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述结构到嵌套结构:汉语流水句英译句法转换路径建构研究
From Topic-Comment Structure to Embedding Structure: A Study on Constructing Syntactic Transformation Path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Run-On Sentences into English
摘要: 主述结构与流水句是汉语语篇的两大特点。目前,有关“主述结构”与“流水句”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主述结构流水句”作为整体及其英译句法转换研究有所欠缺,导致主述结构流水句英译缺乏理论指导。本文围绕英汉句群主语–主题机制、语义关系连接、信息推进方式等方面差异进行对比,提出“金字塔式图式结构模型”,探讨主述结构流水句英译转换路径。
Abstract: The Topic-Comment structure and the run-on sentence are two of the major features of Chinese discourses. At present, there are abundant researches on “Topic-Comment structure” and “run-on sentence” individually, but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on “Topic-Comment run-on sentence” and its syntactic transforma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 which leads to a lack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i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subject-topic mechanism, semantic relation connection and information advancement patter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clusters, and puts forward the “Pyramid Schematic Structure Model” to explore the conversion path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run-on sentences.
文章引用:胡翼. 从主述结构到嵌套结构:汉语流水句英译句法转换路径建构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8): 943-95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8919

1. 引言

在汉语句法结构中,“主述结构”与“流水句”是两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现象,分别体现了汉语主题推进信息、小句线性排列、语义隐性递进的汉语特有的组织方式。在真实语篇中,二者往往紧密结合,形成一种“主题引导、语义递进的流水句群”结构。学界对“主述结构”“话题突出”“意合”以及“流水句”等已有丰富研究成果。然而,将“主述结构”与“流水句”在句群层面融合为统一的有机整体——“主述结构流水句”——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尚显不足。

针对这一缺口,本文据此提出“主述结构流水句”概念,将其界定为:受主题统领,存在明确语义焦点,语义焦点可动态呈现,语义推进呈线性展开,小句间结构松散但语义关系密切,主语多承前省略、隐含或转换,且主述结构构成信息主轴的流水句群[1]

需说明的是,并非所有流水句均属于“主述结构流水句”范畴,部分句群虽呈现线性展开,但结构核心为主谓等结构,缺少明确的语义焦点,缺乏主述结构特征,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本文以“主述结构流水句”为研究对象,从英汉句群差异出发,提出可视化结构图式模型,探讨“主述结构流水句”英译转换路径,同时力求对翻译实践和路径转换理论作出有益探索。

2. 汉语主述结构流水句内部句法特征分析

2.1. 汉语主题优先和意合特征概述

“主题”也称“话题”,是汉语句法中最重要的成分。汉语是典型的“话题优先型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其句法组织高度依赖话题推进与语义顺承,而非依赖主语标记和嵌套结构等。李纳和汤普生(Li & Thompson, 1976)曾指出,话题优先语言围绕“已知信息”或“语境焦点”展开,主语可以缺位,句子则通过对话题的说明构成“主题–述题”结构。话题本身可以是名词、短语、甚至是整个句子,只要其后述部分是对该话题的“评论”或“说明”[2]

王文斌与赵朝永(2017)指出,汉语流水句“句段与句段之间结构松散,常含多个主语,或隐或现,时常跨句段指认。”汉语流水句结构松散,句段之间常包含多个主语,或隐或现,主语之间可能跨句段指认[3];沈家煊(2020)从语言结构角度提出“对言结构”理论,认为汉语基本句法单元由一问一答组成,主语的语法意义就是话题,谓语类型多样[4]。这种“主题 + 述题”的结构模式,具有较强的语用驱动性,注重“气”“韵”流动,以及语意的“连缀”和“铺陈”,强调信息的线性推进而非层级结构。

与之相关的就是“意合”。所谓意合,就是指小句之间不依靠形式连接词表示逻辑关系,而是通过语序、语境以及语义实现句群的连贯。汉语流水句中,显性关联词使用较少,但语义关系仍清晰连贯,句子之间多呈现“由景入情”,“由外到内”的自然流动[5]

汉语“话题优先”与“意合推进”机制共同构成了主述结构流水句的基本句法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如何实现该结构的句法转化,下文将分析汉语流水句中主题和主语之间的一致性问题,以及意合下语义关系的体现方式。

2.2. 汉语主题与主语一致性问题

汉语句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话题”和“主语”在语法上并不完全重合。话题作为句子的语用起点,通常承担语篇推进和信息承接的功能。而主语多被定义为谓语动作的施事者或状态的承担者。二者虽有交集,但是不完全等同。在汉语流水句中,这种特点更加明显。流水句常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而各小句的主语可以频繁变换,甚至缺位省略。

[例1] (他)一把年纪了,体力不支,有几次觉得不行了,心脏跳的越来越慢,含几片药,吸几口氧,觉得心脏又开始跳了,再练,活受罪。(周绍义《会说话的石头》)

[分析]

例句

(他)一把年纪了,

体力不支,

有几次觉得不行了,

心脏跳的越来越慢,

主述

主题

述题

主语

他(省略)

他(省略)

心脏

含几片药,

吸几口氧,

觉得心脏又开始跳了,

再练,

活受罪。

述题

他(省略)

他(省略)

他(省略)

他(省略)

他(省略)

该流水句由9个小句构成,主题为“他”,设定语篇的整体焦点。除小句“心脏跳的越来越慢”外,其他个小句主语可由语境得知,均未显性重复,构成一条连续的隐性主语链。其中“心脏”作为局部身体主语,虽发生主语跳跃,但语义仍依附于“这”一核心话题。

[例2] 他一夜没睡,天还没亮就醒了,头昏脑胀,手脚发软,起身时差点摔倒,勉强洗了把脸,又坐在床沿发了会儿呆,直到听见外面有人叫他,才慢慢站起来,穿上外套,出门去了。

[分析]

例句

他一夜没睡,

天还没亮就醒了,

头昏脑胀,

手脚发软,

起身时差点摔倒,

主述

主题

述题

主语

他(省略)

他(省略)

他(省略)

他(省略)

勉强洗了把脸,

又坐在床沿发了会儿呆,

直到听见外面有人叫他,

才慢慢站起来,

述题

他(省略)

他(省略)

他(省略)

他(省略)

穿上外套,

出门去了。

述题

他(省略)

他(省略)

该流水句由11个小句构成,主题“他”贯穿始终,主语句首点明,后续行文依靠语境省略。

[例3] 那天中午,天阴沉沉的,街上没什么人,路边摊贩也早早收了摊,风一阵阵吹过,夹着些落叶和尘土,他站在巷口,看着远处的雨云,突然就觉得有些冷,心里空落落的,不知该往哪儿走。

[分析]

例句

那天中午,

天阴沉沉的,

街上没什么人,

路边摊贩也早早收了摊,

主述

铺陈

主语

/(状语)

路边摊贩

风一阵阵吹过,

夹着些落叶和尘土,

他站在巷口,

看着远处的雨云,

铺陈

主题

述题

风(省略)

他(省略)

突然就觉得有些冷,

心里空落落的,

不知该往哪儿走。

述题

他(省略)

他(省略)

他(省略)

与前两例不同,该句群知道小句7“他站在港口”才显性引出核心主题“他”。前6个小句为环境铺垫,其主语分别为“天”“街”“路边摊贩”“风”,构成背景信息。此类结构表明,汉语中话题未必出现在句首,且主题不会干涉主语的选择,主语的不一致性并不会影响主题。在主题显现后,小句围绕“他”组织,主语虽省略但语义保持承接,构成主语链。

综合上述例句,汉语主述结构流水句中的“主题–主语”机制表现出如下三种特征:(1) 主语与主题并不完全一致;(2) 主语与主题可分离,语篇由主题构建而非主语构建;(3) 主语多隐性承接,可通过语境还原。

正是上述机制,汉语流水句呈现出“句式开放、结构松散、语义连贯”特点,导致小句语义关系多依靠“意合”和语序等,进一步影响其语义推进方式。

2.3. 汉语语义关系推进方式

汉语流水句的另一核心特征,是句群内部依靠语义自然推进,而非显性连接词或嵌套结构。这种推进方式体现出汉语“意合”的语言本质,即小句之间的关系,并非借助大量连词,如“因为”“但是”等直观标示,而是通过语序、语境建构逻辑关系[6]。由此,汉语流水句的语义关系推进方式多样灵活,常见的语义关系有并列、递进、因果等。

[例1] (他)一把年纪了,体力不支,有几次觉得不行了,心脏跳的越来越慢,含几片药,吸几口氧,觉得心脏又开始跳了,再练,活受罪。(周绍义《会说话的石头》)

[分析] (见图1)

该流水句包含多种语义关系。首先,小句①与②③、④与⑤⑥、⑤⑥与⑦、⑦又与⑧构成连续因果关系链;其次,该流水句形成一条明显的递进关系链:“年纪大”→“体力不支”→“心脏跳动越来越慢”→“服药吸氧急救”→“恢复继续练习”→“感受痛苦”,逻辑依次推进,情绪也逐步加深;最后,小句②③、⑤⑥又分别构成并列关系。从语义推进方式上看,该流水句没有使用“所以”“更”“和”等显性连接词串联小句,仅依靠语序和语义构建逻辑。

Figure 1. Analysis of semantic relation of Example 1

1. 例1语义关系分析

[例2] 那天中午,天阴沉沉的,街上没什么人,路边摊贩也早早收了摊,风一阵阵吹过,夹着些落叶和尘土,他站在巷口,看着远处的雨云,突然就觉得有些冷,心里空落落的,不知该往哪儿走。

[分析] (见图2)

Figure 2. Analysis of semantic relation of Example 2

2. 例2语义关系分析

该句以环境描写引入,铺陈阴冷寂静的氛围,再逐步转向人的心理情感。具体来看,小句②③与④,②⑤⑧与⑨、⑩与⑪构成因果关系,也存在并列、递进关系等。整句话没有使用显性关联词,但逻辑关系清晰自然。

上述两个例子表明,尽管汉语流水句无显性语法标记,但是内部语义关系仍严密、有序。这正是汉语“意合”特征的重要体现,与英语“形合”形成根本对比。

2.4. 主述结构流水句结构类型

依据前文对主语–主题机制及语义关系推进方式的分析,本文将主述结构流水句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 主语与主题一致型;(2) 多主语并列–主题聚合型;(3) 主题延迟型;(4) 多主题–多主语型。

受沈家煊“对言结构”理论启发,本文进一步提出“流水句金字塔式图式结构”模型(见图3),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句群内部主语、主题、语义推进方式关系。

该图式模型以整个流水句主题为金字塔顶点;左侧为主语链,表明各小句显性或隐性主语成分;右侧为述题链,即对主题的说明与评论。图式中各层代表小句单位,自上而下排列;层间箭头表示语义关系标记,用于体现递进、因果等关系,并列关系不使用语义标记。

对于主题延迟型流水句中,由于铺陈部分并非对主题的说明评论,图式结构可在标准金字塔式结构基础上构建“前置背景层”(见图4),以区分背景信息与核心主题。

Figure 3. Common pyramid schematic structure model

3. 典型金字塔式图式结构

Figure 4. Pyramid schematic structure model variant

4. 金字塔式图式结构变体

以下依照五类主述结构流水句类型举例说明:

(1) 主语与主题一致型流水句

[例1] 他是个独自驾着小船在墨西哥湾流中捕鱼的老人,已经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

[图式分析] (见图5)

Figure 5. Schematic analysis of Example 1

5. 例1图式分析

(2) 多主语并列–主题聚合型流水句

[例2] (他)一把年纪了,体力不支,有几次觉得不行了,心脏跳的越来越慢,含几片药,吸几口氧,觉得心脏又开始跳了,再练,活受罪。(周绍义《会说话的石头》)

[图式分析] (见图6)

Figure 6. Schematic analysis of Example 2

6. 例2图式分析

(3) 主题延迟型流水句

[例3] 那天中午,天阴沉沉的,街上没什么人,路边摊贩也早早收了摊,风一阵阵吹过,夹着些落叶和尘土,他站在巷口,看着远处的雨云,突然就觉得有些冷,心里空落落的,不知该往哪儿走。

[图式分析] (见图7)

Figure 7. Schematic analysis of Example 3

7. 例3图式分析

(4) 多主题–多主语型

对于多主题–多主语型流水句,句群内部主题与主语多次变化,语境焦点动态移动,可构建多个串联的金字塔结构图式。

“流水句金字塔式图式结构”可视化呈现了主述结构流水句特点,为后续英译句法转换提供理论基础。

3. 英语句群的内部句法特征分析

3.1. 英语主语优先和形合特征概述

与汉语“话题优先”与“意合”特征不同,英语是一种“主语优先(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和“形合”的语言。乔姆斯基(Chomsky, 1975)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将英语句法基本机构归结为“S→NP + VP”,即句子由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两部分组成[7]。其中,名词短语部分即为主语,动词短语部分即为谓语。换言之,英语句法结构以“主语 + 谓语”为核心框架。主语在句法、语义、信息组织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韩礼德(Halliday, 1985)提出“话题主位”(Topic Theme)概念,指出英语句子的“信息起点”通常与主语一致[8]。这表明,主语不只是谓语动作的施事者,也是语篇推进的中心。这种“主位即主语”的结构,决定了英语以“主语”主导的信息推进方式。

此外,夸克等学者(Quirk et al., 1985)在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中强调,英语句法结构依靠“主语–谓语”结构。复合从句中,各从句通过从属连词或关联词连接主句,形成层级嵌套结构[9]。英语句法中重视形式标记,逻辑上追求层次分明,体现了英语“形合”特征。

3.2. 英语主题与主语一致性问题

首先需指出,“话题”(Topic)是汉语等话题型语言的语法概念,英语等主语型语言不涉及此概念。主题与主语一致性问题,本质上是语法层面信息出发点与语篇层面信息出发点的一致性问题。韩礼德(Halliday)提出的“主位”(Theme)概念与“主题”(Topic)在语法作用上高度重合[1],可将“话题主位”概念用于“主题”判断,故此处做出强调。

英语句法中高度依赖主语的显性表达,除少数祈使句以外,英语句子须具备明确的主语成分。绝大多数英语句子中,主语即主位,是句子信息推进的起点。

[例1]The old man sat by the river, watching the tide rise.

[分析] 该句主语“the old man”同时为主位,引导后续动作和信息展开。

[例2]The door was left open by someone.

[分析] 该句主语为“the door”。受句式结构影响,虽语义焦点为“someone”,但信息焦点为“the door”,主语作标记主位(marked theme)。

[例3]It was John who broke the vase.

[分析] 该句为强调句,通过强调结构it作形式主语,同时为标记主位,但真正的逻辑主语为“John”。

[例4]There was a book on the table.

[分析] 该句为“There be…”存在句,there作形式主语,也是标记主位,是句子信息的起点。

由此可见,英语句子中的主语即话题主位,是句子信息展开的起点。英语语法与信息结构深层耦合,导致主题的推进方式依托主语成分。正是因为这种机制,奠定了英语句式的嵌套结构。

3.3. 英语语义关系推进方式

与汉语不同,英语句群内部的语义关系多通过显性连接词与从属结构表达,依靠语法形式标记,而非语序、语境。这种依托显性语法手段构建逻辑关系的方式,是英语“形合”特征的集中体现[10]

[例1]Because he was tired, he didn’t go to the party.

[分析] 该句通过显性关系词because表明因果关系,语义逻辑明确清晰。

[例2]The boy who won the prize is her cousin Tony.

[分析] 该句包含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主语,形成内部嵌套结构。

[例3] ① It is remarkable ② how people persist in seeking meaning in a world ③ where silence often replaces answers, ④ where clocks tick not to measure time but to remind us of its passing, and ⑤ where we all, at dusk, with a kind of solemnity and ritual, close the doors ⑥ which once opened to dreams we no longer remember.

[分析] 该句主句为①“It is remarkable…”,引导一个由how引导的宾语从句②“how people persist…”,该从句中嵌套三个并列的where定语从句(③④⑤),共同修饰名词“world”,形成并列嵌套结构。其中最后一个where从句⑤又内部嵌套了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⑥,修饰doors,构成多层级递进的语法组织。各层借助连接词(and)、关系词(where、which)以及动词形态变化展现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结构紧密,勾连有序。

上述例句表明,英语句群的语义推进方式依靠语法手段,具体体现为从属嵌套结构和显性连接词,句群组织重视形式,强调逻辑,与汉语依靠语境、语义、语序表明语义关系构成鲜明对比,也是汉语主述结构流水句英译句法转换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4. 汉语主述结构流水句英译句法转换

4.1. 汉英句群对比概括

上文深入分析了英汉句群之间的三大句法特征差异,概括如下(见表1):

Table 1.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s

1. 英汉句群句法特征

对比维度

汉语

英语

句子基本结构

主题 + 述题

主语 + 谓语

主语机制

主语灵活,可缺位、跳跃

主语显性,不可缺位

主题机制

主语与主题可分离

主语与主位高度一致

信息推进方式

话题链推进,语境承接

主语链推进,结构主导

语义关系

意合,借助语序、语境、语义

形合,借助显性语法手段

基于上述机制差异,汉语主述结构流水句英译时,要实现自然对等,需进行系统的结构转换与重组。具体表现为(1) 主语重建:汉语以“主题”构建信息,英译时信息要以“主语”构建,还原并明确缺位小句主语;(2) 汉语依靠形合表明语义关系,英译时要使用显性语法手段明示逻辑关系;(3) 汉语流水句各小句地位平等,英译时根据语法规则重组为层级嵌套结构。

4.2. 汉语流水句金字塔式图式结构功能导向分析

本文提出“金字塔式图式结构”模型将汉语句群句法特点可视化。结合上述差异对比分析,汉语多为“主题引导、线性推进”结构,英语语篇方式多为“主语主导,层级嵌套”结构。在图式中为汉语“自上而下”构建,句法转换时英语应“左右横向”构建。以下结合语料,展示“金字塔式图式机构”如何辅助英译句法转换。

[例1] (他)一把年纪了,体力不支,有几次觉得不行了,心脏跳的越来越慢,含几片药,吸几口氧,觉得心脏又开始跳了,再练,活受罪。

[句法转换分析] (见图8)

汉语流水句中小句主语省略、变换,英译时需首先将主语链重建,还原显化主语成分,即“他”“心脏”;汉语“意合”英语“形合”,英译时需使用显性语法手段,如“as a result”“so”“after which”等,显化因果、递进关系;根据英语语法规则,将汉语的平行小句重组为层级嵌套从句。

[英译示例]

He was already old and physically weak. As a result, on several times, he felt close to collapse, and his heart rate slowed dramatically. So, he took some pills and inhaled oxygen after which his heartbeat gradually resumed. Even so, he continued training—it was torture

[例2] 他一夜没睡,天还没亮就醒了,头昏脑胀,手脚发软,起身时差点摔倒,勉强洗了把脸,又坐在床沿发了会儿呆,直到听见外面有人叫他,才慢慢站起来,穿上外套,出门去了。

[句法转换分析](见图9)

Figure 8. Syntactic transformation analysis of Example 1

8. 例1句法转换分析

Figure 9. Syntactic transformation analysis of Example 2

9. 例2句法转换分析

汉语主语链“他”由语境隐性顺承,英译时将其“显化”;同时,添加连接词“so”“then”“until”等显化因果关系以及动作的先后顺序。此外,由于小句种类多样,部分小句转化外分词结构(如“feeling dizzy”),使小句简洁明了;部分小句由于信息承载较多需拆分,以保持节奏清晰与逻辑明确。

[英译示例]

He hadn’t slept all night. He woke up before dawn, feeling dizzy and weak. So, he almost fell when he tried to get up. He forced himself to wash his face, then sat on the edge of the bed, dazed. It wasn’t until he heard someone calling him from outside that he slowly got up, put on his coat, and went out.

[例3] 那天中午,天阴沉沉的,街上没什么人,路边摊贩也早早收了摊,风一阵阵吹过,夹着些落叶和尘土,他站在巷口,看着远处的雨云,突然就觉得有些冷,心里空落落的,不知该往哪儿走。

[句法转换分析] (见图10)

Figure 10. Syntactic transformation analysis of Example 3

10. 例3句法转换分析

该句为“主题延迟型流水句”,英译时,为适应英语句法的主语显性与主题推进需求,应尽早引入“He”构建主语链;汉语依靠语序和语境建立小句间关系,英译时则需引入显性句法手段明确语义关系,将“由景入情”的汉语线性推进,转换为英语“背景 + 动作 + 感知”的逻辑层次嵌套结构。

[英译示例]

It was a gloomy noon. The street was deserted, and the vendors had already left. The wind blew steadily, carrying fallen leaves and dust. He stood at the entrance of the alley, staring into the approaching storm clouds. Suddenly, he felt cold, hollow, and unsure where to go.

上述翻译实践证实,“金字塔式图式结构”在句法转换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助于识别语义连接与主语链,为英译句法结构的逻辑重组提供可行路径。

5. 总结

本文以英汉主述结构流水句为研究对象,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其与英语句群语法机制、信息推进方式和句群组织手段等差异,提出了“金字塔式图式结构模型”,将汉语句群特点可视化,并提供了汉语主述结构流水句句法转换路径。

本文指出,汉语主述结构流水句以“主题”构建信息,主语灵活多变,语义关系多隐性连接;而英语句群多依赖“主语”构建信息,主语与主位高度重合,语义关系显性连接,多呈现从属嵌套结构。这种根本性差异决定了主述结构流水句英译时,需要经过“主语显化–逻辑连接明示–结构重组”三重转换。本文研究存在语料覆盖面有限、模型尚处初步构建阶段等不足,需进一步拓展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中伟. 试论汉语句子的主述结构[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3): 11-17.
[2] Li, C.N. and Thompson, S.A. (1976)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Li, C.N., Ed., Subject and Topic, Academic Press, 457-489.
[3] 王文斌, 赵朝永. 汉语流水句的分类研究[J]. 当代修辞学, 2017(1): 35-43.
[4] 沈家煊. 有关思维模式的英汉差异[J]. 现代外语, 2020, 43(1): 1-17.
[5] 连淑能. 英汉语言对比(增订本)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3-89.
[6] 赵朝永, 王文斌. 汉语流水句与英语复杂句结构特性对比: 英汉时空特质差异视角[J]. 外语教学, 2020, 41(5): 27-32.
[7] Chomsky, N. (2002) Syntactic Structures. 2nd Edition, Mouton de Gruyter, 7.
https://doi.org/10.1515/9783110218329
[8] Halliday, M.A.K. and Matthiessen, C.M.I.M. (2014) 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4th Edition, Routledge, 88-133.
[9] 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 and Svartvik, J.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gman, 985-1045.
[10] 崔靓, 王文斌. 流水句的层级性要素及其识别机制探究[J]. 外语教学, 2024, 45(1): 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