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勇. 网球肘: 治疗、预防与康复训练[J]. 人口与健康, 2024(5): 90-92.
|
[2]
|
李梁午宸, 孔庆喆. 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 8(11): 125-128.
|
[3]
|
黄竞威, 王琦. 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 35(4): 178-180.
|
[4]
|
朱艳, 杨健科, 朱华伟. 网球运动员肱骨外上髁炎损伤的预防策略[J]. 贵州体育科技, 2013(4): 56-57.
|
[5]
|
林晓芳, 王冬梅. P物质在病理性痛中的研究进展[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22, 38(3): 354-358.
|
[6]
|
代飞, 向明. 肱骨外上髁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7, 5(2): 142-144.
|
[7]
|
张妙奇, 张新响, 邵越峰. 扬刺法联合冲击波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22, 31(7): 721-723.
|
[8]
|
尚方晴, 杜一鸣, 杨志钢, 等. 乌头汤加味联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风寒阻络证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 27(9): 46-50.
|
[9]
|
金峥, 赵瑾琳, 朱磊, 等. 当归四逆汤加味联合温针齐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及对疼痛介质和近期预后的影响[J]. 天津中医药, 2022, 39(11): 1414-1418.
|
[10]
|
张华, 王胜红, 解琪琪, 等. 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与慢性疼痛[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42(9): 1094-1099.
|
[11]
|
郭兴婧, 刘小菊, 韩晓春, 等.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的调节作用[J]. 解剖科学进展, 2022, 28(4): 502-505.
|
[12]
|
徐亚如. 点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2.
|
[13]
|
王国义. 章氏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
|
[14]
|
柳伟婷, 江孟鸿, 王志福, 等. 腕踝针对坐骨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20, 45(8): 623-627.
|
[15]
|
王觉, 刘安国, 马重兵, 等. 谷氨酸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突触可塑性改变及针刺调节机制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4, 26(7): 1771-1778.
|
[16]
|
代巧妹, 梁慧, 尚艳琦, 等. 针刺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 2018, 40(10): 1582-1585.
|
[17]
|
彭中栋. 电针对大鼠痛阈及下丘脑脑啡肽和β-内啡肽基因表达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18]
|
王雅倩, 郭奇奇, 赵丽萍, 等. 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杂志, 2024, 46(7): 57-62.
|
[19]
|
段思雨, 郑洁. 电针调控痛情绪相关神经递质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24, 40(3): 93-98.
|
[20]
|
陈瑾, 刘光谱, 周春阳. 下丘脑β-EP及POMC mRNA的表达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J]. 针刺研究, 2004(1): 5-9.
|
[21]
|
王观涛, 杨华元, 李芳杰. 仿真针刺对AA大鼠炎症局部β-内啡肽及POMC基因表达的影响[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7, 38(3): 144-147.
|
[22]
|
刘启鸿, 胡剑云, 王宁馨, 陈盈, 胡露楠, 柯晓. 5-羟色胺信号系统的研究概况[J]. 医学综述, 2021, 27(11): 2099-2103
|
[23]
|
代娟丽, 王臻, 董超雄, 等. RVM致炎细胞因子上调导致5-HT释放参与调控慢性术后疼痛[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 45(1): 54-62.
|
[24]
|
吴学文, 徐立雷, 朱可安, 等. 5-羟色胺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24, 16(22): 130-140.
|
[25]
|
周思佳. 电针联合隔姜灸功能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4.
|
[26]
|
戴义红, 史立梅, 庚姗霞. 局封注射治疗无菌性炎症的康复护理[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1(2): 157.
|
[27]
|
金观源. 抗炎针灸的理念及其临床应用前景[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 42(8): 16-24.
|
[28]
|
金观源, 金雷, 郑进, 等. 强化抗炎祛痛的针刺策略[J]. 中医药导报, 2020, 26(7): 1-5+28.
|
[29]
|
王崑萌, 郑雪峰, 王志强, 等. 针刀配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3(23): 77-79.
|
[30]
|
高俊虎, 王博, 田园, 等. 火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网球肘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20, 36(3): 20-24.
|
[31]
|
林哲, 林叶艳, 王庆来. 蠲痹汤加味配合腕踝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新中医, 2024, 56(24): 1-6.
|
[32]
|
马尧, 布赫, 贾纪荣, 等. 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研究进展[J]. 中国针灸, 2012, 32(6): 573-576.
|
[33]
|
邓毅勇, 刘光伟, 杨翠娜, 等. 银质针肌肉导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J].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6(4): 228-229.
|
[34]
|
盛鹏杰, 贾燕飞, 赵娜娜, 等. 齐刺缠提法在肌筋膜病中的消灶作用探讨[J]. 光明中医, 2017, 32(20): 3041-3043.
|
[35]
|
刘磊, 闫炳苍, 康瑞霞, 等. 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J]. 现代中医药, 2017, 37(4): 110-113.
|
[36]
|
苏用忠. 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
|
[37]
|
何龙. 旋转牵拉捺正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5.
|
[38]
|
沈福华, 朱德强. 周围神经受压诱发的肱骨外上髁炎的防治[J].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8(3): 45-46.
|
[39]
|
胡思进, 应有荣. 肱骨外上髁炎合并前臂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 中医正骨, 2007, 19(11): 46.
|
[40]
|
王秀艳, 于希军. 松解针刺加悬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杂志, 2015, 34(10): 765-7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