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新技术、创造新模式,以创新为核心,是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兴起为农村电商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包括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产业融合以及消费升级对农村特色产品的需求增长。然而,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短缺与素质不高以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监管难度较大等现实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以及完善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等优化路径,旨在推动农村电商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经济繁荣,为农村电商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Abstract: As a new model of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s the core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models, with innovation as the core. The ris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has brought many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cluding the empower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rural specialty products due to consumption upgrading. However, rural e-commerce also faces practical challenges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alent shortage and low quality, uneven product quality, and difficult supervision.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optimization paths such as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improving policy support and regulatory systems are proposed, aiming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the contex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assis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1. 引言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式,对包括农村电商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先导,通过创新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形成的新质生产力。农村电商作为连接农村与市场的重要桥梁,其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作出要求,提出了发展农村电商是一项创新商业模式,是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村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举措。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农村电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视角下,探索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旨在剖析农村电商在新质生产力影响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力农村电商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实现转型升级,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2.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分析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将先进的数字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和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符合农村电商发展需要的强大动力[2]。
2.1. 数字技术赋能农村电商创新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的视域下,数字技术正全方位重塑农村电商的发展生态,成为驱动其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一方面,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海量消费数据,能够精准剖析消费者偏好、地域需求差异以及市场趋势变化,从而为农村电商商家提供极具价值的个性化选品建议和定制化营销方案。这使得商家能够精准匹配供需,突破传统的广撒网式销售模式,大幅提升交易转化率与客户留存度。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村电商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智能客服能够全天候高效解答消费者疑惑,显著提升购物体验;而智能化的仓库管理系统,更能最大限度地改善货品的进出过程,并能有效地减少人员的消耗,提高运作的效率。此外,物联网技术贯通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与电商销售端,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测、质量溯源,以透明化生产增强消费者信任,为农村特色产品打开高端市场大门[3]。数字技术赋能下,农村电商突破时空限制,催生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潜力,促进农村产业繁荣,是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赋能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技术渗透形成“需求–生产–营销”的闭环智能系统,使农村电商从经验驱动转向算法驱动,最终实现生产力要素的重新组合与效率跃升,体现新质生产力“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核心特征。
2.2. 农村产业融合为电商发展提供新空间
新质生产力推动着农村产业融合向多维度、深层次发展,为农村电商延展价值链、丰富业务形态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4]。农业与加工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农村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使得农村电商能够将保质期短的生鲜农产品转化为多样化、高附加值的加工品,成功突破销售的季节性与地域性桎梏,使产品的利润空间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乡村旅游、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产品等新兴业态,农村电商借此通过线上推广、预订服务,整合线下旅游资源,打造出“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创新模式,有力地激活了农村第三产业活力,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此外,产业融合促使农村构建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电商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枢纽,能够高效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生产资料精准配送、农产品高效流通,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拓展其发展边界。这种融合重构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本质是通过要素跨界流动和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构建起以电商为枢纽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彰显新质生产力“系统整合”的创新逻辑。
2.3. 消费升级对农村特色产品的需求增长
随着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消费观念也逐渐向健康、绿色、个性化方向转变,消费升级趋势愈发显著,为农村特色产品借助电商走向广阔市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城市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手工制品、地域特色美食等农村特色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他们不仅注重产品品质,更对产品背后的民俗文化、制作工艺及生长环境有着浓厚兴趣。农村电商通过文字、视频和直播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出商品特有的优点,讲出商品的故事,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求。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功能精准反馈消费偏好,引导农村对特色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有效提升产品稳定性与辨识度,进一步契合消费升级需求,形成消费与供给的良性互动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电商规模持续扩张,推动其从传统销售模式向品质化、品牌化、服务化方向迈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5]。这种牵引力不仅拓展了产品价值维度,更通过大数据反馈推动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运营,最终形成消费端与生产端的良性互动循环,体现新质生产力“需求–供给”动态平衡的再生产特征。
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
尽管新质生产力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但现实中农村电商发展仍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这些制约因素犹如羁绊,严重阻碍农村电商释放新质生产力效能,亟待深入剖析并着力攻克。
3.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农村电商发展高度依赖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当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有很大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瓶颈,阻碍了它的高质量发展。网络通信作为电商运转的“神经网络”,在农村部分地区仍存在信号不稳定、网速慢等问题,严重影响店铺运营效率、直播流畅度以及消费者购物体验,极大限制了电商数字化营销手段的广泛应用[6]。物流配送体系作为农村电商的“血脉通道”,目前农村物流网点分布稀疏,冷链物流设施严重匮乏,偏远地区快递拒收、配送延迟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农产品保鲜难度增大、损耗加剧,工业品下乡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双向流通。同时,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缺乏集电商培训、运营指导、技术支持、金融贷款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商家只能自行摸索发展,运营成本高昂,抗风险能力薄弱,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电商市场环境,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电商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的蓬勃发展。
3.2. 人才短缺与素质不高问题
在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当下,人才作为激活新质生产力、驱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要素,却面临着严峻的短缺困境。一方面,专业电商人才受城市优厚条件吸引,呈现单向流动趋势,农村难以吸引懂技术、善运营、会营销的高端电商人才,导致农村电商创新动力不足,营销模式陈旧,运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农村本土人才电商素养普遍不高,多数农户与小微商家仅掌握基础电商操作,对于数据分析、视觉行销、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了解不多,不能很好地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店面的竞争能力。另外,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商人才培养制度还不够健全,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农村电商的实际情况相脱离,同时也缺少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不能适应农村电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长此以往,人才断层危机将进一步加剧,农村电商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失去发展的活力与动力,难以在新质生产力的舞台上施展拳脚[7]。
3.3.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监管难度较大
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产品质量作为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却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农村特色产品的生产主体多为小农户、小微企业,其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缺乏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导致农产品存在农药残留超标、分级包装不规范,手工艺品做工粗糙、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同时,农村电商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参差不齐,部分商家为追求利润,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打击市场消费信心。农村电商监管面临诸多难题,地域广阔、经营主体分散、网络交易隐蔽性强,基层监管部门执法力量薄弱,检测设备与技术落后,难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流程、全方位有效监控[8]。一旦出现质量纠纷,追溯难度大、维权成本高,消费者对农村电商产品质量的信任度逐渐下降,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电商市场份额的扩容与品牌形象的塑造,还严重阻碍了新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成为我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4.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针对前文所述农村电商在基础设施、人才储备、质量监管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探寻精准、高效的优化路径,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效能,将农村电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电商发展基础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要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坚实的支撑体系。一方面,政府需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农村网络通信布局,实施网络提速降费政策,确保偏远地区网络无缝覆盖且稳定畅通,为电商直播、大数据应用等数字化手段提供高速网络支撑。例如由政府牵头,联合电信运营商建立“农业电商5G专网”,采用“政府补贴 + 企业让利”模式降低资费,并在规模化农场部署5G微基站,配套物联网网关实现农机设备、环境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回传;同时整合交通、邮政、供销等多方资源,搭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购置专业冷藏车、建设冷链仓储中心,攻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瓶颈问题,减少企业的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9]。另一方面,依托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共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聚合培训、运营、技术、金融等多元服务资源,为商家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托举农村电商蓬勃发展,使其深度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轨道,为农村电商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4.2. 培育高素质人才,强化农村电商发展支撑
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培育高素质人才是农村电商突破瓶颈、释放活力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构建多层次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尤为关键,职业院校应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优化电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增设农村电商特色课程模块,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与农村电商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定向输送。例如联合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平台建立“新农人实训基地”,开发“直播带货 + 供应链管理”实战课程,并推行“师徒制”,由平台认证的头部主播担任导师,带训学员开展真实直播销售。对于返乡创业者、农村青年人才等本土力量,借助继续教育平台开展针对性的电商运营、农产品品牌营销等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其实操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政府与电商平台联合设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技术专家投身农村电商教育事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优秀农村电商人才给予荣誉表彰、创业扶持以及资源对接等多方面的奖励[10],例如设立“数字农人”专项补贴,对优秀学员给予技能提升补助。营造人才汇聚农村电商的良好发展氛围,为农村电商持续注入人才活力,点亮其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光。
4.3. 完善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
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村电商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健全的政策支撑和监督制度[11]。首先,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电商扶持政策,设立专项产业基金,为农村电商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税收减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化品牌建设,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其次,出台农村电商质量标准规范,引导生产主体树立标准化生产意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同时,运用区块链等先进的科技手段,构建可追溯的商品质量追溯体系,使整个过程的信息都能透明,让消费者可以放心地购买和使用[12]。例如,开发AI图像识别系统,自动分析电商平台商品图片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此外,监管部门需创新监管模式,运用大数据监测、飞行检查等手段,强化对农村电商产品质量的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消费投诉处理机制,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以规范、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增强消费者对农村电商的信任,促进农村电商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稳健前行,绘就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新画卷。
基金项目
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项目号:KYCX25_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