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香料化学”思政教育探索及教学实践
Explor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Fragrance Chemistry”
DOI: 10.12677/ae.2025.159168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赵 迪*, 王雅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关键词: 日用香料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Fragrance Chemistry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论文梳理了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日用香料化学”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分析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课程在介绍香料的来源、分类及应用的同时,融入家国情怀、职业道德、文化自信、生态理念、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等思政元素,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任务驱动法等促进学生的学术与思想双重成长,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aced by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embedded in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al course “Fragrance Chemistry” for the Fragrance and Flavor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program, and analyzes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While introducing the sources,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fragrances, the course incorporates ideological elements such as national sentiment, professional ethics, cultural confidence, ecological concepts,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aiming to enhanc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The use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ase analysis, group discussions, and task-driven approaches effectively promotes both academic and ideological growth in students,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national sentiment.
文章引用:赵迪, 王雅梅. “日用香料化学”思政教育探索及教学实践[J]. 教育进展, 2025, 15(9): 384-38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91686

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成为了当代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1]。“日用香料化学”作为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闻香、辨香专业能力的核心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日化香料的来源、分类以及日化香料品种及技术术语,理解日化香原料的香气分类,并通过日化香原料的介绍和闻香使学生熟练评价常用日化香原料的香气特征及运用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与文化认同感,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情怀,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2]。本论文旨在梳理“日用香料化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在学术和思想上的双重成长[3] [4]

2. “日用香料化学”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梳理

“日用香料化学”课程包含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表1给出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包含家国情怀、职业道德、文化自信、生态理念、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六个方面[5]-[8]

2.1. 家国情怀

授课过程中,通过介绍日用香料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尤其是中国香料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香料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结合中国特色香料的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通过讲述我国香料行业的创新者和推动者的事迹,激励学生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

2.2. 职业道德

通过香料行业的相关法规、行业标准等内容的讲解,强调学生在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时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讲解香料产品的安全性和规范使用,以及对消费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行业责任感。结合香料生产中的伦理问题,如环境影响、健康安全等,强调作为未来从业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7]

Table 1.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daily spice chemistry” and integration paths into teaching

1. “日用香料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梳理及教学融入路径

章节

教学章节

主要内容

思政元素梳理

思政教学方法融入

1

绪论

了解日化香料的发展历史,了解国内外香料香精行业的现状。掌握日化香料的来源、分类、香料制品的加工以及香精的分类。

家国情怀

讲授、情景教学

掌握日化香料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能够运用日化香料的稳定性因素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国内外香料香精行业权威组织和机构,熟悉香料香精行业的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

讲授、情景教学

2

日化天然香原料香气及应用

掌握日化香原料的香气分类。掌握天然花香韵原料来源和制备方法,熟练掌握天然花香韵原料的香气特征。

文化自信

案例分析法、 讲授、小组讨论

掌握非天然花香韵原料来源和制备方法,熟练掌握天然非花香韵原料的香气特征。

生态理念

案例分析法、 讲授、小组讨论

3

日化合成香原料香气及应用

掌握合成清滋香韵、草香韵、木香韵、蜜甜香韵、脂腊香韵、膏香、琥珀香韵、动物香、辛香香韵、豆香韵、果香、酒香香韵、原料来源和制备方法,熟练掌握合成清滋香韵原料的香气特征。

科学精神

案例分析法、 讲授、小组讨论

4

天然与合成香原料闻香(实验)

熟悉日化香原料香气分类,熟悉并记忆此类常用原料香气特征。课前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科学精神

任务驱动法、 课堂翻转

5

蛇果谐香与茉莉谐香的调配(实验)

掌握蛇果谐香与茉莉谐香的香型和香气特征。熟悉和掌握各种香原料在蛇果谐香中的香气特征及用量。课前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 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人文素养

任务驱动法、 课堂翻转

2.3. 文化自信

结合中国传统香文化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弘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香料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讲解中国古代香文化的历史背景、香料在历史中的使用,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通过结合香料行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进行理论讲解,强调日用香料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展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进步和经济腾飞,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9]

2.4. 生态理念

通过介绍天然香料的采集与合成香料的制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讨论如何实现香料生产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10],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感[11]

2.5. 科学精神

通过课程中的实验环节如闻香实验,强调科学的严谨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到细致观察、严谨分析,锻炼实验技能并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12]。进一步,通过介绍香料行业中的技术创新和新型合成香料的研发,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13]。通过香料的分类和辨香过程中香气的区分,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寻找真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敢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科研精神[14]

2.6. 人文素养

通过介绍香料产品对社会生活、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小组实验和讨论中,鼓励学生相互尊重、互相合作,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增强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15]

3. “日用香料化学”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实践

“日用香料化学”课程通过结合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法、讲授、小组讨论等方法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进一步促进知识建构与价值内化。

3.1. 家国情怀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课程的引言部分,通过讲解中国香料行业的历史与现状,揭示该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崛起及中国独特香料的国际影响力,不仅让学生理解香料的国际贸易和技术竞争力,还能培养他们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16]。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国内知名香料公司的成功崛起路径,探讨它们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竞争与合作模式占据市场,强化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民族自豪感[17]。同时,课程还应引导学生学习香料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调行业中的诚信经营、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尤其是如何在香料生产过程中践行可持续发展,比如使用可回收材料与绿色生产方式,这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位从业人员的义务[16]。在职业道德方面,课程将通过讲解香料行业如何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竞争中的诚信问题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不仅能成为技术精湛的香料香精专业人才,还能成为具备家国情怀、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18]

3.2. 文化自信与生态理念的结合

在“日化天然香原料香气及应用”章节中,通过结合中国传统香文化的讲解,深入探讨天然香料的来源及其香气特征,既弘扬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19]。中国传统香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与审美体系。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通过讲述传统香文化的精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香料与人类生活、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自豪地认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0]。同时,在讲解非天然香原料的应用时,课程引入生态理念,强调香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减少环境负担,已经成为香料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21]。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讨,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激发他们对于未来香料行业如何绿色转型的思考,促使他们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层面考虑如何在经济效益与生态责任之间找到平衡,培育出既具有文化自信又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香料行业人才[22]

3.3. 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激发

在“日化合成香原料香气及应用”章节中,课程通过介绍合成香料的技术创新及新型合成香料的研发,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合成香料作为香料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全球市场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程将重点讲解合成香料的研发历程、技术突破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推动香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课程通过课堂实验、项目研究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将创新思维与实际应用相结合[23]。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行业中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激励他们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推动行业进步[24]。此外,课程还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保持创新精神,通过不断探索和技术突破,促进香料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培育出具备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25]

3.4. 科学严谨性与实践能力的增强

在实验环节中,例如“天然与合成香原料闻香”实验,课程通过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关注香料的气味特征,还要能够用专业语言准确地给出香气描述。任务驱动法和课堂翻转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在课堂翻转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前掌握理论知识,进入实验环节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香料特性的理解[26]。在任务驱动法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对数据进行多维度解读,不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而是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原因与影响,从而提升学生闻香、辨香的能力。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培育他们成为既具科学严谨性,又具逻辑思维的专业人才[27]

3.5. 团队合作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在课程中的“蛇果谐香与茉莉谐香的调配”实验环节,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香料的调配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还涉及到细致的沟通与协作,尤其在面对复杂的实验任务时,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在这一实验环节中,学生将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调配任务,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研究,深入理解如何在团队中承担个人责任,并学会如何协调各自的工作,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课程还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课堂翻转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课堂翻转让学生在实验前通过自主学习预先掌握理论知识,实验中则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来深化理解,形成知识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团队中体验到责任感、协作精神以及相互信任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提升其人文素养[28]

4. 结论

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政治思想教学,而是贯穿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过程中,成为塑造学生全面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结合家国情怀、职业道德、文化自信、生态理念、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等思政元素,使用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任务驱动法等,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的双重提升。因此,“日用香料化学”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不仅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也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基金项目

此论文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经费(101100250099067-A07)和2025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202512017)资助。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高文杰, 许瑾, 孟庆然. “香料植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有机融入[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2(5): 127-129.
[2] 潘玥琦, 韦子瑜.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协同培养的理论基础及实践[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 38(2): 106-108.
[3] 肖成英. 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究[J].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3): 187-190.
[4] 王一非, 周一鸣, 肖瀛. 中本贯通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 中国食品, 2022(24): 37-39.
[5] 曹小莉. 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历史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J]. 甘肃教育, 2025(1): 17-20.
[6] 刘国峰, 罗海静. 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融入会计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J]. 财务与会计, 2023(22): 85-86.
[7] 尹凤英. 文化自信视角下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困局与突围[J]. 时代报告, 2024(2): 80-82.
[8] 冯梓洋. 中国茶文化融入新疆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创新路径[J]. 福建茶叶, 2024, 46(3): 109-111.
[9] 王萍. 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价值与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 22(20): 7-10.
[10] 保志娟, 刘雅婷, 任洪涛, 等. 数字赋能的香料分离与分析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J]. 教育进展, 2024, 14(10): 1091-1095.
[11] 崔琳琳, 白晨, 姜红, 等.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创意研发”课程实施与探索[J]. 食品工业, 2024, 45(1): 117-119.
[12] 蒋汶, 张冬梅, 孟庆然, 等. “化妆品分析与品控”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及建设实践[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4(5): 157-160.
[13] 叶韬, 陈志娜, 张玉超, 等. 食品添加剂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调香类食品添加剂章节教学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20): 148-151.
[14] 柳阳, 曹锰, 王振希, 等. 现代产业学院《有机化学》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92-95.
[15] 高子涵.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探赜[J]. 成才之路, 2023(20): 9-12.
[16] 马江, 向丽敏, 尹永芹, 等. 《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 37(1): 102-105.
[17] 王鹤琴, 张林静. 基于课程思政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5(4): 93-96.
[18] 潘梦妮, 朱敏思, 普璇华, 等. 新时代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研究——以美国华裔文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为例[J]. 成才之路, 2022(11): 43-45.
[19] 范兴俊, 黄平, 周飞.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融入中外建筑赏析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J]. 品位∙经典, 2024(21): 30-32.
[20] 李志伟, 崔力拓.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2): 60-64.
[21] 李斌, 余黄合, 邱伊星, 等.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药化学”的德育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践[J]. 中国当代医药, 2023, 30(6): 169-172.
[22] 唐文婷, 李曼, 蒲传奋. 基于工匠精神塑造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沁润路径[J]. 食品工业, 2024, 45(5): 233-235.
[23] 闫婷婷, 孟庆然. “纳米药物载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4(5): 161-164.
[24] 黄鑫, 许建营, 易封萍. “烟草工艺与调香”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的融合策略[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4(1): 165-168.
[25] 司红燕, 贺璐, 龚霞, 等. 新农科背景下“香料化学与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3(23): 140-142.
[26] 郭磊, 潘仙华. “香气分析”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5(1): 166-168.
[27] 曹虹晖, 朱广用, 牛云蔚. “食用香精制备”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3(6): 190-192.
[28] 曹宇, 王志飞.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3, 25(2):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