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养老服务的供需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方法,揭示出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服务设施不足、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对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有着强烈需求,但现有的养老服务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支持与规划、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服务设施、培养专业人才等,旨在促进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 As population aging intensifies, elderly care issues in rural area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study takes rural areas of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as its research object, delving into the current state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existing issues, and their underlying cause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research, the study reveals that rural areas in Lanzhou City face issues such as mismatches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sufficient service facilities, funding shortages, and a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 in elderly care service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rural elderly individuals have strong demands for economic support, daily care, healthcare, and emotional comfort, but the current supply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falls short in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to meet these need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article proposes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and planning, increasing financial investment, improving service facilities, and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of Lanzhou City,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well-being of rural elderly individuals, and providing a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addressing elderly care issues in rural China.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中国也不例外。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做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总体部署。甘肃省兰州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却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深入研究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供需问题,对于完善当地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农村养老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在养老模式上,欧美国家多强调个人责任和市场机制,发展出了独立型养老模式,注重老年人的自主和独立生活[1];北欧国家则以高福利的养老体系著称,政府在养老服务中承担主要责任,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和服务[2]。在服务供给方面,国外研究关注多元主体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家庭共同参与养老服务的提供。例如,丹麦的自助养老住区模式,老年人可以在住区内参与各种兴趣活动,共享服务和设施[3]。
国内研究主要围绕养老模式、服务供给、需求特征等方面展开。在养老模式上,形成了家庭养老[3]、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以及医养结合等多种模式的探讨[4] [5]。对于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仍是主要方式,但随着社会变迁,其功能逐渐减弱[6],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发展受到资金、场地、人才等因素的制约[7]。在服务供给方面,学者们指出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等问题,且城乡差距明显[8]。在需求研究上,发现农村老年人对经济保障、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强烈,但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9]。且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逐渐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10]。
综合来看,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在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不匹配问题突出,且二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经济、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变化和养老观念等因素是农村地区养老需求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上述养老问题在甘肃地区普遍存在,但已有研究中针对西北农村地区的具体探索较少,且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城乡不均衡问题突出,其养老供需问题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
3. 研究方法及现状分析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访谈法展开研究。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农村养老供需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实地调研法,选取兰州市榆中县、皋兰县、七里河区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与当地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者、政府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聚焦兰州市农村地区这一特定区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养老供需问题进行分析,不仅关注现状,还深入探讨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在提出对策时,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特点和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注重政策建议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3.2. 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3.2.1.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兰州市不断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已建成一定数量的农村互助幸福院、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以皋兰县为例,2023年,黑石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红柳村、星湾村、和平村、大横村、什川镇等地区开办起老年人助餐服务,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了便利。同时,部分农村地区还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从整体来看,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仍存在诸多不足。一些设施建设标准较低,功能较为单一,只能提供基本的日间照料服务,缺乏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专业功能,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部分农村互助幸福院因资金短缺、设施陈旧等问题,运营困难,难以持续发展,进一步制约了养老服务设施功能的拓展和提升。
3.2.2. 养老服务供给主体
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建设基础设施等方式,积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11]。例如,皋兰县依托养老“十大”行动,以“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梯度收费、社会参与”为运作模式,开展农村助餐服务,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组织也逐渐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中,一些慈善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积极行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物资援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成为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但总体而言,社会组织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长效机制。家庭在农村养老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子女承担着照顾老人的主要责任,但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一定削弱,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3.2.3. 养老服务内容
目前,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助餐服务、文化娱乐等。在生活照料方面,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基本服务,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助餐服务在部分农村地区得到开展,为老年人提供了就餐便利,如2023年,皋兰县多个农村地区累计开展助餐服务30,009人次,有效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就餐难题。文化娱乐服务则通过举办文艺活动、开设老年活动室等方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人提供了交流和娱乐的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然而,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相对缺乏。农村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医疗保健和康复护理的需求较大,但现有的服务供给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导致部分老年人在患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 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4.1. 老年人基本情况及养老观念
通过对兰州市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年龄主要集中在60~80岁之间,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为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子女供养、养老金和少量的农业收入,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在养老观念方面,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大部分老年人希望在家中养老,由子女照顾。但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状况变差,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部分老年人表示,在身体不便时,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
4.2. 养老服务需求类型与需求意愿
兰州市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在生活照料方面,由于部分老年人子女外出务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对打扫卫生、购物买菜等服务需求较大。医疗保健需求也是农村老年人的重点需求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各种慢性疾病的概率增加,对疾病预防、定期体检和日常护理的需求迫切。精神慰藉需求同样不容忽视,农村老年人由于社交圈子较小,子女陪伴时间有限,容易感到孤独,对与他人交流、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较高。
在需求意愿方面,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强。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对养老服务的认知不足,部分老年人虽然有需求,但实际购买服务的意愿较低。一些老年人认为,养老服务费用过高,自己难以承受;还有一些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存在疑虑,担心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4.3. 影响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12]。兰州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收入有限,难以承担较高的养老服务费用。健康状况也是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13],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子女外出务工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减弱,也使得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增加。此外,社会观念和文化传统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有一定影响,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使得部分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存在抵触情绪[14]。
5. 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供需矛盾及成因分析
5.1. 供需矛盾表现
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在服务设施方面,虽然建设了一些养老服务设施,但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偏远农村地区设施匮乏,而部分已建成的设施利用率不高。在服务内容上,基本的生活照料和文化娱乐服务相对能够满足部分老年人的需求,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专业性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在服务供给主体方面,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服务供给的协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5.2.供给不足的原因
资金短缺是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皋兰县在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时,就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部分设施建设标准不高,服务内容单一。专业人才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地区由于工作环境和待遇相对较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此外,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或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5.3. 需求未有效释放的因素
除了经济因素和观念因素外,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未有效释放还与服务质量和宣传推广不足有关。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期望,导致老年人对服务的信任度较低。同时,对养老服务的宣传推广不够,许多老年人对现有的养老服务项目和政策了解不足,不知道如何获取服务。
6. 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供需平衡发展的建议
6.1. 加强政策支持与规划
政府应加大对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专门的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村养老服务专项基金,用于设施建设、服务补贴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如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等。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监管,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估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6.2. 增加养老服务资金投入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鼓励社会捐赠、慈善资助和金融机构支持。设立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金配置,优先保障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重点服务项目。
6.3. 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与内容
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和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在设施布局上,要考虑农村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口分布,确保设施覆盖到更多的老年人。加强设施的功能配套,增加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专业设施。丰富养老服务内容,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和文化娱乐服务外,加强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服务的供给。建立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体检和健康指导。开展康复护理服务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6.4. 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
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15]。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补贴。加强对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
6.5. 提高老年人养老服务认知与参与度
加强对养老服务的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村老年人宣传养老服务的政策、内容和好处。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认知度。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体验活动,让老年人亲身体验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增强他们对服务的信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决策,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
7.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供需问题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但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养老服务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供需矛盾的主要成因包括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老年人经济条件限制和观念落后等。
通过借鉴国内外农村养老服务的经验,并结合兰州市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与规划、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服务设施与内容、培养专业人才以及提高老年人养老服务认知与参与度等建议。这些建议旨在促进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供需平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未来,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提供专业的服务;家庭应继续发挥基础作用,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相互补充;社会应加强宣传和引导,营造关心关爱农村老年人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兰州市农村地区养老供需矛盾,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