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电动汽车购车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Cross-Cultural Mechanisms Influencing Electric Vehicle Adoption from a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dividualistic vs. Collectivistic Cultural Values
DOI: 10.12677/ap.2025.159508, PDF, HTML, XML,   
作者: 李丽颖*: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天津;陈 彧#: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天津;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电动汽车购车决策跨文化研究个人主义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市场渗透率Electric Vehicles (EVs) Purchase Decision Cross-Cultural Study Individualism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Market Penetration
摘要: 在全球电动汽车(EV)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接纳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旨在探究文化价值观在解释这一差异中的作用,特别是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个人主义(IDV)维度。我们构建了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2019至2023年间2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个人主义、人均GDP、原油价格及充电桩覆盖率对每万人电动汽车销量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主义文化对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具有高度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 = 1.31, p < 0.001),即在个人主义倾向更强的国家,电动汽车更受欢迎。此外,研究证实了人均GDP (β = 25.18, p < 0.001)、充电桩覆盖率(β = 0.30, p < 0.001)和原油价格(β = 0.02, p < 0.05)同样是推动市场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结论强调,在传统的经济和技术因素之外,文化价值观是理解和预测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动态不可或缺的维度。这些发现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推广政策以及企业设计跨文化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lectric vehicle (EV) market,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exist in consumer adoption rates across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ultural values, specifically Hofstede’s dimension of individualism (IDV), in explaining these differences. We constructed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sing panel data from 28 countries spanning 2019 to 2023 to analyz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individualism, GDP per capita, crude oil prices, and charging coverage on EV sales per 10,000 peopl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n individualistic culture has a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EV market penetration (β = 1.31, p < 0.001), indicating that EVs are more popular in countries with a stronger individualistic orientation. Furthermore, the study confirms that GDP per capita (β = 25.18, p < 0.001), charging coverage (β = 0.30, p < 0.001), and crude oil prices (β = 0.02, p < 0.05) are also key drivers of the market.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underscore that, beyond conven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cultural values are an indispensable dimension for understanding and forecasting global EV market dynamics. These insights provide crucial empirical evidence for governments to formulate differentiated promotion policies and for corporations to design cross-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文章引用:李丽颖, 陈彧 (2025). 跨文化视角下电动汽车购车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心理学进展, 15(9), 184-194. https://doi.org/10.12677/ap.2025.159508

1. 引言

全球交通运输领域正经历一场以电动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这主要源于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紧迫共识(IPCC, 2021)。交通运输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脱碳进程对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Mills & Andrey, 2002)。在此背景下,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s)被视为实现“净零排放”路径的关键技术,并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产业战略布局的焦点(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23; IEA, 2024)。现有研究在探究EV市场渗透率的影响因素时,大多集中在经济学和技术层面,如政府的财政与非财政激励措施(Hardman, 2019)、人均收入水平、油价波动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备性等(Egbue & Long, 2012; Sierzchula et al., 2014)。许多国家,如中国,已经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政策组合来推动市场发展(Zhang et al., 2017)。

尽管这些因素至关重要,但它们往往无法完全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EV接纳速度的显著差异。这表明,在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理性之外,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因素在塑造着消费者的购车决策。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指出,文化价值观是影响个体态度和行为的根本性框架(Markus & Kitayama, 1991; Schwartz, 1992)。其中,由霍夫斯泰德(Hofstede, 1980, 2011)提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IDV)维度,是解释跨文化差异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成就和自我表达,而集体主义文化则更看重群体和谐、忠诚与归属感(Triandis, 2018)。这种价值观的差异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接纳模式。在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购买创新产品(如EVs)来彰显其独特性、环保态度或社会地位,从而成为早期采纳者(Steenkamp et al., 1999)。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消费者决策可能更易受到社会规范和群体意见的影响,对具有颠覆性的新技术可能表现出更高的风险规避和从众行为。

然而,目前将文化价值观,特别是个人主义维度,作为宏观层面影响EV市场渗透率变量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模型,探讨在控制了关键经济和基础设施变量后,以个人主义为代表的文化价值观是否对各国EV市场渗透率构成显著影响。本研究假设,个人主义得分越高的国家,其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纳程度越高,从而表现出更高的市场渗透率。通过对28个国家五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期望揭示文化因素在新能源汽车全球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政府政策制定和企业跨文化市场营销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

2. 实验设计与材料

2.1. 实验设计

2.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基于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旨在探究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得分(自变量)对全球28个国家的电动汽车销量(因变量)的影响,同时控制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2.1.2. 研究变量

自变量是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得分(IDV),来源于霍夫斯泰德的官方网站,代表各国家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上的得分。

因变量是2019~2023年度全球28个国家的万人均电动汽车购买数量(S_P_10000),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单位为辆/万人。

控制变量是人均GDP (GDP per capita):代表各国家的人均经济水平,单位为美元;原油价格(crude oil prices),代表化石能源的价格,单位为美元/桶;充电桩覆盖率(charging_coverage),代表各国家每辆电动汽车对应的充电桩数量。

2.1.3. 数据处理流程

首先进行数据清洗,检查和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之后进行数据转换,对人均GDP取对数,以减小数据分布的偏态。由于一些国家电动汽车推广使用时间较晚,导致2010~2019年的数据缺失,故选取了共28个国家的2019~2023年度的数据。最后进行数据合并,将不同数据来源的数据按照国家和年份进行合并。

2.1.4. 分析方法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得分对电动汽车销量的影响,并控制其他相关因素。

回归模型:设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 S_P_10000 ) it = β 0 + β 1 × IDV i + β 2 ×ln ( GDP_per_capita ) it + β 3 × ( Crude_oil_prices ) it +  β 4 × (  charging_coverage ) it +  ε it

其中,i代表国家,t代表年份。

(S_P_10000)it表示i国家t年的万人均电动汽车购买数量,

计算公式:人均电动汽车购买数量 = 电动汽车销量/总人口数 × 10000;

IDVi表示i国家的个人主义得分;

ln(GDP_per_capita)it表示i国家t年的人均GDP的自然对数;(Crude_oil_prices)it表示t年的全球原油价格;

(charging_coverage)it表示i国家t年的充电桩覆盖率,计算公式:充电桩覆盖率 = 充电桩数量/电动汽车销量 × 100%

εit代表误差项。

所有数据均来自权威的官方网站。本研究通过检查数据的合理性和一致性,评估数据的有效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2. 实验数据

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得分:从霍夫斯泰德官方网站获取,该网站提供了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维度得分,包括个人主义得分(Hofstede Insights, 2025)。https://www.hofstede-insights.com/country-comparison

电动汽车销量:从国际能源署(IEA)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Global EV Outlook 2024)获取,并由Our World in Data (2025b)处理和呈现。原始数据包括各国家每年电动汽车的销量数据,单位为辆。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electric-car-sales (原始数据链接在页面中)

原油价格:从Our World in Data (2025a)获取,提供2010年2023年的全球原油价格数据,单位为美元/桶。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crude-oil-prices?time=2010..latest

充电桩覆盖率:从国际能源署(IEA)的全球电动汽车数据浏览器(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25)获取,提供全球各国充电桩的年度数据,单位为每百辆电动汽车对应的充电桩数量。https://www.iea.org/data-and-statistics/data-tools/global-ev-data-explorer

人均GDP:来自于World Bank national accounts data, and OECD National Accounts data files (World Bank, 2025)。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PCAP.CD?end=2023&start=2010

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得分代表各国家在个人主义文化维度上的程度。电动汽车销量为各国家每年售出的电动汽车总数,单位为辆。人均GDP代表各国家的人均经济水平,单位为美元。原油价格代表全球原油的平均价格,单位为美元/桶。充电桩覆盖率代表各国家每百辆电动汽车对应的充电桩数量。本研究使用的原始数据收集时间范围为2010年至2023年,本研究使用的原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9年至2023年,以涵盖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阶段,并获得足够的数据量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并参考了大量的相关学术文献,以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

3. 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

图1展示了2019~2023年期间各国家人均汽车购买数量(单位:万辆/人)的年度堆积柱状图。纵轴表示人均购买数量的绝对值,每一根柱子的总高度代表当年所有28个国家的人均购买数量总和,颜色区分不同国家在总量中的份额。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2023年期间整体人均汽车购买数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表明全球人均汽车消费需求持续上升。不同国家在总量中的贡献比例亦发生变化。图中下部如美国(USA)、英国(UK)、德国(Germany)等国家的颜色块显示出在整体增长中占比较为稳定,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China)、印度(India)、巴西(Brazil)等)的颜色块在近年明显增大,贡献显著提高。此外,法国(France)、意大利(Italy)、西班牙(Spain)等国家的占比也表现出一定的年度波动,暗示全球汽车消费格局在增长的同时正发生结构性调整。

Figure 1. Cumulative stacked chart of annual per capita car purchases by country

1. 28个国家从2019~2023年期间人均汽车购买数量(单位:辆/万人)年度堆积柱状图

图2呈现了28个国家的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个人主义得分(IDV),颜色越深,代表个人主义得分越高。在高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实现。个人的需求和愿望通常被放在集体需求之上,例如美国,英国等。颜色越低,代表个人主义得分越低。低个人主义文化中,集体目标、群体利益和忠诚被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人们认为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并依赖于集体,例如中国,日本等。

Figure 2. Individualism (IDV) scores of 28 countries

2. 28个国家的个人主义(IDV)得分

图3展示了2019到2023年间,不同地区每百辆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覆盖率变化。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充电桩覆盖率差异巨大,部分地区(如智利和日本)在初期有较高覆盖率。许多地区在2020年后覆盖率下降,表明电动汽车的增长可能超过了充电桩的建设速度。不过,像巴西和加拿大等地区,在后期充电桩覆盖率有所上升。整体来看,全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仍不均衡。

Figure 3. EV Charing coverage (%) in 28 countries

3. 28个国家充电桩覆盖率(%)

图4显示了2019到2023年间,不同地区人均GDP的变化趋势。图中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明显,一些地区(如瑞士和挪威)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多数地区在2020年经历了人均GDP的短暂下降,但之后逐渐恢复增长。整体而言,发达地区的人均GDP普遍高于发展中地区,且增长较为稳定。

Figure 4. GDP per capita trend by year from 2019~2023

4. 28个国家2019~2023年的人均GDP (单位:美元)的变化趋势

图5呈现了2019至2023年原油价格的波动趋势。2020年油价大幅下跌,随后在2021年和2022年迅速回升,并在2023年有所回落。整体来看,油价在短期内经历了显著的涨跌变化。价格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

Figure 5. Crude oil prices trend by year form 2019~2023

5. 2019~2023年的原油价格(单位:美元/桶)的变化趋势

表1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key variables

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人均汽车购买数量(辆/万人)

44.01

63.92

0.00

315.24

个人主义得分

57.50

23.13

0

91

人均GDP (ln)

10.31

0.90

7.55

11.60

原油价格

454.03

124.48

263.15

637.28

充电桩覆盖率(%)

29.79

27.86

2.41

179.37

注:人均GDP数据均已取自然对数。

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探究影响各国电动汽车(EV)市场渗透率的关键驱动因素,我们构建了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的因变量为人均汽车购买数量(辆/万人),自变量包括个人主义指数(IDV)、人均GDP的自然对数(ln_GDP_per_capita)、原油价格(Crude_oil_prices)以及充电桩覆盖率(charging_coverag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该模型整体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F (4,135) = 81.33, p < 0.001),且解释了因变量约69.8%的方差(Adjusted R2 = 0.6983),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具体来看,所有自变量均对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ln_GDP_per_capita, β = 25.18, p < 0.001)和文化背景中的个人主义倾向(IDV, β = 1.31, p < 0.001)是两个最为强劲的预测因子,显示了宏观经济与社会文化是EV市场发展的基础。此外,分析结果突显了基础设施和外部成本的关键作用。充电桩覆盖率(charging_coverage, β = 0.30, p < 0.001)呈现出高度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表明充裕的充电设施对于缓解消费者里程焦虑、建立市场信心至关重要。同时,原油价格(Crude_oil_prices, β = 0.02, p < 0.05)的上涨也对电动汽车销量有统计上显著的促进作用,验证了传统燃料成本是推动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的直接经济动因。综上所述,该模型证实了EV市场的增长是一个由宏观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和能源成本共同驱动的复杂过程,其中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扮演了尤为关键的催化角色。

Table 2. Result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

系数

标准误差

t

(截距) β

−214.60

18.29

−11.73***

个人主义得分(IDV)

1.31

0.17

7.85***

人均GDP (ln)

25.18

1.93

13.06***

原油价格

0.02

0.01

2.10*

充电桩覆盖率

0.30

0.06

5.19***

注:因变量:每万人电动汽车销量;模型整体统计量:N = 140,调整后R2 = 0.698, F (4, 135) = 81.33;显著性水平:p < 0.05, *p < 0.01, **p < 0.001。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地考察了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经济水平、能源价格及基础设施对各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传统经济与技术因素的重要性,更突显了文化维度在解释EV采纳差异方面的独特价值。

4.1. 个人主义文化的驱动作用

本研究最核心的发现是,个人主义指数(IDV)对每万人电动汽车销量具有高度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核心假设,即个人主义文化倾向于促进创新产品的扩散。在个人主义价值观主导的社会中,消费者决策更侧重于自我实现和个性化表达(Triandis, 2018)。购买电动汽车不仅是一项交通工具的选择,更可能被视为一种彰显个人环保理念、科技品味和社会责任感的“身份标签”。正如Noppers等(2014)的研究指出,可持续创新的采纳受到象征性动机(symbolic motives)的强烈驱动。这种将消费行为与个人价值观深度绑定的倾向,极大地激励了消费者成为EV等新兴技术的早期采纳者。消费者的动机是复杂的,融合了功利、规范和享乐等多个方面(Rezvani et al., 2018),但本研究表明,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与自我认同相关的象征性与规范性动机可能尤为突出。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尽管环保同样被重视,但购买决策可能更多地受到群体规范、产品可靠性的社会共识以及避免特立独行的从众心理影响,这可能导致在市场发展初期,新技术扩散速度相对较慢。

4.2. 经济与基础设施因素的协同影响

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人均GDP和充电桩覆盖率是推动EV市场的两大基石。人均GDP的显著正向影响,与先前研究(如 Sierzchula et al., 2014)的结论一致,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所代表的购买力是消费者能够“选择”电动汽车的先决条件。而充电桩覆盖率的强劲正面效应,则直接回应了长期困扰消费者的“充电焦虑”问题(Egbue & Long, 2012)。本研究发现,即使在控制了经济和文化因素后,基础设施的完备性依然是影响销量的关键变量,这说明一个便捷、可靠的充电网络是建立消费者信心、将购买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原油价格的显著影响也符合经济学预期,高昂的燃油成本为消费者转向EV提供了最直接的经济激励,起到了市场“催化剂”的作用。

4.3. 理论与实践启示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论上,它将宏观经济模型与跨文化心理学理论相结合,为理解全球技术扩散提供了一个更具整合性的分析框架。研究证实,文化并非一个模糊的背景变量,而是能够对国家层面的经济行为产生可量化、可预测影响的关键因素。

在实践层面,本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具体可行的策略启示。

对于政府决策者来说,在制定EV推广政策时,除了提供财政补贴和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考虑“文化适配性”。在个人主义文化国家,政策宣传可侧重于创新、个性和环保领袖形象;而在集体主义文化国家,则可强调EV对改善社区环境的集体贡献、国家能源安全以及作为一种可靠、明智的家庭选择,从而利用社会认同感来推动市场发展。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全球营销策略应进行文化定制。针对高IDV市场,营销信息可突出车辆的先进科技、定制化选项和驾驶乐趣,塑造其为“自我延伸”的工具。针对低IDV市场,则应强调产品的可靠性、家庭适用性、售后服务网络,并通过意见领袖和用户社群营造积极的口碑和从众效应。

4.4.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亦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采用的是国家层面的宏观数据,虽然能揭示总体趋势,但可能存在“生态谬误”(ecological fallacy),即无法直接推断个体层面的决策心理。未来的研究可通过跨国问卷调查等微观方法,直接检验个人主义价值观与个体EV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其次,本研究仅聚焦于个人主义这一个文化维度,而Hofstede (2011)提出的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或长期导向(Long-Term Orientation)等其他维度,以及Schwartz (1992)提出的更细化的普适性价值观理论,也可能对EV这种高价值、长周期的消费决策产生影响,值得未来进一步探讨。最后,本研究侧重于需求侧的驱动因素,但EV的成功普及同样依赖于供给侧,例如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结构调整(Borenstein & Bushnell, 2015),未来的综合模型应考虑这些系统性因素。同时,本研究使用的是混合截面数据,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等面板数据模型,以更好地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国家特定异质性,从而更精确地剥离出各变量的影响。

5. 结论

本研究旨在揭示文化价值观在塑造全球电动汽车(EV)市场格局中的作用,特别聚焦于个人主义文化维度对各国EV采纳率的影响。通过对28个国家五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证实了我们的核心假设,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首先,文化是解释全球EV市场采纳差异的关键变量。在控制了关键经济和技术因素后,个人主义指数(IDV)与每万人电动汽车销量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在推崇个人独立、自我表达和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纳度更高。

其次,本研究再次验证了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的决定性作用。更高的人均GDP、更完善的充电桩覆盖率以及更高的传统燃料成本,均是促进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强劲驱动力。这说明EV的普及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便捷的配套设施支持。

因此,本研究的核心结论是:电动汽车的全球扩散不仅是一个由经济激励和技术可用性决定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的现象。个人主义价值观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创新接纳度和象征性消费动机,成为解释不同国家市场表现差异的一个关键宏观变量。

这一发现对于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实践者具有重要启示。它表明,要想有效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电动化转型,必须超越“一刀切”的政策模式,转向制定与特定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更具针对性的推广策略和营销方案。尽管本研究存在宏观数据分析的局限性,但它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即深入探索更多文化维度与个体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微观联系。最终,随着世界向可持续交通的未来迈进,理解消费选择背后的文化肌理,将与技术创新和经济激励同等重要。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Borenstein, S., & Bushnell, J. (2015). The US Electricity Industry after 20 Years of Restructuring. 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 7, 437-463.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economics-080614-115630
[2] Egbue, O., & Long, S. (2012). Barriers to Widespread Adop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n Analysis of Consumer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Energy Policy, 48, 717-729.
https://doi.org/10.1016/j.enpol.2012.06.009
[3] Hardman, S. (2019).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Reoccurring and Non-Financial Incentives on Plug-In Electric Vehicle Adoption—A Review.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119, 1-14.
https://doi.org/10.1016/j.tra.2018.11.002
[4] Hofstede Insights (2025). Country Comparison.
https://www.hofstede-insights.com/country-comparison
[5] Hofstede, G. (1980). 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 Sage Publications.
[6] Hofstede, G. (2011). Dimensionalizing Cultures: The Hofstede Model in Context. Online Readings in Psychology and Culture, 2, Article 8.
https://doi.org/10.9707/2307-0919.1014
[7] IEA (2023). Global EV Outlook 2023.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v-outlook-2023
[8] IEA (2024). Net Zero by 2050.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9]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25). Global EV Data Explorer.
https://www.iea.org/data-and-statistics/data-tools/global-ev-data-explorer
[10] IPCC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Markus, H. R., & Kitayama, S. (1991).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 224-253.
https://doi.org/10.1037/0033-295x.98.2.224
[12] Mills, B., & Andrey, J. (2002). Climate Change and Transportation: Potential Interactions and Impacts. In D. L. Miller (Ed.), Proceedings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Workshop: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ransportation (pp. 77-88). Center for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13] Noppers, E. H., Keizer, K., Bolderdijk, J. W., & Steg, L. (2014). The Adoption of Sustainable Innovations: Driven by Symbolic and Environmental Motive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5, 52-62.
https://doi.org/10.1016/j.gloenvcha.2014.01.012
[14] Our World in Data (2025a). Crude Oil Prices.
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crude-oil-prices?time=2010
[15] Our World in Data (2025b). Electric Cars Sold [Dataset]. Data Processed from Global EV Outlook 2024 by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electric-car-sales
[16] Rezvani, Z., Jansson, J., & Bengtsson, M. (2018). Consumer Motivations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The Interaction of Gain, Normative and Hedonic Motivations on Electric Vehicle Adoption.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7, 1272-1283.
https://doi.org/10.1002/bse.2074
[17] Schwartz, S. H. (1992). 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 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 I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25, pp. 1-65). Academic Press.
https://doi.org/10.1016/s0065-2601(08)60281-6
[18] Sierzchula, W., Bakker, S., Maat, K., & van Wee, B. (2014).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Incentives and Other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Electric Vehicle Adoption. Energy Policy, 68, 183-194.
https://doi.org/10.1016/j.enpol.2014.01.043
[19] Steenkamp, J. B. E., Ter Hofstede, F., & Wedel, M. (1999). A Cross-Nation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Cultural Antecedents of Consumer Innovativen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63, 55-69.
https://doi.org/10.1177/002224299906300204
[20] Triandis, H. C. (2018).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Routledge.
[21] World Bank. (2025). GDP Per Capita (Current US$).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PCAP.CD?end=2023&start=2010
[22] Zhang, X., Liang, Y., Yu, E., Rao, R., & Xie, J. (2017). Review of Electric Vehicle Policies in China: Content Summary and Effect Analysi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70, 698-714.
https://doi.org/10.1016/j.rser.2016.1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