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
Design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摘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教师应注意将英语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从而引出了跨学科教学。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跨学科融合未有效体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和实践还未充分落实。主要问题表现为教师未能有效将跨学科融入教学过程中,且未能体现教学评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因此,本文从学科整合研究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找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实现跨学科整合,并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出在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以及评的过程中的改进策略。以期实现跨学科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结合,最终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较好的效果。
Abstrac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2022 Edition)” emphasizes that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English instruc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thereby introduc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Currently,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elem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and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i.e., “T-L-A Integration”) have not been fully realized. The main issues manifest in teachers’ failure to effectively incorporat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into their instruction and to reflect the coherence and u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his paper adopts a case study methodology to explore how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can be achieved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as well as how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can be realized within interdisciplinary instruction. It further propose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instructional process,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assessment process. This study aims to combin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ultimately achieving better overall effectivenes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文章引用:罗宇. 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8): 725-73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8654

1. 引言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不仅应该发展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还要将英语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实现各学科协同育人的目的。而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又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将课堂教与学与评价三者融于课堂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有效。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在跨学科视角下的教学,还未将“教学评一体化”有效融入其中。因此,本文将在跨学科的视角下,结合“教学评一体化”,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索。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三堂优质课进行观摩分析,以发现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的问题,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整合,以及将教学评一致性整合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沟通能力、学科综合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实现跨学科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结合。

2. 英语阅读课跨学科教学设计概述

随着社会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增加,跨学科教育任务更加繁重,培养的人才是要能够在多学科间自由穿梭,并且要具备宽广视野和综合能力。跨学科教学强调知识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促进认知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英语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环节,通过引入跨学科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语言学习的内涵,还能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将教学评一致性融入课堂中,这不仅能有效实施新课标的要求,还能促进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2.1. “教学评一体化”和“跨学科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并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界定,安德森(2012)认为目标、教学及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重要性[1]。2017年我国的《新课标》正式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国内学者也就此展开了关于教、学、评一体化内涵的讨论与研究。唐云波(2013)将教、学、评一体化定义为一种教学范式,这种教学范式将评价贯彻到整个课堂当中,并帮助师生更好地去了解教学与学习的情况[2]。丁丽云(2018)则对教、学、评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贯通的[3]。胡嫩英(2023)提出,通过统筹研读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构建文本理解框架等策略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可以有效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4]。胡修华(2025)的研究指出,通过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方法单一和评价片面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目标引领、过程监控和结果反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旨在通过优化教学和评价的整合,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跨学科”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纽约,由哥伦比亚机能心理学家Woodworth正式开始使用,最初大致意义等同于“合作研究”,学术界称之为“交叉学科”。美国加州大学Shoemaker (1989)教授将跨学科教学定义为以某一学科的教学为中心,在其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联系到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交叉渗透教学,课程之间应建立有意义的联系[6]。国内有些学者对跨学科也有许多定义。刘仲林(1993)说过:凡是超越一个已知学科的传统界域而进行的科学或教育活动,均可称之为“跨学科”学习[7]

基于上述观点,本文认为英语跨学科教学是一种突破传统单一学科界限的教育方法,它通过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与理论,旨在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强调了学科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促进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具体到英语学科中,英语跨学科教学则以英语为核心,结合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以此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学习体验。

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看待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跨学科教学实质上是学科融合和学科整合的过程,这为后续设计包含学科融合元素的英语语言学习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构建更加有效的“教学评一体化”策略,以全面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2.2. 国内外跨学科教学案例

跨学科教学在国外的运用非常广泛,如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流行于欧洲,其定义为一种使用非母语进行教授的,同时关注语言和内容的双重聚焦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在当时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CLIL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战略在欧盟被引入。其次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法。国外和国内对PBL的相关定义有很多,它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人们普遍认为,PBL强调运用一定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英语与STEM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科目的整合在许多国家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英语对编程概念或一些科学问题进行解学,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和专业技能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近年来,国内教育领域逐渐重视跨学科教学,这一趋势在2024年初中英语教材的改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新版教材通过融入跨学科活动,积极响应了教育改革的号召,体现了“去学科化”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此外,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跨学科教学模式在国内逐渐流行,这种模式可以广泛应用于英语阅读、听力、写作等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围绕“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等主题的综合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探索主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英语,还能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中,教材通过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将英语学习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例如,学生在学习关于企鹅和大象的阅读材料时,不仅掌握了描述这些动物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还了解了它们的栖息地、饮食习惯以及大象的濒危原因等生物学知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跨学科活动,如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并用英语撰写报告。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理念。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跨学科教学的运用还是非常广泛的,在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下,教师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来保证跨学科活动的有效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现有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和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评价机制方面,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促进他们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进步。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该策略强调将外语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围绕具体的学习主题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初中英语阅读课跨学科教学设计和实践问题

本研究以初中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初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优质课为案例,对这些课堂进行观摩。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以及课堂观察法,以期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对案例当中教师的课堂行为及学生反应等进行详细观察,通过对优质课视频进行观摩分析,以此来探究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否在跨学科视角下进行阅读教学时,将教学评贯穿在一节课当中,并对多次课进行观摩,观察教师是否会有意识地运用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从中发现问题,并观察他们运用的策略是什么。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包含两个: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的问题有哪些?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是什么?

3.1. 课堂案例分析

为了有效地观察课堂,分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在进行跨学科阅读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围绕新课标的主题范畴,选取分别对应三大主题范畴的三堂优质阅读课教学进行观摩分析。课堂1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主题是“人与社会”,单元标题为“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课堂2选自牛津版初二第八单元,阅读主题是“人与自我”,该课话题为“Growing healthy ,Growing strong”。课堂3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该单元的主题范畴是“人与自然”,话题为“Animals in a zoo”。

3.1.1. 英语阅读“教”的环节

在教的环节,三位老师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中心,教师会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并寻求答案,激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形式多样,学生们主动积极参与,与教师进行互动,运用到的教学模式不只是传统的讲授法,还运用到了探究式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机会进行主动探索。

首先是教学目标方面。在课堂1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向了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和文化背景的理解。通过探讨不同国家间礼貌问答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促进了他们对社会学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关于人际交往规则和文化差异的认识。课堂2中,教师以一个问题“Do you think you are healthy and strong?”开始课堂,然后追问同学们“What makes you so health?”再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追问,尽管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但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健康与体能方面,而没有充分拓展到营养学或体育科学的知识领域。这表明虽然有跨学科潜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来促进学生其他学科能力的发展。课堂3的教学目标较为单一,集中于文章的知识结构讲解,缺乏对相关文化背景和其他学科内容的挖掘,整体跨学科意识较弱,未明显体现出对学生其他学科能力发展的关注。

其次是教学内容。课堂1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了语言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点,特别是在讨论礼貌问答时,强调了语言使用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成功地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课堂2在课程开始时提出了一个具有跨学科潜力的问题(如健康和强壮),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探讨与营养学或体育科学相关的具体内容,跨学科内容不够丰富。课堂3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文本本身的解读,几乎没有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限制了学生接触多学科知识的机会。

最后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1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用语的不同表达方式,这种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课堂2虽然采用了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但后续的教学过程未能持续利用这种互动模式来深化跨学科的学习体验,学科融合的表现不明显。课堂3主要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少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科间的有效融合。

通过对上述三个维度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各个课堂在跨学科视角下的表现各有优劣。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教学评一体化”,建议教师们更加注重设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中的跨学科元素,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2. 英语阅读“学”的环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之间能够做到有效地合作。三位教师都能组织好学生做好相关材料的阅读,并带领学生理解文章,结合跨学科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合理地提供了跨学科问题式任务和跨学科项目式任务两类基于英语阅读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任务。

在课堂1中,该英语教师遵守读前读中读后这样的顺序依次展开教学,对阅读内容分析的较为细致到位,但并不涉及到跨学科的内容,在设置练习活动时,也没有结合跨学科进行练习,无法锻炼到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意识。例如,在读中环节,教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直接提问”和“礼貌问语”的问题,在此环节,仅仅在文中进行寻读,未有效利用时机融合学科知识。本文对该教师课堂任务的优化如下,教师可以在学生找到答案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本地文化的特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追问:“在你的家乡,人们是如何进行礼貌问答的呢?”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还能加深他们对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语言使用的多样性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师对跨学科项目式任务的设置体现在作业布置环节,例如,在课堂1中,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搜索更多关于不同国家礼貌用语的文化知识”。这项作业不仅延续了课堂上的讨论,还在课后继续锻炼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和能力。然而,在课堂2中,尽管教师通过多种活动成功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思考,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却和课堂3一样未能体现出跨学科的特点。具体来说,课堂2中的作业是让学生制作一张涵盖不同主题的信息表,并进行自我评价。这种类型的作业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但由于缺乏与实际生活环境的联系,无法有效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也无法全面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实际吸收程度。这表明,在学习过程的设计上,尤其是在作业布置环节,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便更好地促进跨学科学习的应用和发展。

3.1.3. 英语阅读“评”的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三位教师均组织了小组活动,但在评价环节仍存在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课堂1中的过程性评价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礼貌表达用语进行了详细评价,展现出一定的跨学科意识,并有效提升了学生在社会学和语言学方面的应用能力。这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结果检测评价则在课堂总结部分体现,教师巧妙地使用“TALK”一词对整个语篇进行了深刻总结:“Talk to others suitably”,并进一步展开为“Treat others politely”、“Think for others sincerely”,不仅深化了礼貌用语的教学内容,还在思想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

课堂2和课堂3尽管两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和回答做了相关评价,但这些评价主要集中在任务完成度上,缺乏对跨学科学习行为的过程性评价,如口头反馈或引导性的讨论。这限制了学生在跨学科背景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在这两堂课中,教师没有设计专门针对跨学科学习结果的检测评价,例如课堂小测验或详细的任务评价量标。因此,难以全面评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也无法充分反映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2. 课堂案例结果讨论

通过对三个课堂案例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堂课在跨学科视角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上存在不同的特点与挑战。

3.2.1. 跨学科阅读教学设计

课堂1在主题为“人与社会”的单元中,教师通过探讨不同国家间的礼貌问答方式,成功地将英语学习与社会学知识相结合。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文化差异和社会交往规则的理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尽管教师布置了跨学科作业(如搜索不同国家礼貌用语的文化知识),但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尤其是在读中环节,未能有效利用时机融合更多学科知识,限制了学生跨学科学习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课堂2的主题是“人与自我”,虽然教师通过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试图引入健康和体能相关的跨学科内容,但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并未深入探讨营养学或体育科学的相关知识,导致跨学科元素不够丰富。此外,课堂作业的设计也主要集中在信息表制作和自我评价,缺乏与实际生活环境的联系,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3的主题范畴是“人与自然”,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学目标较为单一,集中于文章的知识结构讲解,缺乏对相关文化背景和其他学科内容的挖掘,整体跨学科意识较弱。

3.2.2. 教学评整体性和一致性

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三堂课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理念,但仍有改进空间。

课堂1 在过程性评价方面做得较好,教师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礼貌表达用语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结果检测评价则通过巧妙使用“TALK”一词深化了教学内容,并在思想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然而,课堂活动设计中未能充分利用机会进行更深层次的跨学科融合。

课堂2和课堂3主要集中在任务完成度上的评价,缺乏对跨学科学习行为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检测评价。例如,课堂2中的作业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但由于缺乏跨学科的实际应用,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虽然三位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跨学科教学策略,并尝试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4. 初中英语阅读课跨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

通过对课堂的观摩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很难能将跨学科与教学评很好的结合起来,贯穿到整个课堂中,做到跨学科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评一体化。那么如何在实际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同时体现跨学科整合?本节将结合课堂中所观摩到的教师所运用的方法,结合“教学评一体化”,对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相关策略。

以下策略是结合2024人教版初一上册英语教材中的Unit 4《My Favorite Subject》Section B的语篇进行详细的分析。该语篇Mike Davis和Wu Binbin的微博互动信息。他们是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两位同学,在文章中分别介绍了他们本学期的课程、最喜欢的科目以及喜欢的原因,展示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热情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4.1. 跨学科融入阅读“教”的策略

在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怎样进行教学呢?要通过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将其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当中。

4.1.1. 设定学科指向的教学目标

跨学科视角下,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以及语篇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切实推进阅读课堂的整体教学。

在讲授Unit 4《My Favorite Subject》Section B的语篇时,可以制定以下目标:在学习理解层面,通过略读和寻读,学生能够获取到关于Mike Davis和Wu Binbin在本学期喜欢的科目以及原因等信息。在应用实践方面,通过对该语篇的结构进行思考,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来描述自己所喜欢的科目及原因。这样教学目标的设定清晰合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有着不同地域文化的国家,学校课程的设置也有一定区别并了解到其中差异。

4.1.2. 重构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首先要是他们感兴趣的,这样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才能主动积极地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教师就要有意识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是当下流行的题材。

在进行《My Favorite Subject》Section B的语篇教学时,在引入部分,教师可以展示两张图片,分别是加拿大和中国的旗帜,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两个国家。然后对这两个国家历史简要介绍。此过程中涉及到了英语与历史的跨学科。在学生对其产生一定话题度的时候,再展示Mike Davis和Wu Binbin的微博截图,此微博截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和文字,以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感。

4.2. 跨学科融入阅读“学”的策略

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将英语阅读与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且可以深化学生对当下学习内容的理解。

4.2.1. 设置跨学科实践活动

除了阅读教学过程中很普遍的略读寻读等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学。跨学科教育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能够创造出一种多维度的学习环境,学生在享受英语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拓展视野,增强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My Favorite Subject》Section B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Mike和Wu的微博内容。全班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之间可自行选择博主,然后去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科目以及未来职业规划。在此过程中,学生对Mike和Wu所提到的学习科目,然后去比较中西教育体系的不同之处。可以讨论各自国家的特色科目,如中国的历史和书法,加拿大的户外探险课程。

4.2.2. 开展主题关联式阅读

学生可以进行主题关联阅读,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学习后,学生可以在课后选择更多的阅读内容进行阅读,他们可以围绕课堂上已经讲解过的相关主题去阅读不同学科的材料。

在该语篇中,Mike和Wu分别最喜欢音乐和数学这两门科目,那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则可以让学生去查询音乐和数学这两门科目相关信息,通过研读不同语篇,学生可以了解到音乐和数学这两门课程的共同点和区别。

4.3. 跨学科融入阅读“评”的策略

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价过程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但是因为跨学科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要保证评估要能全面反映学生在语言技能、学科知识以及跨学科技能这几方面是否有变化,所以评价策略也要调整的更加全面。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还应该额外运用其它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评价。

4.3.1. 重视跨学科任务的过程性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去重视过程性评价。学生的学习转化成为现在的轻结果重过程,同样教师给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将过程性评价重视起来,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续地给予一定的反馈和指导,不仅仅去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同时,这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学习。

例如,在《My Favorite Subject》Section B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自国家的特色科目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贡献做记录,例如: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跨学科知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3.2. 注重跨学科评价的差异化

最为重要的一点,教师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会去注重学生个人的差异性,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去对学生进行评价知道,学生的个人基础和兴趣爱好都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也应遵守这一点,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个性化指导,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进步。

在《My Favorite Subject》Section B中的语篇,Mike和Wu分别有各种不同的喜欢的科目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同样,班上的同学也会因为自身兴趣不同或其他原因而对不同科目有着不同想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不同学科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后深有体会,自身对阅读内容也有所理解,至此学生对阅读课有更高的阅读兴趣,同时,结合上述策略,学生的跨学科意识也能够得到提高。

5.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跨学科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结合,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际课堂的视频进行观摩学习探究,发现当今英语阅读教学当中,跨学科视角下的教学仍有许多问题。教学评无法完全贯穿到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因此提出了在跨学科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评”的策略,对英语阅读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以及评价过程分别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供参考,来提高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意识。通过上述策略,以及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在以后的跨学科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其它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英语这门语言不再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成为连接不同知识领域的重要工具。但是在这个策略实施的过程当中仍然会有新的挑战,可能会面临教师培训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后续内容还有待研究发现,在未来的研究中,会再继续深入研究。总之,在跨学科的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教学评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安德森.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 北京: 外语教研出版社, 2012.
[2] 唐云波. 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化学教育, 2013, 34(6): 50-54.
[3] 丁丽云.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3): 66-68.
[4] 胡嫩英.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 2023(23): 35-38.
[5] 胡修华.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J]. 知识文库, 2025, 41(4): 64-67.
[6] Shoemaker, B.J. (1989) Integrated Education: A Curriculum for the 21st Century. Oregon School Council Bulletin, 33, 1-46.
[7] 刘仲林. 交叉科学时代的交叉研究[J]. 科学学研究, 1993, 11(2):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