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青田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浙江省山区23县之一。作为浙江省著名侨乡,青田县常住人口51.75万人,其中华侨38.1万人,遍布146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方面,当地拥有杨梅、田鱼、石雕、红酒、咖啡等地域特色产品,亟需通过数字化平台拓展外销渠道;另一方面,县域内部分地区数字化平台建设薄弱、电商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了电商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网格化治理是近年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形成的重要模式,其核心是通过空间单元的精细化划分、资源与服务的系统性整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实践表明,网格作为贴近农户的“神经末梢”,能够精准捕捉农村电商发展中的痛点需求,从农户的产品信息收集到电商服务的落地推进,从物流配送的末梢衔接再到交易纠纷的就地化解,网格化治理的精细化、信息化、协同化特点与农村电商的“下沉式”需求具有天然的适配性。例如,丽水市莲都区通过“丽水山耕”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累计争取省级乡村产业发展资金6000万元[1]。而网格化治理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掌握农民需求、市场动态,通过电商平台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2]。这种“网格 + 电商”的融合潜力,为破解农村电商发展瓶颈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
因此,在国家推动数字乡村与基层治理创新的双重政策导向下,本文聚焦青田县农村电商发展,探索数字化平台如何借助网格化治理的组织优势赋能农村电商发展,既回应了农村电商服务下沉难的现实困境,也为同类山区县电商发展提供参考范例。
2. 青田县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2.1. 政策“全链条”支持
2020年,青田县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制定了《青田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青田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资金实施细则》,推动青田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25年,青田县发布《青田县加快推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该政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直播人才、电商发展等方面的奖补政策,同时加强了电商企业的快递补助、推广补贴政策力度,旨在有效激发电商企业动力,为其提供更多精准化服务,促进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青田杨梅产业为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青田杨梅产业,制定《青田杨梅设施栽培万亩提升五年行动方案》(青政发〔2024〕49号),并开辟“杨梅高铁”“杨梅4小时登机”绿色通道,实现全国146个城市直达,还远销海外,是全省首批向西班牙出口的杨梅产品[3]。
2.2. 注重电商人才培养
青田县支持直播人才、电商人才、短视频号发展,根据平台数、粉丝数达到一定量级,从事电商销售并且当年度参与青田正能量形象宣传,分档给予账号运营主体一次性奖励[4]。同时,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分类开展电商培训,针对侨乡特色进口商品产业,开展葡萄酒营销师培训,针对电商人才领域开展商业摄影师培训,针对青田县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展“乡村振兴短视频直播人才”培训。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农产品专题培训、摄影培训等,不同类型的培训有效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学习需求[5]。
2.3. 数字化平台形态丰富
青田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提升与改造,成为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柱。青田县依托青田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打造县域直播电商基地和公共直播间,培育青田本地主播参与青田洋货、本地土特产等系列产品的线上直播,在淘宝、抖音、快手等多平台持续运营。2021年,成立“青田县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和“青田县青年主播联盟”,有效完善电商生态链。随着网红经济和短视频直播平台迅速崛起,“花美男杂货铺”抖音直播账号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直播蹦迪零食铺模式的创新推出也极大带动了青田红酒、哈蒙等具有青田地域特色产品的线上销售。
3. 青田县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基础设施与平台适配性不足,网格协同效能未释放
农村电商的硬件、软件设施存在短板,网格的基层支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是平台与网格数据不通,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物流平台的配送数据与网格采集的农户信息未能形成互通。很多农村地区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物流信息数据无法共享和沟通,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农产品物流资源合理配置,这些因素都对电商发展产生直接影响[6]。二是网格服务电商能力有限,多数网格员缺乏物流调度、平台操作等技能,无法协助农户处理异常订单、物流跟踪等问题。部分网格代收点因缺乏数字化管理工具,仍采用手工记账,难以支撑电商规模扩张。
3.2. 人才供需错位与技术应用薄弱,网格赋能存在短板
数字化平台想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7]。青田县农村电商从业者中,农户学历水平低,许多人无法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而具备直播运营、数据分析等技能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例如青田县开展杨梅电商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为从事或有意向从事杨梅线上销售的农户设置视频拍摄、后期剪辑、直播带货等接地气课程[8]。其次,网格队伍电商素养不足,网格员的考核重心仍在社会治理领域,如矛盾调解、城市管理,对电商政策、售后服务等业务不熟悉。
3.3. 品牌化与质量监管滞后,平台与网格协同缺失
品牌碎片化与同质化,青田杨梅、田鱼等产品虽有区域特色,但缺乏统一的品牌运营,市场上同一产品、多个包装、不同价格的乱象依然存在。且品牌故事挖掘不足,在电商平台的搜索热度远不及 “仙居杨梅”“千岛湖鱼”。抖音巨量算数数据显示,2025年5月至6月,仙居杨梅在抖音上的搜索指数平均值高达2.1万,单日最高指数更是达到了52501,而青田杨梅搜索指数为813,仅仅占仙居杨梅搜索指数的3.87% [9]。其次,平台与网格监管未有效结合,电商平台的质量抽检多为随机抽查,未与网格的日常巡查结合,导致售后问题频发且处理不及时,而快速、准确、周到的售后服务和支持是增加用户满意度、忠诚度,获取良好的客户口碑的重要支撑[10]。
3.4. 主体间协同不足,侨乡资源激活不充分
青田县地处浙江东南部,有“中国石都”“华侨之乡”美誉。全县常住人口51.75万人,其中华侨人口38.1万人,是浙江省华侨人口最多的县。然而侨乡资源却未充分激活,青田38.1万海外侨胞的销售潜力未被有效挖掘,现有电商平台缺乏多语言服务与跨境物流对接功能,网格对侨眷的海外需求摸排不深入等问题依然存在。
4. 青田县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抓手,强化网格化治理赋能
4.1. 构建“平台 + 网格”协同体系,夯实电商发展基础
推进乡村电商网点的投入和建设,强化数字技术的协同区和乡村电商物流基础配套建设[11]。一是完善青田县电商服务网络,在现有的“社区电商”基础上,提升改造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镇级电商公共服务分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社区网格内电商服务站点,由网格员协调管理或指定专人负责包裹收发、订单录入等工作,并借助简易数字化工具扫码录入提升效率。同时,对接顺丰、邮政、京东物流的县域数字化平台,通过网格信息员收集农户发货需求,优化配送路线,降低农户物流成本,缩短发货时间。二是升级“网格 + 电商”供需数据库,统一数据标准,如杨梅产量、品质等级等,同步录入县级电商数据中台,平台根据数据自动匹配采购商需求,生成“供需对接清单”推送给网格,再由网格员信息员反馈给农户。
4.2. 打造“人才 + 技术”赋能矩阵,破解能力瓶颈
聚焦人才匮乏与技术应用不足的短板,首先需要转变农户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户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认知,体会数字化应用给农民收入及农村发展带来的好处[12],分层开展数字技能培训,针对农户,由社区联合电商平台开展AI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等实操培训。针对网格员,开设电商政策解读、售后服务、纠纷调解等基础性课程,使其了解产品信息、物流对接等基本流程,能进行初步引导和转介。此外,保障网格员承担额外电商服务职责的合理机制,提高其积极性。同时,依托侨乡资源,开发多语言版电商店铺模板,适配海外侨胞的采购需求。
4.3. 实施“品牌 + 质量”双提升工程,增强核心竞争力
强化农特产品品牌建设不仅能拓宽更多销售渠道,还能进一步带动乡村经济、社会效益等[13]。一是打造青田特色的公共品牌。整合杨梅、田鱼、石雕等特色产品,通过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开展线上主题营销活动,如开展杨梅电商节活动。由网格员协助农户拍摄种植日常、产品加工过程等短视频,增加产品曝光量。此外,打造具有青田特色的品牌IP,统一包装设计与品牌故事,社区网格协助筛选优质产品入驻,实现“品牌准入”与“网格推荐”的有效结合。二是完善“网格调解 + 平台服务”纠纷机制,建立电商纠纷处理机制,网格员接到售后争议,如农产品质量、物流破损等问题时,通过基层智治系统上报事件,并上传证据,如产品照片、物流记录等,平台根据问题类型进行分流,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对超期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督办,必要时协调县级资源介入。
4.4. 推动“主体 + 资源”整合联动,激发发展活力
立足“侨”资源特色,充分发挥海外青田华侨华人资源[14]。借助侨联组织、海外侨团的力量,系统梳理侨商网络、海外仓、数字驾驶舱等优势资源,为青田电商企业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提供大力支持。同时,加强政府部门与侨乡进口商品城的跨部门联动,促进侨乡资源与电商深度融合。在社区网格化治理层面,安排网格员定期摸排侨胞侨眷资源,建立“侨商电商名录”,通过数字化平台邀请海外侨商参与选品,网格员协助农户进行产品介绍、样品展示等。
5. 结论
在数字经济时代,电商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化平台与网格化治理的深度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山区县农村电商发展瓶颈,两者结合产生的乘数效应,不仅引领农村电商升级转型,更打通了社区网格化治理资源向经济发展动能的有效转化。未来,青田县可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平台 + 网格化治理 + 侨乡资源”的特色模式,实现青田县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