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在广西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及发展策略
The Rol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n Guangxi’s Elderly Care System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广西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养老需求快速增长与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广西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保险业在其中的定位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推动“保险 + 养老”模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China, elderly care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affec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s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a high degree of aging, Guangxi faces a growing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apid increase in elderly care demand and the insufficient supply of service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Guangxi’s elderly care indust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within this context. It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building a multi-level elderly care security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 elderly care” model.
文章引用:罗国宇. 保险业在广西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及发展策略[J]. 老龄化研究, 2025, 12(8): 882-889. https://doi.org/10.12677/ar.2025.128118

1.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已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高达2.9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7亿人,占比15.4% (见图1)。预计至2035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增加到4.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超过30%,届时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老龄化的主要表现为规模大、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以及城乡倒置、东高西低的地域差异。这种趋势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深化,不仅将加剧全社会的养老压力,也对劳动力市场、消费结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Figure 1. Population of elderly aged 60 and above 65 and their proportions of the total national population from 2018 to 2023

1. 2018~2023年60和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及其占全国人口比重

在2023年10月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养老金融”被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特别强调,并随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发展养老金融,旨在通过准确理解其内涵和发展规律,不断推进实践创新,为构建健康的养老体系提供有力支持,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1]。保险行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促进养老金融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应充分利用自身在风险管理、资金配置及社会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难题提供重要的思路与工具。

2024年9月,广西民政厅联合广西发展改革委印发《广西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业态丰富、链条完整的养老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业。为响应政策号召,本研究聚焦保险业在广西养老产业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旨在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本研究具有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明确保险业在缓解养老压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独特价值;二是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拓展相关政策与企业战略的制定思路;三是引导社会各界加强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与资源投入,共同推动广西养老产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助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

2. 广西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广西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年人口基数较大的地区,其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截至2023年底,广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37万,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8.64%,其中6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数量为694万,占比达到13.81%1。预计到2030年,广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千万,老龄化率预计将突破20%,标志着广西即将步入中等老龄化社会,这无疑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广西养老产业也面临着独特的发展机遇。“长寿”资源是广西的一大亮点:全区拥有近7000名百岁老人,每十万人口中百岁老人的数量高达14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并有37个被认证的“长寿之乡”,居全国之首,“长寿福地”的美誉实至名归。此外,广西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和优良的空气质量,为老年人提供了理想的居住与疗养环境,从桂林的山水到北海银滩再到龙胜梯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广西养老产业增添了不可多得的优势。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广西作为“长寿福地”“养老福地”的品牌形象基础,吸引了关注健康养老、生态养老的国内外群体,成为广西养老产业的新市场增长点。

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与市场机遇,广西养老产业需要逐步走向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同时催生了智能养老、远程医疗、家政服务、老年教育等新兴养老服务业态的需求,推动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健康管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高层次需求的增长,促使养老产业向精细化、个性化方向转型,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综上所述,广西在迎接老龄化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特色养老产业的宝贵机遇。

2.2. 主要问题:产品、资金、人才与科技支撑不足

尽管广西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瓶颈和困难:

首先,服务供给不足是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今市场养老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差异化、个性化产品[2]。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但当前广西的养老服务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特别是在高质量养老服务、管理长寿风险方面存在明显短板[3]。据统计,广西失能与半失能老年人口超过120万,按照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测算,至少需要配备10万名专业护理人员。然而,目前全区实际具备专业资质的养老服务人员仅为1.2万2,远低于实际需求。

其次,资金缺口较大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养老设施的兴建、智能化改造,还是服务人员的培训、日常运营的维护,均需庞大的资金作为后盾。然而,当前广西在养老产业上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2024年专项养老服务资金4.15亿元3,仅占统筹一般公共预算的1%。同时,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补贴,社会资本入场较少,难以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筹措机制。

再次,人才短缺是广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社会对养老服务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的提升,专业护理、医疗、康复、心理慰藉等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激增。然而,目前广西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广西地区仅有7所本科院校和18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课程4,仍面临人才总量少、水平低、流动性大、待遇低等问题。

此外,技术创新与应用不足也是限制广西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养老、远程医疗、大数据管理等新兴技术为养老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广西在养老服务的科技化、智能化转型上步伐相对缓慢,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深入,未能充分发挥科技在提升养老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作用。

3. 保险业在养老产业中的三重角色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支持保险服务多样化养老需求。总结而言,国家一方面鼓励保险公司推进供给侧创新,积极开发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另一方面,支持保险公司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的有效衔接。基于此,保险业在参与养老产业发展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明确自身定位:

3.1. 资金方:保险资金助力养老产业融资

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对资金的需求变得愈加迫切。然而,由于该行业的资本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其难以吸引广泛的社会资本关注。保险资金因其安全性、长效性及大规模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匹配养老产业的资金需求特性[4]。通过将保险资金投入到养老产业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智慧养老平台等,不仅能有效缓解养老产业面临的资金困境,还能为保险产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提升整体投资收益率,并同时避免了“长钱短投”的问题[5]。此外,这些资金的注入还将推动养老服务硬件设施的升级,从而加速养老产业链条的完善与拓展,深化产融结合。这意味着,保险业不仅能够在财务层面为养老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能够促进整个行业向更加专业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助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

3.2. 风控方:利用保险机制应对养老风险

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保险业通过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保险科技提升管理能力[6],凭借深厚的风险管理经验和专业能力,将会成为老年人群风险管理的坚实后盾。通过开发设计符合本地市场需求、覆盖养老全周期的多样化保险产品,帮助个人和家庭有效分散老年经济风险,实现客户退休生活的平稳过渡。同时,保险公司旗下专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部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专业的管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其精算技术、风险评估等手段,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从而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投资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与稳定收益,为老年人增值产品提供财务安全感。此外,保险业通过积极发挥传统业务优势,宣传和利用先进理念,有助于提升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7]

3.3. 服务方:保险机构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保险业与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是险企通过整合资源推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聚焦于创新养老保险服务模式(见图2),逐步转型为综合养老服务提供商的过程[8]。保险公司不仅仅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同时也可以推出“医康养一体”、多元化的居住选择、个性化医疗保健方案、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等服务,借助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来快速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险企还可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如养老储蓄、信托及基金等,帮助个人或家庭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增强了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注:仅为一般性概括,不具有完整概括性。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s participation model in the elderly care industry

2. 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模式图

4. 案例分析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保险与养老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优秀案例能为区域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4.1. 国际视角:以美国养老产业发展为例

美国商业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主要间接通过REITs等投资方式涉足养老地产与服务等领域。REITs,即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一种通过发行收益凭证汇集投资者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不动产投资经营管理的基金。除REITs外,美国还采取以下三种策略[9]:一是设立专业投资公司募集不动产投资基金,通过管理获取佣金;二是直接购置高端物业资产,提供定制化高端养老服务;三是提供养老不动产投资咨询服务,凭借咨询服务获取佣金。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养老产业链的整合升级,也为保险公司带来了多元化回报,美国保险公司的成功经验,体现了金融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潜力,为我国养老产业投资提供了范例。

4.2. 国内实践:以泰康之家养老服务模式为例

国内方面,泰康人寿的“泰康之家”模式堪称典范。泰康之家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泰康之家通过构建集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综合社区,实现了保险产品与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该模式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高品质的养老服务,还通过保险资金的长期投入,确保了养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种“保单 + 社区”的模式,既保障了老年人的经济安全,又提前锁定了优质的养老服务资源,同时极大地缓解了客户对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忧。泰康之家的成功实践,为我国保险业与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树立了典范,是“养老 + 保险”模式的新标杆。

综上所述,案例展示了保险与养老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为我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美国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泰康定位高端客户的商业模式,成功关键都是抓住了市场需求与消费者痛点,并且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因此,发掘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要将是未来产业竞争中的取胜之钥。

5. 保险业深度融入广西养老产业的策略路径

从前文所述的产业发展不足与保险行业定位出发,区内险企可从以下方面助力打响“壮美广西·长寿福地”品牌,推动区内养老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

5.1. 发展养老金融:优化保险资金在养老产业中的配置与运作

1) 设立“养老投资基金”:倡议并推动成立由政府引导、保险公司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广西养老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广西养老项目投资,如结合“瑶医”“壮医”的特色康养中心、基于“十大药膳”的老年食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基于特色景区旅居的养老项目等。其筹措资金及利润全部投入养老产业,在保持一定收益的前提下,用于促进养老产业与广西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发展。

2)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银发经济”:设计开发定制化产品,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为老年客户提供基础经济保障的同时,融入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险等增值服务,实现保险与养老健康产业的深度捆绑。同时,探索“养老地产 + 保险”模式,为购买特定养老社区或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优惠的保险方案,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与养老服务享受的双重收益。此外,与金融机构合作设计并推出一系列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 + 金融”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理财产品、基金以及信托服务,丰富产品矩阵。

3) 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风险管理:鼓励保险公司利用其在资本市场的优势,通过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拓宽养老项目的融资渠道。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投资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监控,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降低项目或服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2. 拓展养老服务:构建以保险为依托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鉴于广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医养模式,保险业应进一步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养融合体系:

1) 推广“特色医养”服务:保险公司可与广西地区知名的医药传承人及专业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投资或合作建设特色养老康复中心,例如瑶医、壮医,将本土特色的草药疗法、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与现代养老服务理念充分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调理方案,保险公司则确保养老康复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可控。同时,在模式的推广过程中,险企还可利用其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积极宣传“特色医养”的独特价值,吸引更多老年人及其家庭关注并选择此类服务。

2) 发展“药膳 + 养老”产业:依托广西“十大药膳”及区域民族特色药膳资源,保险公司可投资或合作开发老年食品企业,推出适合老年人健康需求的药膳产品,如养生粥、药膳汤品等,既满足老年人的味蕾享受,又兼顾其营养健康需求。保险公司可以设计专门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产品,覆盖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配送的全链条风险,为老年人提供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3) 推动“医养结合”模式向纵深发展:区内亟需构建一个由多部门共同参与、职责明确、标准统一的综合监管体系。明确界定卫健、民政、人社等部门在“医养结合”领域的具体职责范围[10]。与险企一道有效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风险,保障“医养结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对“骗保”“套保”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真正让有需要的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可持续的养老服务。

5.3. 推动智慧养老:提升保险机构在数字化养老服务中的参与度

在智慧养老领域,保险业应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利用科技力量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首先,运用大数据与AI技术,建立老年人客户健康档案,对健康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精准健康管理,为每位客户量身定制健康管理计划,提前预警潜在健康风险。其次,积极推动智慧养老社区的建设,通过智能门禁、环境监测、健康监测等设备,打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开发社区APP或小程序,方便老年人享受线上购物、社交娱乐、学习交流等服务。再次,联合政府、社区、教育机构等,开展智慧养老技术普及与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科技素养和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信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分析了广西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在产品供给、资金缺口、人才短缺和科技支撑等方面的不足,明确了保险业作为“资金供给方”“风险管理专家”及“综合养老服务提供商”三重角色在养老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定位,介绍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实践经验,并据此从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供给和科技赋能等方面,为广西保险业深度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保险 + 养老”模式在区内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业应继续发挥其在风险管理、长期投资、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联动上下游养老产业链,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加强金融创新,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养老产业集群”,助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

NOTES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http://mzt.gxzf.gov.cn/xxgk/tjxx/tjgb/t19193238.shtml。

2《养老护理员紧缺难题如何破?——探访广西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广西日报》,2024-05-28。

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79999732/content.html

3《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与自治区本级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https://czt.gxzf.gov.cn/zt/yjsgkxx/zzqbjzfys/gxzzqbjzfys2025/t19561380.shtml

4同2。

参考文献

[1] 唐金成, 宋威辉, 唐凯. 老龄化时代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创新发展研究[J]. 海南金融, 2022(6): 57-69.
[2] 李金辉. 江苏保险业参与养老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金融纵横, 2024(4): 16-21.
[3] 高传胜. 有为与可为: 新发展阶段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改革[J]. 社会科学战线, 2023(12): 219-235.
[4] 中国保险学会课题组, 姚庆海, 李连芬, 等. 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7(9): 1-32.
[5] 燕妮. 新时代健康养老产业与保险业融合模式研究[J]. 金融与经济, 2018(3): 87-91.
[6] 唐金成, 周思颖. 保险科技赋能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创新发展研究[J]. 西南金融, 2023(10): 55-68.
[7] 张艳英. 老龄化视域下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对策研究[J]. 经济师, 2023(5): 116-118.
[8] 战明华, 孙晓珂, 张琰. 数字金融背景下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保险研究, 2023(4): 3-14.
[9] 韦舒. 广州市保险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财经大学, 2019.
[10] 陈冬梅, 张晶. 保险业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策略[J]. 上海保险, 2023(2): 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