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庞国明, 闫镛, 朱璞, 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2): 260-264.
|
[2]
|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9, 17(8): 638-640.
|
[3]
|
赵迪, 王志刚.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 甘肃科技, 2023, 39(6): 107-109.
|
[4]
|
李硕苗, 王柯炜, 侯建婷, 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 39(2): 82-84.
|
[5]
|
周方圆, 杨宇峰, 石岩. 基于“因虚致瘀”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8): 43-46.
|
[6]
|
王东阳, 杨博华, 于汶仟, 等. 杨博华基于“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运用虫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J]. 北京中医药, 2024, 43(7): 794-797.
|
[7]
|
吴袁元, 张佳乐, 方朝晖, 等. 方朝晖教授运用“久病入络”思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40(6): 18-21.
|
[8]
|
朱紫彤, 陈永华, 徐寒松, 等. 徐寒松教授运用“毒瘀损络”理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证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 31(7): 95-98.
|
[9]
|
陈芳, 赵璐. 李发枝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证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 31(1): 103-104, 118.
|
[10]
|
包扬, 徐凯, 李志浩, 等. 名老中医赵继福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思路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13): 51-52.
|
[11]
|
聂发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5, 44(1): 122-125.
|
[12]
|
陆游, 陆颖理.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7(10): 1441-1445.
|
[13]
|
姚思宇, 李长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4): 172-176.
|
[14]
|
张鹏翔, 张振华, 赵蕊, 等. 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部分机制[J]. 世界中医药, 2019, 14(7): 1851-1855, 1860.
|
[15]
|
王丹. 艾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 37(6): 1042-1044.
|
[16]
|
张勤, 陆志明, 黄恋川, 等. 探讨梅花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四川中医, 2009, 27(12): 108-110.
|
[17]
|
贺千桔, 王寒, 王芳, 等. 杵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 21(5): 114-118.
|
[18]
|
吴乃君, 刘颖, 魏剑芬, 等. 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1): 24-26.
|
[19]
|
苏纪武, 毛翔, 孙远征, 等. 温针灸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AGEsmRNA、RAGEmRNA表达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10, 26(2): 51-54.
|
[20]
|
阮继源, 张文红, 杨丹红. 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外周血流灌注量及其坐骨神经ngf受体表达的影响[J]. 世界中医药, 2019, 14(2): 354-360.
|
[21]
|
丁亚琴, 李琦, 吴坚, 等. 针灸联合知葛通脉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hcy水平及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19, 38(2): 188-192.
|
[22]
|
黄轲, 曹岐新. 中药足浴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Hcy、IGF-1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4, 31(1): 76-79.
|
[23]
|
殷士良, 杨帮, 王彩云, 等. 足浴康Ⅱ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管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1): 1395-1397.
|
[24]
|
李建树, 张宪美. 活络通痹汤足浴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25): 2776-2779.
|
[25]
|
朱贺. 芪藤通痹散熏洗及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 2023, 16(14): 47-49, 53.
|
[26]
|
刘保军. 消渴痹足浴方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9): 125-126.
|
[27]
|
洪兵, 陈丽娟, 殷学超, 等. 中药足浴结合前列地尔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脂联素、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33(12): 2891-2894.
|
[28]
|
段春红.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辅助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22): 2486-2488.
|
[29]
|
刘柳, 蒋超, 赵紫昊.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草药, 2019, 50(11): 2670-2674.
|
[30]
|
王晓歌, 杨晓琳, 刘芳.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传导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24, 27(5): 24-27.
|
[31]
|
姚祈. 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灯盏细辛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1): 1141-1143, 1152.
|
[32]
|
屈璐. 中药糖通饮、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NGF、TGF-β1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贵阳: 贵州医科大学, 2018.
|
[33]
|
罗雄, 凌湘力. 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J]. 甘肃中医, 2007(3): 46-47.
|
[34]
|
王越, 原霞, 郭姗姗. 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 吉林中医药, 2022, 42(7): 850-853.
|
[35]
|
黄杏端, 冯小萍, 郑泳霞. 火龙罐综合灸结合透皮制剂穴位贴敷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的分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 30(6): 23-25.
|
[36]
|
谭晓, 王慧雯, 申奥, 等. 辛桂凝胶贴膏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4, 35(1): 77-82.
|
[37]
|
冯程程, 叶婷, 徐利娟, 等. 温通活血乳膏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p-38mapk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 31(8): 1824-1827.
|
[38]
|
陈茜, 冯程程, 李凯利. 温通活血乳膏对stz诱导的dpn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J]. 新疆中医药, 2017, 35(3): 1-4.
|
[39]
|
尚坤, 刘明军, 陈飞腾, 等. 传统推拿“束悗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表达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6): 1451-1453.
|
[40]
|
施佳莉, 刘芳, 符鸿俊. 近红外线治疗仪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3, 36(8): 7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