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泛读课程教学改革与成效
Teaching Reform and Results of College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 Based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英文经典阅读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和总结在翻译专业本科英语泛读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成果,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找出传统英语泛读课程的弊端,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为大学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as the primary languag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eading classic English literature is not only an essential part of language learning but also a key element in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the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s for translation majors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it identifies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s and proposes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cultural litera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reby provid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design of college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s.
文章引用:陈宇鹏.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泛读课程教学改革与成效[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8): 562-56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8633

1. 引言

笔者自2017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翻译专业本科生的泛读课程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传统的英语泛读课程注重的是字词句段的理解,以及如何进行快速阅读,定位关键信息,整体是围绕着如何应对考试中的阅读试题展开教学的。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介绍一系列教学创新实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并为大学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2. 课程改革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英语教育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国际视野和综合语言素养,这些对翻译专业学生在高年级的翻译能力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英语泛读课程无法达到上述目的,于是笔者于2023年3月开始着手对翻译专业本科英语泛读课程进行改革。至今,2021级~2023级三届学生已完成改革后的英语泛读课程的学习。学生填写的匿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相较改革之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增长。

笔者在教授2021级之前的英语泛读课程使用的教学方式多为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活动多以做阅读题,然后进行评讲展开,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课堂氛围比较枯燥沉闷。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索的机会。此外,由于翻译专业本科生大多数都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知识,对于应试阅读题的解题方法已然轻车熟路,因此传统的英语泛读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是收效甚微,课程改革迫在眉睫[1]

3. 课程改革的过程

3.1. 教学目的的转变

经过连续四届学生的英语泛读课程教学之后,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了深刻反省,得出了以下结论:翻译专业的本科生英语基础较好,不需要对应试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因此,针对翻译专业的本科生的英语泛读课程教学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养成有规律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提升英语阅读量,并通过阅读扩充词汇量,增加有关英美文学文化的知识储备,为后续口笔译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3.2. 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

在确定教学目的转变之后,笔者积极聆听了其他老师讲授的大学英语泛读课程,获得了较大启发,并着手开始设计针对翻译专业本科生学习需求的英语泛读课程大纲,详见附录。

3.3. 教学素材的更换

在课程改革之前,翻译专业本科生英语泛读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大学英语阅读进阶》,该教材并非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编撰的教材,而是针对所有专业的大学生而编撰的提升快速阅读能力的教材。所以笔者开始在现有的本科英语泛读教材中寻找一本适合翻译专业本科生学习需求的教材,但未果。于是决定自行寻找阅读素材,形成课程讲义。

改革后的教学素材可大致分为两类:英语短篇故事和长篇小说。短篇故事选择的是有名的英美作家的作品,相较改革之前的教材难度有显著提高,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短篇故事篇幅不长,即使是有难度也不至于耗费学生过多的精力和时间。长篇故事则选用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简写版,原因是该课程学生为本科一年级学生,如果阅读的英语材料往往过于艰深,词汇量过大,学生花了很多时间,而阅读量却仍然很小,进展缓慢,其结果大都是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美国教学法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认为,学生吸收外语有一个前提,即语言材料只能稍稍高于他们的语言理解水平,如果提供的语言材料难度大大超过学生的水平,就会劳而无功[2]。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难度循序渐进的读物,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扩大阅读量,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除了文学作品之外,还选择了适量纪实类文本、演讲稿、诗词作品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喜好。

3.4. 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之前,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当堂阅读教材,完成练习,然后教师进行评讲,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且枯燥,课堂互动少,学生学习兴趣较低。针对上述缺点,笔者进行了反思,决定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重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3],又称为颠倒课堂,是2007年起源于美国一种不同于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会先由学生在家中看老师或其他人准备的标准课程内容,到学校时,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作业,并且进行问题及讨论。由于学生及老师的角色对调,而在家学习,在学校完成作业的方式,例如使用笔电互动,也和传统教学不同,因此称为“翻转课堂”[4] [5]

基于上述理念,教师会在上课前一周会将阅读材料放发给学生,并布置相关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阅读材料的初步预读,自行解决词汇句法等基本问题,了解作者信息和创作背景。在课堂进行时,教师会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调动同学们主动参与课堂,具体如下。

1) 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比如如何理解文章主旨,或者具体细节的象征意义。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例如对马克吐温的文章《收税官》结尾理解的讨论。

2) 组织辩论

辩论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且教师在旁听过程中能够把握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授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创造奇迹的人》一课时,组织学生针对“科技是否应该继续进步”展开辩论。

3) 角色扮演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文本中的角色和情节,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理解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例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再现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

4) 模拟演讲

在教授演讲稿类型的阅读材料的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模拟演讲,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分组呈现

在教授英文诗词类型的阅读材料的课堂上要求学生分小组自选一首诗词在课堂上进行解读赏析,从而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5. 翻译教学的融入

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翻译专业的本科一年级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适量穿插了翻译的内容。案例如下:

1) 重点句子的翻译:

“Millionaire models,” remarked Alan, “are rare enough; but, by Jove, model millionaires are rarer still!”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句子中model的一词多义的翻译进行讨论,让不同的学生给出自己的翻译。

2) 不同译本的对比赏析:

在讲解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论情爱》时,为学生提供来及傅雷和黄菡的两个译本,要求学生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译本并说出理由。

上述翻译教学内容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翻译的兴趣,促进阅读与翻译的有机结合。

3.6. 技术融合

在课程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雨课堂”[6]等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开展分组讨论,辅助课堂教学。相较改革之前,课程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4. 课程改革成果

4.1. 教学效果改善

相较于改革之前的泛读课程,改革之后的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改善。学生对课程的评教结果也有显著提高。比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英语阅读(1)》的评教结果为90.5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英文经典阅读(1)》的评教结果达到了98.3分。

在2024年7月发放的问卷调查中,受访的80名学生中,有78人认为该课程所选阅读材料符合其阅读兴趣;有78人认为该课程帮助自己拓展了阅读量;有77人反馈该课程帮助自己养成了规律的阅读习惯或正在养成中。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

在2025年7月发放的问卷调查中,受访的93名学生中,有90人认为该课程所选阅读材料符合其阅读兴趣;有92人认为该课程帮助自己拓展了阅读量;有87人反馈该课程帮助自己养成了规律的阅读习惯或正在养成中。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达到了97%以上。

4.2. 学生能力提升

相较于课程改革之前,学习该课程的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英文词汇储备、英美文学文化常识储备得到了显著提升。

4.3. 学生阅读、翻译兴趣提高

学生通过英文经典阅读,对不同英美作家的作品风格、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阅读和了解英美文化的兴趣,为后续翻译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5. 结论与展望

英文经典阅读教学的课程改革创新实践表明,通过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技术融合和融入翻译教学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规律的阅读习惯。本研究的成果不仅对学生的个人英语学习有益,也为翻译专业本科泛读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未来的教学改革研究中,将尝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细化课程评价机制,以更科学地验证教学效果。

附 录

《英文经典阅读(1)》课程教学大纲

序号

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分配

1

导入课程

了解本课程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

2理论学时

2

《木马赢家》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用英语进行情节综述和主题分析

用英语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阐述

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理论学时

3

《好人塞勒斯》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用英语进行情节综述和主题分析

用英语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阐述

思政教育:如何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2理论学时

4

《收税官》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用英语进行情节综述和主题分析

用英语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阐述

思政教育:依法纳税

2理论学时

5

《泄密的心》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用英语进行情节综述和主题分析

用英语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阐述

思政教育:遵守道德和法律

2理论学时

6

《白象似的群山》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角色扮演:重现文中对话

用英语进行情节综述和主题分析

用英语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阐述

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理论学时 + 1实践学时

7

《创造奇迹的人》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用英语进行情节综述和主题分析

用英语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阐述

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

2理论学时

8

《模范百万富翁》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用英语进行情节综述和主题分析

用英语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阐述

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理论学时

9

《玩具房子》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用英语进行情节综述和主题分析

用英语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阐述

思政教育:摒弃歧视

1理论学时 + 1实践学时

10

《80天环游世界》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用英语进行情节综述和主题分析

用英语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阐述

思政教育:放下偏见,接纳多元文化

3理论学时 + 1实践学时

11

《月亮和六便士》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用英语进行情节综述和主题分析

用英语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阐述

思政教育:要有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2理论学时 + 2实践学时

课程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 + 期末闭卷考试(60%)。

参考文献

[1] 韩红艳. 大学英语泛读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英语画刊, 2019(27): 116-117.
[2] Krashen, S.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gman, New York.
[3] Zainuddin, Z. and Halili, S.H. (2016) Flipped Classroom Research and Trends from Different Fields of Stud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17, 313-340.
[4] 杨云侠. 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下), 2022(9): 5-7.
[5] 周晨.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探究[J]. 英语广场, 2025(17): 81-84.
[6] 王淑惠. 雨课堂环境下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6): 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