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视角下高中英语议论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究
An Exploration of Integrated Reading and Writing Instruction for English Argumentative Writing in High School from a Connection Perspective
摘要: 近些年,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实践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重输入轻产出、读写连接不紧密、学生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文章基于读写连接的视角,从“精研阅读文本,明确读写连接点;设计多元活动,建立议论文连接点;依据学情分层写作,迁移读写连接点;制定评价清单,反思读写连接效果”四个方面出发,探索如何有效展开英语议论文读写结合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actice of improving English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integrated read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importance from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actual teaching, such as an overemphasis on input and neglect of output, a lack of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ading-writing connection, explores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integrated reading and writing instruction for English argumentative writing in high school from four aspects: “carefully analyzing reading texts to identify connection points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designing diversified activities to establish connection points for argumentative writing; differentiating writing tasks according to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s to transfer connection points; and developing evaluation checklists to refle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ding-writing connections”. The aim is to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write English argumentative essays and improve their thinking qualities.
文章引用:彭慈媛. 连接视角下高中英语议论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9): 1-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9661

1.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言学习中的理解性技能(听、说)和表达性技能(读、写)相辅相成,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实践活动训练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基础[1]。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即语言技能之间相互整合的活动,如听说结合、读写结合等。近年来,读写结合的题型在高考中占比越来越重,且难度不断拔高,如何基于教材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也受到了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

读写结合教学指的是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旨在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导读的一种教学方式。读写结合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合适的语言习得材料,学生通过写作活动的产出,能够将阅读部分的知识内化,加强对语言和社会文化的理解,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在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文本连接不明确、阅读过程性指导不充分、支架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且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价不重视,学生未能得到有效反馈,写作水平难以提升。本文试图从读写连接的视角出发,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Space Exploration中的议论文Is Exploring Spac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为例,探索切实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2. 连接视角的理论基础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并提出三种读写关联的途径:修辞关联路径、程序关联路径、共享知识关联路径。目前学界对于读写关系研究关注较多的是共享知识关联路径,共享知识认为阅读和写作在语言和认知等方面涉及相似的、共享的资源,读和写可以依托相同的知识库,因此二者可以建立连接,这也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基于此,Itzgerald & Shanahan (2000)构建了阅读和写作共享知识的具体框架,包括以下四种知识:1. 对阅读和写作活动进行自我监控的元知识;2. 学生对特定主题或内容的以往知识储备以及经过学习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领域知识;3. 包括拼读拼写、句法知识以及语篇结构等通用文本知识;4. 在阅读和写作中应用和整合各种策略的程序性知识[2]。以上四种知识在议论文连接中可以具体表现为阅读语篇和写作任务在主题(领域知识)、动机(元知识)、结构(通用文本知识)、内容(领域知识)、语言(通用文本知识)及论证方法(程序性知识)几个方面的连接[3]。连接视角下的读写连接是在同一单元进行有关联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二者除了共享知识库,还具有互相促进作用和双向的发展路径[4]。读写的有效连接属于读写的相互促进作用。首先,读写活动具有相似的认知过程,写作以读者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要不断调整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假设,站在读者角度思考,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要扮演作者的角色,揣摩作者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这种读者与作者两个角色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更好地促进写作产出[5]。其次,阅读为写作提供结构、内容和动机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写作质量;写作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因此,进行读写连接的教学可以双向促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然而,阅读和写作又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并非自然发生,因此教学须兼顾阅读与写作,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知识迁移。

我国外语教学长期以来存在学用分离的弊端,针对该问题,有学者构建了“产出导向法”(简称POA)这一教学方法[6]。POA提倡“学用结合”,即输入性语言学习和产出性语言运用紧密结合,例如本篇所研究的读写结合。POA的教学流程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驱动环节创设交际情景,呈现写作主题和任务以激发学生输出意愿。促成环节提供学习材料,组织活动,促使学生学习输入材料并转化为输出。评价环节包括促成环节的即时评价和对学生输出成果的评估。有学者进行POA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经过促成材料的学习后,产出时语言质量有所提升,但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学生在写作内容和结构上无明显提升,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阅读技能反而有所下降[7]。因此,要想在课时内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短时效益,促进其读写技能的提升,教师需要利用读写关系的连接,在读写环节给予学生更多支持。而基于连接理论的读写结合教学相较于POA,在促成环节的教学支撑更加具体,可依据不同学生水平提供具体指导。

综合以上理论,为展开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笔者基于共享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利用阅读文本搭建写作支架,明确阅读材料为写作活动提供的多重支持,从议论文语篇的主题、动机、内容、结构、语言以及论证方法等方面和写作建立连接点,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3. 连接视角下的议论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阅读文本的分析是读写连接的起点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为写作任务的实施提供支撑,为学生书面表达提供支架[4]。要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教师首先要精研语篇,明确阅读与写作的连接点;其次,根据连接点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读写结合活动;最后,利用具体详实的评价清单帮助学生改进、优化自己的写作成果。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挖掘并建立阅读文本和写作任务的连接点。

3.1. 精研阅读文本,明确读写连接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太空探索,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宇宙探索的范畴,子主题涉及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与成就、宇航员的选拔、太空中的生活、火星探索计划以及天文百科知识等。

本单元Reading for writing的语篇主题为“人类耗费时间和金钱去探索太空是否值得”,探讨了人类对待太空探索的不同观点。作者的论点是太空探索对人类发展有益,并从世界饥饿、技术提升、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三个方面论述了太空探索如何帮助人类。写作任务是让学生就“太空探索是否值得”发表个人观点。为了明确阅读语篇和写作任务的连接点,更好地发挥阅读文本的支架作用,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对语篇进行精读。

[What]作者在第一段提出了自己拥护太空探索的观点,随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太空科技成果帮助人类对抗饥饿;太空探索促进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令人类受益;太空探索有助于人类思考和解决地球存在的各种问题。基于太空探索为人类带来的种种好处,文章末段再次重申太空探索对人类短期和长远发展都有益。

[Why]本单元的读写板块从“太空探索是否值得”这个争议性问题出发,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议论文了解人们对待该问题的不同态度,既要理解太空探索需要付出的代价,又要认识到太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帮助。最后,学生需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对太空探索的看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How]阅读文本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此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即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归纳。在论证过程中,作者采取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子、作对比、明喻、按照时间顺序推理、因果关系分析等。此外,文章使用了Firstly,Secondly,Finally等衔接词,使论据之间的逻辑更加流畅。

基于以上文本分析,阅读和写作的话题都是太空探索,那么阅读文本和写作任务就在主题上建立了连接。阅读文本中,作者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太空探索对人类发展的优点,在后续的写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借鉴文本内容,模仿作者对太空探索的优点分析,发表自己对太空探索的观点,建立读写内容的连接。同时,阅读语篇和写作任务都是正反观点类议论文,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获取议论文结构、语言和论证方法等方面的连接。

3.2. 设计多元活动,建立议论文连接点

教师在构建读写连接点时,需设计关联递进的学习活动,从主题、动机、结构、内容、语言、论证方法等维度建立连接,助力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3.2.1. 借助图片及问题,建立读写主题和动机连接

教师首先呈现一张有关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图片,接着借助数字体现太空探索耗费的时间和金钱之多,再用一段视频揭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许多生存发展的问题,此时,教师提出问题“Is Exploring Spac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点出文章主题,学生依据该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回答问题会涉及到“From my point, In my opinion”等短语表达以及shallow、moniter、limited resource、mystery等词汇。通过回答来看,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太空探索的利弊。这时,教师呈现写作任务:Use what you have learnt to write about your opinions about space exploration。

3.2.2. 梳理语篇结构,建立读写结构连接

当读写文本一致时,教学时要重点关注读写结构的连接。教师带领学生在理解语篇意义的基础之上梳理文章的结构框架,帮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构成要素。教师可以根据阅读语篇的标题、主旨句和连接词等信息明确其语篇结构,再选择合适的思维可视化工具为学生搭建好结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产出[8]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全文,关注标题Is Exploring Spac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各段首句以及逻辑衔接词Firstly,Secondly,Finally等,让学生找出每个段落的主旨句,并通过主旨句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之后,教师点明文章中心论点以及三个分论点,引导学生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构建语篇的宏观结构–总分总:Introduction (Para1)—Body (Pare2-4)—Conclusion (Para5)。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画出文章结构流程图,促进学生的思维清晰化。

3.2.3. 关注论据要点,建立读写内容连接

读写结合教学强调阅读理解与写作活动的过程性指导,即阅读过程中充分理解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阅读文本的语篇主题意义,探讨作者从哪些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判断他人观点,汲取思想精华,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奠定连接内容上的基础[9]

在带领学生梳理完语篇结构之后,教师列出三个问题:

1. How does exploring space help to fight against word hunger?

2. How does space exploration benefit the products that people use nowadays? In what areas has it helped?

3. What are the world’s problems? How has space exploration helped to find ways to solve them?

要求学生边细读文章边思考以上问题,关注作者如何提出论点并用恰当的论据支撑,同时确保语篇逻辑合理。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回顾文章,总结作者从哪些领域论述自己的观点,思考太空探索在这些领域耗费的成本是否可以作为反对太空探索的论点。为增加学生的论点,教师可以补充一些与太空探索有关的影视资料或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

3.2.4. 关注逻辑衔接词,建立读写语言连接

在议论文阅读和写作中,逻辑衔接词对于呈现论点、展现论证逻辑尤为重要,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层次分明,增强文章的条理性和可读性。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梳理出文章的逻辑脉络,让学生能够将相关的知识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师询问学生“What linking words or useful structures does the writer use to put forward his thesis statement and three arguments? After that, How does he conclude his opinion?”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呈现论点和论据时使用的逻辑衔接词和语句,例如:“However”“Firstly...Secondly...”“In closing”等。之后,教师继续询问“Are there any other linking words or useful structures that can be used in our composition?”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最后,带领学生补充归纳,当介绍第一个论点时可以使用“To begin with”“First of all”等,用于进一步阐述或者结束观点可以用“Besides”“In addition to”“In short”“In conclusion”“To sum up”等,表达论据的语句有“No one can deny the fact that...”“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to show...”等,这些功能性语言可以为学生在写作任务中迁移所学、呈现论证逻辑提供条件。

3.2.5. 识别论证技巧,建立读写论证方法连接

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论证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与说服力,使论点更具可信度。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文章时,要帮助学生识别不同的论证技巧,并讲解不同论证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论据,利用流程图呈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关系,引导学生关注逻辑连接词“Then”“After”“As a result”在展现句子间的次序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关键作用;第三自然段“for example”“such as”连接词以及对科技产品的罗列表明作者在呈现第二个论据时使用了举例子的论证方法;第四自然段作者通过明喻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小岛,暗示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些论证方法使得作者的推理严密清晰,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具有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掌握这些论证技巧,并运用到写作中支撑自己的论点。

3.3. 依据学情分层写作,迁移读写连接点

读写结合的表达能力主要通过迁移活动来培养,学生要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议论文的主题、动机、内容、语言及论证方法的连接发表个性化观点,达到语言知识的内化。在真正展开写作活动前,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写作任务,再次梳理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做好写作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 about space exploration?”再次明确作者观点,即太空探索对人类发展有益,应该继续进行下去。教师继续追问“Why does the author hold such an opinion?”学生了解到作者从抵抗世界饥饿、促进人类科技发展以及寻求新的生存空间三个方面来阐述太空探索的重要性。教师进而询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author’s opinion? Why?”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只要给予论点足够的论据支撑即可,教师的发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考虑到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差异性,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支架进行短文写作,并尝试复述短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也能为其后续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中等水平学生独立完成标准议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采取三个及以上的论据支撑,同时运用两个及以上的论证方法;高水平学生则被要求在文章中加入“反方观点与驳斥”(counter-argument and rebuttal),鼓励学生利用同义替换以及使用较为高级的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在同一主题下深化思维的复杂性,通过开展分层读写训练,能够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有效的阅读与写作,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也能实现他们英语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3.4. 制定评价清单,反思读写连接效果

评价不仅可以检验读写活动的有效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写作评价清单要具体化和操作化,明确评价的基本要素,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从评价者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作品,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作品,提升写作水平。议论文写作的评价清单应从主题、内容、结构、语言和论证方法的角度评估学生的写作成果。无论采用哪种主题,作文开头首先要明确指出自己的观点是反对或赞成,文章至少要包括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至少要两个及以上的论据支撑;论据的阐述必须要用到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可以自行选择,例如举例子、比喻、引用,推理等,增强论点的说服力;语言方面要求使用多样化逻辑衔接词增强文章流畅度和条理性(见表1)。

Table 1. Evaluation criteria

1. 评价标准

Key points of assessment

Task requirements

Content

Your essay should be about space exploration.

Structure

Your essay has a clear statement “for” or “against” the issue.

Your essay includes three “for” or “against” opinions.

Each of your main arguments is supported with more than two pieces of evidence.

Argument

Your opinions are supported with at least two methods of argument, such as metaphor, examples, quotations, reasons...

Language

Your essay includes a variety of linking expressions, such as besides, what’s more, furthermore...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评价清单自评,对初稿进行修改,再进行生生互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提出改进意见,评价的最后环节教师要展示点评优秀的学生作品。为提高反馈效果,教师评价时要以正面表扬为主,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写作态度;其次,教师的反馈要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思考[10]

4. 实践考量

讨论读写关联本身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证明读写之间的关系,更在于指导教学实践。本篇文章,笔者聚焦连接视角中英语议论文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英语写作课时间不足,大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足、教师负担过重等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

4.1. 时间限制

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充分阅读、深入思考、反复修改,但课时有限,难以在课堂上完成全部教学活动。针对该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如梳理文章结构、积累词汇等;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重点进行深度阅读、写作技巧讲解和写作指导;课后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2. 大班额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写作问题,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足;分组活动时,部分小组可能缺乏有效合作,甚至出现“搭便车”现象,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大班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写作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其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人,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在设计多元活动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议论文提纲的撰写;写后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借鉴。

4.3. 教师负担

设计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制定评价清单、批改写作作业等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以应对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简化教学流程,设计简洁明了的教学活动,并借助网络资源减少备课时间。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共同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5. 结语

在连接视角下开展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基于单元主题、写作任务、阅读文本等,明确阅读文本和写作任务之间的连接点,再根据连接点设计基于写作任务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内化并运用读写连接。教师在建立连接点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晰写作任务,再依据不同的读写连接点,通过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搭建支架。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在议论文读写活动设计中紧扣阅读文本,使学生在主题,内容、结构及语言等方面建立连接,帮助学生切实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最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建立聚焦读写连接点的评价清单,为学生及时提供写作成果的诊断与反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Fitzgerald, J. and Shanahan, T. (2000) Reading and Writing Relations and Their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5, 39-50.
https://doi.org/10.1207/S15326985EP3501_5
[3] 李兆娜, 徐国辉. 连接视角下高中英语议论文读写结合教学例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4, 47(10): 14-19.
[4] 钱小芳, 王蔷. 连接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途径与方法[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0, 43(12): 12-17.
[5] 谢薇娜. 谈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J]. 外语教学, 1994(4): 50-52.
[6] 文秋芳. “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J]. 中国外语教育, 2017, 10(2): 17-23.
[7] 张文娟. “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J]. 现代外语, 2017, 40(3): 377-385.
[8] 徐国辉.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5): 14-17.
[9] 钱小芳, 张慧. 基于读写连接和产出导向法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型建构与实施[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4(3): 10-15.
[10] 王蔷.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 英语学习, 2020(5):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