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激活东坡中医药文化的研究
Research on New Media Activates of Dongpo’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DOI: 10.12677/isl.2025.9509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衡 英*, 陈 雨, 易 倩, 陈 莹, 师小涯, 陈劲舟:眉山市中医医院骨科康复医学中心,四川 眉山
关键词: 东坡中医药文化新媒体Dongpo’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New Media
摘要: 本文系统阐释东坡中医药文化“历史价值–当代困局–破局路径”三重维度:1) 当代价值:揭示其“治未病”理念与现代预防医学的契合性,剖析中草药资源开发潜力及文化传承使命,凸显其在医疗健康、文化产业领域的跨时代生命力;2) 传播困局:渠道单一性:传统媒体时空局限性与新媒体内容碎片化导致传播断层;3) 创新滞后性:缺乏与VR/AR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年轻群体触达率不足;认同危机:历史断层与西方医学冲击削弱文化认同根基;创新实践:提出新媒体平台建设三大路径:技术赋能、内容重构、社群共创。
Abstrac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Dongp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historical value-contemporary dilemma-breaking path”: 1) Contemporary value: reveal the fit between its concept of “curing diseases” and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and the miss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highlight its cross-generational vitality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health and cultural industry; 2) Communication dilemma: channel singularit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the fragmentation of new media content lead to communication faults; 3) Innovation lag: lack of deep integration with VR/AR and other technologies, insufficient reach rate of young groups; identity crisis: historical faults and Western medical shocks weaken the found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innovation practice: propose three paths for new media platfor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mpowerment, content reconstruction, and community co-creation.
文章引用:衡英, 陈雨, 易倩, 陈莹, 师小涯, 陈劲舟. 新媒体激活东坡中医药文化的研究[J]. 交叉科学快报, 2025, 9(5): 739-743. https://doi.org/10.12677/isl.2025.95092

1. 东坡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

东坡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经验。其当代价值不仅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于其对于现代社会的实用价值和深远影响。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东坡中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强调的“治未病”理念,即预防为主、注重调养的思想,与现代健康观念不谋而合。同时,东坡中医药文化中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现代药物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原材料和灵感[1]

此外,东坡中医药文化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通过研究和传承东坡中医药文化,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2]

在当代社会,东坡中医药文化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医疗领域,它还广泛应用于健康养生、美容美妆、食品保健等领域。这充分体现了东坡中医药文化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潜力[3]

2. 东坡中医药文化当代传播的困局

2.1. 传播渠道单一

当前,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和杂志等,以及部分网络平台。尽管这些途径能够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但由于其传播渠道相对单一,导致其难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传播需求。

首先,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虽然在过去的传播方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随时随地为受众提供信息。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而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其次,虽然部分网络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已经成为了东坡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但这些平台的传播效果往往受到内容质量、传播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东坡中医药文化的相关信息往往容易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难以被更多人发现和了解。

2.2. 缺乏创新融合

在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过去不同,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来获取信息。这些新媒体形式的即时性、互动性、视觉化等特点,使信息传播更加快速、直接和引人注目。然而,对于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而言,传统的传播方式却未能及时创新与融合这些新媒体形式,因此难以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和兴趣。

年轻一代是当代社会的主力军,他们拥有更为广泛的知识获取渠道和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于他们而言,单纯依赖传统媒体的东坡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显得过于单一和枯燥。传统的传播方式往往缺乏与年轻受众的互动和沟通,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东坡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厚,其背后蕴含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这需要更为深入和系统的传播方式来呈现。

然而,当前的东坡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却未能充分运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虽然部分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已经为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传播内容往往过于简单化或碎片化,缺乏对东坡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呈现。同时,传播策略也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难以与年轻受众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互动。

2.3. 文化认同感不足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东坡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认同感不足,这对其传播和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历史原因使得东坡中医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存在断层。过去的历史变迁和战乱等因素,导致许多珍贵的中医药文化资料和传承人的流失,使得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面临困难。此外,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西方医学文化的冲击,许多人对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这也给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困难。

其次,地理和文化差异也使得东坡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认同感不足。由于地域差异和语言障碍等因素,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往往受到地域性限制,难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形成文化共鸣和认同。同时,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也使得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面临文化融合的挑战。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更显得至关重要。为了增强其在当代社会的认同感,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挖掘和传承东坡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我们应该加强对东坡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整理,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如举办文化活动、开展宣传推广等,来增强公众对于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4] [5]

3. 东坡中医药文化新媒体平台创新实践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平台在文化传播中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推广和传承东坡中医药文化方面。这不仅是对于文化传承的坚守,更是对于时代发展的积极响应。

首先,我们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东坡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传播实践。这包括但不限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开发具有高度互动性、视觉化和便捷性的新媒体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我们可以将东坡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内涵、独特价值和丰富资源以新颖、有趣、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受众。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让受众亲身体验中医药的独特魅力;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将中医药知识以更加生动的方式传递给受众。

其次,我们要注重传播内容的深度和系统性。东坡中医药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这些都是我们传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挖掘这些内容的深层含义,以更具吸引力的形式进行传播,让受众在了解东坡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开发互动式应用程序、编写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等方式,将东坡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受众。

同时,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是关键。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为我们与受众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利用这些特点,与受众进行真正的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以便更好地调整我们的传播策略和内容。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我们可以更好地形成文化共鸣和认同,让东坡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6]

4. 针对东坡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传播困局,我们提出以下具体的实践措施

4.1. 技术赋能与东坡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深度融合

(1) 利用移动端APP开发技术,创建专门针对东坡中医药文化的传播APP。通过开发AR/VR功能,用户可以在手机上亲身感受中医理论、中医技术和药材的具体使用场景。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和偏好,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

(2) 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发布与东坡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内容。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追踪用户的互动习惯,定期推出更受用户喜爱的主题内容。

(3) 通过语音助手来宣传东坡中医药知识,帮助更多人在需要的时候查询、学习相关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中医的诊疗过程,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中医治疗的过程和原理。

4.2. 内容创新与系统化传播策略

(1) 制作一系列关于东坡中医药文化的科普视频,涵盖中医理论、中草药知识、治疗方法等,让更多人了解其精髓和价值。

(2) 开发一个互动式学习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中医知识测试、互动游戏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对东坡中医药文化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挖掘,深入挖掘其历史渊源、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等,形成完整的文化体系。同时,注重对东坡中医药文化中独特价值的研究和呈现。

4.3. 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

(1) 在社交媒体和线上平台上开展线上问答活动或定期进行调查问卷,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了解受众需求和兴趣点。

(2) 通过举办线上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和交流,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同时,可以组织线上评选等活动,激发用户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建立东坡中医药文化的线上社区平台,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参与讨论和交流,形成文化共鸣和认同。同时,可以邀请知名中医专家或文化学者加入社区平台,为用户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东坡中医药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平台,注重内容的深度和系统性,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就一定能够让东坡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基金项目

四川中医药文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东坡中医药文化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建设与推广(项目编号:2023XT14);四川中医药文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基于三苏文化及谢氏正骨构建眉山地区中医药“研学游”特色项目的推广(项目编号:2024XT058)。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燕飞. 苏轼哲学思想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11.
[2] 王安吉, 宁水龙. 术以医名行以儒——《二妙集》中儒学与医道关系初探[J]. 运城学院学报, 2020, 38(1): 8-12.
[3] 郑钧蔚. 从“三苏”看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视察三苏祠重要讲话探析[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2, 39(5): 12-21.
[4] 程勇. 中医流派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 南京: 江苏中医药, 2017, 49(2): 69-70.
[5] 胡晶. 温州地区中医流派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4.
[6] 孙立青, 徐晓红. 从“小众”走向“大众”: 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J]. 东南传播, 2020(5):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