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脑卒中是大脑梗死或出血而突然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丧失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及残疾的第三大重要因素,也是第二大死亡原因。以中国40岁以上成年人为例,2020年脑卒中的总体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6%、505.2/10万人年和343.4/10万人年。因此,治疗脑卒中和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是中国以及当今世界重要的医学问题。痉挛状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痉挛性偏瘫的患者是发生卒中患者总数的20%~30% [3]。痉挛状态会使卒中后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下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跌倒的概率[4]。据估计[5],全球中风成本超过7210亿美元,占全球GDP的0.66%。而痉挛状态大大增加了患者后期治疗和护理的费用,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压力[6]。
手法按摩是被动式物理疗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是人类所知最古老的医学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就在世界各地实践[7]。中医推拿作为手法按摩的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8]。相关研究认为痉挛性偏瘫产生的原因和脊髓环路中的“同突触抑制”中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减少以及皮质脊髓束损伤有关[9] [10],相关研究表明推拿对突触可塑性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11]。目前流行的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方法,包括口服抗痉挛药、注射肉毒素疗法,这些治疗安全性及长效性有待考究[12] [13]。推拿是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手法且安全性高,康复训练是治疗和管理痉挛性偏瘫患者重要治疗[14]。本文选取国内外公开发布的相关文献,针对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用于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展开系统性Meta分析,目的是为临床应用以及推广提供循证依据。
2. 方法
本研究严格依照PRISMA报告标准执行,旨在保障研究流程的公开透明以及结果的可复制性。同时,该研究已正式在PROSPERO平台完成登记,登记编号为CRD42024592824,确保了研究的规范性和可信度。
2.1. 文献检索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4年10月30日。中文数据库以:“中风”“卒中”“脑梗死”“痉挛性瘫痪”“痉挛”“推拿”等检索词检索。英文数据库以“stroke”“Spastic paralysis”“tuina”为主题词,“Cerebral infarction”“Hemorrhagic stroke”“post-stroke spasticity”“massage”等为自由词进行检索。
2.2. 纳入准则
1) 研究设计:关于经络推拿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2) 受试者:脑卒中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并伴有痉挛性偏瘫症状;3) 干预措施:接受基础治疗与常规康复手段,包含假推拿干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推拿疗法进行干预为观察组;4) 质量评价指标:为确保纳入文献的质量,本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系统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随机分配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分配方案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隐藏措施;研究过程中盲法的设计与执行是否完整;数据收集与分析是否全面,是否存在缺失;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告结果的现象或其他潜在偏倚来源。
2.3. 排除标准
1) 非随机对照试验类文献;2) 存在重复发表的情况;3) 病例信息不完整,且无法联系作者获取原始数据的资料;4)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研究。
2.4. 诊断标准
缺血性脑卒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3》[15];出血性脑卒中参照《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16];痉挛性偏瘫的诊断参照《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17]。
2.5. 资料提取
检索到的记录被导入NoteExpress中,删除重复项后,两名研究人员(XFY和WZQ)独立审查了标题和摘要以删除不相关的记录,然后全文阅读其余记录以确定符合条件的研究,当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将由另一位独立研究者(LZT)进行最终判定。待所有研究者达成一致意见后,将进一步收集以下数据信息:文献的第一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样本量、干预方式、疗程、病程、结局指标等相关内容。见附录表A1。
2.6. 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RevMan 5.4.1软件实施Meta分析。对于二分类变量,选用相对风险比(Odds Ratio, OR)作为统计量,并计算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针对连续性变量,则使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MD)及其95% CI进行评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若统计结果显示P ≥ 0.1且I2 < 50%,表明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或异质性较低,此时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 FEM)进行整合分析。当统计结果为P < 0.1且I2 ≥ 50%,提示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需进一步通过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探索异质性的潜在来源。若经验证后确认无明显异质性,则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 REM)进行分析。此外,对于纳入文献数量达到或超过12篇的分析组,绘制漏斗图以评估发表偏倚风险。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共获得939篇文献,其中包括中文文献896篇和英文文献43篇。经过筛查,剔除重复发表的文献502篇,剩余437篇。随后,进一步排除以下类型的文献:学位论文、动物实验研究、综述文章、医案报道、非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不符合要求、数据不完整或存在错误、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以及结局指标不符合研究需求的其他文献。最终,共有27篇[18]-[44]文献被纳入分析,具体文献筛选流程图见图1。
Figure 1. Literature screening flowchart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3.2. 研究纳入概况
本研究共筛选出27项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的发表时间跨度为2009年至2024年,总计样本量为2186例。其中,对照组包含1074例患者,观察组包含1112例患者。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现代康复疗法与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推拿疗法作为干预手段。从纳入的研究中提取的主要结局指标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临床有效率、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表面肌电积分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 iEMG)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 BBS)。
3.3. 文献质量评价
随机方法:纳入文献中,15篇[18]-[24] [26] [27] [31] [32] [34] [35] [38] [4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数字法[33]、硬币随机[29]法各1篇,10篇[25] [28] [30] [36] [37] [39]-[42] [44]仅提及“随机”分组二字,未有明确分组方案。
分配隐藏方法:在纳入的文献中,仅有1篇[35]文献明确提及了分配隐藏的实施情况,而其他文献对分配隐藏的描述则较为模糊,未能提供明确的信息。
盲法实施情况:在纳入文献中,1篇说明了对受试者设盲,3篇[24] [35] [38]对结局评价人员设盲。
数据的完整性评估:纳入文献中,有3篇[24] [32] [35]报告了脱落情况,其余文献无相关说明。
报告选择性:所有纳入的研究均清晰地制定了纳入与排除标准,并详细阐述了基线情况,确保各组间具备可比性。经评估,未发现存在选择性报告的结果。见图2、图3。
Figure 2. Risk of bias of the included reviews
图2. 偏倚风险比例
Figure 3. Summary of risk of bias
图3. 偏倚风险总结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主要结局指标
临床有效率:在纳入分析的文献中有10篇[18] [21] [26] [30] [32] [34] [36] [39] [43] [44]文献对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了明确报道,其中8篇[18] [21] [26] [30] [32] [36] [39] [44]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下降程度进行疗效评价,以NDS及MBI、治疗病类评分作为疗效标准评价各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无异质性(P = 0.54, I2 = 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OR = 4.46, 95% CI [2.76, 7.20], P < 0.00001],表明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独康复训练。见图4。
Figure 4. Clinically efficient forest diagram
图4. 临床有效率森林图
Modified Ashworth Scale:纳入文献中有11篇[19] [20] [22] [27] [29] [32] [33] [35] [41] [42] [44]文献用MAS测量肌张力,其中3篇文献中MAS评分包括两个部分,其中“张全峰2021”以肘关节进行测量,“张全峰2021a”是以肩关节进行测量,“杨玉杰2017”“许健2018”以上肢进行测量,“杨玉杰2017a”“许健2018a”以下肢进行测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显示:P = 0.10,I2 = 34%,存在中度异质性,基于此,本研究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 −0.48, 95% CI (−0.54, −0.41), Z = 14.46, P < 0.00001, I2 = 34%, n = 1386],与单纯康复训练比,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肢体痉挛改善效果更好。见图5。
Figure 5. MAS score forest plot
图5. MAS评分森林图
Fugl-Mayer Assessment:纳入文献中有6篇[18] [22] [33] [34] [36] [39]文献对上肢和下肢整体进行FMA评分,各研究间有中度异质性P = 0.06,I2 = 53%,采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MD = 7.91,95% CI: (6.65, 9.17), Z = 12.32, P < 0.00001, I2 = 53%, n = 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6。在提升FMA评分方面,推拿与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相比单一康复训练具有更显著的优势。
Figure 6. FMA score forest plot
图6. FMA评分森林图
Figure 7. FMA upper limb score forest map
图7. FMA上肢评分森林图
Figure 8. FMA upper limb score after deletion of “Yang Yujie 2017” data
图8. FMA上肢评分删除“杨玉杰2017”数据后森林图
有12篇[19] [21] [23] [24] [27] [28] [31] [35] [38] [40]-[42]文献纳入FMA-U评分,在对文献中的FMA-U评分进行分析时,异质性检验发现,各研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 = 0.006, I2 = 58%)。鉴于此,本研究选择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统计量进行合并处理[MD = 5.52, 95% CI: (4.09, 6.96), Z = 7.55, P < 0.00001, I2 = 58%, n = 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7。敏感性分析显示:在排除“杨玉杰2017”组数据后,异质性检验的分析表明(P = 0.17, I2 = 29%),这意味着各研究之间存在轻度的异质性,据此,本研究决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剩余文献数据重新进行整合分析[MD = 5.74, 95% CI: (4.88, 6.61), Z = 13.03, P < 0.00001, I2 = 29%, n = 902]统计学结果显示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推拿与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在提升FMA评分方面较单独使用康复训练更具优势。见图8。
共有7篇[20] [25] [26] [29] [32] [35] [40]文献对FMA-L评分进行了报道。经异质性检验发现,各研究间提示存在重度异质性(P < 0.00001, I2 = 90%),鉴于此,本研究选择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统计量进行合并处理[MD = 4.15, 95% CI: (2.19, 6.10), Z = 4.16, P < 0.00001, I2 = 90%, n = 588]分析显示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推拿与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在提升FMA-lower评分方面,相较于单独使用康复训练具有更优的效果。见图9。
Figure 9. FMA lower limb score forest map
图9. FMA下肢评分森林图
Modified Barthel index:有7篇[19] [29] [34] [35] [37] [40] [43]文献用modified Barthel index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无异质性(P = 0.95, I2 = 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MD = 7.19, 95% CI: (5.43, 8.96), Z = 7.99, P < 0.00001, I2 = 0%, n = 554]统计学结果显示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推拿与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在效果上较单独实施康复训练更具优势。见图10。
Figure 10. MBI score forest chart
图10. MBI评分森林图
Barthel index:纳入文献中有10篇[18] [20] [21] [25] [26] [30]-[33] [39]文献采用Barthel index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估,Meta分析发现,各组之间存在显著的高异质性(P < 0.00001, I2 = 89%)鉴于此,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MD = 10.89, 95% CI: (7.72, 14.06), Z = 6.73, P < 0.00001, I2 = 89%, n = 823]统计学结果显示存在显著差异,见图11。显示推拿与康复训练的结合在效果上较单一康复训练更具优势。敏感性分析表明,当剔除“周宏杰2018”组的数据后,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2,I2值为57%,提示存在中等程度的异质性。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剩余文献数据重新进行整合分析。[MD = 9.74, 95% CI: (7.84, 11.65), Z = 10.03, P < 0.00001, I2 = 57%, n = 738]统计学结果显示存在显著差异,见图12。显示推拿与康复训练的结合在效果上较单一康复训练更具优势。
Figure 11. BI score forest map
图11. BI评分森林图
Figure 12. BI score deletion of “Zhou Hongjie 2018” data after forest map
图12. BI评分删除“周宏杰2018”数据后森林图
3.4.2. 次要结局指标
iEMG:纳入文献中有2篇[24] [38]文献报告了肌电图评分的变化情况,其中“李泽文2022”分别记录了4组不同位置的iEMG数据,“李泽文2022a”“李泽文2022b”“李泽文2022c”“李泽文2022d”分别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屈肌、腕伸肌的iEMG数据,“杨年煜2014”“杨年煜2014a”分别为桡侧腕屈肌、肱二头肌的iEMG数据,Meta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异质性(P = 0.62, I2 = 0%)。基于此结果,本研究选择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MD = −4.35, 95% CI: (−6.12, −2.57), Z = 4.79, P = 0.62, I2 = 0%, n = 360],表明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在改善肌力大小iEMG方面优于单用康复训练。
Berg Balance Scale:纳入文献中有3篇[20] [34] [37]文献报告了BBS评分的变化情况,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存在轻微差异(P = 0.32, I2 = 1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统计量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 5.07, 95% CI: (2.22, 7.93), Z = 3.48, P = 0.0005, I2 = 38%, n = 120],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在提升BBS评分上优于单独康复训练。
3.4.3. 发表偏倚评估
超过12项研究使用了FMA-U评分,其中采用漏斗图来确定发表偏倚。图13显示了不对称的漏斗图,表明了存在发表偏倚。
Figure 13. FMA-U funnel diagram
图13. FMA-U漏斗图
3.4.4. 安全性评价
纳入文献中仅有1篇文献报告了安全性评估,其报道了在所有研究地点提到的都没有发生其他不良反应,随访期间患者的退出和丢失与研究干预无关。其余文献皆无相关不良反应报道。
4. 讨论
4.1. 效率总结
本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共纳入27项研究,其中对2186例患者进行了不同类型中医推拿与常规康复训练的比较。Meta分析显示,在改善肢体痉挛、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有效率、平衡能力方面,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比单独运用康复训练更有效。其中,在改善肢体痉挛程度、上肢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更好,结论可靠。但是在改善下肢活动能力方面,结论可靠性较低。敏感性分析显示:“周宏杰2018”BI评分异质性较高,可能与病程(C:38.5 ± 9.5月T:36.0 ± 8.5月)较长,后遗症期间康复不规范有关。“杨玉杰2017”中FMA-U评分异质性较高(安慰剂推拿法的动作看似真实的推拿法,只是推拿的力度不同),可能与对照组为安慰剂推拿实施不规范有关。
本研究纳入27篇文献,对照组干预方式以现代康复训练方法为主。观察组推拿手法选穴以痉挛部位穴位为主,少部分研究以督脉穴位为主;操作手法主要为“推、揉、拿、滚、擦”等手法,少数研究是以手指点穴为主。由于推拿手法选穴以及操作无统一标准,是本研究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将手法量化、标准化是现代中医操作的未来方向之一。
4.2. 安全总结
在本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中,1项报道治疗组和对照组无不良反应,26项未提供不良反应数据。由于原始研究普遍缺乏安全性数据的报告,本研究无法对联合疗法的安全性做出可靠评价。
4.3. 研究质量总结
以下讨论中总结了研究不足之处:第一,结局指标缺乏客观检查方法。与临床量表相比,表面肌电图、肌强直测量方法、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等方法能够为进一步研究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45]-[47]。第二,纳入患者发病情况的差异。纳入文献中患者病程的不同,可能会改变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痉挛性偏瘫肢体运动的影响。第三,文献的不完整。大多数研究的页数小于2页,信息的完整性较低,导致部分研究设计存在“风险不明确”的偏倚。总体而言,上述缺点增加了结论的不确定性以及可信度降低的问题。
4.4. 局限性和优势
我们的Meta分析表明,推拿联合现代康复是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情况及运动能力的有效疗法。纳入的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解决。第一,大部分研究结局指标缺乏客观检查。第二,纳入研究的总体方法学质量低,从而增加了偏倚风险。为了更好地进行Meta分析,严格按照随机对照规范去实施,此外,未来的研究应注意以下问题:(1) 结局指标中加入客观指标;(2) 应确保随机分配计划具有足够的保密性。
本研究结论表明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疗法有利于改善肢体痉挛、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方面。但基于文献研究“低至中等质量”证据,且可能受到发表偏倚的影响,需进一步纳入高质量研究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放课题(任务书编号:NCRCOP20230016);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任务合同书(编号:T2025112)。
附 录
Table A1. Basic information table of literature
表A1. 文献基本信息表
研究者 |
样本量 |
性别(男/女) |
年龄 |
病程 |
干预方式 |
疗程 |
结局指标 |
田应均2024 |
80 |
C: 22/18 T: 21/19 |
C: 62.51 ± 5.48 T: 62.53 ± 5.50 |
C: 9.30 ± 4.55 m T: 8.97 ± 4.14 m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4 w |
MAS, MMT, MBI, FMA |
沈晓凤2024 |
60 |
C: 12/18 T: 14/16 |
C: 67.01 ± 3.19 T: 67.11 ± 3.62 |
C: 5.31 ± 0.69 m T: 5.28 ± 0.72 m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4 w |
MAS, FMA, BBS, FAC, BI |
耿琳2024 |
80 |
C: 22/18 T: 23/17 |
C: 63.00 ± 2.43 T: 63.78 ± 2.45 |
2 w~3 m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4 w |
WHOQOL-BREF评分、BI、FMA、NIHSS |
胡星慧等2024 |
100 |
C: 27/23 T: 28/22 |
C: 61.89 ± 10.04 T: 62.14 ± 9.83 |
C: 2.16 ± 0.45 w T: 2.11 ± 0.42 w |
C:康复 T:枢经推拿 + 康复 |
4 w |
MAS (数据不符), FMA-U, NIHSS, McGill, BI, SS-QOL |
张晓等2023 |
100 |
C: 26/24 T: 28/22 |
C: 63.28 ± 2.38 T: 63.25 ± 2.61 |
- |
C:康复 T:手指点穴 + 康复 |
4 w |
FMA, MAS, NIHSS |
王胜灵等2022 |
88 |
C: 23/21 T: 26/18 |
C: 61.42 ± 2.29 T: 61.34 ± 2.25 |
- |
C:康复(神经发育疗法) T:推拿 + 康复 |
8 w |
MAS, MBI, FMA, Brunnstrom |
李泽文等2022 |
60 |
C: 16/14 T: 18/12 |
C: 59.93 ± 7.15 T: 60.27 ± 6.14 |
C: 9.30 ± 4.55 w T: 8.97 ± 4.14 w |
C:康复 T:悬吊推拿 + 康复 |
4 w |
MAS (数据缺失)、FMA、MBI、RMS、iEMG、H反射、Hmax/Mmax |
刘学栋等2022 |
100 |
C: 27/23 T: 29/21 |
C: 53.92 ± 2.03 T: 54.22 ± 2.18 |
C: 20.66 ± 2.11 m T: 20.83 ± 2.30 m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12 w |
FMA, BI, MAS
(数据缺失) |
缴克佳等2021 |
100 |
C: 28/22 T: 29/21 |
C: 54.26 ± 3.15 T: 54.39 ± 3.18 |
C: 20.34 ± 1.29 m T: 20.33 ± 1.31 m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12 w |
临床有效率、FMA、BI |
张全锋2021 |
204 |
C: 58/44 T: 48/54 |
C: 53.84 ± 3.29 T: 53.47 ± 3.81 |
C: 2.15 ± 0.63 m T: 2.34 ± 0.75 m |
C:康复 T:推拿点穴 + 康复 |
4 w |
FMA-U, MAS, STEF |
钟尚聪等2020 |
204 |
C: 28/22 T: 29/21 |
C: 54.26 ± 3.15 T: 54.39 ± 3.18 |
C: 2.15 ± 0.63 m T: 2.34 ± 0.75 m |
C:康复 T:手指点穴 + 康复 |
4 w |
FMA, MAS, STEF |
谢存2019 |
93 |
C: 29/20 T: 27/17 |
C: 52.4 ± 5.4 T: 51.6 ± 4.9 |
C: 43.9 ± 20.4 d T: 44.3 ± 21.4 d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30 d |
FMA, MBI, MAS |
杨潇懿2019 |
66 |
C: 23/10 T: 28/5 |
C: 67.5 ± 1.2 T: 68.3 ± 1.2 |
C: 3.18 ± 0.29 m T: 4.26 ± 0.41 m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4 w |
临床有效率、BI |
周宏杰等2018 |
85 |
C: 25/20 T: 24/21 |
C: 55.1 ± 10.2 T: 54.8 ± 10.7 |
C: 38.5 ± 9.5 m T: 36.0 ± 8.5 m |
C:康复(物理疗法 + 作业疗法) T:推拿 + 康复 |
6 w |
临床有效率、FMA、BI、MAS |
顾云龙等2018 |
80 |
C: 23/21 T: 26/18 |
C: 56.12 ± 11.06 T: 58.01 ± 10.14 |
C: 50.92 ± 12.03 d T: 48.50 ± 12.12 d |
C:康复 T:手指点穴 + 康复 |
3 w |
FMA, BI, sEMG |
许健等2018 |
90 |
C: 29/16 T: 25/20 |
C: 62.16 ± 14.28 T: 62.9 ± 3.9 |
C: 15.15 ± 6.34 d T: 14.26 ± 5.75 d |
C:康复(Bobath) T:推拿 + 康复 |
4 w |
MAS, FMA, BI |
杨玉杰等2017 |
90 |
C: 34/11 T: 27/18 |
C: 62.73 ± 11.22 T: 59.93 ± 16.87 |
C: 3 ± 7 m T: 3 ± 5 m |
C:假推拿 + 康复 T:推拿 + 康复 |
4 w |
FMA-U, FMA-L, MBI, MAS |
林建忠等2017 |
60 |
C: 18/12 T: 20/10 |
C: 60.86 ± 9.72 T: 62.04 ± 9.31 |
C: 7.63 ± 4.33y T: 6.92 ± 4.57y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8 w |
FMA, MBI, BBS (Berg Balance Scale) |
张树根等2016 |
60 |
C: 11/19 T: 20/10 |
C: 58.3 ± 2.5 T: 59.2 ± 2.6 |
2 w~6个m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4 w |
临床有效率、FMA |
刘静2015 |
60 |
38/22 (总) |
57.3 ± 5.8 (总) |
-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4 w |
MBI, BBS (Berg
Balance Scale), Brunnstrom |
杨年煜等2014 |
60 |
C: 20/10 T: 23/7 |
C: 60.43 ± 7.26 T: 58.57 ± 7.21 |
- |
C:康复 T:手指点穴 + 康复 |
4 w |
FMA、sEMG |
林红霞等2013 |
62 |
C: 19/12 T: 18/13 |
C: 64.2 ± 9.7 T: 65.5 ± 8.4 |
-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4 w |
FMA、BI |
刘晓林等2012 |
60 |
C: 15/15 T: 16/14 |
C: 59.37 ± 9.36 T: 61.33 ± 10.05 |
C: 1.83 ± 1.30 m T: 1.71 ± 1.26 m |
C:康复(Bobath) T:推拿 + 康复 |
12 w |
FMA-U、MAS |
王桂茂等2012 |
60 |
C: 16/14 T: 20/10 |
C: 68.17 ± 9.97 T: 66.50 ± 11.22 |
C: 2.96 ± 1.11 m T: 3.08 ± 1.76 m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4 w |
FMA、MBI |
陈峰等2011 |
40 |
C: 11/9 T: 12/8 |
C: 59.84 ± 9.32 T: 60.42 ± 10.14 |
C: 1.81 ± 1.22 m T: 1.74 ± 1.37 m |
C:康复(Rood) T:推拿 + 康复 |
12 w |
FMA-U、MAS |
汤俊玲等2011 |
111 |
C: 39/16 T: 36/20 |
C: 53.1 ± 1.7 T: 52.4 ± 2.3 |
C: 14.5 ± 4.8 d T: 13.6 ± 5.7 d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抗痉挛康复训练) |
3 w |
MBI |
何炯等2009 |
100 |
C: 21/24 T: 17/28 |
C: 54.65 ± 10.53 T: 51.65 ± 10.53 |
- |
C:康复 T:推拿 + 康复 |
4 w |
MAS |
注:T观察组;C对照组;s秒;min分钟;d天;w周;m月;y年。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