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Commerce Logistics in Wushan Coun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DOI: 10.12677/ecl.2025.1492928, PDF, HTML, XML,   
作者: 强小霞, 安丽娟, 张茹萍: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数字经济武山县农产品电商Digital Economy Wushan County E-Comme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摘要: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村电商作为数字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武山县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然而,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均、物流成本高、冷链设施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使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为推动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优质发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构建现代三级物流创新物流组织模式,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等战略,以促进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The current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Rural e-commerce, as a compon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ushan Count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for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modernizing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However, problems such as weak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uneven distribution, high logistics costs, insufficient cold chain facilities,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low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ve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commerce logistics in Wushan County face many difficultie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commerce logistics in Wushan County, this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such as building a modern three-level logistics innovative logistics organization model, implementing multi-level talent training plans, and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brand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commerce logistics in Wushan County.
文章引用:强小霞, 安丽娟, 张茹萍. 数字经济背景下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9): 414-419.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92928

1. 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电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促进农贸交易、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活力以及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助推器”[1]。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议题,其主要聚焦于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必要性、农产品电商发展对数字化发展的意义以及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但对于地方性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研究还有所欠缺。基于此,本文以数字化为背景,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系统梳理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武山县及类似地区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 数字化背景下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现状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丰富,盛产苹果、花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县已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商服务体系,包括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多个乡镇电商服务站以及众多村级电商服务点,基本实现了电商服务网络的全域覆盖。在物流配送方面,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已投入使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配送车辆,但冷链仓储能力仍显不足,仅5000立方米的冷库容量难以满足生鲜农产品的保鲜需求。

2.1. 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基础设施呈现出规模逐渐扩大的趋势。武山县已初步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5个乡镇服务站和156个村级服务点1,基本实现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流通。在物流配送方面,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已投入使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配送车辆,但冷链仓储能力仍显不足,仅5000立方米的冷库容量难以满足生鲜农产品的保鲜需求。

2.2. 市场主体逐步壮大

全县已培育64家电商经营主体,涵盖玉器、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甘肃菜大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电商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带动农产品深加工和出口贸易,年产值超3000万元,2并实现干制香菇等产品出口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此外,东西部协作项目如天津宝坻区的对口支援,进一步推动了武山县农产品加工和电商销售的发展。

2.3. 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

武山县政府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包括建设电商孵化基地、开展“短视频 + 直播”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培育本土电商人才。同时,依托全省“甘味”品牌战略,武山县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县人社局创新实施“创业 + 电商”融合培育计划,2025年已完成850人次的电商技能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 数字化背景下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且分布不均

武山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在县级层面,已建成的物流园区功能较为单一,仅能满足基本仓储和转运需求,缺乏自动化分拣设备和智能仓储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在乡镇层面,多数乡镇中转站普遍面临场地狭小、设备陈旧等问题,特别是温控设备的严重短缺,导致生鲜农产品在转运环节损耗率居高不下。而在村级方面,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缺乏畅通的交通网络,村内道路参差不齐,部分区域车辆无法通行,导致外部商品难以运入、内部货物难以运出。运输车辆方面存在显著不足:数量短缺且质量不高,多数农村地区每日仅有少量车辆进出,部分区域甚至缺乏大型货车,只能依靠面包车、三轮车或摩托车运输货物[2]。此外,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全县仅有10辆冷藏车和5000立方米的冷库容量,难以满足当地生鲜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县域物流体系的整体效能提升。

3.2.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制约发展

物流成本高成为制约武山县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瓶颈。其一武山县主要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形复杂且交通不便,物流配送周期长等特点,平均配送时效较平原地区慢40%以上。因此物流具有运输难度大、运输效率低下、成本高。此外,在物流配送的返程中,农村发往城区的发货量相对较少,农村地区很多物流车辆通常面临空载的情况,车辆完成送货任务后很难找到足够的货物进行返程运输,返程成本无法通过载货分摊,只能进一步增加到整个物流成本中,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极大影响了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积极性[3]

3.3. 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电商想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然而,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地区的高学历人才较为短缺,空心化现象突出[4]。首先,电商的运营与维护、售前以及售后服务工作等都需要专业的电商人才来完成,在很多农村地区,具备高等学历的青年群体普遍青睐于大城市扎根于农村的少之又少,精通数字技术的人才更是稀有,经济发达的城市对于青年电商人才起到了虹吸效应。其次,数字人才的结构不够合理。当代青年大学生,专业为电子商务的较少,多数为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其他文科类专业,在结构占比上相对缺乏复合型的农村电商人才。最后,农村电商数字人才培养未得到重视。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倾向于养殖类、种植类等,在该领域的培训上也较为常见,而对数字电商领域的培训涉及较少,成为农村电商人才发展的一个短板。

3.4.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影响物流效率

武山县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种植苹果、韭菜、辣椒、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由于地形、气候、种植技术的差异,这些农产品在形状、大小、成熟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在采摘环节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导致农产品难以实现机械化而过度依赖人工分拣,降低了整体效率。同时,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武山县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保持着分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具体表现为小农户个人种植,所以在包装环节,农产品包装缺乏统一标准。有的农产品需要透气性强的材料,有的则需要具备抗压性强的特殊材料[5],而多数农户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习惯选择不同材料的包装,容易造成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和损坏。

3.5. 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

尽管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相当普及,但大部分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小农户众多,规模化种植生产有限,导致许多农产品面临空有质量、却无品牌的尴尬境遇,造成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和价值影响力,这都和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薄弱密不可分[6]。大部分农产品电商规模较小,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资源匮乏,经营者品牌意识薄弱,主要关注短期收益;同时,部分个体承包户、涉农企业及地方政府对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意识还存在一定误区,忽略了品牌化的长期效应,没有形成品牌战略化意识,这使得很多优质农产品尚未开展特有品牌的注册认证,进而也未能依托品牌效应来赚取更高利润和拓展市场份额。

4. 数字化背景下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构建现代化三级物流网络,完善冷链体系建设

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既是实现电商与物流深度融合的基石,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要从根本上提升农村交通网络与冷链设施的水平,需要针对现有的薄弱环节展开精准投入[7]。一是要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各类资源,在县城建设具备现代化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区,配备自动化分拣设备和智能仓储系统,提升物流处理效率。二是要加大乡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武山县15个乡镇建设标准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在156个行政村实现物流服务点全覆盖,为偏远山区配备50个智能快递柜等便民设施。此外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冷链寄递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乡镇基层社的场地设施,在农产品田头市场合作建设预冷保鲜、低温分拣、冷藏仓储等设施,缩短流通时间,降低农产品损耗,延长供货周期,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最后要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依托快递物流园区、邮政快递收寄处理场地建设预冷仓储设施,推广应用移动冷库、恒温冷藏车、冷藏箱等新型冷链设施,增加冷链运输车辆,提升末端冷链配送能力,逐步建立覆盖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冷链寄递物流体系。

4.2. 创新物流组织模式,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第一,为缓解武山县偏远地区因人口分散导致的物流成本压力,建议政府部门实施定向补贴机制。根据物流企业实际完成的农村货物运输量和行驶里程数,按比例给予财政补贴,从而有效分摊偏远地区的配送成本,激励企业拓展农村业务。第二,针对返程空载率高,建立农村物流返程货源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农村生产资料需求、农产品输出等信息,为物流车辆返程匹配货源,减少空载[8]。第三,由于偏远地区缺乏规模效应,为解决物流因需求分散导致的规模效益不足问题,政府可推动物流企业组建行业联盟,通过共享仓储设施、运输工具及人力资源的协作模式,实现集约化运营。例如,多家小型物流企业联合建立共享仓储中心,共同调配车辆,批量处理订单,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

4.3. 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破解人才短缺困境

加强农产品电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电商人才素 养,对突破专业人才稀缺的困境至关重要[9]。首先,首先,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相关部门应帮助农产品电商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定期收集整理国家产业政策出版物和文件、报告及重要信息,使该平台切实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信息源[10]。其次,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重点企业,建立“电商物流人才培训中心”。每季度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重点培养电商运营、冷链管理、物流配送等实用技能。最后,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电商的扶持力度,出台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吸引更多电商人才投身农产品电商事业。

4.4.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提升物流适配性

全县要牢固树立“绿色、有机、健康”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一是要首先推动标准化种植。政府要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农户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形成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提高农产品一致性[11];二是政府部门要牵头开展包装设计,根据不同农产品特性制定包装规范,统一设计制作武山番茄、武山莴笋、武山豆角、武山马铃薯等蔬菜包装箱、包装袋,优化运输方式以减少损耗;三是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社,推动规模化经营与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电商物流效率。

4.5. 建立品牌溯源机制,保障物流品控安全

由于农户个体规模较小且品牌观念薄弱,现有品牌呈现分散化、碎片化特点,这对农村电商的规模化发展形成制约。为此,要依托武山县政府创建的“武山蔬菜、天然好菜”区域公共品牌优势,以及“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品牌效应,参考“丽水山耕”的成功案例,整合当地特色小型产业和品牌资源,构建“母子品牌”运营体系,强化差异化营销策略[12]。此外,应建立健全政府与消费者双轨监督机制,对纳入该体系的商品实施黑名单淘汰制,完善运营规范,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持续强化区域品牌影响力,从而充分发挥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

5. 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下,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发展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助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虽然武山县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发展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需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完善冷链体系、优化物流组织模式、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可以有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为武山县及类似地区的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路径。未来,武山县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协同作用,推动农产品电商物流向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NOTES

1数据来源:每日甘肃网(http://www.gansudaily.com.cn/)。

2数据来源:每日甘肃网(http://www.gscn.com.cn/)。

参考文献

[1] 罗千峰. 农村电商的增收效应及其机制: 来自中国乡村振兴调查的经验证据[J]. 中国流通经济, 2022, 36(9): 47-59.
[2] 黄永福.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乡村全面振兴视角[J]. 中国商论, 2025, 34(12): 22-26.
[3] 山孟丹, 裴丽, 王贝贝. 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模式与瓶颈突破探究[J]. 商展经济, 2025(10): 19-22.
[4] 李秋燕.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 中国市场, 2024(20): 182-185.
[5] 黄诚. 乡村振兴视野下农产品包装设计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 中国包装, 2025, 45(5): 26-31.
[6] 鲁正莉.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25(4): 79-81
[7] 芮飞.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与物流的融合发展[J]. 中国航务周刊, 2025(19): 111-113.
[8] 金佳媛, 姚沁. 农村电商发展中物流配送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J]. 广东经济, 2025(9): 89-91.
[9] 杨萍萍, 李君. 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农产品电商发展研究[J]. 畜禽业, 2025, 36(4): 18-21.
[10] 游雅娟.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困境及完善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 2024(3): 119-122.
[11] 钱姝宁.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与策略[J]. 农业产业化, 2025(4): 98-100.
[12] 李玉龙. 武山县电商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建议[J]. 现代农业, 2019(10):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