② elektir yskyniliri 电动工具
③ χotɛn ɑʤɑjip tɛmlik zuŋzɑ doʁɑpliri 和田特色粽子刨冰
在对维吾尔文店铺名的名称类型及所翻译后的汉意类型进行分别统计后发现,维吾尔文的名称类型中“属名 + 业名”数量最多,共计494,占总数的50.15%,而翻译后“属名 + 业名”的数量为385个,占总数的39.09%,翻译后“属名 + 业名”的数量减少了109个。而次多的维吾尔文名称类型“属名 + 业名 + 通名”的数量为366个,占比37.16%,翻译后数量变为475个,占比48.22%,两者相差109个。为什么翻译后“属名 + 业名 + 通名”的数量增加?通过分析发现在店铺名中维吾尔文名内部结构虽然不完整,但是翻译为汉语时通常会补全一些所缺失的成分,因此导致数量增加,而一般补全内部结构的店铺名称维吾尔文一般为“属名 + 业名”,翻译后则增加“通名”。发现主要是“属名 + 业名”的翻译前后的变化较大,“属名 + 业名”并在店铺名末尾带有“liri”(表示复数lɑr/lɛr的第三人称化)在翻译后增加通名“店”,变为“属名 + 业名 + 通名”,导致翻译后“属名 + 业名通名”的数量增加。变化见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store names before and after translation
表4. 店铺名翻译前后的对比
类型 |
维吾尔文/个 |
汉意/个 |
属名 + 业名 + 通名 |
366 |
475 |
属名 + 业名 |
493 |
385 |
属名 + 通名 |
21 |
24 |
业名 + 通名 |
10 |
14 |
业名 |
68 |
62 |
属名 |
25 |
25 |
特殊 |
2 |
0 |
合计 |
985 |
985 |
例如:
① ɑblɑʤɑn nɑnliri 阿卜拉 + 馕 + 店
② bɛrdɛm nɑn sɑmsɑ kɑwɑpliri 巴尔旦 + 馕烤包子烤肉 + 店
③ nurlɑn køzɛjnɛkliri 努兰 + 眼镜 + 店
例①按照店铺名内部结构的完整度来分析时,其结构为“属名 + 业名”,其译为“阿卜拉馕”,而译为汉语后,则补全通名“店”,例②维吾尔文结构为“属名 + 业名”,应译为“巴尔旦馕烤包子烤肉”,而译为汉语后,则补全通名“店”,例③维吾尔文结构为“属名 + 业名”,应译为“努兰眼镜”,而译为汉语后,则补全通名“店”。
7) 特殊
① kijip biliŋ qɑjtɑ keliŋ 赛来 + 鞋 + 店 开陛凌开克凌
② jɛnɛ bir kɛjsɛm køjnɛkliri top wɛ pɑrʧɛ setilidu 亚纳穿(男士服装批发零售)
上面所举例①和例②的名称中可以看出,并不符合构成名“属名 + 业名 + 通名”及其他类型。通过语法分析,为“p”副动词构成的句子,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为“穿上知道,再来”,其表达出商家希望顾客不仅满意自己家的鞋子,而且希望常顾的心理。但是在翻译后,不仅有音译“开陛凌开克凌”,也增加店名“赛来鞋店”,乍一看两者并无关系,但增加的店名“赛来鞋店”中“赛来”谐音有“再来”的意思,与维吾尔文名有相通之处,而“赛来鞋店”符合“属名 + 业名 + 通名”。例②按照字面翻译为“我再穿一次衬衫批发零售”,维吾尔文名与例①相同,但是翻译后为“亚纳穿(男士服装批发零售)”,符合“通名 + 业名”,而“亚纳穿”中的“亚纳”是“jɛnɛ”的音译,“穿”则是“kɛjsɛm”的翻译,既取自维吾尔文名,翻译后又不失“属名”,同样也表达出商家希望常顾门店的心理。
4. 店铺名的翻译方法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源语言,如英语、法语等)所表达的内容、意义、情感等,用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如汉语、日语等)准确、通顺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进行交际的手段[2]。”翻译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过程中所面临的转换障碍不仅来自语言的不同,还来自文化的差异。翻译要求忠实原文和意图,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要有流畅性,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清晰易懂避免表达不一致、便于阅读和理解且通顺明白,这也就是“信、达、雅”。虽然命名不像文本复杂,但命名背后隐含着民族文化,所以不能因其简短,就乱翻译、误译,而是正确的表达出其所含内容,体现出其独特性和文化性。通过对所收集的样本分析,维文店铺名称翻译主要采用了直译、音译、意译、音译 + 直译这四种翻译方法,其所占比例见表5:
Table 5. Translation methods of Uyghur names
表5. 维吾尔语名翻译方法
名翻译方法 |
直译 |
音译 |
意译 |
音译 + 直译 |
无关 |
合计 |
数量/个 |
268 |
66 |
14 |
631 |
6 |
985 |
占比 |
27.2% |
6.7% |
0.4% |
64.1% |
0.6% |
100.0% |
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天山区店铺名采用的翻译方法中,采用单一翻译方法的占比较低,单一的翻译方法虽然保持了原语的语言形式,但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音译 + 直译结合使用,更好地符合了维汉两个民族的表达习惯,不仅便于顾客记忆,更容易受到商家和顾客的青睐,以上数据中也采用了加词法、减词法等。
下面通过实例来进行举例分析:
1) 直译
直译,是将源语言的每个词汇或短语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的对应词汇或短语,而不过多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内涵。直译追求的是忠实于原文的字面意义,尽可能保持原文的结构和风格。在搜集到的985个店铺样本中,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的店铺有268个,约占27.2%。例如:
① biljɑrtχɑnɑ 台球厅
② jɑχʃi mɑllɑr dukini 好物优选
③ toj filim 婚影
④ elektir yskyniliri 电动工具
2) 音译
所谓音译,主要根据原文的发音来转写成目标语言的文字。音译主要适用于以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这些名称无法在译语中找到对等词[4]。音译的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原词的发音特征,同时使其适应目标语言的拼写和发音习惯[2]。在搜集到的985个店铺样本中,使用音译的翻译方法的店铺有66个,约占6.7%。例如:
① χillɑn 舍丽兰
② milon 玫仑
③ ɛjʤɑmi ʧɑmifin 艾佳米炒米粉
④ ɛlbek 爱必客
3) 意译
意译强调传达原文的意图、情感和语境,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它确保翻译内容在目标语言中的自然流畅和文化适应性。在搜集到的985个店铺样本中,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最少,像此类店铺有4个,约占0.4%。例如:
① nɑn oʁli kuʧɑ nɑnliri 团结路馕掌柜馕店
② ɛlɑ mehmɑn tɑɑmliri 优食客餐饮店
③ doχtur sestirɑlɑr ɑilisi 亿护之家
4) 音译 + 直译
音译 + 直译是指维汉店铺名中修饰语的成分采用音译,中心语的成分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在搜集到的985个店铺样本中,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的店铺有631个,约占64.1%。例如:
① køk zɛjtun polosi 库克再囤抓发店
② bilgin øginiʃ sɑloni 笔勒亘学习空间
③ beʃibɑʁ tɑɑmliri 碧西巴格美食
④ okjɑn qolɑjliqi 奥科洋便利
5) 无关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发现,维吾尔文名翻译后与维吾尔文所包含的信息不对等,但是其中所含的信息与汉意相关,例如:
① rekurd 理发店
② ikkinʧi qol øj elim setim 融成地产
例①rekurd按照店铺名的内部结构来分析,应该属于属名,但是在翻译后没有表达出维吾尔文的意义,只用“理发店”表达,按照店铺名的内部结构来分析,属于业名 + 通名;例②“ikkinʧi qol øj elim setim”应该翻译为“卖二手房”,但是汉意为“融成地产”,增加属名,从两者所给出的信息来看,店铺的经营范围扩大。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发现,采用“音译 + 直译”翻译的维吾尔文一般是“地名 + 名词/人名 + 其他”“人名 + 其他”“地名 + 其他”或“名词 + 其他”,例如:
① ɑtuʃ ɛnʤyr tɑɑmliri 阿图什(地名) + 安聚尔(名词) + 美食(其他)
② nurʤulɑ sɑʁlɑmliq kytynyʃ mɛrkizi 努尔朱拉(人名) + 养生馆(其他)
③ χotɛn ɑʤɑjip tɛmlik zuŋzɑ doʁɑpliri 和田(地名) + 特色粽子刨冰(其他)
④ bulɑq mehmɑnχɑnisi 布拉克(名词) + 宾馆(其他)
5. 店铺名命名及翻译的影响因素
5.1. 文化因素
店铺名的命名和翻译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从店铺名中可以窥见民族文化传统,店铺名的命名会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词汇融入到店铺名称中,并进行适当的翻译,能够让当地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在对985个店铺名样本分析时,发现会将地名、人名放入店铺名中,而地名、人名一般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呈现在店铺名中,而合适的店铺名命名和翻译能够增强当地居民和游客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当店铺名称能够准确传达民族文化内涵时,消费者会更容易产生文化共鸣,从而促进消费和文化交流。
5.2. 商业因素
独特的店铺名命名和翻译有助于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采用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的名称和翻译方式,可以使店铺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维吾尔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序,在翻译成汉语时,具有独特性。近年来,由于新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店铺名的趣味性与独特性,这一现象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使得更多人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店铺名的命名和翻译要根据市场定位和客户来进行,如果客户主要是当地居民,那么可以更多地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维语词汇;如果面向游客市场,则需要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加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易懂性,以便让游客能够轻松理解店铺的经营内容。
6. 店铺名命名及翻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1. 存在的问题
1) 表达不完整,缺少关键词
在一些采用“音译 + 直译”或“直译”方法的店铺名中,可能会出现对维语词汇理解不准确的情况,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字面翻译,没有充分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无法充分展现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导致汉语翻译与原意存在偏差,影响消费者对店铺经营内容的理解。例如:“ʧiwɛr millijʧɛ ɛrlɛr sɑtirɑʧχɑnisi”被译为“巧手师理发店”,但是在维吾尔文中的“ɛrlɛr”没有翻译出来,通过维吾尔文的店铺名称可知,这是一个只针对男性顾客的理发店,但是翻译后却没有表达出来,不懂双语的顾客看到名以为这是男女都可以理发,正确的翻译应为“巧手师男士理发店”,将里面所含的重要信息表达出来。如果翻译不严谨,会导致语言交流障碍,也会导致顾客不能全面了解商家的经营范围。
2) 音译乱译,信息不对等
采用“音译”的店铺,只是根据读音翻译出来,但没有正确地表达其信息,因维吾尔语是黏着语,有时采用直译时,翻译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在对翻译方法进行分析时,直译 + 音译的占比最大,但是有时翻译出来很死板,生硬。例如:“ɑjɑʁʧi”被音译为“阿鸦格翅”,不懂维吾尔文的消费者,从汉意角度看会以为这是卖鸡翅鸭翅一类的餐饮店,但是从维吾尔文看,这是一家卖鞋的店铺,完全脱离源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上述的例子不利于顾客真正地了解、明白商家的意图,同时也会弱化店铺名的作用,不能很好地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
3) 维吾尔文存在正字问题
在分析样本时发现,维吾尔文的书写形式有误,例如“ɛnʤyr qolɑjliq dukini”和“qɑrɑ pɑqlɑn kɑlɑ-qoj gøʃi dukkini”中正确的拼写应为“dukini”,在985个样本中,“dukini”的拼写错误有5处,店铺招牌的规范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拼写错误需要受到重视并得到有效的解决。
6.2. 规范乌鲁木齐天山区店铺名翻译的对策
1) 加大对广告牌匾制作行业的培训力度和制定广告牌匾的行业标准[4]。相关责任部门组织并广泛收集行业专家和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广告牌匾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
2) 加强翻译人员培训和深挖维吾尔文化。提高翻译人员对维语和汉语的语言掌握程度以及对当地文化的了解,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契合度。也可以鼓励店铺经营者和翻译人员深入研究当地的民族文化,将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店铺名的命名和翻译中。
3) 政府部门应加大与高校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在新疆高校中,部分高校开设与少数民族语言相关的专业,政府可以依托现有研究机构和高校资源,设立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基地,让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学生参与进来,既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为翻译合理规范的名称给出建议与参考。
4) 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公共渠道,让广大市民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在生活中遇到名翻译不通顺或者不明白,亦或者遇到错字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反映,让相关部门要求商家及时更正,使广告牌匾行业逐渐步入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
7. 结论
通过对乌鲁木齐天山区店铺名的统计分析发现,“属名 + 业名”在维吾尔文名称类型中占比最高,但是翻译后会增加通名“店”从而导致“属名 + 业名 + 通名”的占比上升。单纯的音译、直译、意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更好地表达商家的意图,因此,在翻译方法上多采用“音译 + 直译”;在对店铺命名时,多会采用人名、地名、人名 + 地名的命名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存在误译,信息表达不完整等现象,同时也存在正字问题,需要相关责任部门给予关注与重视,从规范语言形式、优化语言内容两方面着手,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