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幸, 孔北华, 段涛. 妇产科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52-257.
|
[2]
|
谈勇. 中医妇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276.
|
[3]
|
徐凤梅. 壮医匹绸方藤饮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3.
|
[4]
|
Wiringa, A.E., Ness, R.B., Darville, T., et al. (2020) Trichomonas Vaginalis, Endometritis and Sequelae among Women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96, 436-438
|
[5]
|
刘柳青. 许润三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用药规律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
[6]
|
金治臣, 张絮雨, 林华燕, 等.《金匮要略》妇人腹痛治疗用药规律探析[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2, 38(1): 195-201.
|
[7]
|
王艳娜, 路凤阳, 王亚娟, 等. 从“女子以肝为先天”论治妇科疾病[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47): 134-135.
|
[8]
|
肖苏, 高淑丽, 周秀丽, 等. 肖承悰从肝论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J]. 中医杂志, 2020, 61(10): 855-857.
|
[9]
|
徐玲, 焦锟, 杨少岩, 等. 从伏邪理论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J]. 河北中医, 2013, 35(5): 703+706.
|
[10]
|
黄英, 王媛媛, 刘丽娟, 等. 从伏邪理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思路[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 36(7): 9-12.
|
[11]
|
冮顺奎, 李雷, 刘明, 等. 伏邪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3): 537-539.
|
[12]
|
韩延华, 张雪芝, 王雪莲, 等. 运用伏邪学说探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病与治疗[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 43(8): 1628-1629.
|
[13]
|
肖战说, 邹建华, 段亚亭. 国医大师段亚亭从湿论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2): 786-789.
|
[14]
|
欧燕, 周意园, 张泰魏, 等. 国医大师刘尚义“膜病理论”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的运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 39(5): 2604-2607.
|
[15]
|
陈静, 管凤丽, 张拴成, 等. 杜惠兰辨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1): 228-231.
|
[16]
|
王璇, 程红. 梁文珍从瘀论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 36(8): 1470-1473.
|
[17]
|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成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41(3): 286-299.
|
[18]
|
任玲玲. 自拟芪炎康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
|
[19]
|
李文娜. 自拟苓丹汤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
|
[20]
|
董自芸. 慢盆消炎汤联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2.
|
[21]
|
宋伟. 针刺镇痛的生物学机理[J]. 生理科学进展, 2010(5): 54.
|
[22]
|
肖杰云. “从阳引阴”针刺法结合雀啄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
|
[23]
|
谢小男. 通调三焦针刺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
[24]
|
张卉, 范郁山, 贺煜竣. 运用朱琏抑制Ⅱ型针法病证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痛[J]. 中医杂志, 2023, 64(15): 1600-1603.
|
[25]
|
袁静雪, 刘志顺. 针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3): 1236-1240.
|
[26]
|
范琳琳, 余文华, 刘晓倩, 等. 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的Meta分析[J]. 针刺研究, 2014, 39(2): 156-163.
|
[27]
|
郑丽丽, 刘洋, 诸丹维, 等. 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与评价[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41(11): 928-940.
|
[28]
|
梅巧, 杨美春, 方刚. 慢性盆腔炎的壮医药治疗概况[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 21(12): 32-33.
|
[29]
|
吴智鹏, 钟璐, 蓝幼梅, 等. 壮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23, 19(11): 248-252.
|
[30]
|
徐凤梅, 覃歆媛, 施朝佳, 等. 壮医匹绸方藤饮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验案举隅[J]. 基层中医药, 2023, 2(2): 19-23.
|
[31]
|
黄雪琼, 王茜娜, 杨美春, 等. 壮医六方藤方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 23(6): 5-7.
|
[32]
|
曹知勇, 陈静芹, 方刚.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 28(22): 86-88.
|
[33]
|
陈继香. 妇科调气解毒方通过作用于NF-kB/细胞焦亡信号通路治疗湿热型子宫内膜炎的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3.
|
[34]
|
刘姣, 赵明阳, 梁弘, 等. 壮医外治法防治妇产科疾病临床研究概况[J]. 广西中医药, 2021, 44(6): 68-72.
|
[35]
|
杨美春, 刘姣, 江宁, 等. 壮医梅花针刺配合壮医敷贴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 46(1): 136-138.
|
[36]
|
许梅, 李竹苑, 廖桂华, 等. 壮药烫疗结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13, 22(2): 28-29.
|
[37]
|
陆璇霖, 农秀明, 耿宝忠, 等. 壮医针灸联合壮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 2020, 42(16): 2158-2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